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航】穿越,回到抗战时(随笔) ——观实景剧《太行山上》
那夜,凉风习习,星光璀璨。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里还湿漉漉的,但实景剧演出的广场上已经泊满了各种小车。一批游人从出口处鱼贯而出,又一批游人从入口处蜂拥而入。
游人如织,皆笑语盈盈。在热闹与喧嚣中,我与友人携手走进实景剧《太行山上》。夜色中,一切看起来都不很清晰。走廊上,有雕塑一般的造型。是铜人还是真人?有小孩儿凑近跟前,抚摸着雕塑的衣角,大刀。看那雕塑的眼神里仿佛要喷出火来。大家议论着,有点兴奋。
一
远处光亮射出。一束光里,老八路王石头给孙子讲起了过去的战事,声音高亢而平稳。但随着老人家目光的转移,他眼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七块石雕《抗日游击战》幻化为他心中难忘的一战。
王石头的声音由平稳而激动,继而颤抖起来。炮声隆隆,喊杀声四起。
此刻,亲眼目睹一场战争。硝烟弥漫。堡垒、城墙、奋力向前冲的身影,风中飘扬的战旗,即将吹响的军号。顷刻间,让所有人都失语了。没有喧哗,唯有沉默。
记忆里的故事正以最悲怆的方式在呈现。那是真实,是触目皆是的悲壮。一个个战士是如此的英勇,倒下了,又站起来,只为守护那一面经历了战火硝烟满是弹洞的红旗。
目光所及,是令人窒息的惨烈。耳边回荡,是惊心动魄的声响。
我完全置身于昔日的战场中。
灯影里可见的表情也多是心痛,是惋惜,是不舍,是热血奔涌。
我就在战场上啊!就如当年在长乐之战时躲在柳树下送饭的姥姥,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我军的深深牵挂,一边害怕,一边心痛,不忍离去。
其他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神色是如此的凝重。小孩儿们紧紧拉住了大人的手,年轻人也都拽紧了对方,而我也赶紧拉住了好友,唯恐在战斗中走散。
眼睛似乎不够看了,耳朵也不够听了。放眼望去,每一个战士的动作都足以吸引我们的目光。他们各各不同的表现,写实又略有夸张。耳边,四面八方全在响。是战士的呐喊,是冲锋号声,是撕心裂肺的呼叫,是枪声的震耳欲聋。也是向前冲锋与保全实力的抉择……
太紧张了!让人几乎无法呼吸视听。
太激动了!怎能不让人血脉贲张?
营长、眼镜儿、大奎等战友们在阵地上一个个牺牲了,让人的心也隐隐作痛。
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家民族的解放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怎不令人敬佩!令人敬重!
他们无私无畏,刚勇果敢的形象化作了一座座丰碑,昭示着后人勇往直前。
身边,年长的人在叹息,年少的人在沉思。
每个人和刚刚走进剧中的想法都不一样了吧!刚刚还在观察每一个深藏游人中的演员是真人还是塑像,此刻唯有用目光去追随,用心去感悟才觉得对得起牺牲了的英雄。
安静地跟随着灯光,跟随着老八路王石头,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听他时而深情、时而激越、时而激动、时而沉重的讲述,随着他走进另一方天地。
二
一曲山歌带王石头走进了时光似乎安宁的村庄,也让我的心情略略舒缓了一下。
那不是故乡的夏天吗?绿树成荫,山歌嘹亮。怀抱小羊的少年,羞涩腼腆的少女,活波可爱的孩子,忙碌奔波的村民。像极了我儿时的村庄。
窑洞、道路、课堂,每一个场景都生活化。嬉闹、倾听、劳作,每一个镜头都是熟悉的情景。
多么和谐美好的村庄啊!
