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取景,樱桃园(散文)
先要说明一下,樱桃园不是采摘园,是泰山周围一个很旧的村落的名字。
谁也想不到,明明是去寻觅一处古旧的不堪一览的村落,却发现了少见的绿水青山。明明是在荒无人烟的山野行走,却遇到了如亲人般的村民。明明是路过曾经是革命的旧地,却还是激起了敬仰之情。明明是去取景,却成了一场值得回味的旅游。
啊,不要以为“樱桃园”这个名字就一定有樱桃,吃不上樱桃,我们一路前行的心情却是甜甜的。
一
从西南望旧村到徂徕山樱桃园村,这是两个相邻乡镇相距较近的村子,有三十多里地的车程。也是受女儿之托我提前寻景的唯一一个村子。我对这个村子的取景抱有很大的希望,不知孩子到了目的地会是怎样的感受。心想,即使不理想,也要让她们有所收获。徂徕山地区是革命老区,徂徕山也是一座英雄的山,让孩子通过取景,熏染一股英雄气。
还是与原先的计划有出入,本是约定十点到樱桃园,村里的书记长伟已在等候,结果到村委已是十一点了。又是一个不巧,赶上了上级到村里检查扶贫工作,村委的人大都陪同领导入户调研工作去了,但长伟还是想法安排老张陪同我们去山上的两个古村落去看看。
上次为女儿提前来樱桃园寻景,便是其中的老张带路,现在已是老朋友了,本想一车拉到目的地,由于车上只能坐开我们五人,老郑便让村里的一个小伙子骑摩托车把他送上去,约好到古村村边的大树底下集合。只见小伙子把摩托一发动,“噌”的一声,一溜烟的工夫,看不到人影,消失在一路漫坡而上的丛林深处了。我们五人稍作准备,与长伟打了个招呼,便开车朝老去的方向追去。
女儿开车穿行在密林遮掩的土石路上,仿佛是坐在旱船里,颠簸着,摇晃着,我说,孩子们要坐稳,关辉发话了,难得如此逍遥,这是一次消除疲劳的最美享受啊!孩子欢声笑语,传递着快乐。车上,我向剧组的几个女孩介绍说,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连绵29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其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相对高度800多米,与泰山玉皇顶的直线距离为30公里。樱桃园村的两个古村落便位于徂徕山北麓,在樱桃园村委的上游,也就是我们一会儿就到的大山之巅。
王导和其他女孩子们,边听我介绍边扒开车窗向外望去,她们已惊讶于群山环绕着的山村的美丽了。
其中一个女孩子说,扑着这个名字去,也够美的。樱桃园,不错,是不是名实相副,那就难说了。
二
我们开车沿着曲折蜿蜒的慢坡土路,一路盘旋而上,路两边古树参天,大多是百年的板栗树,路两侧有零星的民房,不一会儿,车开到一个叫长岭的古村落,老张已在一棵参天古树下等候了,车只能到此为止,剩下的路只能是徒步而上了。
孩子们带着拍摄器材,跟在老张身后,仔细听着老张对古村的介绍,同时四处张望着,特别是导演小王在沉着冷静的眼神中,透着对事物的感悟与灵感,一会儿站在高处拍照,一会俯视山下绿峰波涛。站在古村落,看山下的樱桃园水库,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一片葱绿之中,这时,老张伸手向前一指说:“你们向上看,那片房子的感觉……”这地方我是知道的,上次已来过,作为这次选景的孩子们来说,却如身处仙境。我向孩子们说,上次寻景的地方就是这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泰山深处的所谓“天上人间”。
抬眼望去,被古树层层包围着的,就是散落如星辰的古村民居,依山而建,叠加交错,没有人为的规划痕迹,自然天成,与大山融为一体,曲曲折折的羊肠小路,把大小不一,高矮有别的古旧房子,依山势而现。高低大小不同的院落,里里外外被树木掩映着,房前屋后满是樱桃树,杏树,百年板栗树,古井,溪流,灌木,岩石,密密麻麻。走起路来,要特别小心。尤为可笑的是副导演唐唐,到这里这才发现,怎么踏着塑料拖鞋上了山呢,倒是看出一脸的微笑,胖乎乎的脸上看不出爬山的艰难来。
偶尔见到的三三两两的土著山民,见到陌生的客人,都很热情地打着招呼,一对中年夫妇在家门口垛柴禾,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热情邀请去家里坐坐,喝杯山茶,导演小王倒不客气,与中年夫妇友好地招招手,就进了家门,夫妇俩也赶紧丢下手里的活,很自豪地跟进家待客。我们几个也随后跟着进去,一个不大的茅草四合院,院里堆满了柴禾,满院里的鸡狗猫鸭都骚动起来,真是鸡飞狗叫猫上树,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拒绝了夫妇的沏茶招待,只是跟着导演屋里屋外地张望探视。
当然最忙活的就是女儿和导演她们了,一会儿比划着山下的绿水青山,讨论着,商量着,一会儿回头对着山石磊砌的四合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照,一会儿看着仿佛是跨世纪的几间古旧茅草屋,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我和老张便成了无话不聊的局外人,和村落的老头老太叙着家常。
三
这个村落有几十户人家,大部分是老人,年轻人都进城打工,有的成家后搬到山下的新村,有的在城里安了家,只是抽空时才回家看看,平时只是老人居多。导演们围着村落的每一户民居、胡同、青石板路,前前后后几乎转了个遍,老张说,再爬过这村落的山顶,就是另一个自然村——大横岭,要比这个大些,这也是我上次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时,已经看到孩子们开始喘粗气了,虽说这天有些阴,还是被山高路陡的环境,折腾出一身汗,都感觉到了口干舌燥,幸亏我这个向导随身带着矿泉水,每人发给一瓶,稍作休息,准备向大横岭再出发。
