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敏思】东北师大之行(7-12)

编辑推荐 【敏思】东北师大之行(7-12)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3发表时间:2021-06-07 22:29:58

4月5日星期四·清雪(7)
  
   今天上午听了一位来自师大附中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一线专家张玉新的讲座。觉得更有实用性。尤其欣赏他解读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的理论,他的理论虽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是有独特的地方。
   比如:他解析角色定位:
   传统角色——园丁、春蚕、蜡烛、灵魂工程师、一桶水
   新课程要求——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灵魂的导游者。
   这个提法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个角色的转换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还有他提出的教师应该练内功和外功。这一点非常及时。因为在多媒体时代下的教师,恰恰忽视了内功和外功的强化。
   教师的外功——教学技能(板书、朗读、演讲)
   教师的内功——知识储备、研究能力、创造性
   先把这些都存在大脑的内存里,待回去好好消化。
  
   下午,昨天答应来和我们互动刘建军教授准时来到。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是我们和刘教授的对话。我们就平时一系列感到困惑的问题向教授咨询,刘教授理论水平很高,有很深的底蕴。就大家的问题他有针对性的上升到理论,侃侃而谈。
   比如他解释易中天评三国和于丹读《论语》在全国火爆的原因,我很佩服,他说:“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说到底是学术和草根文化的结产结合,于是产生了易中天和于丹现象。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是的,在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戏说已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艰深的纯学术研究,老百姓也听不懂,于是易中天和于丹等学者就很好的利用了学术里的知识,将学术知识通俗化,将学术文化和草根文化很好的结合为一体。具有非常的现实性。
   当然,当我们问到教育教学的一些具体困惑或者疑问的时候,刘教授也不能很好的给予解答。我们理解他们这些有着高深理论的学者,缺少的也许就是一线的实践经验。所以,不再咨询这一类问题了。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感觉真不错。
  
  
  
   4月6日星期五·晴(8)
  
   今天的讲座开始没有吸引我,说实话,我还有些倦怠。抑止着自己不要打盹。一是昨天睡得太迟,二就是这位72岁的老学者,声音非常小,操一口纯粹长春话。
   主要内容讲的是:新课程与教师心里素质。
   可是,半个小时以后我就被吸引了,他满腹案例,自己的、别人的,声音虽小,竟也讲得有声有色,我们自然听得津津有味。
   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他说:身为师者千万注意,你的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平常的话,甚至一个眼神,往往会打击学生自信心,而学生丧失了自信心那是非常可怕的,也许会影响学生一生。
   很赞同,也因此反思。
  
   下午自由活动。终于可以活动一下身体包括神经。
   我们相约去了座落于重庆路的大型商场——卓展商业中心。
   一样的人流如梭,一样五花八门。
   闲逛中发现,在南方过季打折的毛呢系列这里正好应时、应季,所以卖得正火。看看比较入眼的服装,从牌子到款式,假钱不匪,结果竟然是广东产的,马上交回给服务小姐了。
   倒是进了附近一个美国连锁店,苹果牌产品促销店,小有收获。
   想到同行的一位数学班学员今晚宴请大家,我们赶紧打的回到师大。
  
   四十名来自中山同一个系统的同行们,在开班仪式之后,又一次聚在一起。白酒、啤酒之后,几位竟然划拳畅饮了,感到不过瘾,还站到凳子上,他们将晚宴推向高潮,引来阵阵笑声。
  
   这是出来以后第一次如此开心。
  
  
  
   4月7日星期六·晴(9)
  
   今天周末休息。住在一个套房其他三位学员,在早上7点30分集体跟团去了哈尔滨。因为跟团时间很紧,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任由我回到离哈尔滨还有几百公里的故乡,所以我干脆取消此次的行程。一人在空空的套房里继续大睡,又一次睡到自然醒。
   接到两个打到房间的电话,彻底醒了,心情很不错。于是本来简单的早餐也变得愉快起来了。面包、牛奶、鸡蛋,边看电视边消灭了。
   于是,决定一个人出去走走。
   拦截一辆的士,司机问我去哪里?我随口说:去远点的,长春有特色的购物中心。他说:好,就去欧亚卖场吧,那里在搞店庆,也最有长春特色。
   于是坐上这辆的士随之前往。
  
