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桑树坪散记(外一篇)

编辑推荐 【八一】桑树坪散记(外一篇)


作者:席迎春 布衣,23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83发表时间:2021-07-19 16:42:08

【八一】桑树坪散记(外一篇) ◎桑树坪散记
  
   桑树坪座落于高祖山的南麓山下。高祖山,有着神秘的神话传说。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来,刘秀把王莽赶杀到黄河边,就在这枣庄北的大山下,天降神仙将莽头踢歪,拔剑斩下。这位神仙就是汉高祖刘邦,这最高的山就是高祖山,东边无头的山叫莽山。
   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英雄山,山下储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桑树坪煤矿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由工程兵战士建成的现代化大型煤矿,年产煤三百万吨。一条运煤的专线火车,经过下峪口,从龙门山桑树坪山隧道穿越而过。
   桑树坪的繁华夜景,曾是挂历的最佳拍摄地。
   桑树坪,四周都是大山环抱。人们出行,往往乘坐汽车,还得翻越龙门大山。桑树坪看似封闭在大山环抱里,交通却很方便,从韩城发往各地的三条公交线路途经桑树坪镇。自从龙门山隧道和桑树坪隧道打通后,从韩城到桑树坪的距离就近了,再也不用翻越大山了。
   车出桑树坪隧道口,就能看到凿开河和黄河的入口处。
   车顺着凿开河逆行而上,拐几个弯就到桑树坪镇了。有人说,桑树坪像一位巨人,而凿开河就像一条缠在腰间的蟒带。
   现在,生活在桑树坪的人们游禹门大峡谷,比以前更方便了。
   禹门大峡谷,龙门古渡陕西八景之一。从凿开河入口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路,可以下到河谷边,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近距离观看大峡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会觉得热。那峡谷里的风,带着一丝丝温暖,吹在你身上,就像情人的手轻轻抚摸着你,有种绸缎般的丝滑。沐浴着这惬意的风,这才叫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和无限美好。
   2017年,我在注浆公司打工时,在龙门大峡谷的“沿黄公路”上给公路塌陷区注浆。下班后,我就喜欢坐在黄河边的大石头上玩,那横跨大峡谷的蒙华铁路桥,那满载着煤炭的火车,像一条巨龙,从凿开河飞跨峡谷而过。那是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到江西吉安汇合,是国家投资2000亿建成的超大运煤工程。
   凿开河,传说是大禹开凿出来的河。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以筑高坝堵水,虽能缓解一时水患,但不长远。一旦决堤,受灾更为严重。鲧治水,九载而不成,这个被尧任命的治水官,相传用其无功而被舜杀于羽山。禹治水,疏而不堵,效果极佳。禹率领部落人劈山疏水,这条河流入禹门大峡谷,汇入黄河。人们把这条河叫凿开河,大禹根除水患,造福河边的庶民百姓。一只大鹏从大禹头顶飞过,“栽桑!栽桑”地叫着,大禹听懂了鸟语,让人们栽桑,养蚕,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
   后来,这地方就叫成桑树坪。这条河,体现了先民治水的大智慧。那崖边,仿佛还能看到斧劈刀削的痕迹,只是历经风霜雨雪的侵袭,那些痕迹早已布满苔藓。凿开河,日夜奔流不息地汇入黄河,哗哗地流淌着,仿佛还在诉说着大禹治水的心迹……
   望着凿开河两岸的峭壁,我由衷地感叹:如此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在创造着人间奇迹,岂能不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尽管近代我们饱受西方列强的欺辱,睡狮已醒,但谁也抹不去那段屈辱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教训。
   望着凿开河边那高大的火车桥墩,太雄伟壮观了!蒙华铁路彰显着当代中国人的智慧。外国人称赞中国现在就是基建狂魔,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高科技让我们的基建穿越崇山峻岭,变得像穿糖葫芦一样容易。
   从凿开河入口处,我踏上沿黄公路,再走不多远处,有一处慢坡地,地里都是些黄土堆。土堆前,都立着墓碑,一看墓碑上的生卒年月,我惊呆了!大部分都是20岁到40岁左右的,我猜测是矿工的墓。桑树坪,从建矿到现在肯定有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的老师陈文野作家,曾感叹到:有的人死了,烈士陵园里没有他的墓碑,他献出宝贵的生命,又默默无闻地走了……
   我是矿工,虽然干到了退休,但还受了两次工伤,只是生命没有受到大碍,而他们却不幸遇难了。他们有的人还没有成家!我们都是矿工,我和他们同病相怜。我心里有着切肤之痛,看到他们的墓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敬畏生命,尊重灵魂,敬重亡者,我深深地给他们鞠了三个躬。
   不能忘记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人!
   幽深的煤矿井口,还在日夜不停地向地面输送着原煤。在八百米的地下深处,还有着几千名默默无闻的矿工,他们操作着现代化采掘设备,正挥汗如雨地奋斗在不见天日的井下……
  
