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十里槐香(散文)
十里槐香
对于我来说,槐花是一种记忆,又是一种馨香,同样又能让你想起槐花面。近年来,人们对吃又转移了,以前讲究吃饱,对于太行山区的人来说,土薄石厚,蓄不住天上水,又拦不住地表水,旱年旱死,涝年涝死,再加上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加大,逃荒上山西的事,村村都有。
几年来,我们年年来到山西壶关石河沐,不是逃荒,而是采摘槐花。这里的槐树多,满山遍野,从石河沐村到苇则水村,一路是槐花的海洋,一转过石河沐村,空气中那股扑面的槐香,是散发在空气里的,清风一吹,有一种醉人的感觉。
山西的气温低,大约山下的槐花开过一个月之后,这里的槐花才开始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约,槐花也如此。山西山高坡陡,早晚气温落差大,石河沐槐花越发香甜。
到石河沐采摘槐花也好几年了,一开始是想起来了,就来这里登山,山外槐花落了,这里的槐树才发芽。有时,想着今年一定得迟一点去,不能太早,晚去了,槐花却落了。槐花花期很短。有一年,春天遇上春雪,又来到石河沐,槐树林里却只有零星几朵。槐树也会受伤,伤得是内伤,就像失恋,外表看起来很伟岸,其实那疼是一生的。
今年,恰逢其时,看到槐花刚开放,是那种欲说还羞的开放。我对采摘槐花,重在采摘的过程,闻其香,清翠绿叶之间,一串串小槐花,像玉石一串串,把头往槐花丛中一探,是自然的香气,无言中向外扩散。如八月桂花香,一岭又一岭,一坡又一坡,这是廉价的,又是最自然的。蜜蜂也许是自己的恋人,也同样喜欢槐香,一群又一群,像集团军冲峰。采摘槐花,手脚并用,钩住枝条,小心拉,槐树上有尖尖的刺,一不小心就刺住手了,也是一种体力劳动。当然,跟着蜂群走,哪里蜜蜂多,哪里槐花就茂盛,沿路有放蜂人。累了,就坐在放蜂人的石凳上,听放蜂人讲故事,从蜂王,蜂期,蜂王浆,蜂蜜。一个过路的路人,刚从县城儿子家回来,问这槐树是野生的,还是栽的,他讲当年植树造林,后来,槐树生命力极强,风一吹,槐花就像天女散花一样。
一群骑行朋友,也来赶赴这一场槐花盛会。要走了,拎起满满的槐花,蒸洗,送朋友,也分享槐花的香气。买上几瓶槐花蜜,这里是槐花的海洋。
也许明年还会来,但是,会不会又像前几年,有心来,而花不开。君问归期,巴山夜雨,寻槐之情,就在一个寻。结果就不重要了,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云中旅社
在我的记忆中,对于摄影的人来说,林州摄影界拍日出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云中旅社了。
说起云中旅社,就得说起林虑山,林虑山是太行山的一个支脉。在汉朝时,古林州是隆虑侯的分地,其实,分为隆虑侯的是前后两个人。后来,为避开皇帝的名字,改为林虑。
林虑山有一个著名的地方鲁班壑,传说是鲁班劈开的。鲁班壑北有倚阳山,又名蚁尖寨,南北十几里地,上面有几十处泉,是屯兵的好地方。最高处叫蚁尖垴,蚁尖垴下有一个小村叫太子坟,听村里人讲,小村是移民十寸,建南谷洞水库时,移居此地。
村里有个人叫太生,他是石匠。他又是一个聪明人,看到人喜欢来此地拍日出,就在村西绝壁处,修护栏,栽树,平地,还利用自己房子,开起了民宿。这样来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大江南北,白山黑水,都齐聚林虑山。林虑日出有泰山日出的喷薄雄奇,有江南日出的秀丽妩媚,特别是雪后,红崖暖阳,云蒸霞蔚,一轮太阳东方欲晓。曾有一个书法家,对太生说,我给你提一幅字,写下云中旅社,太生找来一块太行石,刻下四个大字。这样,村子的名子倒记不得了,新的地标出现了,云中旅社。
我曾在云中旅社,就遇见一位从云南来的摄影师,叫王水林,他拍的一幅作品,被张艺谋在北京奥运会上选用。可见也是大摄影师了,他不远万里,来到河南,进林虑山,就住在太生家,等待拍日出,可惜那天是阴天,他就得等下去。
闲来无事,写下一点林虑山的趣事,也是一乐。
安波湖水,桥上岁月
沿淅河而上,离合涧镇十几里的地方,有一个乡镇叫桥上。不过,这是旧皇历了,桥上乡和鹅屋乡合并,起名大峡谷镇。
你说对桥上乡熟悉吗?又感觉不熟悉,原因是这几年桥上乡变化太大了。首先是进镇的路,原来,从丁家岩村去桥上,是单行道,开车很小心,很远得响鸣,不然,对面来了车,很难错车。现在修成了柏油马路,路边开了很多农家乐。
桥上是一个两条溪水汇合地,一条是淅水,在壶关古称沾水,林县叫淅河;还有一条是从百泉峡出来的,我不知这条溪叫什么?一直以为,山水,水是山的灵魂,有了水的山就有了妩媚。桥上乡的人民,更是拦河筑坝,让一池溪水汇起来,形成了一个湖,起名安波湖。当然,我不知为什么起名安波湖,不过,沿安波湖而行,亭台楼阁,宛如一个城市花园。一池清波,风从峡谷来,坐在湖边,看青翠远山,近处鱼跃龙门,对面是新修的滑台,像一个钢铁巨人卧在青青树林间。惬意的是湖上的水上项目,因为还没有开业,项目是免费的。
