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那年那月那人那工地(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那年那月那人那工地(散文)


作者:东方木 布衣,10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2发表时间:2021-07-02 09:13:05

记得是上世纪的1991年5月上旬,公司于“5.1”前举办了一场“庆五·一职工文艺汇演”,之后领导开会决定,用现有的资源组织一支文艺轻骑兵下工地进行慰问演出。会议还特别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利用这次宣传给日夜战斗在工地的职工鼓鼓劲,体现公司对“四海为家”的工人们的关心和爱护。
   公司在当时是地方上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一级省属建筑企业,工地遍布省内外。节日后上班第一天,公司一名副书记找到我,说下工地慰问演出由我来带队,并把人员安排全权交由我负责,同时还要求我写一首歌颂建筑工人的诗歌,下工地宣传时朗诵,以激励工人们的斗志。
   为了不负领导重托,我在接到任务后,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出诗歌创作初稿,第二天找到这位副书记审阅。副书记看了之后,提了些建议,我在此基础上再做修改。定稿后,我连同演出节目表和解说词一并交给副书记。副书记指着演员人数对我说,能否控制在十人以内?人要是太多会消耗过大,也不便管理。我想了想删除了几个节目,最后按照节目表演出人员以公司办公室名义与基层单位联系,尽早安排每个演员到位,并决定首站去贵州省天柱县工地,时间就定在5月5日,因为这天正好是星期天。那年月,凡是公司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基层都会无条件地给予大力支持。
   贵州天柱县位于我所在城市的西南部,与湖南省新晃县交界,全程两百多公里,而且弯道较多,行程需四个多小时。
   因为路途较远,公司安排了一台七人座的面包车,出发时已是下午。那天天气阴晦,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大家都害怕途中遭遇险情,不免有些忧心。
   汽车驶出市区后,路况很差,到处是坑坑洼洼,队员们坐在车上如同坐船一样,摇摇晃晃,时高时低,颠簸得车内三名女队员不时地干咳、呕吐。我坐在副驾驶室,心有不忍,便叫车停下来,与呕吐得十分厉害的一位女队员交换了位子。
   过了芷江县,汽车继续沿着S形山道慢慢行驶。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眼前灰蒙蒙一片,汽车前的挡风玻璃被阵阵雨点砸得模糊不清,两把雨刷来回移动,但仍然给行驶带来了困难。
   车厢内的七名队员有些按捺不住了,纷纷要求把车停下来休息会儿,要求等暴雨过后再走。无奈时间不等人,我只好催促司机务必在天黑之前赶到工地。
   好在那时的职工特别服管教,我只用几句话就把他们的心情稳住下来。我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是坐在车里,雨淋不着,风刮不到,虽说旅途有些劳顿,但想想工地上那些风雨无阻的工人们,他们为了公司的声誉,会不会因一场雨而怨天尤人?我们都是坐办公室的人,多一点换位思考就不会叫苦了。说到这里,大家都不吱声了,一个个沮丧着脸,像霜打的茄子,没有了一点精神。为了给大家的旅途增加点快乐,我拿出口琴,吹奏了一曲前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谁知过门刚吹完,大家便跟随音乐声一起哼唱起来:“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这首五六十年代流行的经典老歌,对于青年人来说没有谁不会唱。我见队员们脸上有了喜色,便又吹奏了一曲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歌《啊朋友再见》,大家兴致上来了,伴随着窗外的雨点声高兴地哼唱,越唱越发力,情绪一度高涨。
   人需要一点精神,更需要一点激励。就在大家兴高采烈时,汽车突然停了下来。大家朝外一张望,原来是山体滑坡,占去了大半个路面,其中还有几块石头挡住了去路。
   雨仍在下,但似乎小了些。这时司机问我怎么办?我说男人下车,把石头搬掉。我带头下了车,冒雨来到山体滑坡现场查看,只要搬掉石头,车就可以平稳开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三个男人一鼓作气,搬掉了挡在路面的几块石头。然后我站在前面指挥,直到汽车平安通过。等我坐上车,衣服都可以拧出水。好在车上有空调,要不然会冻坏身子。
   天快断黑前,汽车终于在贵州天柱县郊外一座矿山新建的球场旁停了下来。天公作美,雨也收敛了它的猖狂。我招呼队员们准备好各自随带的行李,依次下车。这时,工地两位领导很热情地迎了上来,与我们一一握手。之后,吩咐前来看热闹已经下班的职工,一部分去食堂安排晚餐,一部分帮我们搬运道具和乐器。
