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我的悲苦人生(散文)
一
我叫江小贝,“小贝”原本是一个很乖巧的名字,也寓意心灵手巧的人。但命运却没有给我乖巧的形象,也没有给我灵巧的手脚。相反,命运却给了我一幅残缺不齐的身材,给了我一个悲苦舛难的人生。
1974年8月,我出生于江西省峡江县的一个小山村。刚出生10个月,我就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之后,这个病痛就伴随着我一生。
在峡江的小山村,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峡江小山村那蓝蓝的天,那逶迤的山林,那空旷的原野,都给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可现实的残酷,又让我不得不为我的前途感到担忧。
由于我是个残疾儿童,残疾儿童一般都要去特殊学校读书,但那时的峡江,根本就没有特殊学校。到了我上学的年纪,妈妈就把我带到村里的小学去报名,但校长根本就不肯收留我,他说我如果在学校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学校根本就负不起责任。后来我妈妈写了免责声明,并向他下跪后,他才勉强把我收下了。妈妈忍辱负重,只为我能接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我现在想起来,都还会为之感到悲哀。
学校离我家有2.5公里远,中间要穿过一片田野,和一段山坡。由于我双脚残疾,不能走路,第一次去上学,便是妈妈背着我去的。那天早上下着细雨,田埂路湿滑,妈妈背着我行至田埂中间时,脚下打滑,一个趔趄,两个人就一起摔到了稻田的泥巴里。那一次,看着妈妈摔得满身是泥,狼狈不堪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的一天,妈妈背着我上学,在经过那段山坡路时,从五米高的山坡上滚下去,造成妈妈脊椎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看着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妈妈,我泪如泉涌……我恨我自己不能走路,我恨我自己是个残疾人,我恨自己长那么大了,还要妈妈背着。如果我不是残疾人,如果我会走路,妈妈就不会摔倒,妈妈就不会脊椎骨折,妈妈就不会躺在床上了。
那一次,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残疾人的艰难和悲苦是什么滋味了。
二
妈妈脊椎骨折不能背我后,奶奶因为怜悯我,她就开始背我去上学。
奶奶年老背驼,背着背着,有时她背着我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就把我放在路边休息一会。但放下容易,背起来却比较难,因为我的脚是站不起来的。碰到下雨天,奶奶既要戴着斗笠躲雨,又要驮着打着伞的我。那时,趴在奶奶年老背驼的身上,我心里很是酸楚。
我九岁那年,妈妈脊椎骨折康复后,爸爸又因和别人打架被警察抓了。妈妈干不了重活,爸爸又突然被抓,我真不知道我以后的日子咋过。想着想着,我就难过起来……
爸爸坐牢后,干不了重活的妈妈也消失了。
妈妈消失后,奶奶因为生气,身体也变得病痛缠身,没办法再送我上学了,于是我只好退学。退学后,每天看着同龄小孩从村口走过去上学,又想着和我同龄的小孩,正幸福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情景,我就无比的羡慕和难过。那时,我就禁不住伤心泪流起来,感觉整个世界都离开了我,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
后来,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奶奶去了别人家借来旧书来给我。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不能去学校读书,我就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那时只有九岁的我,就只能靠着左邻右舍的接济,饱一餐饥一餐的过日子了。
奶奶见我实在渴望读书,孱弱的她就雇人背我上下学(爷爷很早就去世了),没有钱给人家,就一天拿两碗米作交换。背我的那个男人脾气不太好,他说要不是和我家有点亲戚关系,他根本就不会背我。一天,他说着刺激难听的话,我听着很是难受。于是在他放下我休息时,我便不再让他背,见状,他索性也不管我了。我硬是两手撑着地面,把两手都磨出了血,才慢慢撑到家的。
回到家,委屈的我硬是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那时,我常常痛苦地想,在亲戚人的眼里,我就是家里的负担,我就是个累赘;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个怪物,我觉得我活着还不如死去的好。
