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我在福州市生活期间的“忘年之交”(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我在福州市生活期间的“忘年之交”(散文﹞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秀才,1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05发表时间:2021-07-30 00:34:35
摘要:二十世纪1996年5月我在福州市连江县生活期间的亲身经历之   我与原住民畲族人干二叔钟琦鸣(大鸭梨的父亲)的情感故事

【菊韵】我在福州市生活期间的“忘年之交”(散文﹞
   上巳节三月初三日谓“上巳”(魏以前为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为三月初三日),各家门楔两旁各插一束荠菜俗谓“懿旨菜”以祓不祥,是当日人家以嫩艾叶拌糍加馅作粿吃俗谓“菠菠粿”。
   三月三日又是畲族传统的乌饭节,传说是敬祀畲族祖先盘瓠,也有传说是纪念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反抗封建压迫的事迹。
   每年这一天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采摘乌饭树叶或果与大米煮成乌饭,供奉祖先并作早餐,饭后举行赛歌甚为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多改为蒸煮糯米饭加上猪油、红枣、白糖,拌上花生、芝麻等配料更为香甜可口。
   清明节为传统祭祖节,家家上坟,扫墓祭祀,刷新墓碑,摆祭品,烧冥钱,压纸钱。祭祖下山时折两枝松枝带回挂在门首以表哀思。羁押时间乡村与城郊不同。多数乡村皆以清明日祭,城关及城郊狂“清明”至“谷雨”之间任择一日均可。祭品十盘中必有光饼、贝螺、黄豆三盘祭毕以贝螺、黄豆、饭粒撒于墓顶,一任鸟雀啄食。清明祭扫是饮水思源之举,许多华侨、台胞常常远渡重洋回乡祭扫。机关单位、学校亦于此时组织干部、职工、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立夏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是日各家以豆芽、韭菜或红糖拌米浆煎成咸甜“夏粿”。祀神明、供祖先、馈亲戚亦煮“锅边糊”,意在庆祝春夏丰收祈祝夏秋好收成。是日起开始撤除床上草垫、棉垫等,以防湿潮生蚤虱。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为端午节,是最热闹节日之一内容极为丰富。一是初五日午时各家门槛两旁遍插菖蒲、青蒿以避邪招福,二是沿唐代“益智粽”遗风,以箬竹叶裹糯米、花生、豆、红枣或瘦肉等做成粽子。传说旧时把粽抛入江中,以祭祀爱国志士屈原,后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特色风味小吃。除全家老少都吃外还用于馈赠亲友,三是喝少量“雄黄酒”并喷洒屋角,还以雄黄粉涂抹小孩头额、耳朵祛毒也把雄黄放置水井、水缸中祛毒,又燃放“雄黄炮”以禳珍气。四是贴“午时书”书内容各有涵义,如贴大门有“振襟歌正气寄慨读离骚”之句,乃缅怀文天祥、屈原两爱国忠臣解放之后已极少见。五是炮制“午时茶”藏以疗病,乡村是日常上山采集各种草药,据传午时采的最有效过午后所制者稍差。六是龙舟竞渡格外热闹,差不多万人空巷。初一至初五日敖江两岸观者如云。连江龙舟比赛每年在四月初一即开放龙船鼓,请民间诗人唱诗内容多以三国故事为题材,并在龙舟下水之先延请道士祭禳以庇佑划船吉利。有的家长还把男童衣、裤放在龙首待祭禳后取下祈求小孩平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龙舟竞渡作为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对比赛方法进行改进并加强组织领导。
