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艳阳中游览南海神庙(散文)
三年前的夏日熏风中,我和一群家长及其孩子们品尝波罗粽、学做波罗粽后,开心地走出彩姐的波罗粽手信店。抬头仰望天空,湛蓝的天空如一块画布,白云悠悠,如轻纱,如棉花,在涂鸦着大画布。知了在阳光下长鸣,我们在艳阳下马不停蹄走向围墙里的南海神庙。原来只是一墙之隔呀,今天非遗活动的第三站真近。
南海神庙也称波罗庙,为古代劳动人民祭海之地,地处广州黄埔区庙头村。南海神庙保存完整,见证了对外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庙里留下了一些珍贵的碑刻。
庙前,一棵大菠萝蜜树上结满了浅绿的菠萝蜜,这可是南海神庙前有着神秘传说的菠萝蜜树 ,只是古树不复存在,后来栽植的菠萝蜜树依然给游客无穷的想象。大榕树旁的牌坊写有“海不扬波”几个大字,让我们迷惑不已,大海可是波涛汹涌的呀,怎么会不扬波?导游娓娓道来,大海平静时很温柔,可遇到台风就会浪高风急,渔民出海会遇到危险。为了祈求平安,人们希望海不扬波。
进入有黛瓦、红柱、屋脊二龙戏珠的神庙,导游把我们带到古碑前。第一块碑是南海神广利王庙碑,导游介绍碑文,此碑是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立,为南海神庙现存最早的碑刻,又是庙内唯一的唐碑,碑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内容为:四海之神,以南海为尊,在北、东、西海神之上。天宝中,皇上册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其庙在广州治之东南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元和年间,广州刺史祭南海并扩建了其庙。有学者指出,“海事” (航海技术,贸易货运)一词,最早出于此碑。
听着导游的讲解,感叹此碑年代的久远,南海神庙的重要性。随导游来到另一碑前,这是大宋新修南海广利王庙碑,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碑文记载有古交趾七郡贡献,从南海沿江达淮,逾洛水到达开封府的水上贸易路线,阐述了海外交通与内河交通的关系,及对外贸易在国家收入中的重要性,碑文还提到平南汉后即派员修南海神庙,希望获神佑,“限六夷于外服通七郡以来王” 。即加强朝贡式对外贸易,还让上柱国开国候潘美兼领市舶使。
来到一殿内,仔细阅读中国古船模展简介,内容说在人类造舟行船的千年历史上,中国是居世界之先的造船大国,航海强国。唐宋以来,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快速发展,位于中国南海的广州迅速成为海外通商及国内造船的商港两用之地,其造船种类、规模均居国内乃至世界前列。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走出古船模展简介处,随导游往前行,只见两棵大木棉树立在院子两侧,一棵被雷劈过的木棉又显示了勃勃生机。另一棵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木棉树,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让人想象春天木棉花开的时候,是何等壮观。
经过明洪武御碑,碑座为一整块红米石雕的,身体硕大,朴拙有趣。碑文写道:五岳四海是为高山广水 ,其神必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能加上荣耀的,因此一律取消前代封号,以山川本名尊其神,如历代所封:“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灵孚王” 就称为“南海之神”。朱元璋声称不敢超越上帝封神。实际上是假借上帝之手取消了历代封号,以退为进,归结为显其真命天子的权势。
离开御碑,导游带我们再次经过木棉树下,来到了介绍南海神庙波罗诞源起及宋明清时期的波罗诞的殿内。波罗诞,又称南海神诞、洪圣诞,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是诞期,二月十三是正诞。波罗诞是民间为了庆祝我国四大海神之一的南海神诞辰举行的迎神赛会活动,广东、广西是主要流行区域。居于四海之首的南海神在人们心中很灵验,大家敬畏南海神,每逢神诞,就会隆重祭拜。一千多年来,人们在香火鼎盛的南海神庙祭祀,希望海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庙会上,酬神祀祖,歌舞升平,贸易物资 ,构成丰富多彩的祝诞活动。传统的民俗活动,蕴含深厚的汉族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底蕴,具有民族学、历史学、民俗、社会文化价值。
旁边有介绍花朝节的文字,我走了过去。岭南盛产花,百花生日又称花朝节。波罗诞后的农历二月十四、十五就是花朝节。民众会祭神营商、诗文会友、听戏唱歌。如今,花朝节在拜花、赏花时,欣赏古代服饰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学习了传统文化,丰富了美学知识,受益匪浅。
后来,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就观看规模宏大的建筑,古码头。据说这里古时三面环水,立于高处可以观烟波浩渺的海景,这里有宋元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的景点。沧海桑田,庙外见不到苍茫的大海,古老的建筑群在波罗诞庙会期间游人如织。多想像古代文人墨客那样,黎明时登上古亭,悠闲地观看日出呀。
一鼓作气爬上山顶的古亭,游人们围着古亭拍摄,我眺望远处,可此时已看不到古时候的海景,透过树枝看到的是南海神庙附近的景物,曾经美丽的海景只能想象了。
在夕阳中慢慢走下山,我们被树下的雕塑像吸引,迫不及待地拍摄山脚的灰色雕塑像,那些精雕细琢的人物、动物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只是有的雕塑像的一些边边角角已被损坏。我们猜测着那些动物塑像的名称和人物塑像是哪个朝代的,孩子们在绿草坪上嬉戏,我心里嘀咕,下次我再来参观南海神庙,拍摄这里的古迹,去古码头寻觅大海的遗迹。
(文中文献资料来源于南海神庙展厅·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