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你好,中庸先生(随笔)
说起人际交往,一直是个令人头痛却又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我下面文章里提到的某位小人物,会让读者朋友联想到中国儒家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我暂且将这样的人称之为“中庸先生”。中庸之道在《论语》里被当成是一种人类的美德。我想,既然古人当做是精华的东西,现在的人更不能把它当成糟粕弃之不管。这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也为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所称道。
我读大学时,班上有位瑞安籍的男生,因为姓朱,同学们开心地叫他“老朱”。可能很多人到现在还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写篇文章来提到他,因为这位男生在别人的眼里实在是太普通了。既没有高挑的身材、俊朗的面容,也没有口若悬河的谈吐;既没有殷实的家境,也没有值得骄傲的学习成绩;既不参加任何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没有唱歌舞蹈等艺术细胞;既不会玩许多男生痴迷的网络游戏,也从未和任何一名女生有过恋爱关系。这样的“白纸男”,差不多就是大学这个现实的大染缸里的牺牲品,如果你硬要摸着头皮去找出老朱身上的一个优点,可能就是他的篮球打得很厉害。老朱是班上那些爱好打篮球的男生里面个子最矮的,但也许是这群人里面技术最好的队员之一。之所以用了“也许”这个词,因为我本人不会打球,不知道真正的最精湛的打球技术到底怎样。我只记得有次学院里组织篮球比赛,我们班男生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冠亚军争夺战时,对手学生个个身壮如牛。其中有位对手学员在篮筐底下正准备投篮时,我们班的老朱一个箭步飞奔过去,身体轻盈地弹跳起来,从空中抢走了对方紧握在手掌心的篮球,然后返身边运球边奔跑,一路冲过了对方的层层阻碍,通过优美的弹跳把球投进了自己战队的篮筐。全体队员给他呼喊尖叫,我发现连对手学员也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赞扬。尽管最终我们班还是没能获得冠军,但是老朱的一个奋力弹跳给班里的男生女生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连身为门外汉的我也不得不钦佩他高超的篮球技术,觉得这种拔尖的技术连身材比他高大的男生也未必做得到。所以老朱一年到头都在期待学院里的篮球比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有篮球,才能让名不见经传的他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过了篮球比赛,他在班级里就是默默无闻的一根草,有风吹过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就是这样一位除了篮球以外即毫无特长的男生,却居然成了全班同学(尤其是男同学)最乐于接近的人之一。或许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仅是表面现象,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老朱其实在背后做了什么,导致他在班级里有着极好的人缘。当时我在求学期间,在和那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同龄人学习生活在一块时,的确也没有去想过这一切背后隐藏着的真相。直到大学毕业多年,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其最终在职场中的境遇启迪了我,那些看似“不公平”的结局迫使我去思考人际交往的真正含义。都说在学校里求学期间靠的是智商的角逐,而走入社会面临人与人的交往时则是靠情商的角逐。情商主要指人脉关系方面,人脉关系好的职员往往比技术精湛的职员更容易获得提升或事业的稳定。
而多年以后,当我回想起平凡的老朱时,这位山里来的男生立即以他质朴的处世风格升华了我对他的好感。据我所知道的老朱,平日里和同学之间大大咧咧,很少会主动开别人的玩笑;当其他男生拿他开玩笑时,他总是露出一副大牙齿嘿嘿地笑着,似乎对这些所谓的“贬低”毫不在意。他成绩并不优秀,但是该上的每堂课他都准时到岗,从来不会像某些学生那样玩旷课、消失。班里的男生在宿舍里打牌,那些爱好网络游戏的男生在宿舍电脑前天天痴迷地打网游,老朱不会玩,也不太感兴趣。可是他没有和群众脱离,他会积极主动地挨近那些打牌或玩网游的同学身边,时不时地问一些在“专家”看来很幼稚的问题。有时会有同学回答他,有时别人只会拿他开些冷言冷语的玩笑,可是老朱不生气,他反而更乐意听到别人开他的玩笑。
他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为了使那些爱慕虚荣的同学能够摆正心态地去和他攀谈某些话题,或是纯粹的打发时间的玩笑话。然而他却不自卑,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一点,也许正是由于他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同学之间有了极好的人缘。我对老朱是欣赏的,周围的其他同学(包括女生)对他也是满意的。我记得有个学期同学们民主投票年度优秀学生,老朱居然是得票最高的人选,没有职务成绩平平的他居然在选票上超过了班长团支书,还有成绩最优异的一名女生,令我大跌眼镜。
而那些真正在班主任和同学眼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男生,那些号称重量级的“大人物”,尽管也在复杂的同学网里生活得游刃有余,某些方面(比如网游、打牌、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还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在大家开心的背后,真正从心里认可他们的人其实并不多。当然,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活着;他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而不是那样的方式活着,只要不违法、不违抗社会公德,那是他的事。没有哪个人必须像老朱那样,为了周围人的开心或需要而活着,但是这也不能阻止老朱行为举止背后所带来的良好人缘。毕业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二年,这些年我一边在职场奋斗,一边在思索着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社交场合下不受欢迎的人主要有两类,要么过于傲慢(自负),要么过于自卑。还有一类虚伪的人,只不过是在自卑的心态下傲慢地活在别人面前,试图以扭曲他人价值观的方式来炫耀自己。因此,像老朱这样的“中庸先生”之所以受人欢迎,很大程度在于他们机智地避开了自负和自卑两个极点,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好了某种圆满的“度”。
我在大学求学期间,由于之前家庭发生了某些变故,我的内心自卑得很。刚进校不久我就在追求班级某位女生的过程中失败,并且那件事情被很多男同学所知晓。有天夜晚在寝室休息时我就被室友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起这件狼狈的事,班长要我说实话,到底喜不喜欢那位女生,喜欢的话他可以帮助我。十八岁的我很清楚这是自己拉近和同学距离的最美妙的一次机会,不论班长是否会真的帮助我,只要我勇于向室友们袒露我的心声,我就有可能赢得朋友,就有可能走进他们的社交圈子。然而,深受自卑伤害的我没有勇气向这群小伙子袒露心声,害怕他们会在背后嘲笑我,害怕流言蜚语传到那女孩的耳朵里我会更加无地自容,所以最终我没有说出实话,只是撒谎说我对她也没有感觉,之前发生的“暧昧”仅是误会而已。估计班长和其他几位室友都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他们没有再追问我什么,但是从那以后,寝室里再也没有同学会过问我的事情,似乎我的活动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也不会和我聊自己身边发生的私事。虽然我假装很坚强,可是我也知道自卑让我失去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假如我不曾经历过某些人生的变故,或许那时的我完全可以像老朱那样,做个快乐的中庸先生。
毕业后我独自工作了很多年,换过十几次岗位,在职场里摸爬滚打、浑身是泥。终于在而立之年混得个基层管理的职位。回顾自己“领导”的三年多,深知做管理犹如做人,甚至比社交生活里的做人更要懂得一些微妙的艺术。基层管理者夹在高层领导和下属员工之间,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某个团体或个人的利益,最终在职场这条看不见的“河流”里“翻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大学的同学老朱,似乎他总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教会我做人,教会我处事。他所传播的中庸之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也是现代人在处理人际矛盾时所需要的必备法则。我想,即便如此,我也会在职场里成长的。未来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去带领一支团队腾飞。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