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北方人的麦香(散文)

精品 【星月】北方人的麦香(散文)


作者:璧青 童生,515.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76发表时间:2021-07-01 14:21:47
摘要:广袤的北方平原,孕育了悠悠的麦香,也孕育了北方人的性格,那是我的家乡!

【星月】北方人的麦香(散文) 北方人的胃,是装面食的,也喜欢消化面食。北方人家里的味道,是悠悠的小麦馨香。
   看到白居易的《观刈麦》就感觉到亲切,“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很熟悉很亲切的画面,尽管我已经多年不见了,但记忆里的东西是岁月抹不掉的。“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仍历历在目,虽说当时我的“筐”并不“敝”。如今,机械化大收割机从广阔的田里走过,那头的麦粒直接装袋装车了,麦穗?你看见过它齐齐地挺立在田地里就行了,没的“遗”,你也就没的“拣”。热火朝天、机器声隆隆、炽烈的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的打麦场也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以前跟南方的孩子们解释啥叫麦穗,他们听不懂,没见过,就像北方的孩子没见过稻穗一样。现在好了,网上一搜,图片一大把,比到现场看到的还真实还漂亮。
   地球人都知道,袁隆平的科研使水稻的产量成倍成倍地增长,解决了几乎所有人的吃饭问题,小麦的产量也是不甘落后的,是谁在研究我不知道,但它跟大米一样,小麦白面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取代以红薯、高粱、玉米为主的粗粮,而成为北方人餐桌上的主食,粗粮倒成了稀罕物。
   北方人习惯了白面做的各种美食。馒头、包子、饺子、面条、饼……每一种我都能给你数出十几个花样儿来,也能给你做出十几个花样儿来,从味道到形状。
   就是这样一个在北方吃了四十多年面食的人,来到南方之后,突然吃不饱饭了,也可能是吃的太饱?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总之是胃里消化不了,饿,但又吃不进。刚来那会儿,一切都不齐备,只能在食堂里跟大家一起吃饭。特别是中午,吃过饭就午休,睡起来之后,胃里的米粒仿佛都涨大起来,且变成了坚硬的石子,疼痛!
   只好迅速备齐各种工具,面板、擀面杖、锅,以及小麦面粉和做面食的种种调料。于是,在集体宿舍楼里,飘起了我的面香还有饺子香。那些刚从北方的大学毕业来到学校的年轻小老师们,就盼着周末的时候,到我这里蹭一顿面条吃,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吃顿饱饭”。原来都是有同感的,胃里消化不了每天每餐的米饭粒儿,却固执地怀念着那股麦香。
   记得那个生长在开封,又在西安读了四年大学的小何老师,吃惯了河南的面,又吃遍了西安的面,来到南方,她是经常不吃饭的。每次到我宿舍里来吃面,就指着那个最大的碗(我当盆用)说:“魏老师,我要用这个。”不知道她那个吃饭只按粒粒来数的胃是怎么装下那一碗(盆)面的。
   有一次刚下课,有人告诉我:“魏老师,你快去看看吧,小何老师晕倒了,在医务室。”
   我放下书,飞快地跑过去,看到她已经躺在医务室的小床上,小脸黄黄的,额头上还冒着汗珠,手按着痉挛的胃部,痛苦地大口喘着粗气。我问医生,医生边给她准备葡萄糖水边回答我:“饿的呗!”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要不要给她送医院,我站起来说:“不要动她,我去给她弄一碗面吃,她就好了。”果然,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吃下去,她好像又活过来一样。
   南方人跟我们刚好相反。那次请易老师一家到我宿舍吃饺子,我们包了上百个饺子,煮了两大锅,大家吃的饱饱的,还剩下一大碗。准备收拾桌子了,易老师疑惑地看着我,迟迟疑疑地问:“魏老师,怎么……不吃饭呢?”尴尬!请人吃饭没给人家吃饭!他们要在最后吃一碗米饭才算是吃了饭。
   人家女儿出生不到一个月就给喂米饭了,开始是锅里中间比较软的那一点,不久就可以跟大人们一样喂饭粒吃的。我们北方的孩子,如果不喝奶了,也是吃软软的烂面条,或者是熬煮小米的汤汁,不带一个米粒的。
   不是好与坏,习惯而已。
   所以,不管在哪个学校,食堂里很少见到我的影子,有面条的时候除外,那也是因为要上课,不得已。一般情况下,我不在家以外的地方吃面条,因为他们没有我做的好吃。有活动或监考时,学校会有免费餐饮,我就只吃菜,可以三天不吃一粒米,不饿。但回家擀面条,保证一大碗不够吃。
   朋友们馋我包的饺子,但感觉那个做起来太难,总找不出时间,有时间了也是觉得大家要一起帮忙才好。我告诉她们:“忙完了来吃就行,你们一起来也帮不上忙啊!”因为我包五个出来她们也包不上一个,样子丑点也就不说了,还弄得到处露馅,煮一锅片儿汤。不如我自己,三下五除二,对我来说,很简单。这些“手艺”是在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就练就的本领。
   我们都说软乎乎的面条养人,这是对北方人来说的,吃白面长大的我们,胃液里没有分泌消解大米的酵素,但白面吃多了,血液里的分子格外火热,骨头的分量格外沉重。
   是因为小麦面的热量比大米要高吧,你看吃白面长大的北方人,个个膀大腰圆,虎背熊腰,威猛高大,力大无穷,都是形容北方汉子的。那是北方粗砾的山石和寒冷的朔风雕琢出来的,也是小麦那挺拔的芒刺和饱满的浆汁濡养出来的。性格里的豪迈与粗犷,骨子里的侠义与热肠,思想深处的倔强与坚强。都是田垄上那渗透了父兄们的汗水的黄土在蒸腾,都是骄阳下那一波又一波的麦浪在翻滚,都是白胖胖煊腾腾的馒头挟裹着清甜的麦香在飘荡。
   无关乡愁。
   北方的山水造就的北方人,北方人的胃供养着北方人的性格,走到哪里去都改变不了的执着,一直一直向往着母亲掀开冒着白气的锅盖时,那一股浓浓的麦香!

共 20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方面食,南方米,这是南北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的确,北方人的胃生来就是装面食的,走遍四方,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碗面, 对麦子的钟情深入骨髓和血液。作为五谷之一的麦子,养育了北方人的世世代代,造就了北方人的性格,麦子从播种到收获再到进入北方人的肠胃,其过程孕育着希望、期待与快乐,一切都是那般美好。作者回想自己从小到大与麦面的情愫,字里行间仿佛渗透着怡人的麦香,以及对麦面的不了情结。说实话,作为北方人,真的得感恩麦子,它不光养育了我们的生命,还塑造了北方人倔强而坚韧的精神思想。好文,倾力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7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21-07-01 14:23:36
  问好璧青老师,感谢对星月的支持!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柏丫        2021-07-01 14:35:55
  拜读此文,勾起了我家乡的记忆,亲切而又暖暖。我也是北方人,虽然在西北,但也是靠吃面长大的,尤其是麦子对生命的供养。前阵子看到无人经管的田地长着许多野生麦穗,就掐了一大束带回来插在花瓶里,每天看它一眼,仿佛每一个麦穗都在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让人好生喜欢。
回复2 楼        文友:璧青        2021-07-02 17:30:41
  感谢编辑!放假啦!可以回家了!只可惜看不到麦田。
3 楼        文友:荷锄叟        2021-07-04 11:28:07
  这样的文字对路!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