   在前往工地食堂的路上,项目部刘经理见队员们个个疲惫不堪,深表同情,劝我今晚让队员们好好休息休息,明晚再演出。我说这不行,明早还得赶路呢。
   到了食堂,我要被雨淋湿的男队员换上演出装,把湿衣服晾干。谁料想吃完饭后,天空又飘起了蒙蒙细雨。为了搞好晚上的演出,我在饭桌旁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激励大家鼓足士气,不要有任何懈怠情绪,因为我们是代表公司前来慰问的,要展现出每个演员的精神风貌。看得出,队员们的情绪是饱满的,尽管有些疲惫。
   演出的地点设在矿山的食堂,这里依山傍水,环境十分优美。等我们化完妆赶到那里,刘经理早已恭候在门口。走进大厅,已是黑压压一大片人围着一圈长椅井然有序地站着,四只500w的白炽电灯高悬在左右的木梁柱上,把个大厅照得如同白昼。人群自然围成的半圆形空间,就形成了一个简陋的“舞台”。
   一切准备就绪后,项目部刘经理第一个登台致欢迎词。紧接着,我代表公司领导做了简短发言,对战斗在矿山建筑工地二百多名职工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并当即把慰问品和慰问金以小组形式分发到每位职工手中。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以《四海为家天地宽——致建筑工人》的诗歌朗诵开场,拉开了慰问演出的序幕。
   这台晚会上的节目,大都是我们自己创作自己编排的,有舞蹈、曲艺、小品、音乐合奏、独唱等,演员不多,节目却丰富。为了增强演出的现场气氛,我们还穿插了一些趣味性的现场互动,让部分职工也上台参与,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也增添了职工的情趣。节目最后,我们与职工一起联欢。当轻快热烈的旋律在食堂大厅飘荡起来时,爱好跳舞的男女职工纷纷登场,伴着青春的活力,翩翩起舞。笑声、掌声、音乐声组成了一曲明快飘逸充满激情的“青春交响乐”,好一幅“今宵难忘图”。
   演出结束后,工地食堂还为我们准备了宵夜。而晚上睡觉的地方,工地几个负责人的房间全部腾了出来让给我们,他们自己却和工人挤在一起。
   雨还在下。队员们早已歇息了,我仍坐在低矮潮湿的油毛毡房,感受着从四壁墙眼里透进来的冷风。想起晚上演出时的一幕幕场景,我的心便有一种别样的滋味,这滋味来自于对我们长年累月辛辛苦苦战斗在工地第一线职工的关切和同情,像他们常年奔波在外、远离亲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又有多少人能给予理解?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吟诵起唐代大诗人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此情此景,令我对所有的建筑工人产生了一种敬慕之情:是他们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换来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和安宁;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增砖添瓦;还是他们,以“哪里需要哪里去”的博大胸怀,不计个人得失,四海为家,显示了建筑工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
   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队员们早就安歇了,而我却难以入眠。
   难忘这工地一夜!

共 28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深情的文字,回忆在建筑工地的一次演出,那是作者带队组成的一支文艺轻骑兵下工地进行慰问演出。文中回忆了去工地的路上,突然下起了暴雨,遇到山体滑坡,队员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在天快断黑前赶到了工地,顺利完成演出任务。工地的一夜,作者难以入眠,感怀于建筑工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1-07-02 09:14:15
  优美厚重的散文,回忆在建筑工地的一次演出,那是作者带队组成的一支文艺轻骑兵下工地进行慰问演出。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东方木        2021-07-04 17:32:11
  借文字抒怀记事,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毕生的追求。讴歌建筑工人,弘扬正能量,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必当努力而为之。感谢秋觅老师精彩的文笔,为拙文增辉不少。
用文学之笔,记录真实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