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金牛渡(散文)

精品 【东篱】金牛渡(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25发表时间:2021-06-29 18:01:54

【东篱】金牛渡(散文)
   一
   金牛渡位于吉安市赣江西岸,在宋朝是通往“白鹭洲书院”的唯一义渡口。它与白鹭洲书院的义贤渡隔江相望。一个“义”字,包含着济人渡波的美意。
   远离喧嚣,静静地站在渡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人横牛背”的铜雕。雕塑栩栩如生,像有磁场深深吸引着我。
   “牛儿”身躯高大,腿脚壮实,牛头虎身,两角粗壮锋利,牛眼圆瞪前方。虽是雕塑,却有一股驾云而去的磅礴气势。宽深的牛背上骑着一位目光炯炯,头戴金箍,身背葫芦,须发蓬松而飘逸的老人。我围着雕塑上下打量,嘴里喃喃,看来,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的“铁拐李骑牛云游图”吧。这太形象逼真了,不管是美学角度还是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极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铁拐李骑牛云游图的右后方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壁,山壁青石暴露,壁立千仞,垂直如刀削,有古藤、花木葱笼其间,引来鸟儿高唱,蜂蝶翻飞。壁根处,有一泉眼,有清水溢出,垒砌半米之高的青石块以为井沿。水井上方,镶嵌着一方桌大小的石块。石块上雕刻着一条蛟龙。蛟龙体态矫健,鳞片闪闪,巨目圆瞪,口吐金光,张牙舞爪,眼看就要从石块中腾飞云天。在“蛟龙”的上方另有一块石碑,刻有“金牛泉香”的字样。这金牛泉香在我们当地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一个深秋雨夜,江风呼啸,寒气袭人。劳累一天的艄公刚要入睡,突然从河对岸传来传渡声。老艄公毫不迟疑,披蓑戴笠,收锚挥蒿,来到江岸。眼前的渡船人是患有腿疾的白发庄稼汉,衣衫褴褛,手里牵着一头老黄牛。老艄公二话没说,帮庄稼汉牵牛上船。老艄公挥蒿踏浪,好不容易将船撑到江中,岂料,江风陡起,雨水倾盆,老艄公拼尽全力挥篙撑船,可渡船就是在江中打转不前。老艄公无奈,向船中的庄稼汉询问以求返回江岸可否。可庄稼汉摇头,表示有急事渡江。老艄公见此情景,不再言语,凝神定气,猛振双臂,凭着几十年练就的本领,战寒风,踏恶浪,最终平安地将船靠在了对岸。正要上岸之时,黄牛“啪啪”甩下一船头的牛粪。此时的老艄公浑身湿透,又冷又累,见罢,什么也没说,只是扶着老汉上岸。再回头看时,船头是一砣光彩夺目的金子。
   原来,老艄公终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风雨无阻为民义渡的事迹,感动了上天的铁拐李大仙,因而在深夜化汉牵牛,风雨唤渡,牛粪污船,以探老艄公的为人,仙人见老艄公憨实可靠,确实够“义”,便赠予黄金千两,以安度晚年。
   可老艄公得黄金,并末安享富贵,他在渡口处建金牛寺,祭祀仙人,挖井设坛,搭盖凉亭,以便过渡人员休憩之用,诠释着“大义”。
  
   二
   其实,谁都知道,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之说,只不过是人们对当年摆渡老艄公,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寄托着同情罢了,或是人们对美好事情寄予一种美好的愿望。
   可在金牛渡的不远处,确实矗立着一座方圆百里闻名的“金牛寺”,与“青原山”遥相呼应,是庐陵的一大名胜。这座古寺雕梁画栋,檐角高翘,楼台处塑有“金牛”,寺内铸有一口大铜钟。金牛闪光为标灯,铜钟长鸣为航向,来往船只不管是雨天或黑夜,东有青原山为标,西有金牛寺为准,再也不为航船迷障而犯难了。
   在我国古代《水经注》里也有清晰的记载,赣水过石阳城(今吉安市西)有“金井”,水青黄各半,取做饭粥,呈金色,其味芳香;《庐陵县志》有记载,此渡由萧克家捐造,在酷暑烈日时,设有茶水供渡客饮用。我想,这位萧克家应该就是人们口中传说的那位老艄公吧?即使不是,至少在渡口肯定出现过如老艄公般的人物。南宋教育家,白鹭洲书院第一任山长,欧阳守道曾在此建亭,凿石作龙头,引泉从龙口出,以便周边人员解渴。在光绪版的《吉安府志》中,有“金牛泉香”列于“庐陵八景”之一的记载……
   这美丽的民间传说和金牛寺的矗立以及这林林总总的历史记载,都指向了金牛渡,如今看来,不管是传说还是记载,金牛渡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与一个“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无不是一笔丰厚的文化产物,丰富着人们的思想,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指引着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不丧失自己,“义”字当先,应为做人行事的原则。
   我久久立在井边,只见金牛泉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似也幻化着当年挖井设坛的先人的影子。我忍不住弯下腰,掬一把“金泉”,一饮而尽,金泉清冽甘甜,沁人心脾,我连连赞叹,忍不住再掬一把,一饮而尽。什么也别说了,感恩大自然的恩惠吧,感恩先人的义举吧!
