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旁观渔者(随笔杂文)
今天下午我在盐河边遛达,看到有钓鱼的朋友在那钓鱼。我就上去和他攀谈了起来。
说起钓鱼,我儿时也曾钓过不少次的鱼。那时我老爸还健在特别爱钓鱼。每逢周末,或是下班回来的早,他就会去钓鱼。那时钓鱼的工具比较简单,从家宅屋后砍一根竹子便是钓杆,然后弄些泡沫小块穿在线上,再加一个缝衣针在火上烧烤后弯成个鱼钩。这些做好了,一副钓鱼的渔具便OK了。那时的诱饵是一截红蚯蚓,有时候用些麸皮在水塘里撒个塘子。那时候水沟汪塘里的鱼特别多,随便钓钓都能钓到鱼。记得过去我随老爸和我哥去南袁(我们那一个邻村名)废鱼塘里钓鱼,老爸钓到了好大的一条红鲤鱼,足足有二斤重。那天晚上我们一家好好地辣了一顿馋!那个鱼特别地好吃,现在想起来那味道依旧还在记忆中萦绕。
上面这些是我对儿时钓鱼的记忆,可现在这些早就成了历史;现在的钓友们钓具都是特别地先进,价格也特别地昂贵。那个钓友对我说,他那两根钓杆,一根六百多元,另一根一千多块。我说,好像还有带铃铛的钓杆。他告诉我,那是跑杆!那就更贵了。我仔细端详了他的两根钓杆,看上去很精致,可是那杆好细给人感觉好脆弱啊!后面的部分有小拇指粗细,最前端的部分仅有圆珠笔粗细。我都怀疑它的结实与否,怀疑它能不能承受得住在水中活蹦乱跳拼命挣扎的鱼儿之重?那钓友告诉我,越是细的越能承受得住重量。听了他的话,我姑且信之吧!因为我在河边经常看到他,他整天在那钓鱼,是个专家。我再端详了他一下,中等个子,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脸膛,胳膊也都被晒成了古铜色。这样的皮肤是钓鱼的副产品吧?他讲,他们钓鱼都能跑老远出去钓,有的早上四、五点钟就约好一众钓友开车出发了,他自己就曾去过白马湖,还曾去过盐城的湖里钓鱼。
他还讲,那一去就是一天,太耽误事情了,像现在这样不跑远了,家中的事情也不耽搁。原来钓鱼还讲时间成本啊!我感觉钓鱼都是闲人、雅人的啊!“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有诗为证的呀!
他和我说着,就提起一根钓杆往西边去了。我看他走了,就帮他盯着鱼浮。唉呀!动了,不是被风浪吹动的左右摆动,而是上下拉动!这准是鱼儿上钩无疑!我拎起钓杆,感觉好沉好吃力,感觉那杆子都快弯成了一张C型的弓了。我再往上提,一条槽鱼就出了水面。不大,能比筷子短一些吧!我不敢使劲提,我害怕把杆弄折了。那可是价值一千多块的杆啊!真折了我可要赔穷了。那师傅一见,赶紧放下手头的杆子跑过来,接过我手中的杆子,把鱼儿拎上来。他刚把鱼儿放进那只特制的储水存鱼包里,另一头的一个散步的也喊起来,又有鱼上钩了。说着,他就拎起师傅刚才放过去的鱼杆,果然也拎出了一条小槽鱼。大家啧啧称奇,都夸我们这位钓友运气好!
从那儿离开,我就继续健走。我看到一个老者拿着撒网在沿着河边撒鱼。他是一个地方撒上两、三网,然后骑上电动车,再赶赴下一个河叉口。他也是一个业余的渔者,寻找捕鱼的乐趣。他呀!肯定是嫌钓鱼太文雅太斯文太不解捕鱼的渴了,他才选择撒网的吧!我看到他的储鱼桶里放了几条小鲫鱼。这个应该比钓鱼来得快些吧!但我看到每一网提上来的也是空的居多。或许这就是那句老话说的吧,“十网打渔九网空,还有一网捕上功!”愿老人家今天能有个大的收获。这有也点儿像我们的撰写生意,许多时候都没有生意,可毕竟还是会有生意的时候的啊!
今天我的健步花了近一个小时,当我再次走回到银川路大桥下时,刚才那位师傅竟然钓了一条大乌鱼!它的腰身要有秋天的丝瓜那般粗,比两根筷子还长。我想,那两根细细的钓杆倒底是怎么把它拎上来的呢?我特地把那个储鱼包掀开来看时,旁观者有人说“今晚他回去,要被家人夸了”。哈哈!真是不知钓者之乐啊!钓者不在鱼,钓在自得其乐也。
那时我想啊,钓鱼和我们写作很像,如果当作一种乐趣的话,一定会很快乐。如果当成一种职业的话,肯定会觉得很辛苦。像我们平时纯文学创作,写得自得其乐特别地开心,可真要用写作去赚钱如我开这个撰写工作室,就感觉到很辛苦了。不信,你看看那些个渔民的境况。他们一天到晚在水边讨营生,那其间的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