那就是我熟悉的太行山上的小山村。
那些在窑洞旁拉家常纳鞋底的女人们,那些在大树下正议论着什么的男人们,还有那些在田间、路旁奔跑的孩子们,无一不是村庄旧场景的再现。其乐融融,一切都是美的。
然而,烽烟起,敌寇来,好景不再。抗日敌后,村庄也是战场。当敌寇入侵,家园的宁静被破坏,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刚刚沉浸于时光的明媚还没有多久,便再一次经历战火硝烟。青壮年如二奎、榆花等人相继参军,美好的爱情因了战争而最终未能结成良缘。
“等我来娶你!”二奎说。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期待。
有多深情,就有多痛!榆花站在家门口等啊等,终究没有盼到未婚夫的归来。
好想告诉二奎不要走,也好想让榆花追上去。但我知道,在家乡被入侵,国家需要的时候,一个青年人又怎会为了小我而忘了大义呢?二奎不就是在抗战时踊跃参军的家乡青年吗?榆花不就是家乡那些翘首以盼爱人的一个个女子吗?
这一去,山迢迢,路长长,不见归期。
这一盼,情深深,意切切,望眼欲穿。
他们就是我的乡邻,就是太行山上每一个村庄的热血青年啊。战火起处,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战栗。
刚刚舒缓的心再一次悬起,揪着,扯着,痛极了!
青年走了,敌人反扑过来。村庄在敌人的铁蹄下悲戚,呻吟。那在炮火声中奔跑的女人,在人群中哭喊的孩子,是我的亲人。跟着逃难的人群跑吧!跑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那个少年,不是童年的王石头吗?亲人,一个个都没了。家!没有了!到哪里去?唯有奋起反抗!
身边有少年在感叹:要是敌人杀害了我的亲人,我也上战场。是的。谁不会这样想呢?
行走在枪林弹雨之下,感受着瞬息万变的烽火年代。我在行进中体验,在行进中感受,在行进中思索。每一个游人的内心也都经历着战火的洗礼吧!他们的神情,他们的脚步,甚至他们的呼吸都告诉我:此刻,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大家心里想着的,都一样。
前方,一个个乡亲在扫荡的密集枪声中倒地;眼前,失去亲人的孩童在撕心裂肺地呐喊。我看到女连长为了挽救更多人而不惜牺牲性命保全他人的义无反顾,也闻到了四周弥漫开来的战场硝烟的味道。
脚下是麻袋垒起的工事,远处是奔跑向远方的战马。实景,激起的是热血沸腾。实情,在感悟中也渐渐升华。亲眼目睹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感人史实,怎不让人同仇敌忾?
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此刻,在每一个游人的心里生了根。
边走边看,边行边叹!每个人已经成为剧中人,随着每一个剧情悲喜。
悲伤之后是欣喜,离别之后是团聚。阴霾总会过去,黎明必将到来。
三
剧情在愉悦中渐渐推向了高潮,我的心再次放松,也舒了一口气。
特殊的军功章、闪亮的红五星、火热的根据地生活、送子参军的画面,以及战后万家灯火的和谐画面,让人从悲痛中走出,感受到幸福和平的到来。
起伏的山峦,清澈的湖水,在夜色中,星空下,让人忘记了身处当下。只觉得已经回到了那个让人激情四射,心潮澎湃的时刻。
远离了战争的岁月是如此静好,日子回归到本来的样子。在这绵延起伏的太行山上,一切美好也慢慢铺开。每个人的心里想着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是对这一方土地的热爱。
忽然想起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一个个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完全把人带回了那个时代。
是真是幻,完全分不清。因为,我就在太行山上,我们就在太行山上。
王石头的讲述让他的孙儿入神,也让在场的人入迷。从战争到和平,世事变迁,王石头由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但他的后人和每一个聆听到这一个个故事的人会继续沿着他以及先辈们开辟的路走下去。
乐声起,剧将终。但每个人却无法从眼前营造的镜像中走出。似乎,每个人都变成了历经战火淬炼的热血青年,似乎真正回到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