   离金牛泉的几步之遥,有一尊大帆船的雕塑。想必,这艘大帆船雕塑,是为纪念当年为白鹭洲书院义渡的老艄公吧。虽是雕像,但栩栩如生。高翘的船首高挂着云帆,正欲乘风破浪横江渡去,船头手持长篙的“老艄公”,虽面色黝黑,两鬓斑白,但眼神坚毅,焕发着奋不顾身迎战风雨的顽强精神。整个画面虽然是雕塑,但栩栩如生,让我们读出了丰富的内容,心中油然而生钦佩之情。
   一阵江风袭来,赣水汤汤,我的眼前幻化出当年老舶公那挥篙踏浪的身影,我紧紧倚靠着“船只”,仿佛听见了渔歌唱晚,摇橹欸乃,虽已过几百年,此时的我,依然拾起了片片的温情。
  
   三
   我轻移脚步,来到离江水最近的码头。
   据说这些青石码头是当年的遗迹。渡口是从河床深层取青石垒砌以至岸边,临水高约十多米,宽约两丈有余,中间有十多级台阶,呈“八”字形,依次向水中延伸。码头的青石相互叠加咬合着,虽历经数百年的雨水冲刷洗礼,表面略显斑驳,但依然透着稳健与厚实。几株不知名的草儿从码头的缝隙中探出头来,微风吹来,频频点头,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感人的故事与沧桑的岁月。
   我踩着先人的足迹,用心丈量着每一步码头,深情地向赣江深处凝望。赣江江心的“白鹭洲书院”赫然撞入我的眼球。
   据今将近千年的白鹭洲书院,是南宋时期,我国民族英雄江万里创办的。
   江公无论是在位高权重得意之时,还是在贬谪期间,始终不忘爱国,正所谓“届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在出任吉州太守之时,他一边兴修农田水利,劝农桑,济时艰,一边创办学校,广泛收藏书籍,收授门徒。一手政务,一手教学,频繁在金牛渡与义贤渡之间穿梭来往,为教育后生而奔波。学子每年进京赴考,他都要亲自从书院的义贤渡把学子们送到对岸的金牛渡,再三叮嘱着学子们,并祝他们鹏程万里。
   他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培养了如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一大批“忠义”之人士。江公自己本身也是以“忠义”规范自己的人生,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以76岁高龄奉旨出任,并传弟子文天祥任提刑。在屡遭贬谪中依然力主派兵救援,抵抗元兵。在他77岁高龄之际,得知多位权高位重之人已降元兵,心知国运衰败,大势不可支,痛哭不已,选择元兵必争之要地——鄱阳定居下来,并凿池建亭,取名“止水”。当元军攻破鄱阳,江公“以身取义”,左右携孙,带180多口家人笑赴“止水”,壮烈殉国。他以自己与家人性命唤醒天下忠义节烈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万千众人之力,保江山社稷……此举气壮山河!