就在准备继续爬山而上的时候,导演发现了一个没有去过的漫坡处的特殊小院,埋没在几棵高大的古板栗树下,很感兴趣,想过去看看,老张领着我们越过层层斑驳不平的石阶,拐小道来到这里,这是一个柴门朝东的四间旧式瓦屋,两间小东屋,门外平整的院落,有一棵刚下完果子的大杏树,篱笆墙的里面堆积着树枝柴禾。老张和导演先进去,我们随后跟进院内。只见一光着膀子的瘦黑健壮的老头,见老张领着我们,看来是稀客,站起来很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老太也从屋里出来,老头的女儿正在东屋烧水。我们说明来意后,老头更是来劲了,指示女儿老太,立马摘院里一棵杏树上的果子,女儿扛着简易木梯子,靠在树上,提着篮子就爬上了树,老头儿赶紧准备凳子让我们坐下喝水。孩子却在院子里四处打量着,看得那个仔细。
谈话中知道老头姓张,七十岁,很是健谈。导演满院子转悠着找故事里的背景感觉,我和老张坐下来和老头聊天。一会儿工夫,娘俩摘了满满一篮子杏,放在石桌上,让我们品尝,我们倒不客气地吃着杏,喝着老头沏的徂徕青茶。我说,下一步到你这里来拍戏,需要有群众演员,到时可要操心给张罗吆!张老头很兴奋地说:“有老头戏我来扮演,特别是喝酒吃肉的角,演都用不着演,逼真得很!”村委老张开玩笑地说:“有个日本老鬼子的戏,是偷鸡摸狗的,你演吧?”“偷鸡摸狗是鬼子的勾当,只要有喝酒有吃肉就行,我感觉演鬼子没问题。”我说,酒肉大大的有,一阵热闹的笑声充满了山间小院。等孩子们屋里屋外转悠完后,也围过来抢着吃杏,唐唐偶尔吃了个酸杏,那胖乎乎的脸上呲牙咧嘴地像变了形。在准备离开时,老张头用塑料袋把杏装起来,非让我们把杏带上,我也就当自家人不客气地笑纳了,临出门我从口袋里拿出两盒“泰山牌”香烟偷偷放在老人石桌上,也算是对老张头的答谢。老头一家热情地送出大门,依依不舍地招手送别。孩子们吃着山杏,嘻嘻哈哈地继续前行。
四
这段上山顶的路,虽然不长,但坡度不亚于泰山“紧十八盘”,而且,狭窄的山路,被一人多高的杂草灌木来了个全覆盖,必须边走边用手拨开这些荆棘路障,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孩子们都已大喘气了,额上都浸出汗水,正巧山顶一处平地,有石桌石凳,一棵大板栗树,挡住了并不强烈的日光,投下一片阴凉。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坐了下来,喝着随身带着的矿泉水,我也找个石凳坐在树下,眨眼工夫,不见了老张,不一会儿,不知老张从什么地方弄来金黄色的油杏过来,分给每人品尝,甜甜的哦,原来,老张跑到附近的住家去摘杏了。我知道,在泰山脚下的人,看来人大方就知道是“自己人”,吗是就来了热情,恨不得吧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搬来。
这是樱桃园旧村大山的最高处了,孩子陆续从石凳上站起来,环顾四周,导演让关辉拿出望远镜,对着群山瞭望。我说,虽然这山海拔不高,说起来山峰都藏满了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就在这山上隐居两年,只因喜欢这里的风景。这时老张接过话题,因为他是这里的土著,他才有资格介绍这里的风物人情。很自豪地说,徂徕山与泰山并称“姊妹山”,有“江北小庐山”之称,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植被浓荫蔽日,覆盖全山,其中,“徂徕夕照”是泰山八大景之一。景区内峡谷幽邃,潭瀑相连,奇石怪洞,千百年来,僧人建庙诵经,到家炼丹修仙,高士避世隐逸,学者著书立说,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存和佳话传说,李白隐居的地方就在山的半山腰。山上寺庙、道教场所十多处,还有徂徕山起义纪念碑等。孩子为这里的人文景观所震撼,由于这次是专门来取景,很遗憾,一些名胜古迹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尽情观览,她们相信会有机会再来的。
不经意间,已是下午一点了,而且早已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和老张向孩子征求意见,山顶南侧就是大横岭,抓紧转转后,准备下山,因为下午还有一个乡镇的村子需要去看。孩子凑在一块商量了一下,导演说,“走!”这样。老张带路,顺山顶旁侧而下,导演边走边观察这个村落,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多看了,咱们走吧。因为这两个村落的体貌差不多,导演的工夫就是这样,窥一斑而知全貌。我们都感叹着,导演也被弄得不好意思起来。
二十分钟,我们就下了山,来到村委会,长伟书记还在有些焦虑地等着我们,准备安排我们吃饭,由于上级检查的还在村里,我们没有给长伟添麻烦。我和长伟说,本来孩子们想请你和老张来,只好两便了,因为下午还要去另一个乡镇——角峪。必须赶到那里吃饭,接着开展工作,就这样我们一行向长伟老张致谢道别,开始了剧组取景的第三站——杨官庄。
年轻,就意为着青春的激情和活力,她们四人一行风尘仆仆从北京来到泰安,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虽辛苦,从不喊累,她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还是深深感动着我,心想,我一定当好向导,让她们带着家乡的风景和故事,满载而归,圆梦成真。
原创2018年6月,2021年8月7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