   在车里看着外面的景色,树木依然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生机,街道很干净,这一点让我感受到了省城的风范。马路很宽且直,两边高楼林立,也是一派繁华。
   感觉到车里空气有些浑浊,征得司机同意便打开窗户,结果很凉很凉的风一下冲进来,呛得我一口气上不来,猛烈咳嗽起来了。司机笑了:不行吧?现在虽然入春了,可是风还寒着呢。你觉得车里闷我就把暖气调低点吧。我也笑了,很感激司机的善意。
   到长春几天了,期间坐过几次的士,感觉长春司机服务很不错,仅次于西安的。
   看来,一个城市的士司机的素养代表了那个城市的文化。长春还不错。
   不知不觉,车行驶很久了,我急了,问司机:“怎么还没到?不会远到出了长春市吧?”
   司机说:“不会的,你看外面,我们行到郊区了。欧亚卖场就建在郊区,已经五年了,效益非常好。你看那边不远处就是长春一汽了。”
   “一汽?这也是欧亚卖场建在这里的原因吗?”我问。
   “是的。不仅如此,城市也要逐渐扩大,欧亚卖场建在此处,也说明他们比较远瞻性比较强。”
   原来如此。
   说着话,远远就见到的一个建筑群座落在一篇空旷的地方。距离近一些就看到一座高楼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标语,还有彩旗。把整座大楼包裹起来,看不出楼的本色了。
   司机说:“就是这里了。”
   付了钱我走下车,径直来到电梯处,随之上了二楼。里面很大,远远大过前天去的卓展商业中心。我在里面漫无边际的走着,看着。这里倒是比较实惠,很多的品牌服装正在店庆过程中打折,看到了合适的,虽然知道再买是多余,但是还是忍不住,扔下了些一大团结,手里的袋子越来越多,当我感到手不负重力的时候,才突然觉得不能再看了。其实不知不觉我已经在这里逗留了3个小时了。
  
   看着手里的袋子,沉甸甸的,收获颇丰。
  
  
  
   4月8日星期日·晴(10)
  
   今天上午,因为从前在论坛一块玩的网友要来,所以七点就起来了,不敢贪睡。起床简单洗漱后依然去师大对面的动植物公园跑步,结果太晚了,公园已经开门营业。只好返回来沿着师大校园里的人工湖跑了两圈,真切的体会到了春还料峭的早春,晨风吹在脸上,刮像刀一般,脸色、耳朵都有些痛的感觉了。
   我加快了跑的步伐,两圈下来,身体渐渐发热,热气充溢全身,既而向脸上和耳朵扩散,疼痛感也逐渐消失了。
   身轻气爽,面向朝阳,深深吸了一口北方空气里特有的清凉,乘坐电梯回到10楼,到冰箱里翻出面包和牛奶,简单对付了早餐。
   牛奶还没喝完,电话响了,是她,视频见过的,一个率性,淘气又有几分忧郁的形象浮现在眼前。几分钟后,她按响了1002房的门铃。当我打开房门,欢快的跑进来一个漂亮的小女子。一脸阳光。她眼睛眯成一条缝,脸色白透红,笑起来,两颗小虎牙特别醒目,给她增加几分俏丽。这是从网上、视频里走到生活中、走到我面前的一个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她。
   我们很开心,也聊得很愉快,网上的、现实中的,也聊南北文化差异和饮食区别。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看了时间她知道该走了,她是陪旧日同学来师大考试,连同看我一举两得,两个小时想必同学该答完了吧,果然,她的电话响了,正是同学打来找她的。
   这样,我没办法留她共进午餐。
   匆匆送走她之后,该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我下楼到餐厅去吃饭,跻身在大学生食堂,突然感觉到自己回到学生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学生更多成双成对牵手来就餐的,看来师大这方面的管理开放自然且人性化。
  
   午饭后,沿着人工湖散步,竟然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我拍了张照片记录北方的早春:一湖碧水,一半涟漪一半冰,里面呈现出想象不到的别致。融化了的部分湖水清澈透明,将蓝天、白云和尚且光秃秃的树木倒映湖中,自然凭添了许多的诗意。阳光下我连连按动快门,手冻的竟然有些疼,才不舍的放好相机,暖暖手。
   走过这边,看到一座汉白玉石拱桥,横跨在湖面。抚摸着冰冷的桥栏,这种透彻的寒意,竟也几分亲切,走下小桥,拍下桥岁美丽和静默,正巧一对情侣闯进我的镜头,给这座静默的小桥凭添了无限情意。
   回望小桥后面隐隐露出的长亭,一阵温馨从心里荡漾开来。
   我想到记忆里那座静默的长亭,那悠悠的古道,此刻都化作飘飞的思绪,希望清风将我的心事向南吹去,希望江南的长亭能收到我此刻的心情。
  
   几个圆圆的小石凳,嵌在湖水中,我很想跳过去,欣赏湖心岛的景致。刚想迈步,可是我又胆怯了,很怕会掉进湖中,这冰冷的湖水会如刀子一样割裂我的皮肤。过不过去呢?正犹豫着,过来几位异国留学生模样的人,他们说着不很流利的汉语鼓励我:
   没关系,大胆过吧,过吧!
   我朝他们笑笑,突然有了胆量,几步跳过了石凳,赢得了他们一阵掌声,不由得得意起来。并没忘记拿出相机,将这里美丽的景色拍下来。远望汉白玉石拱桥在半融化的湖水上婷婷玉立,远处、近处几棵高大茂盛的青松,掩映着艳丽的长亭,景致层层叠叠,构成师大一道亮丽的风景。
  
   终于我不胜风寒,几个喷嚏下来我知道,可能感冒了。我才发现我身上的风衣早已被早春的寒风吹透。手更凉了,耳朵冻的有些痛,我不敢再继续,赶紧装好相机向公寓跑去……
  
  
  
