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新】用热血筑起防疫屏障(散文)
一
周末到了,本想周日休息一天,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收拾一下凌乱的家,再去参加亲戚的婚礼,在喜庆的气氛中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
可工作群里突然发来通知:接市疾控通知,今晚将有大批新冠疫苗到货。为不影响明天早六点半准时接种,各接种单位晚十一点半前到疾控中心领苗。请各接种单位人员早六点到岗,确保准时开展接种。
紧接着,公卫主任李琳给我发来消息:明天六点你能到单位吗?
能!我毫不犹豫地给她发去消息。
可回答完她,我又暗自惆怅: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我所有的梦想都泡汤了!
自从三月份开始打新冠疫苗以来,我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忙碌的日子,这也是我到社区医院以来经历的最劳累的几个月。
二
从今年三月初,社区医院接到了第一批新冠疫苗针剂。当时,居民打新冠疫苗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社会上也有人传言:新冠疫苗现在正在试验期,各种不良反应还没有出现,不要以身试针。医院进的新冠疫苗一部分靠着有防疫意识的居民接种,另有少部分靠着内部职工和熟人介绍接种完成任务的。
然而,随着国内外疫情的发展,专家的呼吁,居民开始意识到打疫苗的重要性,接种疫苗的人群开始如洪水般滚滚而来,势头强劲。医院有疫苗了!消息经微信群一传出,每个社医院门前已经排起蜿蜿蜒蜒长蛇般的队伍。领疫苗人员还在路上,托关系的,走后门的,已经纷沓而至,人们接种疫苗的热情如同烈日下燃烧的干柴烈火,任何力量再也抵挡不住了,整个城市都火了起来。
为居民接种新冠疫苗,也成了当前我们社区医院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每当有了接种新冠疫苗任务,各科室人员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按照各自的分工,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
预防接种科在社区医院也叫计免科。本是给儿童接种疫苗的科室,可在新冠疫苗到来时,又成了首当其冲的科室。
晓燕是计免科科长。说是科长,其实有点夸大,因为整个科室就她一个人。只是在儿童接种日时,临时调来护士打针,我帮忙在接种本上打印接种信息。可在接种新冠疫苗时,晓燕要承担的是整个医院的接种任务。她,无疑也成了医院最繁忙,最辛苦的人。
由于新冠疫苗从生产厂家到市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接种点,层层分配,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因此疫苗到社区医院是不确定时间的。有时可能晚上一点来钟到,有时又是凌晨五六点钟到。区疾控发布消息是在他们的接种群里,晓燕每天要时刻盯着群里的消息,紧急的时刻,她整夜守着群不能睡觉。爱人小强心疼她,强迫她睡下,自己守着群里的消息。可当群里有了领疫苗任务,晓燕会立刻起身,前往疾控中心去领疫苗。
晓燕今年年近四十,是家里的独生女,和父母住在一起。女儿正在读小学,刚分配的公租房正在装修中。辅导女儿学习离不开她,家里装修需要她,父母也希望女儿和他们共享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光。可在疫苗接种的关键时刻,晓燕毅然抛弃开一切,一头埋进工作中。当半夜三更天,熟睡的人们正在甜蜜的梦乡中,她却冒着夜风的寒意,顶着毛毛雨,和爱人一起开车到疾控领苗,回来又赶回单位,把领来的疫苗入库,输入电脑系统。忙碌下来,她整夜不能合眼。而她那辆心爱的轿车,也成了医院的专车,带着疫苗,伴随着她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给百姓带来生的希望。
第二天凌晨,她又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带领我们一起投入到接种工作中。
接种疫苗的工作需要她统筹,院长遇到难题向她请教,居民有了问题需要她解惑,接种疫苗的会议她必须参加,加上日常儿童接种的工作累加在一起……晓燕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在转动,忙得晕头转向。如果换了别人,会满腹怨言。可晓燕工作欲望很强,她如同一位临场指挥的女将军,坐镇不乱,排兵布阵,答疑解惑,在纷纷扰扰的环境中,指挥着这场新冠疫苗接种战。
晓燕很爱美,平日里打扮的光鲜靓丽,白皙的肌肤,浓眉大眼,虽然体型较胖,但面容姣好,人称胖美人。可自从打新冠疫苗以来,她废寝忘食地工作,顾不上化妆了,眼圈发黑,面容浮肿,身子一下子瘦了十几斤,和原来判若两人,看着让人心疼。
说起晓燕,不得不说她的爱人小强。小强在事业单位工作,平日里工作比较清闲,节假日他总是到医院陪伴在晓燕左右,晓燕的办公室总是能看到小强那高大的身影。自从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以来,小强更是成了晓燕的好助手,也成了我们社区医院的“编外”职工。在纷乱喧嚣的居民接种队伍前,小强那魁梧的身子,如铁塔般耸立在前面,威风凛凛,不怒自威,很有震慑力。他挥舞着一双大手左右指挥,一双圆眼瞪着那些企图加塞的人,捋顺着混乱的队伍,嘴里不停地地喊着:“排好队啊!很快就会轮着你了!”
