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墙上那杆老秤(散文)
年初回到老家,又看到了堂屋侧墙上挂着的那杆老秤。秤其实算不上老,是一杆十进制的市斤秤,其秤杆、秤砣、秤盘都是锑铁做成的,精巧而耐用。虽然挂在墙上十多年没用过了,但是依然光亮如新。说它老,是因从我记事起,家里便有了它,四十多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秤、双面弹簧度盘秤和机械式台秤、案秤等在公众贸易中普遍使用,杆秤早已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的小青年,看见杆秤,恐怕不知道为何物了。
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不曾经商,很少买进卖出,但父亲说,家户人家称斤计两,离不开秤,自家的东西使用起来方便,就添置了那杆秤。秤,在我们家用途并不很大,只是偶有使用,无非是邻里间互借食物需称重量;细心的母亲从市场买几斤猪肉、菜回家,有时需复秤之类。复秤,是验证小商贩在称秤时耍手脚没。母亲每次复秤,重量常常是不够的,好在差距不大,也就算了。可是,有一次小侄女去买肉,肉贩说三斤,回到家一复秤,只有两斤半,母亲随即带上小侄女,拿上肉去找肉贩讨说法,到了肉摊一看,卖肉的是本家亲戚,也就没多说什么。肉贩毕竟有些不还意思,脸有点挂不住,很尴尬地补了半斤肉。
自从有了秤,虽然自家用得少,但是秤几乎天天都有使用,因为我家住在街口之地,农村的亲戚、熟人上街赶集,卖个瓜果蔬菜,黄豆红薯土豆,没有秤,就借我家的秤用。买个什么东西,需要复秤,也到我家借用。秤,多数时候是在支差。
市场上,因有的商贩称秤短斤少两,引发争吵亦是常有的事,甚者大打出手。我曾亲眼看见,一位乡下中年人折断了商贩的杆秤,两人打了起来,还挂了彩。有人报警,两人被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听人说,中年人赶集卖木耳,在家称好了的是二十斤,到了商贩秤上称,只有十七斤。原来商贩在秤上做了手脚,在秤砣下面放了一小块磁铁,被中年人当场抓住了。中年人的老婆上次赶集卖木耳,在这商贩手上吃了亏,这次,中年人是有备而来的。
记得有一年,工商所整顿市场,规范秤的标准计量,工作人员现场测试市场上所有的秤,不合标准的秤当场销毁,并对秤主实行了处罚。我家那杆秤也在其中,经过测试,准确无误,完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
自那次整顿过后,小商小贩在买卖交易时,老实了很多,市场上再没有因为短斤少两而发生争吵、打架之事,市场较为稳定和谐了。
秤,在我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秤,在人们心中,也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公正与公平,是正义的化身。有关秤的说道,其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所蕴含的做人的标准和道理,使人深受启迪。
我们的老祖宗,在发明创造秤时,是很讲究、很有思想的,其寓意深刻。《说文解字》对秤的注解是:权者,衡也。秤杆叫权,秤砣叫衡,权衡一词就是从秤而来。手拿秤的人,要懂得权衡之道,用秤之道。秤上的小星,叫定盘星,也叫准星。老秤,十六钱等于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为什么要用十六进位制呢?十六进位制,就是十六颗准星。秤前端一二三四五六七颗星,表示北斗七星,它告诫人们在用秤的时候,心中要有方向,不可贪财迷钱,要明辨是非。中间一二三四五六颗星,代表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它告诫大家,在用秤的时候,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最后一二三颗星,分别是福、禄、寿,意思是,在给别人称东西的时候,要是亏一两,就是折寿,亏二两,就是少禄,要是亏三两,自然就损福了。如果,给别人多称几两,就是给自己添寿,加禄,增福。为什么秤上的星叫准星呢?意为给别人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称得准。秤虽小,但可以称人心;利益虽高,但不取无义之财。所以说,称东西的时候,不仅仅是在称物质,同时也是在称自己的良心,称自己的道德品行。
人们常说,人人心里有杆秤,这杆秤实质是指人们内心的标准。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一个关于对错、美丑的内在判断标准。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们是心知肚明的。在我们左右为难的时候,在我们把握不准方向的时候,在我们不知对错的时候,就像秤杆上下起伏,波动不定。这只不过是秤的思考、判断所必须的过程。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才能够认真负责地得出一个结果——公平与公正。这时,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内心会给出答案,因为我们的内心有杆秤。
秤,从来没有错,都是公平、公正的,而错在用秤的人。人心正,秤则平。
墙上那杆老秤,沉寂了十多年了,我把它取下来,用抹布擦拭掉上面的尘灰,秤杆、秤砣、秤盘变得铮亮,准星闪耀着光芒,那闪耀的是正义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