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甜爱涂鸦(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甜爱涂鸦(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6发表时间:2021-06-16 15:50:54


   2016年,为去山二居委会帮父母申请敬老卡,我又去甜爱路。有位朋友说,你原来就住在甜爱路,去帮我拍一套甜爱路的涂鸦画吧。
   我在居委会办完事,就来到了甜爱路。因是午后,没有复兴中学的放学潮,也没有上班族的下班潮,路上的车辆和行人都不多,我拿出手机拍了一组照片。
   甜爱路因为路名中有“甜”有“爱”,被人理解为“甜蜜爱情之路”,很有一些浪漫的意味。有人还附会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早年间,这里有个田家庄,庄上有户财主,财主有个独生女,芳名田爱。从小就知书达理,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才貌双全,远近闻名。田府有一个放牛的小伙叫祥德,聪明能干。他陪伴小姐读书,两小无猜,日久生情,最终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广为流传。此地就有了“甜爱”和“祥德”两条相依相偎的幽静小路。由此,甜爱路被人们誉为“上海最浪漫的路”。
   虽然我从小住在甜爱路,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传说。上网一查,才知道甜爱路、千爱里和虹口公园(现在的鲁迅公园)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老上海租界时期,公共租界工部局在现今的武进路附近建造了一个靶子场,供万国商团、外国侨民打靶训练和取乐。随着上海的入驻人员逐年增多,1896年,工部局把靶子场迁到了偏远的北四川路底。5年以后,工部局又在靶子场西边兴建一个以体育、娱乐活动为主题的大型绿化公园。园内的体育设施有网球场、曲棍球场、板球场、高尔夫球场、草地滚球场、足球场等,还经常在此举行运动会。公园起初名为“新娱乐场”、“虹口游乐场”,一直到1922年,这里地域扩充后才改名为“虹口公园”。
   为了方便人们去靶子场,1920年,工部局就在北四川路到靶子场之间斜向开辟了一条小路,当时路名叫“甜安路”,民间却叫这条路为“公园靶子场路”。后来又把靶子场东边本来就有一条南北向小道,与甜安路打通连接起来。因道路南段东侧有建于1928年的大型新式里弄“千爱里”,两路相通,于是各取“甜”、“爱”两字,全路定名为“甜爱路”。
   千爱里是甜爱路和山阴路之间的新型里弄,1928年由日本东亚株式会社建造。日本人喜欢樱花,就把这片住宅命名为“樱花住宅”,英文译作“CherryTerrace”,洋泾浜英语把“Cherry”读作“千爱”。在汉语中“千爱”有“千爱之家”的意思,寓意也很不错,于是人们都把这里叫做“千爱里”。整个里弄的建筑为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外墙贴面由鹅卵石镶嵌在水门汀上铺就,每个门洞都有一个院子,院子由竹篱笆围成,就连院子的大门也是竹片制成。当时的居民均为日本侨民,鲁迅的好朋友内山完造就住在千爱里3号。我家住的朝东房间和阳台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在大陆新村的住所,据说,当时是特务监视鲁迅的地方。
   我小的时候,甜爱路是不通公交车的,早先的有轨电车和现在21路都是在四川路上转弯到江湾路至虹口公园。当年四川路是从现在的天兴百货一直向前至411医院右转,到花园路交接处止,这一段的四川路与江湾路现在正好对换路名。
   甜爱路的幽静是出了名的。那年代普遍住房条件差,因此情侣们往往会选择在这里相会,就像以前外滩的爱情堤坝一样。
   为了配合情侣的幽会,顽皮的孩童经常用弹弓把路灯射灭。那个时期,晚上的甜爱路总是暗淡无光。
   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甜爱路也走起了公交车,甜爱路不再是情侣约会的首选之地。但是,甜爱路以其独特的地名含义,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特别是青年情侣的青睐。越来越多的爱情景物在甜爱路上应运而生。
   2008年,四川北路街道在甜爱路千爱里一侧的围墙上刻上28首中外著名爱情诗篇,形成了著名的“爱情墙”。
   在甜爱路的四川北路路口,设有一个邮筒,被称为“爱心邮筒”。从这个邮筒投出的信函,会被盖上一枚英文“爱”(LOVE)的邮戳。
   甜爱路并不长,可以用于创作的地方并不多。于是就有人在千爱里对面的复兴中学和武警大院围墙上喷涂上一些图画。到2016年3月,这些涂鸦之作已经形成了一道长约百米的涂鸦墙。
   “涂鸦”一词起源于唐朝卢仝《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涂鸦作为艺术行为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Bronx)。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世格言。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
   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者划清界限,这些人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第一个被报纸提及的“作家”名叫“Taki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
   很快,涂鸦者们又把他们的作品移植到了地铁车厢上。地铁车厢很快就变成了流动的涂鸦展览会。Phase2是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画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他创造的“气泡字母”,被誉为是涂鸦界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Davis),戴维斯著名的爵士小号手。
   此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维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涂鸦之作逐步升华为艺术作品。
   中国的涂鸦作为艺术行为最早出现在北京。
   最初的一批涂鸦者,在大拆大建的北京胡同里找到了自己宣泄的出口,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涂鸦也逐渐艺术化和商业化,它不仅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变迁,也在成为北京这样的城市建筑中一道新的风景。
   甜爱路的涂鸦也成了甜爱路上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原本我只是受朋友之托,拍一组甜爱路的涂鸦作品,稍加一些文字发到网上即可。这“稍加一些文字”却让我越陷越深,北四川路尽头这一带的景点实在太多,新靶子场(现虹口足球场)、新靶子场公园(现鲁迅公园)、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施高塔路、窦乐安路(DarrochRoad,现多伦路)、狄思威路(DixwellRoad,现溧阳路)、黄陆路(现黄渡路)、宝山路、江湾路(今东江湾路),等等,几乎每一幢建筑,每一个路段都自己的故事,断不是我用《甜爱涂鸦》这个题目可以讲清楚的,容后另叙吧。
  

共 26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想不到这一条甜爱路还遗留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很柔软的记忆,这种记忆有时也会随人生的沧桑记忆永恒。甜爱路后来也成为浪漫的爱情故事诞生的慈祥地……风雨吹落了岁月的斑剥时光,但美好的情怀,总是随着文华记载在妙笔生花。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1-06-16 15:51:34
  好散文!劲推力赏!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海上稼轩        2021-06-16 17:30:58
  感谢黄江山老师的辛勤编辑和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