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风】通灵之路(随笔•清风书苑月刊投稿)

精品 【清风】通灵之路(随笔•清风书苑月刊投稿)


作者:秋水翁 秀才,18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7发表时间:2021-06-07 10:47:32


   ——小人物眼中的《红楼梦》
   一读懂一个真实的人
   白先勇先生在他的《细说红楼梦》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觉得,念过《红楼梦》、而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学艺术,和完全没有念过《红楼梦》的人相比,是会有差距的。”
   于是我就想起自己为什么执迷于读这本书的缘由来。
   有一年暑假,我买了一套《红楼梦》给孩子读,并与孩子约法三章——这个暑假读完这套书。孩子初时很有兴趣,可没读几页,就完全失去了兴趣,理由是根本读不懂。
   这突然让我对孩子们的成长感到担忧——
   《红楼梦》里记录着一群十几岁少男少女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青春与聚散离别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成长过程的烦恼……在那些青葱的年华里,他们在大观园里写诗作画,斗草赏花;他们愉快地度过一年四季,直到分散流离,以至生命的陨落,这实际上就是普通人的生命历程。而两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却读不懂他们的青春?
   我想,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作为一个青春年少孩子的父亲,我是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把这本小说讲解给孩子听听的。于是我就猛然地扎了进去。
   后来我才发现,白先勇先生说的那个“念通”的意思来。这样的一本宏大的巨著,包罗万象,读懂它是非常难的,何况每个读者的理解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能把里面的文字读通,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
   《红楼梦》从头至尾,都传递着这样一种思想和文化:讽刺正统的儒家思想,追求释道的自由和真实的人性——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无疑是一种反叛和崇高的理想。
   而看看今天我们的教育,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求的是应试导致分数的高低,家长们现实的名利观强加在孩子们身上。所以,我们的青春便少了许多的自我选择和领悟的机会。我们的教育也许少了更多的人文与传统思想——当我们的孩子正在埋头计算奥数,参加各种竞赛时,而大观园里的孩子们却可以写出工整的五言、七言律;可以画出大观园的园林建筑、人物、花鸟鱼虫;可以讲出音乐的不同音律,可以欣赏《西湘记》、《牡丹亭》里生命的美好。原来真正的文化,不取决于文凭的高低,而来源于生活的熏陶。
   一个生命,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事,才能尽情地展现出生命的光彩。
   读《红楼梦》的难处,不仅在于人们称之为“大百科全书”的知识厚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现实的人和真实的自我,把人的本性客观地展示给读者。所以,在静静地读这部小说时,你会从那里面的人物中猛然发现:你在读一个真实的自己,你在不断地领悟自己的人生。
   比如读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你就会知道人世间所谓的“金玉奇缘”不抵前世的“木石前盟”,也许爱情是讲缘分的,有些东西强求所得,未必有圆满的结局。而真正情感是一种计较和折磨,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叛逆和领悟。
   读到王熙凤,你会感叹女子的智慧与聪明,你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一个厉害的女强人或女领导。你会知道人性的欲望无边无际——一个厉害的女子,可以用不同的手段,从肉体、名誉、财富、精神上折磨一个欲望强烈的男人。你会从灵魂深处领悟到欲望对人性的折磨和碾压后是多么的恐怖和残忍。
   你读到贾母,一个经历过创业与守业的老太太,大家庭里的灵魂人物。她懂得创业的艰难,也懂得青春的美好。这个大家族老夫人的气派、大度,富贵中的慈悲,懂生活的艺术和幽默,所以她包容生命里的一切,希望美好的东西永存。你从这个老老身上读到生命的因果,读到什么是对生命的留恋
   后来我读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去潇湘馆时摔了一跤,迅速爬起来说:“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我每每读到这里便有所思:刘姥姥来自普通的乡下,一生贫穷而寒酸,但她懂得生活的真实,所以她比贾母更有生命力,更顽强,也更接近生命的原态,这比拥有富贵更具有福气。
   人啊!也许只有紧紧地与大地相连,倾注生命的真实与豁达,才能更加健康与阳光;才能显现出生命真实的灵性来。
   《红楼梦》的版本较多,这是红学家们不断研究的动力之一。但这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种种猜想,有时候读完这个版本再读那个版本时,会显得晕头转向。
   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指责和争议,这里先讲一讲我自己读红楼梦的原则:
   一是摒弃版本说。从读这本小说起,我反反复复地读了六遍,读过四种版本,后来我选择了程乙本。如果我写这些文字要有一个版本作为依据的话,我就把程乙本作为蓝本读下去。二则我不是红学家,我不研究版本,我只读小说的文字,力求通过个人的理解,把里面的文字读通,让我的孩子从中有所受益。
   二是我的这些文字以及后面自己的感想,无关乎政治与政权。我仅把小说当作一件艺术品来读,其中若有点评涉及到国家、政权字样,那也只针对小说当时的时局而言的,与我写这些文字所处的时代无关。
   三是我自认为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作者本人,这方便我对这本小说的理解,所以后面的文字我会常常用到“作者“两个字。另一层意思是,如果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作者本人,小说的情节不会那样真实,思想也许不会那样深刻,所以我就武断地给贾宝玉作了身份的定位了。
   四是因个人的知识有限,我对诗词曲赋的了解甚少,所以对于诗词的解读未免有失偏颇,难免有误或避难就简的地方,还望各位莫喷。
   五是我相信《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部是曹雪芹写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白先勇先生在点评这部书的时候说后人即使文学水平再高,不可能有那样的结尾——落了白茫茫一大片真干净。至于具体原因是什么,他的《细说红楼梦》里说得实在而有理,所以我是相信的。再则,《红楼梦》的成书时间较长,里面人物的生命跨度较大,人生有发生重大变革后,人对生活和社会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小说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不同风格,是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观念的转折和另一种领悟的。
   张爱玲说人生的三大遗憾:“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那是她的憾事,未必人人都这样认为。我想能够静静地读几遍这本小说,陪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从中感悟一些生命的哲理,人生的成长也许会少些遗憾罢。
   至于怎样去读这本书,我就有些迷糊。但凡读一本小说,能读点什么呢?
   读社会现实,读写作方法,读它的思想……
   这是没有错的。但我想,在读这部书的时候,也许会更多的读到人,读到生活的许多小事;读到建筑里的园林艺术;读到人的江湖,不过更多的是读出了人生的哲学
   ——其实,你在读懂一个真实的自己。
   2021年6月6日金犀庭苑
  

