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红色的枣园(散文)

精品 【东篱】红色的枣园(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40发表时间:2021-07-16 05:23:33

【东篱】红色的枣园(散文)
   蝉声此起彼伏,枣园夏意正浓。
   极目四望,旧窑古木,金黄叠翠,枣树生处,枝头红遍……
   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是延河水、宝塔山、杨家岭、南泥湾和枣园。
   在离开延安的最后一天,我到枣园革命旧址参观游览。导游是个我自找的陕北姑娘,红扑扑的脸,亮晶晶的眼,雪白白的牙,说起话来透着一股山丹丹花开的清香。她无比骄傲地说,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到延安,你如果不到枣园看看,就相当于白来了。
   枣园处于延安城西北约八公里处。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来到枣园的时候,太阳正好,像一盏光芒万丈的明灯,悬于青天之上,照耀着塬岇沟壑的陕北大地,照耀着古老的庄园,照耀着一排排窑洞,照耀着一棵棵阅尽历史沧桑的老树,把我的心也照得暖暖亮亮的。
   总以为,枣园应该以枣而名,是用来种植枣树的。导游说,不是的。
   枣园多树,除了枣树,还有许多梨树、柳树、柏树、槐树,这些树年纪都不小了,披鳞带甲的,如盖如伞,绿荫匝地。据说,枣园原是一个姓申的地主家的庄园,后属陕北军阀高双成,中央红军抵达延安后,这里被收为公有。
   在我的印象中,陕北那一片神奇的土地,一道道山梁、一道道沟壑,一道道浊水,黄土塬古老而苍茫,土窑洞逼仄而寂寥。枣园就座落在黄土无限深厚的沟壑里。出人意料了,这里竟然绿草茵茵,树木葱葱,梨黄枣红,花开似锦,一派西部园林景象。在陕北,我敢说,枣园绝对是一个例外。
   枣园,既然不是以种植枣树扬名,为何又叫枣园呢?
  
   二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也有景色各异的风景名胜。有些地方利于观景,如神奇的名岳,磅礴的瀑布;有些地方好于探险,如幽深的峡谷,险峻的雪山;有些地方益于休闲,如海滨的椰林沙滩,漂浮于碧波之上岛屿。
   而枣园,适合于去寻找红色的记忆和故事。
   枣园除了有红枣,还有花草、树木、房子、窑洞、碧水。只是这些枣树都不是普通的枣树,这些房子都不是普通的房子,这些窑洞也不是普通的窑洞。这里的每一座窟洞,每一棵树木,每一寸土地,包括每一丝风,都长满了红彤彤的故事。
   枣园有水。
   那水的记忆充满着一种幸福感,连名字都是幸福的,叫幸福渠。枣园原本只有旱地,没有旱涝保收的水浇地。1940年4月,延安驻军和当地群众一起,在枣园川修建了一条北起裴庄,南至枣园,全长6公里的水渠,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让枣园周边五个村庄的1400多亩土地成为了水浇地。水渠建成后,沿途田地的庄稼连年丰收,使当地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们故把此渠称为幸福渠。
   渠水潺潺,碧流淙淙,水中有鱼,游深翔浅。望着那渠,那水,那鱼,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军民鱼水图。
   枣园有山。
   那山的记忆温暖而美好。山在枣园后面,黄土梁子,像凤凰欲飞,叫凤凰山。1944年9月8日下午,毛泽东在山下的沟口,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悼念“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从此,这五个字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
   张思德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他十八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二十二岁入党,生前是中央警备团一个班长。1944年初,为响应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他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带领战友们到安塞山中烧炭。9月5日,因炭窑突然坍塌,不幸牺牲,是年29岁。据史料记载,当毛泽东得知后,感叹道:“多好的同志呀,就这没了。战场上死人是难免的,后方劳动生产死人,太不应该了,今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随后,他又问张思德的遗体在哪?准备怎么办。警卫队长回答:“还在窑洞里压着,打算刨出来就地埋葬。”“那可不行。”毛泽东一脸严肃,带着几分生气地说:“马上挖出来,保护好。山里有狼,若是给狼啃了,就撤你的职!”而且,他当场作了三点指示:“第一,给张思德同志身上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给他站岗;第二,搞一口好的棺材盛放张思德的遗体,运回延安来;第三,要开追悼会。什么时间开告诉我,我要参加,还要讲话。”
   毛泽东是领袖,张思德是一个普通的战士,这就是一个领袖对战士的情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在学生时代,就学习过《为人民服务》的课文,但如果不到枣园,我是不可能听到这发生在课文背后的,如此让人感动的故事的。
   在枣园领袖故居前的一块草坪上,巍然矗立着一座铜像群雕,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他们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中央站着的是毛泽东,挨在左边的是周恩来、任弼时,站在左侧的是刘少奇、朱德。五个伟人,意气风发地立于苍穹之下,于大地上昂首阔步,目光深邃地投向远方的万里河山。枣园是幸运的,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从杨家岭迁驻此地。在此期间,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望着那一群光芒四射的铜像,我恍然大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枣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庄园了,它是一颗异常鲜活的心脏啊!灿烂,鲜红,辉煌,是它照亮了苍茫大地,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地球的东方。
  
