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火红的七月”】浅议“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养老的影响(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火红的七月”】浅议“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养老的影响(随笔)


作者:林科 举人,498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24发表时间:2021-06-25 21:38:19

泱泱大中华,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除弊兴邦,国运昌盛,鸿业远图。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物阜民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准和生命质量已大为改观,功标青史,有目共睹,成就令世界为之叹服!这是时代的进步,亦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最近几年,广大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老农民养老有关的新问题,层见叠出,屡见不鲜,情景令人局促,不吐不快。
   笔者来自农村底层,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和乡村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感同身受,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我们居住的那个村子属于半山区地貌,大约有二百来口人,四十多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部分人家为了生活方便迁移插户到了平原村落。脱离穷乡僻壤是当时广大村民的主流思想,随着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以及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有力促进,现在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在镇街、县城、市区购置了商品房,贫困家庭也因着政策扶持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住进了公寓式的廉租房和保障房。如今村子里是:农家小庭院,门锁屋子空;家家负外债,城中有住宅;田地多荒芜,老人勤作务;……
   这种局面是目前整个农村面貌的真实写照,从表相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营造出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的幸福指数持续走高才合乎情理,但救经引足、事与愿违,掩盖在真实情况下的是:农村老龄群体面临的养老问题,愈发显得严峻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背负外债,思虑重重。因为城镇化的建设,广大农民采取自筹一点、亲戚借点、银行贷点的办法,拼上老本,借助外援,最终驻进了公寓式的居室。这样的操作让刚刚解决温饱的农家人,背负上了巨大的经济包袱。我的左邻右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买房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了债务,每月都要面临几千元的“月供”压力。一个家庭长期处于这样收支不平衡的状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中的老人,他们患得患失,杞天忧人,思虑重重。长期处于负债状态下的老人,怎么能放开心情去安享晚年生活呢?
   2.青壮外出,亲情缺失。 为消减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多数青壮劳动力放下尚需尽孝床前的父母,纷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至极,诺大的村庄白天冷冷清清,晚上漆黑一片。留守在家的老人成了看家护院的守村人,自食其力是家常便饭,相当多一部分老人还负责着田地里稼穑耒耜的责任,或者承担着接送孙辈上下学的义务。“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只是文人骚客杜撰出来的奇葩梦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是留守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3.楼上楼下,行动不便。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人口流动,导致部分农村老人生活难度系数增大。那些跟着儿女进城的老年人,年老体衰的他们并非计获事足,如愿以偿。从他们进城的那一刻起,知识原本欠缺的农村老年人就要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天然气、马桶、上下楼梯、超市购物。曾经在村子里闲适轻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处处谨小慎微,望而却步,总担心因自己手脚不灵便而出了什么差错。这是新生活的脱骨换台,更是一种生命习惯的从头再来,其变化的过程就像涅槃重生,难度可想而知。就像村里一位花甲老人给我说的那样:人老记性差,着急学不会,等到学会了,也就断气了!
   4.生活成本增加,老人无所适从。农村老人从青少年时代起,他们的骨子里往往就植入了小农经济思维,总喜欢在闲散的地块种植蔬菜,在院子的角落中饲养禽畜。这是劳动情结的使然,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增加有氧运动的过程,通络血脉,身体更显精神。村里有位老人年近九旬,每天清晨都会用竹篾背篓背羊圈里的土粪到地头,他坚决不要孙子用农用车辆帮忙拉运,他说“我背着舒坦呀,浑身就不疼了。”这样的辛苦对城里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大部分的乡下人而言,既节约了一日三餐的伙食经费,又大大增强了身体免疫,省得花钱买药吃,何乐而不为呢?住在城里,能有这样的条件吗?
   5.因为先天性生存环境和个体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乡村老人与城里人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他们身在城中,却还是农村户籍。这样的原始身份,造成了他们所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少了一大截。特别是医疗保障这一块,农村老人仅靠每月百十块钱的养老金,就连一次体检的费用都不够。他们生活在消费较高的生活环境之中,却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想体体面面、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生活,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乡村城镇化的本质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让全民共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逐步缩小差异,达到和谐共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每位老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存在,可以说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是千千万万农民家庭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乎民生的话题,一得之见,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共 2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很犀利,作者老师用独特的笔墨勾勒出当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与感怀。文章分为五个重点来阐述农村城市化管理现象,年轻了出去打工不在身边,老人们鳏寡孤独有苦难言屡见不鲜,房屋落锁,田园荒芜,楼上楼下的不方便,高消费低收入与现实不符,无事可做从而缺乏锻炼发病率高看病难也是一大问题,这是当前农村普遍性现象,所以作者呼吁高层们能看到农村老人的特别问题,敢于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反应现实,可见作者老师是正直与善良的人,身居城市不忘初心,应该点赞与推荐!正能量,力推!(雪落黄河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21-06-25 21:45:51
  时代进步,农村人进城已不是新鲜事。但城市化管理的弊病也层出不穷。农村老人的很多问题都值得人们深思与重视。文章语言犀利,看点独特,敢于直言不讳,为作者老师点赞!推荐欣赏!(雪落黄河)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2 楼        文友:林科        2021-06-26 07:08:21
  感谢雪落黄河边老师辛苦编发!祝福您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3 楼        文友:心契相依        2021-06-28 19:01:22
  常务社长林科弟弟的佳作来自社会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可在这个过渡时期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个适应过程。作者从五个方面列举了这些矛盾,政府机关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给以妥善解决才能安顿好民生。接地气,语言精练措辞优美,天理清晰,观点明确,有主见,有见地,有合理的建议,是一篇警示好文,给林科弟弟点赞了!
4 楼        文友:林科        2021-07-02 07:00:57
  蒋老师您好,感谢关注留言!遥祝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