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时光】自由,灵魂深处的一片灯火 (散文诗外两章)
◎自由,灵魂深处的一片灯火
俗世奔波,车马烟火,哪一个人能摆脱,哪一个人不是在生活里打磨。
置身熙熙攘攘的人间,看着纷纷扰扰的万物,回望浮浮沉沉的岁月,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总要寻求一树浓荫庇护,围拢一炉小火暖暖手……
不经意间我们读到诗,一种用时光和灵魂打磨的事物。
诗里有人心,有各有所求的东西。诗里有希望和回忆;有故乡和亲情,诗里有所有温暖的事物,这些都是自由来源。
诗,是自由的宿体,灵魂深处的一片灯火,虽然在指尖,却不像想象的那么近,但一直亮在眼前,吸引着你目光,脚步,大半生的时间。
以文字为薪,会填满漏洞、不平、裂缝,在越来越大的火焰里会看到光,宽容和接受,一切都会有美好可期。诗歌的火焰,淬炼骨骼惊奇,目光如炬,与黑夜较量,迎来中年的又一个青春。
“自由一旦扎根,就会像植物一样迅速生长。”自由,就是我们心中停留的那份希望。这就是爱诗的意义,让人在无限的空间里放大,超越,舞蹈在不规定的框架里,最终目的必须是一个新的自己,自由的自己,这个自由就像出生的那片土地一样,给我以包容和萌发。
人到中年,会在责任和自由间探寻,用诗意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渴望,带来意象的驰骋,带来精神的自由。诗是心中有阳光,赢得春天,花朵,浓荫,夏天,自由……
请相信,追求思想的自由一定会看到内心的神明,也会自我重生,而这个过程是需要用安静和孤独打磨的,是需要逐字逐句的推敲。
◎书香康平
在康平的词典里,安放星辰、青山和绿水,也氤氲着书香,弥漫大街小巷。
康平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十万余册图书,千种报刊、音像、文献等……
从唐诗三百首到四大名著,从《窗外》到《活着》,从文本阅读到有声读物
……
一朵朵文字之花,在辽北小城一角,静静生长。
百花园,是康平图书馆最恰当的比喻。
如康平深厚的内涵,悠久的历史,时代的步履,给予这里的人们十足书卷气
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方便读者,一切服务读者。
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智者,灵魂的富有者,一步一步抵达思想圣殿。
打开一本书,一股春风,一缕阳光;推开一扇窗,眼前翠绿,长出飞翔的翅膀。
喧嚣中的一方净土,一处雅静,一纸尘香,知识的海洋,历史的星光。
书里有千万个朋友,千万个梦想的自己。
开启历史丰碑,展开岁月折叠,传承红色基因,启智修德,爱家爱国。
悦读乐写,诗意流年,文字洗炼高尚的灵魂。
倾听文字指间诉说,感叹岁月风云手心里演绎。
知世间万物,悟人间种种,享受生命的一切可能。
赏一朵花,心生诗兴;读一本好书,增添人生厚重。
民族振兴,必先文化振兴。全民阅读,共嗅书香,同建和谐社会,强大自身修养,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中华五千年文明,蕴藏巨大文化能量,是我们一生细读研学的历史长卷。
◎故乡老屋上的瓦花
故乡、老屋、瓦花——这是三个让人温暖而浮想联翩的词,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不变的居所。故乡就是一幅画,老屋是画上的一轮太阳,瓦花就是一种年代的闪光花朵。
每家人都有老屋,老屋是世界上最不嫌弃我们的地方,她接受我们初来人间,承载我们童年成长,捧给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教会我们对人性的感悟,如何体会真善美,打开一扇憧憬世界的窗。
老屋就是家和亲人,是爸爸妈妈,是我的最初和永远。是唯一庇佑我不会更改的地方,那里的一砖一瓦经历风吹雨打,无可抵挡地穿越时空,在我们头顶熠熠闪光,是星星、月亮,照亮岁月的旅程。
瓦花,是最简单朴素的,她是长出一串光的植物,她是守护回忆的宝塔。
历经时光风雨,常年累月的逆行生长,生命力无比旺盛。据说,瓦花能够稳固房屋,是一种吉祥的植物,瓦花还叫“墙不倒”“房神”……被赋予了某种神奇的寓意,还有镇宅和避邪的作用……
“瓦花在,房子便在,家永远在”。如果说老屋是故乡岁月,那么瓦花也像妈妈停留在屋顶上的目光,久久不会离去。瓦花,是闪烁在故乡的耀眼光芒。我深信时间愈久,瓦花就会愈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