   三
   迎着芬芳的风,踏着伟人们的足迹,我来到了领袖故居区。
   毛泽东故居位于枣园东北部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左右为邻。一共五孔,面向西南,前面有院,有围墙,院中植有几株梨树,简朴清幽。我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参观了一番。从右到左,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和工作人员住室。走将进去,里面的摆设极为简洁,除了木桌、木椅、木板床、木柜子和老照片,再无他物。谁能想到呢,就是在这里,伟人竟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宏篇巨著;就是在这里,他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还是在这里,他亲自起草了《为人民服务》……
   在周恩来故居里,陈列着一件破旧大衣和一架旧纺车。导游说,那大衣是周恩来在延安时期穿的。在转战陕北期间,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还当被子盖,被誉为“三用”大衣。看到那台旧纺车,我的内心一阵激动。这架纺车是王震送给周恩来的,为了推进大生产运动,周恩来虽然手臂受过伤,工作日里万机,但仍然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他用这架纺车,认真学习纺线技术。1943年,在枣园举行的一次军民纺线比赛中,他和任弼时同志双双被评为了“纺织能手”。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彩霞满天。
   正欲与枣园告别,蓦然听到了一阵既熟悉又陌生的歌声。走向前去,但见在一树荫下,两个民间艺人在唱陕北道情。男的头扎白羊肚毛巾,腰系红带子,女的一袭红衣,打扮颇似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阿宝和王二妮。男的在伴奏,乐器有四胡、笛子、小喷呐、渔鼓、铰铰等。他们在弹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我说,能不能给我来一段《三十里铺》。男的说,当然可以。于是,他鼓起腮帮子,吹响了小喷呐,前奏一起,女的便唱道:“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唱毕,我给他们一百块元。那男的摇手道,不要。我问为何?答《三十里铺》虽是一首情歌,却亦是一首红歌,在枣园听红歌是不须钱的。
   我不由感慨,枣园,是镶嵌在硝烟岁月里的一个红色的梦,似火,连名字都红得似火,闪耀着红色的火光。
   它的肤发和外表是红的。红树,红枣,遍地流丹,满目盈赤,灿烂热烈。高亢的信天游是火辣辣的,山丹丹红艳艳了多少年,人世间最苍白的脸,在它面前,也会绯红。最黯沉的心灵,也会热血沸腾。最颓废的生命,也会鲜活起来。
   它的灵魂和肌体是红的。它是一个红得通筋彻骨的赤子,春雷铸魂,苦难塑魄,烈火涅磐。它吸进来的每一口厚土之气,足以令飞雪化春水;它呼出去的每一口赤色之息,足以令阴云化彩霞。
   它的足迹和故事全是红的。岁月如歌,五大书记的身影已经走远,但他们的英魂永远长存。张思德也走远了,非常欣慰,如今又有成千上万个张思德纷沓而至。
   枣园,不以产枣成名。但因为一群人在这里艰苦卓绝地生活过,战斗过,它就像一个熟透的枣子一样变红了。难怪,这里叫枣园——红色之园。
   一地一园,留下太多的红色印记,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每当想起当年我游览的枣园,那个陕北腔的姑娘,那几个陕北汉子的信天游,又回响耳畔,红色的一幕,生动的故事,也都铺张于眼前。红色的记忆,代代相传,我做的是一个“二传手”。
  