三
苦难的日子,还得慢慢熬着。妈妈消失后,为了养活我,身体不好的奶奶种了两亩田。说是种田,但大部分的活都是靠人家帮忙完成的。那时生活太穷苦,没有钱买肉吃,记忆深处,我吃的最多的就是南瓜和青菜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脚突然长了点力气,但还是不能独立行走。于是,奶奶就请人做了一个凳子,让我扶着凳子走路。那个时候,扶着凳子的我经常会摔跤,有时摔得鼻青脸肿的,我只好躲在无人的墙角边偷偷抹泪。
那时,我的衣服经常被我摔得脏兮兮的。我的邋遢与肮脏,与同学们是格格不入。在学校,没有一个同学愿意靠近我。他们经常耻笑我,在背地里偷偷说我是个瘸子、是个拐子、是个颠子。有一次我上厕所回来,发现我的书包被人从抽屉拽出来扔在地上,课本、文具洒了一地,早上吃了一半舍不得扔的一个玉米也掉在了地上……
我妈后来告诉我,有次她偷偷从外面回来去校门口看我。见我面黄肌瘦地扶着凳子,在学校摇摇晃晃走路的样子,她心疼地直抹眼泪。
爸爸入狱一年后,妈妈决定回来和爸爸离婚,他们两边都不想要我的抚养权。我爸是因为人在坐牢没法养;我妈因为不能干重活,自身都难保的她,根本养不起我。爸妈离婚后,奶奶气得诸病缠身,一年后奶奶就撒手西寰了。奶奶去世后,我只好被暂时安置在了姑姑家。
我就是一个没人管的孩子。奶奶去世后,我伤心得书都差点不想读了。因为我唯一的依靠也没有了,这下,我就像是一个皮球一样,被亲戚们踢来踢去。姑姑、大伯和叔叔家,哪一家都不想收留我,哪一家都嫌弃我。在姑姑家,有一次我有机会吃到了红烧肉,但我却难过得吃不下去。想起可怜又悲苦的我,眼泪就禁不住扑簌扑簌地掉进碗里。有时亲戚们会在背地里议论我,说我不该因为饿就去偷学校小店的东西吃,说我这样的条件还不好好读书,说我本就不该来到这世上……
听着这些话,我的心都碎了。
他们只会说令我伤心的话,却没有人会问我,“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你伤心吗?”“你爸爸坐牢了,你难过吗?”“你妈妈不要你了,你想不想她?”“奶奶去世了,想不想奶奶?”
爸爸坐牢,妈妈离家,奶奶艰难地养育了我一年九个月。奶奶去世三个月后,我十一岁读五年级的一天,离开两年的妈妈突然又回来了,此时她的脊柱比以前硬朗了很多,得知奶奶去世后,放不下我的她,还是又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妈妈得知她离家后,我一直过着乞讨般的日子时,她不禁抱着我泪流满面。妈妈回来后,我才结束了靠别人接济,靠别人施舍的日子。
四
妈妈回来后,没地方住,就住在了奶奶的老房子家里。她的腰经过几年的调养后,也比以前好多了。为了养我,她种了五亩田,但重活累活,还是要靠别人帮忙。那时村里通往学校的路已经拓宽了,妈妈就弄了一辆破旧的两轮板车,拉我上下学。
我去镇上读初中,妈妈就到镇上去找了一个旅店的服务员工作,和一个饭店的洗碗工作,继续照顾我。我的整个初中三年都是在妈妈的关怀中度过的。那时放学后,妈妈就会把我接到旅馆里写作业,晚上我就和妈妈睡在旅店的一间杂房里。
最穷的时候,我们一餐只吃一碗饭和一坨榨菜,但我至少不会饿肚子。那时,我就觉得妈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顶着别人睥睨的眼光,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送我上下学;她用她微薄的收入供我吃供我穿,让我不用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后,妈妈就到县城去做事照顾我。然而,到了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美好又因我学费的问题而被打破了。因为妈妈在我高中时期赚的钱只够我吃穿,根本无力交我的学费。于是,我妈只好去向我大伯、叔叔、和姑姑他们要钱。我妈的理由是,法院把我的抚养权判给了我爸,我爸坐牢了,就应该由我爸的姊妹们来负责,毕竟她养了我几年了。我妈没要到钱后,就让我去找他们要。可找他们有什么用呢?他们也都在家里种田,他们也没钱,他们又不是监护人。于是,作为中间人的我,每年开学都要几头求。那些争吵、互相推诿的画面我至今历历在目……
有时闹僵了,我妈就会对我说:“拿不到学费就别去读书了。”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累赘,就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皮球,被人抛来抛去的,没有一丁点自尊;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禁不住地伤心流泪。
我最伤心难过的是1993年高考那年。
