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新】故乡的清晨(散文)
一
故乡的清晨,在鸟语花香中醒来。
黎明的曙光,穿过氤氲的晨雾,为醒来的村庄,披上了轻薄的霓裳。此刻,我那淡蓝色的窗帷,却怎么也抵挡不住这黎明多情的眼睛。窗外,庭院里两棵高大而茂盛的山楂树上,正有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晨光里发出清脆的鸣叫。鸟儿总是比我起得早,仿佛是在催促着人们,赶快去迎接新的一天。
人常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我以为,鸟儿起得早,也许不光是为进食而寻找虫儿。它除了满足食欲,还要为自由和快乐而歌唱。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美好的世界本来就离不开鸟语花香。
我喜欢倾听鸟儿在清晨歌唱,它把最嘹亮的声音,最优美的旋律带给梦乡醒来的人们。小鸟醒了,花草醒了,我也醒了,整个村庄,都在鸟语花香中悄悄醒来。
在小鸟甜美的歌声里,仿佛一切都是清新自然的。我慵懒地打着哈欠,睁开惺忪的睡眼,美美的享受着晨曦温情地拥抱。新的一天,我还是让自己如往常一样,心情舒畅,步履轻盈地沿着村子中央那条洁净的柏油马路,走向村外静谧的阡陌散步。一个人在清新舒适的空气中漫步,踏一路花香,迎一袭清风,打开心灵的门扉,让思绪自由快乐地飞翔。
在故乡的清晨里,有鸟语萦绕耳畔,有花香沁人心脾,那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当你沉浸于大自然纯朴而祥和的氛围里,你的灵魂,仿佛也像得到了洗涤,和悄然净化着。你什么都可以去想,不管是那些美好的、还是不幸的,不论是那些高尚的、还是卑微的。你也什么都可以不想,但你总会感觉得到,故乡清晨那种最原始的温馨、恬静、纯朴的美,有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意境,那种意境让你回归自然,走进自然,享受不尽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美好的一天,正是从清晨开始。当你徜徉于故乡清晨的阡陌中,去欣赏田园曼妙的风景时,偶尔会无意间低下头,瞥见路边花草上那些晶莹透明的露珠时,你的思想,也许会因一颗小小水珠的光洁而闪亮,或者会顿悟出人生的一些哲理。有的时候,人的思想火花,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燃起。我想,或许灵感,就是来源于我们平淡的生活中,从清晨的鸟语花香中寻找,从晨露的一缕光辉中发现。
清晨,走在故乡的小路上,一切都是清新的,都是美好的。我的故乡不再沉静,它从鸟语花香中醒来。
二
故乡的清晨,舞动着生命的旋律。
路过健身广场的时候,我看到晨练的人们,已经聚精会神地舞起了太极剑。练剑的人都是村子里自发组织起来的,无论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还是人到中年的男人女人们,以及精神抖擞的年轻人,他们都在为健身而快乐地相聚在一起。在健身广场上,我看不到年老年少的界限,也感觉不到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之分,我看到的只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健身精神。
我发现,这些练剑的人神情都很专注:他们手握一柄长剑,以意运身,形随意动,手眼身步达到完美统一。也许,那就是练太极剑人常说的,身与剑合,剑与神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舞剑的那一刻,剑柄上佩戴的耀眼的红缨穗,随着舞剑人的剑动与心动,它也在不停地抖动着,就像一团炽热的跳荡火焰,在故乡的晨光里,悄然燃起生命的激情。过去的乡下人,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内心深处不敢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只为摆脱生活的拮据,解决全家人的温饱。而如今,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也不再只是满足于温饱的现状了。乡下人把练太极剑,不仅当成一种健身乐趣,而且还把它当成一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故乡的清晨,从健身广场舞动的红缨穗里,我看到了我们这个火红的年代,火红的日子,和正在燃起的火红的希望。
每天清晨,不管在村内宽阔的大道上,还是在村外幽然的小径中,我都会看到有很多晨练的身影出现,他们或是轻松漫步,或是努力奔跑。这些晨练的人虽然不像运动员那样,都有统一的服装,标准的场地,和规范的管理,但他们那种有意识的晨练精神,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自信,更让小小的村庄增添了无限的活力。
在我眼里,每天路上晨练的人们,已经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靓丽的风景线。那道风景线在无言地告诉我,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不再是从前的旧模样。他们从清晨开始,正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他们用自己旺盛的精力,在故乡的土地上,快乐地释放着生活的精彩。
我深深地感受到,故乡的清晨,不再是从前的沉寂,因为有了那些健身广场舞剑的人,有了街道上很多晨练跑步的人,有了灵动的鸟语,有了温馨的花香,小小的村庄才会活跃起来,故乡的清晨,才会舞动着生命的旋律。
三
故乡的清晨,溢出浓浓的麦香。