   2021年7月16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3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岚亮老师的一篇别具特色的红色游记散文。这几年红色旅游蔚然成风,为庆祝党的百年大庆,全民学党史,不忘党的历史,开展红色旅游,亲历党领导人民打江山的足迹。枣园,革命圣地延安极具代表性的地方。这是作者在延安红色旅游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在作者在当地漂亮女导游的引导和解说下,亲身游历了这带有红色记忆的地方,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用妙笔生花的笔触,把这次枣园之行,来了一次真情实感再现,再现了现在的发展中的枣园,在显现了枣园的红色历史。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作者说,枣园多树,除了枣树,还有许多梨树、柳树、柏树、槐树,这些树年纪都不小了,披鳞带甲的,如盖如伞,绿荫匝地。据说,枣园原是一个姓申的地主家的庄园,后属陕北军阀高双成,中央红军抵达延安后,这里被收为公有。枣园虽然不是以种植枣树扬名,但为何又叫枣园呢?因为枣园里蕴藏着红色的记忆,这里的每一座窟洞,每一棵树木,每一寸土地,包括每一丝风,都长满了红彤彤的故事。枣园有水。那水的记忆充满着一种幸福感,连名字都是幸福的,叫幸福渠,因为这是延安时期军民共建的。枣园有山。那山的记忆温暖而美好,叫凤凰山。毛泽东在这里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悼念“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张思德的故事是感人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就是毛泽东对张思德的最著名的评价。在枣园领袖故居前的一块草坪上,巍然矗立着延安时期的五大书记铜像群雕,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他们带领延安军民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枣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庄园了,它是一颗异常鲜活的心脏啊!灿烂,鲜红,辉煌,是它照亮了苍茫大地,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地球的东方。领袖故居位于枣园东北部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左右为邻。领袖在这里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宏篇巨著;在周恩来故居里,陈列着一件破旧大衣和一架旧纺车,被誉为“三用”大衣。黄昏时分,残阳如血,彩霞满天。在即将与枣园告别,蓦然听到了一阵既熟悉又陌生的歌声。那是耳熟能详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红色歌曲。最后作者无比感慨的说,枣园,是镶嵌在黑暗硝烟岁月里的一个红色的梦,它的肤发和外表是红的,它的灵魂和肌体是红的,它的足迹和故事全是红的,枣园,不以产枣成名。但因为一群人在这里艰苦卓绝地生活过,战斗过,它就像一个熟透的枣子一样变红了。难怪,这里叫枣园——红色之园。这篇游记散文,文笔凝练,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枣园,为什么是红色之园,在文字里得到最完美体现。读后,给人感动,给人向往,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用革命前辈的热血染红的土地。倾情推荐,精彩共享。【东篱采菊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72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7-16 12:47:06
  亮哥的文字富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字字灵动,句句深情!赴延安,一段红色之旅;枣园,似火红的心脏,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光辉。那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姑娘,讲着一口可爱有趣的陕北方言,太令人难忘啦。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在枣图工作过的老一辈革命家,用满腔热血和无穷智慧为天下谋略,为人民谋幸福,红色的梦在东方大地上升腾,红色的希望在华夏民族朗照。深度好文,情景交融,濡染灵魂,大赞才情,问候亮哥创作愉快,夏安大吉!
回复11 楼        文友:岚亮        2021-07-16 14:09:34
  香香妹子,你把老哥夸得飘飘欲仙啦!真开心。你的文那才叫唯美,放暑假了,该出手了吧,许久没有看到你的文了,非常期待!问候妹子了,遥祝夏祺!
12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07-16 12:55:51
  幸福渠的水丰盈了当地群众的日子,凤凰山飘荡着一种精神,更想听听那陕北歌曲,想必和油泼辣子一样有味道。枣园流淌着温暖和希望的光,照耀了千秋万代。读大哥的文章,不出家门,便可了解天下。真好。
回复12 楼        文友:岚亮        2021-07-16 14:14:11
  明月梅花妹子的点评总是那么到位且诗意,让小文添彩了。论写作,不管是文字的凝练度还是情感的细腻度,你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至今仍为九鲤湖郁闷着呢。谢谢了,敬茶!
1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07-16 13:55:21
  枣园,这是个特殊的名字,因为延安,因为中国革命,让这里载入史册!老师的游记真的好美,把个革命圣地描写的面面俱到,精彩纷呈!文字精美,意境悠远,大赞!
回复13 楼        文友:岚亮        2021-07-16 14:16:21
  在东篱,因为有孤独兄弟在,我就不寂寞。赶快继续雪原系列,天太热了,给我们送点清凉吧。遥握!
14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1-07-16 21:13:22
  红色枣园,红色故事,红歌满园,还有幸福渠,还有故事的山峰,更有红彤彤的陕北老娘,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是一片用革命先辈染红的热土,令人向往令人感动的地方啊! 有机会定当直飞到那,赏个遍。大哥文采恣意汪洋 ,文字灵动凝练,大赞才情棒棒哒! 顺祝蚂蚁上冠。最近我比较忙,看你这红园,突有抽空写一红文的念头。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14 楼        文友:岚亮        2021-07-17 00:53:44
  妹子,你是红三代,又是军三代,延安必去的。我相信,你去了,肯定会吟几首“满江红”或“泌园春”,哪怕是“念奴娇”。我在延安抗大住过一星期,但真正到了宝塔山、南泥湾和枣园,感觉才不一样。去看看吧,挺好的。问候太阳妹妹!
15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1-07-17 23:04:44
  枣园,红色之园,读罢深感羞愧,因我也曾去过延安,却未到过枣园,即使去了,也绝对沒有老师的这番深情的感触和深刻的表达,欣赏学习了!
回复15 楼        文友:岚亮        2021-07-18 09:52:59
  谢谢林间风吟老师来访留评鼓励。敬茶!
16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21-07-19 19:18:03
  枣园我也去过了,看了您的大作,都不知道咋写了。您说了我想说的。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16 楼        文友:岚亮        2021-07-20 12:08:22
  谢谢西鋂鈴鉑老师的鼓励,向你学习。
17 楼        文友:花花一世界        2021-07-19 20:31:11
  岚亮老师的大文章,很受读。
回复17 楼        文友:岚亮        2021-07-20 12:09:09
  您好!花花一世界老师!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