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录取。因为我是我们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放在别人家这是件大好事,可到了我这反倒成了烦心事,因为我根本就没有钱去交那笔高昂的学费。
我爸在我读高中时,又在监狱和别人打架,导致原本快要出狱的他,结果还没出狱,又被监狱加了两年刑期。所以,我的学费依然是个难题。那次,我妈和我伯我叔还有我姑,没有把我当作中间传话人,而是撇开我直接见面争吵,“这是你的儿子”“这是你们江家人”“你才他的监护人”“你们也有义务监护他”……
一想到我的某位同学考了个三本,都能收到亲戚们给的几千元红包,我不禁悲从中来。后来,还是村长开会,号召村里人你一元我一元的集体捐款,我才有了大一、大二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五
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后,我仍然觉得自己和同学们格格不入。这不仅仅因为我是扶着凳子走路的残障者,还因为我的贫穷。寝室里的其他同学没有一个像我这么贫困的。我一年的生活费,还不如他们一个学期下来的零花钱那么多。每当他们收到家里打来的生活费,在那里春风满面,谈笑风生时,我就感到非常自卑和窘迫;每当那个时候,我就逼迫自己拿起书来,我唯有借看书的麻痹,才能掩饰我内心的失意和表面的难堪。
有一个来自云南贫困家庭的李林,由于和我同命相连,我俩很快成为了朋友。我和他没什么隔阂,我们经常一起在学校图书馆看书,聊哲学,聊文学。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还组建了读书会。
大学第一年,妈妈终于丢下了我和一个陌生的男人走了。大学后,我已经没有家了。所以,我的假期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每当春节来临,全家团圆的时候,我就会特别的想家,我就会特别地想念我的妈妈。望着空荡荡的校园和宿舍,我那落寞又酸楚的心,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大二暑假,因出狱的父亲在街上被车撞死,使得我得到一笔赔偿款。父亲的离世,我没有半点悲伤,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没有给予过我什么,包括最基本的父爱。得到了父亲的赔款,我总算是告别了贫困,不用再担心接下来二年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了。大三一开学,我就写申请把助学金退掉了。
大学毕业后,我用父亲的赔款加倍还清了我求学期间所有的欠款。然后我又利用父亲的赔款,攻读了法学硕士。硕士三年,我开始认真审视残障的自己,并自学了国外的残障法。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法律与国外的残障法,能在我国结合并用。我也希望我能将国外的残障法,给法学界同行们带来更深的思考。
残疾了这么多年,我到现在也一直没有习惯残疾这件事。有人说,如果你对残疾还有反应,说明你没有在麻木地活着。是啊,残疾是一把刻骨锻人的刀,它让我年幼时痛苦,青春时感到自卑。但因为残疾,我比一般孩子更早地学会了懂事,比一般同学更早认清了现实,更早地承担起了对自己的责任。
现在,我已娶妻生子,并在国内一家大学担任法学教师。
六
一块铁,能否被锻造成好刀,除了匠人的技术外,还需要自身的一个好品质——这个品质,我称之为勇气和不屈。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如果沉溺其中自怨自艾,自甘堕落,那就是人生的失败者。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能使人产生智慧,而佛教则把苦难看作是觉悟的起点。
回想起我舛难的求学路,回想起我舛难的人生路,我不禁感慨万千。虽然是残疾造就了现在的我,但我永远也不会感谢残疾。我变成什么样不在于残疾,而是在于我怎样面对残疾。我感谢求学期间照顾了我的母亲,我感谢拉了我一把的江东父老,我感谢从来没有放弃追求的自己。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我并没有被我残疾的身体压垮。我做到了许多残疾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我甚至做到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人生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那就得铿锵有力地向前走!
(文章根据江小贝的口诉内容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