   七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连俗早晨以黑红豆、红糖煮糯米粥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祈求保佑儿童聪明平安。是日父母还要送给新嫁女儿水果七件九重粿一甑,女儿用以分馈夫家亲戚及邻居。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连江俗谓“七月半”节,各家任择一日备酒馔祭祀祖先以表孝心。旧时七月节有办“施食”,信仰佛教的举行“普度众生”仪式,摆祀品,烧纸马,放焰火彻夜喧哗。50~70年代中期办施食普渡的陋习基本已废,只剩祭祀祖先的习俗仍沿袭到今。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传统家庭团圆节。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多晚辈敬长辈),连江老城区十六岁以下儿童由娘舅送花饼,八月十五晚家家户户设宴欢聚一堂。入夜全家围坐庭院、天台或屋外品尝月饼欣赏皓月,文化人常在此夜赏月吟诗聚焦空地处赏皓月、品老酒、吟诗作赋。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动,登高望远心胸开阔以祈平安。城郊外之覆釜、玉华、宝华、玉泉、云居、石门、狮山及官头青芝诸山皆为主要登高地点。青年男女及儿童还携带风筝(俗称纸鹞)在山顶处放飞。
   冬节为传统二十四节令之一也是祭祖节。冬至前一天晚家家户户制煮咸、甜元宵丸(俗呼“油扁”)为主餐并馈送亲戚。冬至晚上合家团聚,在祖先牌位前摆设福橘、芹菜、青蒜、红筷等于圆盘或竹箩上。全家围在一起搓米齐丸(糯米和白米混合磨成)。有的用糯米大米齐捏成各种益鸟、益兽、稻草堆等,敬祀祖先和神明以招祥纳吉。
   鞭春旧俗“立春”前一日,知县与典史均朝服坐彩舆迎春于东郊盛设仪仗,全署书吏隶皂皆翻披黑羔马褂手拈花枝鼓乐前导,至演武厅坐定礼房吏导拜芒神行三叩首礼,复导致厅典史献爵请知县升宴席典史旁坐相陪。儿童扮五谷神、田翁、田婆、书吏、隶皂叩贺毕,回舆至官署二门前知县下舆执春棒,礼房吏引至春牛处鞭春三绕围毕又诣芒神前。
   开田头春耕插秧须择好口子避火星,怕秧苗旱干每年都有一户当先开田头,然后可以不择日播插。此俗解放后已少见,只有山区少数农户还沿袭。祭新米我县旧俗早稻丰收后,须先用新米祭祀天地,意谓好年成全赖天地保佑。此俗解放后已逐渐淡化消失。
   牛节农历四月八日为牛节。农民对耕牛十分爱护,规定牛节这一天牛不能下地劳动不能打、骂,中午或晚上还要煮米粥或黄酒炖泥鳅给牛进补,以提高体力担负繁重的耕作。祈雨多在农历七八月发生旱情之时,乡民先自行延巫设醮求祷不应时,则舁其土神各挈竹竿,竿缀蓝白色布持之游聚县公署,邀集全城文武官员徒步拈香,乡众随之鸣锣伐鼓先祷于城隍以次金钟潭。或有乡民自赴深山大泽请“龙”来降雨。时知县辍刑名禁屠宰即不勤民事之官,值此时亦不敢拂民意此举解放后已废。
   当地造船渔业生产十分发达兴盛,尤其以造福船为首要旧式传统,船行海中若为龙现呈吉祥之意,船的许多部位均以龙的相应部位命名。造船须择吉日定龙骨、铺底、钉简枕、安龙目等船主都要举行庆祝活动。新船下水还要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船头、船尾、前后“水仙门”都要贴上红对联,并设宴招待船匠并送“红包”献“太平面”。新中国成立后新船下水多披彩放鞭炮,其他旧式习俗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化了。
   张网渔网安装由网师或老渔民主持,并选择吉日良辰以大公鸡为活祭品,安放于鱼袋(即囊网)中部,以3把秤支撑寓渔利大获。鸣炮后由主持人提浮子网,依次进行浮子、沉子的安装,整个过程禁高声呼叫和跨越网具,若公鸡叫则祝好兆头,若公鸡被渔网压死则表明吉日好时辰。渔网安装完毕后传入“网寮”等待出海。
   出海行船是福州乃至连江县内历史上最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的舟渡倭国日本,渔船出海船主、船老大要到海神庙(妈祖庙或文武太平王庙)烧香,请来香火供奉在船舱神龛之中盖之红布,出海后掀起点燃红鞭炮祈福妈祖保平安,当地渔民随身还携带海神香火袋祈求平安。