   ◎渚北村散记
  
   华北入陕第一村,就是渚北。
   渚北位于韩城东北角,离韩城30多公里。过了黄河古渡禹门口,就到了山西河津市龙门村。渚北村和龙门村只隔着一条黄河古渡,都离鱼跃龙门发源地不远。龙门村,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出生在河津龙门村。王勃的《滕王阁序》气势恢宏,名扬千年。我想那位天才,自小生活在龙门古渡边,黄河的气势恢宏对他耳濡目染,由此触发了他的灵感和激情,写出了感动千年的惊世大作。
   黄河从禹门大峡谷奔涌而出,就像一匹脱缰奔驰的骏马。正是有了驰骋的自由,黄河变得非常宽阔。滚滚的黄河边,还有大片的湿地,滋养着各类野生候鸟。
   渚北村背靠龙门山,一条秦晋高速公路从村后而过,还有一条从韩城到桑树坪的运煤火车从村后穿越龙门大山而过。村庄地势,呈西高东低,民居依缓坡而建。站在村前,就能看见奔腾的黄河。秦晋铁路,从村前穿过。在村子的北边,就是雄伟壮观的秦晋跨黄河高速路大桥和跨秦晋铁路桥。集龙门山之险峻雄奇,黄河之波澜壮阔,可见村庄之美!
   这村子,距离我工作的上峪口采煤区很近。下班闲暇之余,逛龙门古渡,就从渚北村经过,我对这村子太熟悉了。这个村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朝的忠臣卫景瑗,就出生在渚北村。清朝才子卫晞骏,更有传奇佳话。据说,出生于渚北村的卫晞骏,他自小聪颖过人。有一次,他和几个同学到西庄游庙,先生叮咛他们把庙门上的对联记下,要学有所获。谁知,他把老师叮咛的事忘个精光,在回家的路上才想起来。如果返回去记录,时间不允许,他灵机一动,在脑海里就把对联熟记于心。到学校后,老师问他,可否记住了庙门上的对联?卫晞骏脱口而回答道:“庄列东西郭田井亩八家地,谷分上下柳紫杨青三月天。”
   老师听后,惊得目瞪口呆,庙上没有这么好的佳联啊!问明原由,才知道是卫晞骏本人贪玩忘了记对联,自己即兴而作,对联把东庄村、西庄村、郭村、井溢村、上干谷村、下干谷村、柳村、杨村等庙周围的八个村庄都包括进去。他是韩城西庄三月八庙会去西庄庙会游玩的,也体现在对联里,巧妙至极,也早已盖压了庙门上的老对联。他的这段传奇佳话,被庙上知道后,便把卫晞骏写的对联篆刻在庙门的柱子上,至今已200多年。
   村西是龙门山的山根,有大片的坟墓。这里不仅有村里的先人,还有煤矿遇难的矿工。那些遇难矿工葬在龙门山下,面对壮观的黄河,灵魂多少会有一些慰籍。但是,自把秦晋公路拓宽后,占地面积多了,也毁掉了一些遇难矿工的坟墓。如今,有些坟墓已迁往别处。我不由地感慨,社会高速发展,到处都有改造不完的场地,有时连坟墓也难以保全……
   现在的渚北村已被列入搬迁的行列。不久的将来,渚北村就将迎来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碾压,古村亦将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不复存在。此刻,我看着这美丽的村庄,心里有着隐隐的阵痛和不舍。
  

共 2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桑树坪散记》,结合工作经历,从大禹治水到采煤工人,叙述了一段奋斗的历史往事,激发人们勇于奉献的精神。建设美好家园,都得益于一大批肯于牺牲、忘我奉献的无名英雄!勿忘历史,勿忘奉献青春热血的一线矿工。《渚北村散记》,结合传说故事,以人杰地灵的渚北村为主题,实则道出了内心的担忧。“不久的将来,渚北村就将迎来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碾压,古村亦将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不复存在。此刻,我看着这美丽的村庄,心里有着隐隐的阵痛和不舍。”再美的延续,对过往也会不舍。但是,搬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也是时代吹响的号角。两篇小散文,情感自然,形散而神不散,充满了正能量。好文章,推荐共赏。【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21-07-19 16:46:01
  文章表达了对桑树坪的深深热爱。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2 楼        文友:席迎春        2021-07-19 18:56:34
  谢谢墨林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席迎春        2021-07-19 19:23:01
  墨林老师点评的非常精彩。谢谢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