清晨散步的时候,当我走近那片快要成熟的金色麦田,总会不由想到神奇的麦田怪圈,想到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想成为一个麦田守望者,看护儿童;他想离家出走,远离尘嚣,过上田园般的纯朴生活。但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意义上的麦田守望者,并不是那个遥远的霍尔顿,他应该是我崇拜多年的老父亲。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他虽然不曾说过有什么理想,但几十年来,却默默地坚守在故乡的土地上,那是乡下人赖以生存的土地。还记得父亲讲述的许多麦田里的故事,从秋播到夏收,是要经过一个很漫长的等待过程。特别是在入冬之前,还要给小麦进行一次冬灌,初冬浇灌小麦,有时要在夜间提着一盏昏黄的围灯,行走在麦田里查看水流。夜色里顶着寒风浇灌麦田,常常会被冻得瑟瑟发抖。父亲说,建国初期,在没有机械播种之前,种麦都靠手工撒种。手工播种也算是个技术活儿,麦种撒多了,麦苗密密匝匝,不易生长,遇到风雨还会倒伏;麦种撒少了,麦苗稀稀疏疏,收成就要减少。掌控好下种量,是播种好麦田的关键。
播撒麦种,父亲也算是高手。他生得魁梧高大,步子迈得也远些,所以他撒麦种的速度就总是比别人快些。那时候还没有收割机,收麦子也只能靠人来手拔,以及镰刀收割。在麦田里劳作时,收麦人的两手常常会磨出血泡,时间久了,便会生成一手厚厚的老茧。手上有了老茧,父辈们就像有了守望麦田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在我心里,他们手上厚硬的老茧,也就成了麦田守望者坚强的代名词。
直到现在,我还能想像得出父亲在麦田里,头戴一顶旧草帽,肩搭一条白色的羊肚毛巾,弯下腰奋力拔麦的场景。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农村用上了播种机,收割机,就连小麦浇灌,也不再用水渠引水灌溉,而是采用了全新的喷灌方式。如今,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粮食年年增产增收,让乡下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走出村庄,去各地旅游观光,开阔视野,欣赏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但父辈们已经老了,曾经的许多麦田守望者们,也都纷纷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眼前,金色的麦浪滚滚,丰收的喜讯传来,又是到了收麦的季节。收割机隆隆的马达声在告诉我,拔麦割麦的落伍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村子里有几千亩成熟的麦子,正等待着人们去收获。过去,用手工拔麦和镰刀收割,至少要耗费十几天的精力,还会搞得村民疲惫不堪。现在,收割机大显神威,三五天的光景,就能让几千亩麦子颗粒归仓。丰收在望的日子里,我站在茫茫的麦田中,用最渴望的眼神,寻找着那些曾经熟悉的麦田守望者。
故乡的清晨,望着那片金灿灿的麦田,却再也望不见那片麦田里从前的守望者,但我还是嗅到了当年麦田里溢出的浓浓的麦香。
四
故乡的清晨,呼唤着远方的游子。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麦田,朝着回家的方向漫步。当我走过村外那片梢林时,耳边又听到了萨克斯《回家》的乐曲。一首清纯悠扬的曲子,即刻把我的思绪牵引到缥缈缠绵的意境里。我知道,那个吹响萨克斯的人,是去年从区文化馆刚刚退休的陈老师。每天清晨,陈老师都会在村外的梢林中和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奏响萨克斯名曲《回家》、《茉莉花》、以及《蓝色狂想曲》。
我最喜欢听他的萨克斯《回家》这首曲子,它不仅细腻委婉,音色优美,那醉人的旋律中,就像有自己的亲人在呼唤着我,令我无限遐想,让我深情地向往。当我仔细地聆听,认真地揣摩时,仿佛还有一种家的亲切味道在我心头缓缓萦绕着。
回想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家乡有许多人都远离了故土,有的去国外求学,有的到异地他乡发展,还有的漂洋过海去不顾一切地捞金。我想,不管是因为何种缘由,也不管你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回家的意念,总会在你心头悄然闪现。
是啊,谁不想回家呢?家是温馨的港湾,也是心灵的归宿,家更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感的寄托。那些远离故乡的亲人、朋友们,当你学业有成,当你创业成功,当你在美国、俄罗斯、西班牙以及其他国家,受到“新冠病毒”困扰感到无助时,你是否也想到了回家呢?你不想感恩父母?不想报效国家?不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然不是。我想,家在哪里,你的拳拳赤子之心就一定会飞向哪里,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永远不变的情怀。
倾听着那首委婉悠扬的《回家》,萨克斯时而发出深沉平静的声响,时而发出清澈透明的音调,我从它饱满圆润的音韵里,深深地感觉到,故乡的清晨,像在呼唤远方漂泊的游子。远方的游子啊,你是否听到了母亲的呼唤?
我仿佛看到了你思乡的泪,已潸然而下。你在整理行囊吗?你在梳理思绪吗?你是不是做好了回家的准备?你何时回故里?如今的家乡,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萨克斯曲《回家》,依然在故乡清晨的上空回荡。它缥缈缠绵,它深沉清澈,它随风而至,它感人至深,那是故乡的清晨,在呼唤远方的游子。
2021.6.1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