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难忘的故乡童谣(散文·外一篇)
@难忘的故乡童谣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童谣,因此可以说:童谣是一个时代的鲜明记忆,它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免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童谣不但有时代特征,还有地域特征,同一首童谣,在不同的地区,内容和形式甚至歌词都不一样。我的童年一开始在河北阜平,后来是内蒙古集宁,所以记住的童谣有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对于我们这些五零后来说,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电脑,甚至许多家庭没有收音机,因此童谣陪伴了我们的整个幼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有许多童谣至今记忆犹新。我印象最深的有:“你拍一,我拍一,常常洗澡常换衣;你拍二,我拍二,身边经常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指甲长了就要剪;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臭虫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消灭苍蝇和老鼠,你拍六,我拍六……”这个歌谣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已经做到了童叟知晓的程度。
尽管那个时候经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学习环境和用具都十分简陋,但是,多数家庭还是努力供养孩子们读书,因此小学生的课文也经常成为童谣的来源,比如:“爷爷七岁去逃荒,爸爸七岁去放羊,今年我也七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再比如:“向日葵,花儿黄,朵朵花儿向太阳,我们的心,像葵花,心心向着共产党。”就是第二课的课文。这些童谣反映了解放初期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的心情,是那个时代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那时候人民刚刚从旧社会走上新生活,对共产党的领导非常支持和拥护
除去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童谣以外,还有一些童谣充满着生活情趣和儿童稚嫩的语言特点,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急急忙忙叫奶奶,奶奶没有来,叽里咕噜滚下来……,寥寥数语将偷油吃的小老鼠描绘的惟妙惟俏,令人忍俊不禁。”再比如:“小小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儿,点灯说话儿。”又是简短几句话,说出了人间的情暖。还有“大公鸡,上草垛,一生生了七八个,好好地都跑了,剩下一个懒老婆。叫她刷碗不刷碗,等着碗沿洗洗脸,叫她刷锅不刷锅,站在锅台骂婆婆。”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懒老婆的形象。
在这些童谣中,要说哪一个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拉大锯”具体歌词儿是这样的“拉大锯,扯大锯,舅舅门前唱大戏,姐姐妹妹都叫去,就是不叫外甥去,外甥一去就散戏。外甥女,不如狗,吃饱喝足就要走。”那个时代的孩子,小小年纪都会说这些童谣,简直可以说脍炙人口。这些歌谣反映了当时的人情世故。我小时候经常去舅舅家,舅舅家的哥哥就经常说这个童谣,我就会用其他歌谣回敬他。比如笑话他是不孝之子的歌谣:“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记娘,把娘背到山背后,媳妇背到炕头上”。表面上看,是说花喜鹊的,实际上是笑话和讽刺不孝顺的儿子。因此,我和表哥经常用童谣对阵,他说一个,我说一个,非常有趣儿。
还有一些歌谣涉及到天文地理知识,如:“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定银钉。银钉不知道有多少,十万个算盘打不清。”每当我背诵这童谣,我就想起在苍山村的农家小院里,我坐在大槐树下,看着蔚蓝色的天空,看着天空中布满了繁星,感觉天空是那样深邃遥远,充满着神秘和向往,我总是依偎在奶奶怀里,试图弄清楚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梦想着有一天去外太空玩耍。
也有的歌谣是从谜语演化而来的:“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个黑葡萄,如果你好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谜底是眼睛)。”“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儿(耳朵)”“大头儿大,大头儿大,人家大头儿都朝下;你不信,问你爸,你爸大头儿也朝下”(鼻子)。
