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常春藤(随笔)
小区破败木门处,长了一墙常春藤。去年冬天我去拍白梅时,才看见单元楼右侧巷道里这一从绿得喜人的常春藤,蜗居一隅,平凡而特别。
因为它的平凡和不平凡,想写一写它,已是很久以前就萌生的想法。写文之前,我如从前一般,在网络上查阅了名家散文系列里关于常春藤的蛛丝马迹。它的平凡在于,无数赞美绿植、花木的文章里,只有零星几篇与常春藤有关;而不平凡在于,每一个季节里,都会有一丛又一丛常春藤绿到眼底、心底,装点着不同的环境与人生。
譬如梅兰竹菊一类,在名家笔下,亦或者我的笔下,都已是屡见不鲜,但之于常春藤,却是新鲜。寒假时,我因辅导表妹写作文,而去亲自观摩过这一墙常春藤。常春藤不会开花,却胜过万千繁花。三角叶一层一层,像叠罗汉一样,堆叠起来,叶子的脉络像极了人手掌上的纹路,有血有肉,充斥着生机。
可一转眼,已是夏日炎炎,层层叠叠的常春藤栖息在建筑物旁,微风拂过,似是瀑布泄下的绿波,从一棵又一棵如火的石榴花里脱颖而出,成为我眼底的风景,平凡却独特。我如从前一样,容易对人和物产生感情,在这个小区居住一年有余,每每出门,转头便能看到它屹立在墙边,苍翠挺拔。我总是对它怀有感激之情,该是因为,从我大学四年级回乡实习就业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我和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没什么两样,平凡普通的奔波于学校和小区,在一次又一次失败里,与它结契成情。在一片片玉兰、玫瑰、樱花里,我始终觉得它与我一般无二,不被重视,不被喜爱。许是这感同身受的命运,使得我一直惦念着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姿态,没有独特的颜色,只是因为它的常含绿意,给予我无限希望。
最近常因上下班不准时,时至今日,我才得知原来这一墙常春藤早已被大火焚烧伐尽,换种成一排排大叶女贞,那一瞬间,内心涌现出一阵苍凉与不舍。说到底,我没有陆蠡对于常春藤那样复杂的情感,恋绿、囚绿、放绿、怀绿四个脉络便表达出对于常春藤的多重感情,一篇《囚绿记》,已经把心境、环境囊括。我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却也对破败木门里这一从充满生机的绿意无比怀恋。
我始终记得那一抹绿,在初冬满山红叶的时节,依旧绿得葱茏,绿得滋润。脑海中一直在反复回忆昆明的常春藤,一墙又一墙,间或穿插种植着三角梅,绿得层层叠叠,红得如血欲滴。这是昆明这座城市里最为常见的景致,却也让我这个上着大学的人无端生出些感慨。这些常春藤,即使没有鲜花那般缤纷灿烂,却偏偏一叶一脉一枝一树全是生机,能够繁盛盛放于四季。每一次见到它,都是在一面墙上,或是一栋楼的表层。枝枝蔓蔓,横斜溢出,像极了绿色的篱笆,分布有序,也像极了绿网,能够网罗住大千世界。大地如网,网住的是一个个人,而这一墙墙的常春藤,网住的是那一群普通却又耀眼的灵魂。
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常春藤,是整个春城的风景,亦是每一个平凡人内心的阳光。确然,在大众公认的植物里,梅、兰、竹、菊四君子,才更招人青睐,反而是这种无须太多精力便能培植的常春藤,显得太过廉价,亦不受人喜欢,但偏偏会有人与它一起感同身受。我在冬日里窥见关于常春藤的哲思,在夏日里写下关于常春藤的文字,这似乎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又有些不一样,因为木叶萧萧,天际苍茫,这早已不是绿意该生存的季节,它偏偏不在乎别人讶异的眼光,依旧经霜耐雪,绿在一年四季里。普通的植物,如同我这个普通的人,不会有什么大追求或是远大理想,但当下的生活必定安然喜乐,也会在不同季节里,坚持本心。这是我在搬进小城新居时,最真实的愿望,亦是最朴素的追求。
见惯名花倾国,也惯于欣赏赋有情思的植物花鸟,偏偏在冬日里,是这一墙常春藤吸引了我,这让我顿时萌生出一种想法,那便是把家里难伺候的绿植都挖掉,栽一院子常春藤吧!这样,在春日里淡化百花盛开的浓烈,在夏日消去酷暑,在秋日冲淡伤怀,在冬日装点绿意。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春城种满常春藤的原因,也许是要我们在这座城市奔忙之中,常含希望。平凡的伟大,在于一次次经历里,都有参与。于这座城来说,常春藤平凡渺小,你我也一样渺小,但恰恰也成为了这座城不可或缺的风景。云南大城市如昆明,小城市如昭通、曲靖,却能随处可见常春藤绿进城里人的眼里,绿进城里人心里。因为我们都是生如微末的凡人,被困在这一方世界里,总之都需要如常春藤一样的勇气和顽强的生命力,来面对坎坷重重的生活。
植物平凡,却也伟大,寄托了无限生机和勘破坎坷的无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