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想起第一次坐高铁(散文)
人都有一种习性,看惯了的东西总觉得失去了新鲜感,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好奇,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可我喜欢怀念第一次,那种感觉是最真实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
我想起了第一次乘坐高铁的感觉。
那还是六年前,高铁刚刚在我居住的城市开通运营,女儿每次从省城回来都是乘坐高铁回家看我们。以前乘绿皮火车去省城,不低于八个小时,而高铁一开通,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迅捷,快速。女儿曾多次打电话要我去省城玩玩,说坐高铁很快,还不耽误时间,上午来省城,下午就可以回单位。可说归说,一个字,就是忙。
放暑假了,该办的事也都办了,我决定去省城看望女儿。当我把这个想法说与妻子听时,她也高兴,当晚就在路边的购票点买了去省城的高铁票。
出发那天下午,天气突然转阴,气温也下降了好几度,比平时多了几分清凉,这是夏日出远门难得的好天气。
夫妻俩打的赶往高铁站,本以为坐高铁的人肯定不少。可当我们拎着行李走进宽敞的候车室时,眼前所见,既不像等候火车那样人流拥挤,也听不到嘈杂而喧哗的人声,偌大的候车室,倒让人觉得几分清寂。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乘高铁的没有坐火车的人多?
下午三点的高铁,我们提前十分钟上了车。走进车厢,仿佛走进了一个清凉的世界。由于乘客不多,车厢里显得十分安静,即使后面上车的,也像是训练有素,将行李包轻拿轻放,唯恐惊扰了其他乘客。
坐高铁与乘火车是有区别的。火车上有硬卧和软卧,有钱人可享受不同的级别,或坐软卧,或坐硬卧。但在高铁上,所有乘客都是统一的座位和标准,而且环境卫生大大地优于火车,地面洁净得看不到一点垃圾。更为严格的是,高铁上严禁抽烟,哪怕是蹲厕所,这对女性和不吸烟者来说是一种尊重。
第一次坐高铁,多少有些激动,上车后巴不得马上开车,只想尽早感受一下坐高铁与乘坐火车有什么不同。
三点还未到,列车启动了。我将视线投向窗外,略显兴奋地体验高铁带给我的愉悦和快感。随着列车加速,窗外的风景一晃而过,这与乘坐火车没有多大区别。可坐着坐着,我突然觉得两边太阳穴发紧,而且还有晕眩的感觉,如同登上高原缺氧一般。紧接着,我感到两耳有些失鸣,嗡嗡作响,就像飞机从跑道起飞突然腾空遇到的那种感觉,大脑变得一片混沌。我问坐于身旁的妻子感觉如何,她说,我不敢看窗外,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玩手机上。
高铁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前听朋友说过,时速最快超过350公里。而我们这里是山区,隧道太多,与平原相比肯定有所控制。当我抬头看着离我不远的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显示,才发现我乘坐的高铁时速在297~300公里之间,而坐在车厢里的我根本感觉不到车速之快。
坐高铁很平稳,既感觉不到乘坐火车时的晃动,也听不到“哐当哐当”的声响。山区隧道很多,但没有多大感觉,除了窗外看不到景色,车厢内依旧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我们是从起点站上车的,终点站是上海虹桥,每停一站,没超过3分钟,而且上下车看不到乘务员,高铁的门是自动开启和关闭,乘客在高铁停靠期间根本不敢走出车外,因为每到一站广播里就有提示,不是下车的乘客不得随便走出。
也许是出于好奇,“第一次”总给人一种新鲜感。我乘坐的车厢是三号,在车厢内可以自由地随意走动。站在长长的通道上,可以看到其他车厢内的乘客,不像火车中间有门挡住了视线。当我朝着一号车厢走去想看看司机是怎样操作时,一道布帘挡住了我的去路。旁边一位中年男子告诉我,前面是头等座,不让进的。我说想看看司机开车。中年男子说,那就更不行了,工作人员会阻拦你。我将头伸进头等座看了看,除了空间宽敞一点外,与二等座没什么区别。
我返回到靠窗的座位,被沿途的一路风光所吸引,实在太美。那一丘丘金黄的稻田,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那一排排葱郁的树木,那一栋栋排列有序鳞次栉比的洋房,还有那贯穿于城市和村庄之间的河流、溪流,都变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图画。尽管天气不太明朗,但窗外的一幕幕风景仍被我用手机摄入镜头。
科技的发达让我辈赶上了好时代,而第一次乘坐高铁,又让我真正感悟到社会的飞速变化带给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国家强盛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过了。儿时连火车都不知是何物的一个农民后代,如今靠自己奋力打拼在城里立了足,有了自由生存的美好空间,这是何等的荣耀;连父辈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在我辈得以实现,这又是何等令人骄傲和自豪。
高铁速度之快,让我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快捷便利,它不仅缩短了亲人与亲人之间的距离,也加速了与亲人与朋友之间的频繁往来。更令人喜悦的是,只要腿脚灵便,身体健朗,想去哪儿旅游都不是难事,何其痛快幸哉。
见怪不怪的事已经远去了好些年,现在出远门都是乘坐高铁作为最好的交通工具,又快捷又方便,而且不累。尽管现在已经感到习以为常,但第一次坐高铁的感觉还令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