“再来五个人人,有预约码地拿出你的码,没有码的出示身份证,准备入信息。后面的稍微等等啊!”
“你……排到队伍里,挤什么挤……”在他的指挥下,排队的居民由混乱变得井然有序,从知情同意书签字、入信息,接种疫苗,居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鱼贯而入,一切都是那么从容顺畅。他那高大的嗓门,挥舞的大手,伟岸的身材,成了社区医院的顶梁柱,居民的方向标。
三
如果说晓燕在这场接种疫苗战役中是总指挥,那么接种的护士都是她手下的兵。强将手下无弱兵。护士雅楠是一对双胞胎姐妹的妈妈,两个女儿还不到三岁,恰巧这段时间一个女儿患感冒。如果在平时,雅楠会请假在家,照顾病中的女儿。可看到接种疫苗的护士紧张,雅楠立刻放弃了休息时间,投身到紧张的接种工作中。
她爱人在家照顾不了两个哭闹的女儿,只好带着两个女儿来到医院输液。在一间病房里,一张床上躺着她一个女儿,另一个女儿瞪着小眼满世界寻找着妈妈的身影,病房和接种室的房间紧挨着,雅楠却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看一眼近在咫尺的两个宝贝女儿。妈妈的声音不断传到两个女儿的耳边,女儿哭喊着找妈妈,哭声传到雅楠的耳边,她心中如针扎似的疼痛。同事要替换下她,可她坚持给最后几个居民打完疫苗,才肯下来看病房中的两个女儿。来到女儿身边,她亲完老大亲老二,母女的泪水交织在一起。看着这感人的场景,我们什么话也不用说,泪水已经溢满了眼眶。
区疾控对新冠疫苗的工作要求很严,疫苗当天必须接种完毕。那天,我们社区医院一下子进了一千三百多针剂。这和平日里几百支的针剂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接到通知,晓燕在工作群中紧急呼吁大家明早六点半上班开始接种。大家积极相应,纷纷报名参加。第二天六点,护士艳芳早早到了。大家很诧异。因为艳芳已经在工作群中向领导请假,说家里有急事,需要休息。可没想到,艳芳又一大早赶到了医院。艳芳看着大家疑虑的目光,坦然解释道:“又有接种疫苗任务了,大家都在忙碌打疫苗,这个时刻,我怎么能在家里待得住呢!”忙碌的接种开始了,她手不停地把一个个针剂注射到居民的手臂上,直到打的手臂发麻。居民们连声夸赞:“这个漂亮护士的针法真好,一点不感觉到疼痛。”听着居民的夸赞声,腼腆的艳芳脸上泛起红晕,如同一朵美丽的牡丹花。
护士李丽因为离家较远,儿子在毗邻医院的学校读小学,她和儿子中午在医院吃饭,下班时才带着儿子回到郊区的家中。可在接种新冠疫苗的这些日子,李丽忙碌起来根本腾不出时间去接孩子;平日里调皮的儿子似乎长大懂事了很多,下学自己背着书包回到医院,也不再让妈妈督促,主动到妈妈办公室,关起门来安心写着作业。儿子是亲眼目睹了妈妈工作的艰辛,心灵受到震撼,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
这些年轻的护士大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在世俗的眼光中,她们是没有担当精神的一代年轻人。可当在接种新冠疫苗的关键时刻,她们义不容辞地冲在了最前面。看着她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想起一位作家的一句名言:“她不仅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护士,还一步步把护士变成了真正的天使。”
四
同样忙碌的还有我们公卫科的全体员工,虽然我们不是医护人员,没有接种的资格,可我们包揽了接种前健康咨询,问询登记,签知情同意书,留观室管理,维持现场秩序,疏导接种居民……等所有辅助工作,同样是接种疫苗中的一股主力军。
我作为留观室的管理人员,主要工作是引导接种完的居民到留观室留观半小时,防止接种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是耗尽精力。我要让接种完毕的居民填写开始接种时间,推算半个小时的留观时间。一人说一次,一千个人我要说上千次。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眼花耳聋,我得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喊,他才能听见;遇到不识字的我还得代签。每天下来,我身心疲惫,费尽口舌,嗓子冒烟,加之熬夜,回到家中浑身像散架一样,瘫在床上不想动弹,倒在枕头上就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我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工作在留观室,周而复始地开始了繁琐的工作。