   当年,钟声二舅父家是黄歧半岛边缘奇达村的普通渔民,乌饭节刚过没几天忙于甘蔗丰收,苦于人手不够便给钟声家打电话求助人手。于是将弟弟点点、点点女友阿玉(林玉玉)、大鸭梨、我本人、谢兰英、阿军(陈玉军)还有阿龙几人,坐着林玉玉家送货汽车去奇达村帮助抢收甘蔗,中午吃饭时我曾经问过钟声二舅父带海神香火袋出海到闽东渔场打渔之事,听老人当年讲述他们家的三万吨铁皮船曾经到过闽外渔场(即钓鱼岛水域)打深海鱼类的故事。当年我们几个青年人接连帮忙了两天时间抢收甘蔗,因为当地是高温高热高湿气温,甘蔗一旦成熟只有七八天的抢收时间,要不及时抢收这些甘蔗便在十几天内被晒成干材了。后来我们几个人在奇达村帮助抢收甘蔗完后,自己也收获了四大捆甘蔗开车回到江南乡已古村桃花古巷。其实就在帮助抢收甘蔗休息期间,我们几个人游览了惫箕山和白云山以及到海滩游玩领略了海洋的独特魄力,我还用自己的日本产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大鸭梨到家后清洗甘蔗的相片,这却成为了这一次去奇达村钟声二舅父家帮助抢收甘蔗的纪念照片。听老人当年讲述说过出海时桅杆顶挂红色三角旗、船尾旗杆挂海神旗(后改红旗或国旗),并鸣炮与岸上家人道别家人鸣炮欢送出海。官头镇一带连家船(高山族群)出海尤为慎重,凡逢吉祥日出帆远海连家大福船百帆竞技、千帆荡漾共进闽东和闽外渔场,凡逢二、三、四、八日均忌出海(避俗语有三无二、不三不四钓鱼、有七无八)。新中国成立后出海习俗有所淡化形式,道别仪式也只有每年的头一次出海才有唯场面比前更为热闹。
   大土船是旧老习俗有大王船出海据传缘起于连江县筱埕镇,每年十二月初一就开始造木质官船2艘。长4.5米,宽1.6米船上画龙雕凤船舱塑文武太平王神像,两旁塑有“保卫相”“文武案”“巡捕”“中锋”,船头塑有“喝浪大神”“头锭”“二锭”“三锭”“中舵”,船尾有用纸剪制的“正副舵手”“罗盘长”等三十余尊及兵卒144人。各立其位,各司其职,船上彩旗飘扬,而送随陪伴的官方彩福船长达158米、宽约16米多,高达十几米的彩绘木制大福船,到正月初五早上把船上应备之工具及生活用品备全。其中必有一对晒干大龙虾和一对大银鱼象征海况良好,及夜乡(祈福守夜族人)人抬着文武太平王的銮驾,众人簇拥着大王船放船航于海上让人接回。传说大王船异常“灵验”,那乡接回必会五谷丰登海汛大发当年大丰收。因此每年正月初五,都有许多乡村派大批人员到海上争相接应大王船至福州、官头镇乃至黄岐镇、北茭(宋徽宗年代建)古村及台湾本岛都有曾接过官方大王船(百米竹彩船)。
   民国37年(1948年),黄岐镇为接待王船派数十名村民,并雇一排荷枪实弹的军队随带水炮数十枚,于正月初四就来筱埕镇武装强来接应。还有一年台湾接回的大王船,第二年又放航于海上返回筱埕镇,此船一直存放在筱埕镇大王庙内,新中国成立之后以“破四旧”这才毁掉。
   庆丰收外海渔船到达闽东和闽外渔场打鱼下网,收获丰收要进行庆丰收宴会(俗称“做福”),并在船中举行祭海神仪式。内海(台湾海峡内)渔船庆丰收则在海神庙中开展,大的庆祝活动多放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进行游灯迎神并连续游行几天。新中国成立后庆丰收习俗仍然保留,合作化后多为渔民集体聚餐庆祝,破除迷信色彩和繁文缛节。渔家禁忌过去在渔业生产中不可预见灾害较多,因而沿海渔民平时常有说吉利话和禁忌习俗以祈求平安。如忌说“翻”“覆”“倒”等字义怕船在海中遇难,忌女人上船跨网称呼老年人不叫“依伯”(伯与掰谐音,意怕渔网破),要叫“依担”(意即鱼货成担,有发海之兆)。连家具、食具、船具等名称也往往与普通人家说法不一。如器具损坏忌说“破”“碎”要说“开花”“发财”汤匙称为“舢板”,筷子叫做“柴只”草席称作“科尼”不说“鱼丸”(丸与完谐音)说鱼米齐吃全鱼不能翻转等等。
   连江老城区内旧俗对于当地工匠、木匠、泥匠、衣匠等非常尊重,尤其婚嫁喜庆、建房造墓,所请各匠均要事先商邀开工选择黄道吉日,东家均要赏给“红包”,称作“花彩”工间要热情招待尊称师傅,防止匠师暗中作怪此俗相沿至今。投师旧时投师学艺多订有“艺本”规定三年出师,师傅供食者无工资不得中途逃逸否则须还伙食费。出师后应留在师傅身边跟班2~3年方准独立。多数师徒关系较为密切有的情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者有之。
   开店旧时商店开业须择吉日放鞭炮庆祝,当天以优惠价招揽生意服务亦尤为谦恭周到。有的还备烟、茶款待顾客。商界还常用哨语(暗语)作内部沟通,如1~10的数字咸鱼店分别用“天、下、平、口、龙、子、门、不、贝、开”米商分别用“台、式、川、律、位、陆、柒、拐、文、合”;百货苏广店用“上、共、大、占、仁、木、玄、挂、缘、拾”替代。还有把4说成“苏”。把7说成“脚底”把15说成“月光”等。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哨语只偶尔听见年轻人多不使用。
