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怪不得现在的猪肉没有以前香(散文)
6月21日七点多,天气晴朗,碧空万里,薄薄的白云浮于苍穹,太阳早早地升起,耀眼的光芒穿透云层,普照大地。清晨的微风吹拂在脸上、手臂上、小腿上,微凉,让人觉得就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一般,超级爽!
我和妻子打过招呼,便独自一人从家里出发,漫步于前往相思湖公园的路上。经过“后海小区”出口时,从一辆停靠在机动车辅道边,装有四头大肥猪的三轮车前走过,一阵阵浓烈的饲料气味从车子里弥漫开来,实在受不了,只能闭气疾步而过。闻到这股难闻的气味,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家庭主妇们近几年来常在讨论的问题——现在的猪肉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香?
虽然是一晃而过,但挤在三轮车车厢里猪的模样还是被我看得一清二楚:四头大肥猪,均有300斤以上,皮白,若凝脂,浑身的毛,油光水滑,还时不时地发出低沉的“哼哼……”声,显得如此得洁净而又焦躁。看着虽然光鲜亮丽,但猪身上散发出来的,让人窒息的饲料气味,实在不敢恭维!
虽然,一路的风景如故,相思湖的景色依然如画般美丽,但我的心思再也不如以往,思绪慢慢地回到了以前,回到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记忆里……
小时候,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农村里都很穷,平时根本吃不到猪肉,要想吃猪肉打牙祭,只能等到过年的时候。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过年时,吃猪肉能大快朵颐。现在想想,都会流口水,觉得是一种享受!
“现在的猪肉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困扰着我所认识的人。我们纷纷寻找答案。
有一次中午休息,在我们办公室里,就展开了关于“现在的猪肉为什么没有以前香”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有从根源找答案的,她们说,现在很少有人养以前的本地土猪,无非就是本地猪生长的周期太长,很多人觉得划不来。大家都看好三元杂,这种猪日增重高、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好、瘦肉率高,所以,三元杂渐渐地替代了本地猪,很多猪场更是大力推广养殖。三元杂虽然有那么多优点,但难免也有缺点,就是瘦肉太多,吃起来肉不细嫩,有点柴;也有从养殖方式上找答案的,有人做了补充,现在农村里养猪的人少了很多,一个村子找不到几家养猪,就是养了猪的,都是供自己过年时自家吃,所以,现在我们能买到的猪肉,都是养猪场里供应的三元杂饲料猪。炒肉时,总是炒出一锅水,不像以前那样,炒出的猪肉油汪汪的,特别香,老远都闻得到……
对于大家找到的种种原因,我更倾斜于养殖方式的变化,才是导致现在的猪肉吃起来没有以前香,我认为这是根本原因。
记得小时候,农村普遍贫困,大家根本没有闲钱买饲料喂猪,喂的全是猪草和红薯之类的粗粮,那时,饲料金贵着呢!我们家共四口人,父母、哥哥和我。我是老幺,从六七岁开始,就承担了家里的家务。大部分时间,他们要外出干活,而我,要完成一家子的一日三餐和家畜、家禽的饲养,这些事都比较繁杂,基本上看不到明显的成效,人还比较累。
这些工作中,最重要的要算是喂猪了,一日至少两餐,不能耽误。因为,那时猪是宝贝疙瘩!只要一餐晚了些,猪圈里的猪就会饿得嗷嗷直叫,在猪圈里四处乱窜,有时还把前腿搭在猪栏门的门枋上,头望着猪栏外叫唤着。有几次,猪栏门都差点被猪拱开,想出去找食吃。结果,父亲知道后,把我臭骂了一顿,说我只知道睡懒觉,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冇用!母亲见我被父亲骂,怕我受委屈,马上出来打圆场:“崽崽几(方言:孩子)还小,才七岁多,早饭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你看,猪又没跑,你骂他干嘛!他这次知道错了,下次一定不会了。”父亲见母亲来规劝,就嘟嘟囔囔着,走到灶屋里去洗手、拿碗盛饭去了。而我,依然愣在猪栏门前,手里还拿着砍柴刀。母亲心疼,从我手里拿过砍柴刀,手抚摸着我的背,轻轻地说:冇事,下次注意早点喂猪就行了……”为什么听到母亲的安慰,我的眼泪顿时不争气地,不知不觉地一涌而出,在小小的脸上留下了两条“线”,声音也跟着哽咽了起来。
在喂猪的问题上,最累人的活是扯猪草和煨猪食(湖南洪江方言音:wénzhūshè)。有红薯藤、萝卜菜、白菜等自己种植的一类植物时还好办一点,只要到自家地里去弄一些,够一大锅就可以了。但碰到没有这些东西时,比较麻烦,要到田间地头,山野溪涧寻找野猪草喂猪。那时,在母亲的带领下,邻居们的指引下,我认识了很多可以喂猪的野草、野菜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叶子植物,像什么蛤蟆草(车前草)、马兰、麻叶、地枇杷、革命草、铜钱草、黑麦草、菊苣、白三叶、野苦麻菜、折根(鱼腥草)等等。蛤蟆草、马兰、地枇杷、革命草、铜钱草等在田埂上、菜地里比较多见,特别是革命草,生长在田边的排水沟里,肥嫩嫩的,繁殖特别快,猪也很喜欢吃。运气好的话,有时碰到一丘田的排水沟就可以扯满一竹背篓。不用到处找,时间自然花得少了很多,效率也就提高了不少,这种机会,一年中总会碰到很多次。