   时光已过几百年,当我静默地站在金牛渡口,依然可串成湿漉漉的回忆。我斟一壶时光的酒,与先贤对语。在渡口点墨,记下一行行思绪。风,轻轻地从我耳边滑过,仿佛从鄱阳传来了江公驾舟载色载笑,从容于山水之间的身影。
   我俯下身子,双手捧一把赣江水,抛向远方,唱一曲心酸的“送别”。
   “叮铃铃,叮铃铃……”,白鹭洲学校传来了上课的铃声,惊醒了我遥远的思绪,抬望眼,只见成千上万的学子,在金牛渡口的上游百米之处,涌入通往书院的廊桥,从容地走进课堂。
   如今,白鹭洲学校的老师依然继承着先贤光荣的传统,一直弘扬着爱国、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立德树人,注重学子全面发展,令奥赛成绩全省前茅,每年都有近百余学子考入我国如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学有所成,为国尽职尽责。
   对了,今天是6月7日,是全国学子的高考日。哦,尊敬的老艄公,尊敬的江公,你们听见了吗?你们看见了吗?白鹭洲的学子再也不用坐船摆渡,进京赴考,他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就可奋笔疾书,摘得桂冠。这,是你们,也是几百年来积攒的文明啊。
   金牛渡,渡人以义,渡己留名。历史总是选择一个标志物而不断附着沉淀着文明和史迹,这是留给今人和未来人的精神财富。
  

共 32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能够写出一处风景的深层意义,这才是上乘。作者这篇游记散文,文思特别,表意深刻,读后获得的是厚重的历史感。文章开篇,一个“义”字明意,统摄全篇。接着扣题,写牛的雕塑,引出一段神话故事,增加了神秘感。尤其是那段艄公夜雨里渡人的画面,具体生动地诠释了金牛渡所蕴含的“义”字的,贴切而具体。作者进一步开发,写了金牛寺,金井等传奇故事,山水宜人,更适合耕读,白鹭洲书院更为金牛渡注入了文化的血液。为铭记一地一段历史,这里雕塑了一艘帆船,睹物思人,更可触摸到帆船所装在的人文精神。金牛渡的青石码头,虽历经几百年的洗刷,但依然生动地刻印着在这里的义举,尤其是江公这个人物,不仅造福当地,而且培养了一批国家的栋梁,令人生敬。如今,金牛渡流水汤汤,白鹭洲学校书声琅琅, 文明还在传承,足以告慰与金牛渡有着血肉联系的先贤们。这篇散文,落笔触题,行文简约,写景透骨,把握了风景的要义和精髓,故事,神话,传说贯穿其间,显得文脉流畅,表达的韵味多变,气韵跌宕,文字显姿,颇有意境。以“义”统篇,揭示出薪火相传的真义所在。语言富于质感,可口舌咂摸,可鼻嗅其韵,运笔不俗,拈字讲究。推介赏读,悦情喜目。【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63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6-29 18:04:57
  想去金牛渡濯足,想去金井饮甘泉,想去白鹭洲闻书声琅琅。好美的金牛渡,江水汤汤,始终传扬弹奏着一个“义”字,行走于渡口的作者也有义务为我们做一次称职的导游吧?我们期待去那……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29 20:50:02
  才才老师,来吧!湘莉欢迎你,快定机票,我来机场接你,坐高铁也行,我来接你,直接去金牛渡,我们逛白鹭洲书院,登风月楼,去白鹭洲公园上青原台,看青原山峦起伏,观赣水滔滔……我今晚可要做美梦了,哈哈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6-29 20:33:37
  该游记散文落笔不俗,文采斐然,作者移步换景,写出了金牛渡的前世今生,一个“义”字贯穿全文,那个传说故事太引人入胜,感天动地,心地善良的人自有老天护佑,但老汉并未将钱财用于个人享乐,而是将得来的财富用来建造金牛寺,从此香火缭绕,福泽四方。这种奉献精神连同文化气息代代相传!本文情怀真挚,文字动人,极富感染力,大赞文思,问候莉莉夏祺!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29 20:54:39
  谢谢香香老师第一时间驻足留墨,你的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感恩一路相随,不离不弃!暑假将至,期待香香老师美文点缀东篱!遥握问好,谨祝夏祺笔健!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29 20:40:50
  非常感谢怀才老师,抓紧时间为拙作费心润色,精心编辑,编按写得好美啊!把湘莉感动的要哭了,连连称道,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这么好!比小文美百倍啊!再谢老师,辛苦了!遥握问好,谨祝一切都好!
