
【菊韵】关于孔乙己出路的讨论(随笔)
某名校教师教学完《孔乙己》后,感到余兴未尽,觉得还需要深深挖掘一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社会意义,于是就以“孔乙己的出路”为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教师强调要求学生发言必须说“我认为”三字,以此来反对人云亦云没有个人主见的庸俗行为。下面是学生讨论的部分记录:
讨论的第一题:根据孔乙己的自身条件,他可以有哪些出路?
我认为:他“身材高大,”完全可以有劳力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责任地,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并且可以勤劳致富。
我认为:他“他写得一笔好字,”给人家抄书,写广告等,换一碗饭吃那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我认为:他可以到咸亨酒店当一个小伙计,挣一点工钱也可养活自己。
我认为:他自己也可以开个小店,或者摆个地摊,即使是小本经营,但也可以养活自己。
我认为:他“懂得‘回’的多种写法”,可以去开办一个补习班或者辅导班,教孩子们认字,那报酬一定还很丰厚。
我认为:他完全有实力办一个‘文化公司’,自己挂上一个总经理头衔,就可以引来许多业务。
我认为:他可以办一个书法班,教孩子们练习毛笔字,一定还热门,自己还可以出基本字帖来销售。
(学生们为孔乙己指出了多种出路,有的还切实可行,这里省略不再记录。)
讨论的第二题:既然孔乙己有这么多的出路,那他为什么不起做呢?
我认为:他就是好吃懒做。
我认为:他就是贪图安逸,不劳而获。
我认为:是因为他受了懒汉教育,脱离劳动,轻视劳动人民。
我认为:是他中“学而优则仕”的毒害太深,老是想“中举”当官,宁可偷窃,也不劳动。
我认为:像孔乙己这样的人如今还有,鄙视农民,厌弃农村,厌恶劳动的思想还是存在,我的家长就常常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考上一流大学,那就只有去乡村种地了。”这实际就是看不起劳动,鄙视农业生产。这种思想作怪,孔乙己即使“身材高大”,也不去学习劳动。
我认为:孔乙己厌恶劳动,不去自己谋生,实际就是少了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
(学生们还提出了许多种,这里省略不再记录。)
讨论的第三题:既然孔乙己现象今天还存在,那么请你为“孔乙己们”指出一条明路吧。你说要杜绝孔乙己现象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要加强民族的传统道德教育,教育孔乙己们从小爱劳动,爱勤俭,爱动手。
我认为:要严格教育孔乙己们杜绝好吃懒做的习惯,学会自食其力。
我认为:要培养孔乙己们从小爱劳动的习惯,不要老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上学还要爷爷奶奶背书包。
我认为:家长不要老是对孩子说“读不好书就去种地”一类的话,不要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劳动不光荣的思想。
我认为:必须加强正面宣传,多多树立勇于创业,劳动光荣的典型事迹,来教育感化如今的孔乙己们。
我认为:要加强对孔乙己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教育,孔乙己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主要是人生观不正确。
我认为:要如今的孔乙己们从小就要有动手能力,要有能够劳动的习惯和爱劳动的兴趣。
(学生们还提出了许多种杜绝办法,这里省略不再记录。)
课后学生们还在继续议论这个话题,他们一是为现在还存在的孔乙己们担忧。同时他们也害怕自己今后成为孔乙己一类的人物。一个学生说:“孔乙己还会写一手好字,还懂得“回”的几种写法,而我呢,钢笔字就写不好,毛笔字更是不沾边,假若我和孔乙己一样不能“中举”,考不上一流大学,我就惨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说:我虽然自幼生长在农村,可是我一次也没有下过地,连麦苗和韭菜就分不清,见到毛毛虫就害怕,等不用说见到蛇蝎一类了。一个同学说:“我从三岁上幼儿园就是爷爷奶奶接送,都是爷爷奶奶给我背书包。后来我读初中了,从家到学校路不过五百米远,我也是天天坐车往返,我真不敢想象,我今后有什么实力来养活自己,来养活自己的家。……”
我听到学生的这些议论,也只能是摇摇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