其中,那折根,我仅仅扯过一次,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小小的折根害得我差一点浪费了一大锅猪食。本来我是一片好心,在一个山洼里看到一大片嫩得让人心动的折根,我忍不住把它们全部扯回家,和其他猪草混在一起,煨成一大锅,结果,因为折根气味太浓郁、太独特,这锅猪食在喂给猪吃时,两头猪只是闻了闻,然后比着赛似的,拼命地把猪食往外拱,猪食全被拱到了猪槽外,表示它们无声的抗议。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感觉特别委屈,找来竹块,拼命地抽打着可怜的猪,把它们打得嗷嗷直叫。说来也巧,当时正是傍晚六七点钟,父母、哥哥刚刚从田里做完事情回来,父亲听到猪栏这边猪的叫唤声,三步做两步地赶到猪栏边,看到我正在抽打的两头猪满猪栏乱转,马上夺过我手里的竹块,厉声地说:“你发什么神经!猪没招你、惹你,你打它们干么个子(什么)!”那心疼的样子,好像竹块打在他的身上似的。当时,我被这一声大吼,吓得浑身直哆嗦,愣在原地,却不敢哭。母亲闻讯也赶了过来,看到猪食都被猪拱到猪槽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问我:“细毛几(乳名),你在猪食里加了么个子东西?”“今天我看到好多好嫩的折根,就把它扯回来,和其他猪草混在一起煨了。”我哽咽着说道。母亲听到我的解释后,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拉着我离开了猪栏。她一边拉着我走,一边安慰我:“没事,妈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待我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就拿上镰刀,带着我到屋旁的斜坡上砍回一大棵芭蕉树,马不停蹄,将芭蕉叶剁碎,混合到猪食里,并重新舀了一盆猪食,和了米糠,端到猪栏里。说来也怪,只见两头猪走到猪槽边,闻了闻猪槽里的猪食后,马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时,“啪啪啪……”猪欢快吃食的声音开始响起,大大的猪耳朵也跟着节拍荡悠着。我看到后觉得奇怪,就问母亲:“妈,怎么加点芭蕉叶后,猪就爱吃了呢?”“你开始喂的猪食,折根的气味太浓,我加了芭蕉叶后,那种气味变淡了,自然就没事了,猪也就爱吃了!”就这样,看着毫不起眼的芭蕉叶竟然让难题轻易得到解决。我在心里面既感谢母亲,又佩服母亲,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姜还是老的辣啊!
经过这件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哪怕是牲畜也不行。若要强加,只会适得其反!
可以这么说,那时候,山野溪涧,田间地头都曾留下过我瘦弱的、扯猪草的身影。虽然忙里忙外,得到了邻里们的一致称赞。她们哪里知道,其实,我也想同其他小伙伴们一样,有一个“娃儿不知天事”的快乐童年,有时候我觉得:真的好累!好想放下所有的事,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但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一直到成年后都未能实现。
我们都知道,百草都是药,猪每天都吃着这些中草药长大,自然健康。而且,有益无害,生态环保,绝对是无公害绿色食品,那么猪肉自然也是无公害绿色肉食品了。我估摸着,这也许就是小时候,猪肉吃起来特别香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想小时候,那肉香的味道,实在太诱人!可现在,哪怕你是炸猪油,肥肉下锅,炸出来的先是水,等到你把水弄干净后,猪油才会从肥肉里慢慢地被炸出来,这个过程中,少了猪肉、猪油散发出来的浓郁香味了。
每次炒肉,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辣椒炒肉的味道,想起炖土豆排骨的香味,想起……那真是一种美好的味道,一种美妙的感觉!
我怀念小时候的猪肉香,并不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而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觉。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可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正在丢掉很多珍贵的东西!我们在一味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忘记了“快,有时是好事,有时不见得是好事!”这种现象一直辩证地存在着。
大量地使用饲料,大量的激素加入饲料,人是省事了,不用那么辛苦地扯猪草、喂猪食了,猪也比以前长快了,出栏率也大大地提高了,效益也好了,可结果呢,猪肉的品质大大地下降,猪肉吃起来,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让人怀念的香味!
以前,当你走到猪栏旁边,闻到的是猪草的清香;如今,你走到猪栏旁边,老远就能闻到令人窒息的饲料气味,这就是差别,就是现在的猪肉没有以前香的主要原因!
当然,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吃肉再也不是什么难事,由此导致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要不断提高:品质好的,广受欢迎;品质不好的,被大家嫌弃!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