安波湖未来是一个风景区。当然,我也走进大峡谷镇,从桥上过,看镇街,看行人,看古街,古房,古院。因为桥上是通往山西上党古道,重要的镇市。
夏天的桥上,是避暑的好地方。在我们走在古街上,有两个从郑州来的游客,向我们问路,要登猫路。她们要在这住一个月,一天住宿吃饭六十元。
桥上,安波湖,灵魂栖息的地方。
有时想,行走的是人,也是灵魂在行走。
岁月留下的建筑
说起淅河,就要说起古道。从合涧镇出发,沿淅河而上,经弓上水库,青龙峡,杨家池,就到了丁家岩村。
这是西进长治的官道,尽管不是太行八陉古道。但是,也是西进上党的要道。曹操曾提兵争战袁绍外甥,曾写下苦寒行。当年,无数名士大伽,都行走过这条古道,更是行商人的要道。在盘底村,还有一段羊肠板山路。
今天,游走在古道,看佛寿塔、大河关、锁钥门、红豆峡。北国红豆也相思,所不同的是,北国的红豆杉更古老,更情浓。太行泉水清澈见底,凉爽宜人。无意走进一户人家,眼前的两层小楼是古老的山乡风格,木架结构,加上青石垒砌,还有木雕,石刻。虽然,建筑己败落,但从骨子里显示出来大气。当年,行商的人都要在这里备货,从格局上看,是三间货栈,门楣上两块门匾,一块写着“耕读传家,”一块写着“气象万千,”西边的房间还留下小木门,可能是为晚间的客人准备的。
一直说建筑是有形的历史,又是无形的文化。是古道岁月的见证,当然,每个人从中能读到不同的文化。
人生在世界,有的人能自省,有的人争名,有的人骨子缝里是踏着别人而向上爬,有的人是小人嘴脸,春花秋月,可能从一座古建筑之中,也能读出人性。
花园梯
太行山中的古道都有一段传奇,走进山西省玉峡关镇花园村,你就能领略古道的悠长。
花园村可以说是离河南林州最近的村舍。同是一道山坳,同吃一溪水,说一样的话,住同一样的房,却分属两省。我们常说,一脚踏两省,心闲了,就走进花园村,走一段古道。
晋豫古道花园梯,过去是一条要道,也是一条官道。曾在花园梯的风门口,建一军事要寨玉峡关。嘉靖年间,平顺陈卿发动农民起义,影响波动四省,后来被朝庭平叛,当时兵部给事中夏言,上书朝庭,设平顺县,设两关,玉峡关,虹梯关。曾在村中,遇花园村的前支书,他给我讲,在河滩中发现玉峡关铭石碑,今天,这个石碑设在玉峡关村南。
花园梯在林荫公路开通后,渐渐地衰落,古道败落。曾听,花园村前支书说,当年可繁荣了,村里有客栈,货栈,骡马驼队,肩挑背扛。花园村,村南有一古寺,当年,住寺里的和尚,春天走出寺门,一望花园山坳,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就像是花的海洋,犹如一座天然花园。
夏日,这里的气候凉爽,是一座避暑的好地方。走在村里,在前支书的家门口,他在村里的村庙前消夏,我和他侃大山,他给我讲村里的人和事,旁边是村里的溪水,叮咚泉水,流进心窝。向西,复修古道的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修旧如旧,一块块旧石条,重新铺垫。有的在收拾古道的杂草,杂土。走在村里,古巷,古街,古院,古墙,变样了。
保护花园梯是开发前的序曲,古道又将进入新的生命,旅游的天堂。
采撷几束艾叶,买了几斤村里人的杏子,听村人讲未来的希望。又要离开花园村了,这个小村最繁花时,光村里的学校学生就有三百多人,今天,学校废了,山里的学生到合涧镇上学了。修复古道,这个小村会繁荣起来的,不过是另一种繁花。
时光轮回,古道犹在,沧桑的浪漫。
走近雨花寺
夏日,想起以前去过的狐王洞村,村南有一个风景区。车停村里,沿着村南的水泥路,七拐八拐,路边的庄稼地里,村人在剪谷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想想,自己吃的小米粥,真是来之不易,当然,在地里的大都是老年人。
雨花寺前的小花园己成规模,亭台楼阁,池塘清波,几朵莲花开着小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中国的古文化中,梅兰竹菊,那一定得加上荷莲。池里小红鱼,一会游到东,一会游到西。坐在亭台上,看四野,山上有几棵合欢树,合欢正开,合欢也叫绒花树。
雨花寺也是一座古寺。建于唐,几近风雨,重建于1991年。是在原址上重建,主殿是释迦牟尼佛,西弥乐佛,还有一座大钟。晨钟暮鼓,还缺一样。
本来想登上西南半山腰的万佛洞,无奈天热,半路返回。山间小路,林深幽静,想起前天在吃饭时,饭店盘碗上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树上的蝉鸣,合欢盛开,远山碧绿。
看来,理想派南北朝诗人王籍的诗,在雨花寺正合诗境。
(经检索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