   80年代以来私人商业勃起,开张志喜比过去更为热闹,亲戚朋友除燃放鞭炮庆贺外,还赠送“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等匾框以祝发达。有的还大办酒宴以扩大影响招徕顾客。商店的招牌除用传统品牌名号外,含义日渐广泛并制作精巧的商业广告以推销商品。
   民俗婚姻缔结方式为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时也有为数不少的“童养媳”“等郎妹”“指腹婚”“娃娃婚”及“招赘”“续弦”“改嫁”“典妻”等种种形式。缔结过程繁文缛节、礼节甚多、丰富多彩,提亲、定聘迎娶尤为人们重视。提亲由媒人牵线多数先由男家向女家提亲,媒人介绍双方家庭及男女情况,双方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男女适宜就同意提亲,媒人把女方“生辰八字”带到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婚,有的还把女方“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压在祖宗牌位或香炉下,七天内如无破碗破碟等不吉利之事发生就算基本确定这门亲事。俗称“合婚”,后亦称“议婚”。定聘经合婚后男家向女家纳定聘礼,俗称“下彩礼”,后称“订婚”。连俗还分“上半礼”和“下半礼”。聘礼数目各时代不同家庭大相径庭。除送肉面等食物给女家外更重要的是聘金。有钱人还有金银首饰、绸缎细软和其他贵重物品。聘金喜用“三”数(“三”与方言“生”谐音,含早生贵子之意),如银元33元、130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币530元、830元、1330元、3330元等。女方也送男方衣物和果糖等,订婚后双方都向邻居亲友分喜糖以取得乡邻亲友的认同。

共 24439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飞翔的鹰耿彪的散文《我在福州市生活期间的“忘年之交”》,用与干亲戚的交往穿线,描写了福州市连江县的历史、风土人情、山川地貌、传说和特色。畲族的传统,祖先的经历,乌饭节的由来,抗日战争的历史,长龙镇,凤城镇,畲族祖先槃瓠的传说,邹鲁文化以及连江小吃、服饰、各种传统节日特色和当地各种风俗习惯,让我们对这一地区的人文地理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推荐欣赏!【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7-30 08:08:57
  文章写得很细腻,富有生活,文字功底很优秀!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远近        2021-07-30 10:10:3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州的地理人文,值得我们敬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8-01 17:36:17
  远近 文友:谢谢了!是啊!福州市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好城市,山在城里、城在水中,群山环绕各个乡镇、江河湖海相连,纵横交错于市区各个街坊、区间,出门游水登山、寻古观海、踏岸登滩涂…美不胜收!只是当地人双语言,交流上差一些,当地人说普通话都大舌头,说当地福州方言那、那没个听懂,就跟浙江人的温州土话方言一个模样!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4 楼        文友:飞翔的鹰耿彪        2021-08-01 17:41:02
  黄金山文友: 谢谢夸奖,其实文字功夫差不少,只是爱好写作而已。对于福州市人的平凡日常生活必须详细介绍,因为这里是襟江抱海的特殊环境,更特殊的是当地人全部是高山族群,是一个少数民族聚焦地之一。与北方人有太多的不一样!
人生是一场戏,总有一些身边的故事发生在红尘的某个角落,或喜、或悲、或黑、或白,就看每一个人去演什么角色………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