共 26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通灵之路》提出了一个大题目:关于《红楼梦》。有伟人说过:读《红楼梦》要读六遍才能读懂。我读了三遍,自认为读得不算少了,可我自知并没有读懂什么。我觉得,你如果读后有所感动,有所感慨,有所领悟,那也只是你自己的事,与《红楼梦》所包涵、所阐述的思想相距甚远。正如作者文中所说:你在读懂一个真实的自己。我不想、也不应该在这里多说什么了,还是尽快把文章发表出去,给时间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讨论吧。【编辑 陈 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06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兵        2021-06-07 10:49:23
  感谢赐稿清风书苑。如对文稿理解有误或编按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期待更多佳作并祝笔健文丰创作愉快。
陈兵
2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1-06-07 20:22:17
  感谢赐稿清风书苑。期待更多佳作并祝撰安。
飞瀑流云
3 楼        文友:静夜霜        2021-06-10 00:12:24
  大学之前也是不怎么喜欢红楼梦的,大学后,人生,情感,文字上的修为都有所提升后,才发现红楼梦的魅力,才又慢慢喜欢红楼梦了。感红楼梦中无尽繁华的散尽,叹红楼梦中痴男怨女的悲愤情缘。喜欢作者的解读。祝早日集成一本册子,出书出来,亦成一家之言。
静夜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