那天,有一位少妇接种完后,在留观室,看着我工作实在辛苦,她便站在我的身边,说道:“阿姨,您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我来当一次志愿者,替您工作一会儿。”少妇不顾我的推辞,主动和接种完的居民交流,按照我的做法,挨个让居民填写留观时间,签字。她那莞尔的笑容和动人的声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因为不识字,我帮她签好了字,等到老人临走时,对着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顿时,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我感到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所有的劳累都不在话下了!
和我搭伙计的是健康档案科的小李。小李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爱人跑着出租车,公公身患重病,爱人既要回老家照顾病中的老父亲,又要兼顾她和儿子,居无定所,小李和儿子则守在城里的出租屋里艰难度日。也许贫困的家境给儿子心灵留下了阴影,本来优秀的儿子在高考的关键时刻突然情绪波动,行为异常,在考过一门后,擅自待在家里罢考了!小李心急如焚,急得直抹眼泪,苦口婆心说教儿子,却打动不了铁了心的儿子。大家劝她休息几天陪陪儿子,小李摇着头苦笑道:“随他吧,他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了,让他自己反思吧!我不能因为他把工作丢了!”话虽这么说,可做母亲的谁不心疼儿子呢!她经常暗自落泪叹息。但面对着留观室的居民,她依然是春风满面,笑谈风声,和居民打成一片,看不出她一点苦恼情绪。她把自己的苦水咽到肚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她最灿烂的一面,是如花般的笑靥。
区里要求当天的疫苗必须清零,可有时疫苗领来时间很晚,接种时间紧,任务急,于是,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每当加班时间晚了,大家你推我让,年纪大的让年轻的先走,孩子大的让孩子小的先走。可推来推去,谁也不愿意先迈出第一步。最后,大家拿出同甘共苦的精神,一起熬夜,直到接种完最后一针疫苗,顺利完成了任务,又一起收拾残局,等一切收拾妥当了,才一起骑着车子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的家。
最忙碌的时候,曾经有一天我从早晨六点熬到晚上十一点多。晚上回家的时候,车子骑在夜深人静的街上,眼睛看着街道都是迷迷糊糊的,险些和对面来的轿车相撞,司机不满的斥责声在我耳边吼叫,汽车刺耳的喇叭声把我惊醒,我脑子一激灵,紧急下车,抱歉地给轿车让路。再次登上车子,感觉身子是那么地沉,脚下的蹬子是那么地重。夜风吹拂着,城市的夜景很美,马路两边的建筑物上霓虹灯把城市映照得流光溢彩,璀璨夺目。我没心思去欣赏,只是心中默念:别了,又是忙碌的一天。
第二天上班,医院门口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又有疫苗来了。那长龙般的黑压压人群,袤延几百米,如同一面城墙,耸立在医院外,令人震撼。
我和同事们走进医院,换上白大褂,整装上岗,进入工作状态。我们要做的是为这面城墙添砖加瓦,加固力量,使它如铜墙铁壁,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用我们的热血,铸起一道防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