   4月9日星期一·晴(11)
  
   上午听了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雨教授的讲座:生命体验与文学创作。
   讲得很好。关于生命的体验,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实在在那儿为我存在。”
   生命中的缺失体验、创伤体验、爱的体验,高度提炼并融入文字,就成了文学作品。
   生命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体验到缺失,饥饿中而得不到食物;孤儿得不到爱的佑护;孤独中失去情感的交流;身居异地丧失安全感,都会让人体验到缺失。这种缺失体验会成为诱发表达愿望的动力,也会成为用写作形式完成精神补偿的动因。所以,写作有时是一种精神的补偿,有时是对消逝的过去的一种怀念。
   听了这样的报告,就像获得一顿精神大餐,获得了一种满足。
  
   课后,班主任说今天晚上师大设宴,请导师来和我们见面。师大给每个学员安排一个导师。因为课题,大家早就对导师寄予很大希望。这个见面晚宴自然得到大家的重视。
   晚上5点30分,我们准时来到师大研究生院二楼餐厅,随后,导师陆续进来了,没想到我国著名教育学家86岁高龄的朱绍禹先生也携夫人前来参加。
   在这个场合我认识了我的导师,一名北大博士后,专攻汉语言专业的学者。他人很谦和。简单聊了一些情况,就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并留下电话,答应有问题随时交流。
  
   席间,大家纷纷向导师敬酒,觥筹交错间,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专家们饭后先走了,学员们反而没能尽兴,于是,请服务员打开卡拉OK,直到十点才回到住处。
   导师有了,课题也要及早确定,接下来该沉下心来,干点正事了。该读几本书,搜集点材料,回去还有大堆的事等着。
  
   4月11日星期三·晴(12)
  
   今天听了博士生导师的一个专题:外国文学的前沿动态。有点心得,停了几天的日记,在功课告一个段落之后,重新拾起。
  
   关于外国文学,除了读书时候作为专业学习过,工作以后,就不太接触了,那么它的前沿自然更是所知了了。今天听了,觉得耳目一新。
   外国文学超前的理论有:
   文论(织物论)、文本论和超文本论。
   这里简单说一下文本论。小说在希腊被称为织物,意为编织。织物就是作品,织就是一个面纱。作者在编织的动态中,而读者也在编织。那么,书就是一个动态的场。作者和读者都在运动。
   那么就是说,作品作为一个场,作家享有优先权。当然是以作家为中心。
  
   这些都是全新的理论,至少对于我是。听了一个讲座,了解的也就是皮毛,不过也是开阔了视野。感觉不错。
   教授讲的“作者在编织的动态中,而读者也在编织。”意思就是说的,创作等同于编织,只不过作者和读者都在编织这个理论比较新鲜。
   这里所说的作者在编织好理解,而读者也在编织,我的理解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一个作者,当他将作品写好之后,怎么解读就由着读者了。
   读者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动态的,读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理解作品。因为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待续
  

共 509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般这类“研修”都很单一,或有些许枯燥,但作者这篇散文记事“东北师大之行”可谓精彩纷呈,精彩之一:东北的雪,上一集有精彩的描述;精彩之二:商场大购买,和所有女人一样,看到物美又价廉的,总忍不住大买特买,感觉占尽便宜;精彩之三:童心未泯,去湖中心嵌在水面上的石凳来一番惊险之举;精彩之四:这也是“研修”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外国文学超前理论:文本论和超文本论。第一次听说小说在希腊被称为织物,意为编织,作者在编织的动态中,而读者也在编织。作者的解读很易懂,即: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理解作品。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次的“东北师大之行”,也是作者生命中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作者又融入文字,成就了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推荐阅读作者独特的一次“研修”!【敏思编辑 绿袖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1-06-07 22:34:21
  “小说在希腊被称为织物,意为编织。织物就是作品,织就是一个面纱。作者在编织的动态中,而读者也在编织。”长了见识,我也研了一回哈。
我爱,故您在!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1-06-07 23:01:31
  我很想好好编织一番的,但是怎么都抵不过你的编织。不然,我们一起编织吧? 感谢绿绿的精彩编织,遥握~~~~~~~~~~~~~~
2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1-06-08 09:12:39
  如同“挺不能说的”,“编织”又成了我俩特别的语言哈!挺不能说的,一起编织!
我爱,故您在!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1-06-08 17:29:55
  好啊!从此便一起编织。挺不能说的哈~~
3 楼        文友:介非        2021-06-08 11:30:33
  谢谢作者妍冰老师精心“编织”的精品佳作点缀【敏思家园】,谢谢分享!也谢谢编辑老师绿袖子老师“编织”的精准【编者按】,也是锦上添花,感同身受。为阅读收获满满而欢呼,为两位老师的精彩完美而点赞!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回复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1-06-08 17:30:52
  感谢介非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敏思家园自从有了您,更加默契和谐了。遥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