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6-30 05:20:00
  古渡口的一番盛景,真的好丰富。在老师的笔下灿然生辉。一个“义”字值千金,却又觉千金难买。这个义字,把这里的人文景观都给浸透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09:45:58
  谢谢男孩老师百忙抽空美评鼓励!你的留评是我前进的动力。再谢!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5 楼        文友:鸿鲲        2021-06-30 06:18:03
  历史总是选择一个标志物而不断附着沉淀着文明和史迹,这是留给今人和未来的精神财富。从不同的物象中凝炼出放放之四处而皆准的哲理,也让交章有了文眼。感情充沛,状物细致,充满哲思。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09:49:30
  谢谢鸿鲲老师一路鼓励!老师的游记散文颇具特色,写得灵动飞扬,是我学习的范文,再谢老师!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6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6-30 06:42:52
  一篇意蕴丰厚的游记散文,把金牛渡和周围景色写得传神,活灵活现,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湘莉老师文笔越来越了得,一篇几千字得文字里,看出作者的博览群书,和渊博厚重的文史知识,有典故,有神话,有传说。使金牛渡的故事更加鲜活起来。读史明智,读金牛渡明“义”。难得的美文。大大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09:54:11
  谢谢习之老师深刻解读!这篇游记我腹稿不是这样的,起初只是想表达祖国变化之快,从当初过渡到浮桥再到钢筋水泥桥,最后成砖木结构的华美廓桥,谁知道写着写着就成这样了。哈哈
7 楼        文友:岚亮        2021-06-30 10:05:48
  赣江、古渡,书院、寺庙,艄公、江公,用一个义字将上述关键词串起来,就成了一篇厚重唯美的文字。老妹子是个热爱故土的人,几年下来,一直坚持写故乡的土、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景,而这些又是最有特色的风情,真好。我也想到金牛渡走走。一篇精彩游记,大大的赞!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17:47:40
  谢谢老哥百忙到访留评,你的美评是我前进的动力!最近读关于吉安历史,把我自己给读哭了,那些先人一个个“以身取义”,我笔力太浅,写不出味啊!有点遗憾!再谢老哥到访,遥握问好,谨祝夏褀!
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6-30 11:02:13
  读湘莉文字若庐陵文化百科书,颇有韵味,文笔咱美,艄公、江公,古渡、书院,深刻阐释厚重文化底蕴,渡人以义,渡己留名。文思精巧,灵动!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17:51:48
  谢谢鸿雁老师到访留墨鼓励。最近老师频频摘精,湘莉真是为老师感到欢喜啊!期待老师佳作纷呈!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9 楼        文友:白玄        2021-06-30 11:03:24
  人文景观与历史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厚。文笔流畅,气脉贯通,移步换景,描写细致,富有灵气。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17:55:23
  谢谢白玄老师到访留墨,你的高评湘莉权当鼓励了!再谢老师!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10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1-06-30 15:24:23
  流水汤汤,书声琅琅,济人渡波,“义”字当先,是渡人也是渡己,是告慰也是传承。湘莉老师的系列“游记散文”(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了,我觉得应该属于余秋雨式的“文化散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韵味绵长。人横牛背、云横万里的铁拐李和风雨夜渡、义薄云天的老艄公我刻入心底了,青原山、白鹭洲、金牛渡和金牛寺把我的魂也钩走了,怀才老师濯足、饮泉、闻书香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怀才老师说“我们”期去那,“们”也有我啊!问好、点赞,谨祝夏祺笔丰,精彩纷呈!
回复10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6-30 18:06:45
  梅骨老师每次的留评,总是那样精细,精美,精彩!让人看了总是感动不已!来吧,和怀才老师们一起来吉安游玩,湘莉热烈欢迎!再谢梅骨老师的盛大点评!遥握问好,谨祝夏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