在我的故乡,童谣的种类很多,到了多不胜数的地步,我小时候,三叔经常将这些脍炙人口的童谣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我家的墙壁上,让我记住上面的字是怎么写的,我总是记不住那些字,可是歌谣却能背下来。暑往春来,一年又一年,这些童谣深藏在我的脑海中,成了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眨眼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可是我的魂还在故乡,所以说故乡是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些久远的童谣经常被封锁在记忆深处,好像是忘记了一样,但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触动那个记忆的闸门,闸门一旦打开,记忆中那些故乡的童谣就会像潮水一样冲破记忆的闸门,来到我们的唇边,朗朗地说出口,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故乡的童年是最美的,故乡的童谣是最美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美好的歌谣。
@父亲赠我一支金笔
那年夏天,我就要离开家了,母亲忙着为我准备行装,还给我做了一身新衣服;父亲却不动声色。我心里有点埋怨父亲对这事有点不上心。一直到我临出门的最后一刻,父亲才掏出一支钢笔来,是那一支我一直想要、而父亲一直不舍得给我的“金星牌”钢笔。那是父亲作为模范共产党员的标志,是他参加集二线建设表现突出的奖品。那一年他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得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党委的嘉奖,奖品就是这只钢笔,它的笔尖是金子的,是当时的名牌产品。
父亲把钢笔别在我上衣口袋的边上,深情地说:“闺女,你要走了,爹爹一身清贫,没有什么可以送你的,只有这只金笔,爹爹一直很珍惜,就把它送给你吧,爹爹希望你无论什么时候,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坚持学习和写作,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奥,记得给家里写信啊。”
我到达连队以后,并没有急于给父母亲写信。当天晚上,连队指导员就来到新兵中间,说需要找一个新兵代表发言,让大家推荐一个代表。我感觉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要求上进的机会。于是不等大家推荐,我自己就毛遂自荐表示自己可以代表新兵发言,并且保证发言的效果叫指导员满意。
那天夜晚,战友们都睡觉了,我连夜写出了发言稿。并且在第二天满怀激情地代表新兵发了言,还即兴发挥敬了一个军礼。发言的现场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连队领导和新老战士的一致赞扬。大家都说连队里来了一个“秀才”。那个发言稿就是用这支金笔写出来的,它是第一篇给我带来幸运的稿子,我的兵团战士生活就此开始了。
从那以后,连队有些需要写写画画的工作,比如出黑板报、写工作总结,写新闻报道,领导都会安排我来做。每当我握紧金星钢笔写字的时候,我就想起父亲的叮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自制的煤油灯下读书写作,感觉自己好像在悬崖陡壁上攀登一样,感觉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快感。我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被指导员看在眼里,经常在晚点名的时候表扬我。于是,我用父亲赠与的金笔将在连队的一切写信报告给父亲。父亲总是来信给予我鼓励和表扬。慢慢地我发现这只金笔经常给我带来幸运,我写的稿子有幸发表在《兵团战友报》上面;我写给北京姑奶奶的信给我带来了姑奶奶的问候和寄来的新书;我用它写作的时候总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直到有一天,我用这支笔参加了那场不太正规的高考,有人交了白卷,还恬不知耻地写了一封信,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却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们那个时代令人羡慕的天之骄子。现在想起来,不是那支笔有多么神奇,而是在我心中给这支笔赋予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将它与父亲对我的爱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父亲的期望和鞭策。于是每当我握住金笔的时候,就会感觉身上充满了智慧和力量,是它鼓舞着我度过了那些艰苦的岁月。感谢那些艰苦的岁月锻炼我成长,感谢父亲赠送的金笔给我信心和力量!
昨天我联系上了一个老同学,他没有下过乡,也没有去建设兵团,他中学毕业直接参加了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他很羡慕我有去兵团的经历,有上大学的经历,还有走过大江南北发展的经历,就连最后在烟台和杭州之间过着候鸟的生活等等,他也很羡慕。与他的聊天中我突然感觉生活的磨练对于我是一笔财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越丰富越有意思,越是经历得多,人生财富越多。我的人生无疑是丰富多彩的,在这多彩的人生中,我要感谢上苍给我锻炼的机会,还要感谢父亲赠的金笔给了我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