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敏思】长篇历史小说《茹河涛声》连载之三十作者张士勤(介非)

编辑推荐 【敏思】长篇历史小说《茹河涛声》连载之三十作者张士勤(介非)


作者:介非 举人,407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04发表时间:2021-08-10 21:23:34

第四卷第一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介非
  
   话说水沟滩洼生产队的朱老九、朱老十兄弟两的那个家呀,直至人民公社时期,依然是生产队里的头号困难户,可以形容为是由石头瓦片凑合着组建起来的一个家庭。
   在那封建的旧社会里,人们讲究个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家庭理念。在清末民初的年代里,朱家老奶奶一共生育了清一色的十个儿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民国十七年的那场海源大地震中,与其毗邻的西北黄土高原的陇东地区也属于震中地带的重灾区,这地儿几乎也是被震的天翻地覆。那时候这里的居民全部都居住着邻沟靠山的黄土窑洞,地震中,村子里的人几乎伤亡过半,可谓是灭顶之灾,灾情十分惨重。况且地震灾难又是发生在夜半时分的,熟睡在那年久失修的破旧黄土窑洞中的父亲和朱老九前面那八个未成年的哥哥们全部都被黄土掩埋遇难了。大哥时年十五,八哥只有四岁,一大家子人只留下了他们最小的兄弟俩和母亲三个。不幸中的万幸原因是因为恰巧当时母亲带着半岁的老十和两岁的老九两个小儿子去了娘家,才避过了一场更大劫难事故。第二年的民国十八年,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饥荒年馑。从此,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全靠着为富户人家拉长工打短工去苦度日子。
   朱老九十八岁的那一年,还是他当年在黄花沟沟大地主席治家拉长工的时侯,席员外怜念他人老实本分,家庭贫困,处境恓惶,怜悯他和母亲孤儿寡母,家境贫寒,便发了慈悲善念之心,花了两个“袁大头”的成本为他买了个河南逃荒要饭上来的哑巴女子做了媳妇。而那个弟弟朱老十则一辈子由于家道寒酸,又错过了青春年龄,因此也就没有能够娶得上婆姨。后来适逢1949年中国共产领导劳动人民闹革命成功,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解放了全中国的贫苦民众,成立了新中国。所以,朱家的日子和解放前相比就有所改善了,能够自食其力,起码不再受地主富农的剥削了。虽说解放翻身了,但在困难时期的互助组、合作社乃至生产队大集体的那会儿,他们家的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因此,兄弟俩也就没有再分家单过,一直在一个户头里面凑合着过日子。后来,哑巴嫂子不辱使命,为朱家生育了两个传宗接代的男孩,老大朱解放,老二朱土改。
   七十年代初,朱解放二十岁上娶了媳妇,指望着日子能够逐渐好起来,不成想屋漏偏遇连阴雨,苦蔓结着苦瓜,他的那个媳妇却是个病秧子,半路里给他丢下了男女三个孩子就病故归西了。三个孙子全都是由哑巴奶奶屎一把尿一掬地拉扯长大的。眼见着弟弟朱老十都快奔六十岁的人了,还没有娶上婆姨,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恐怕到将来百年之后连个上门诰的根基都没有呢!于是,朱老九就将自己的次子朱土改过继给了弟弟朱老十做为继子。可是那个朱土改小时候由于缺乏奶水营养,身体素质极差,经常患病,一次流行性感冒期间,发了几天的高烧,过后就落下了小儿麻痹的后遗症,脑子好像缺了氧气,进了水分,不好使了,落下了现在那种潮不拉几的模样。一家子八口人,就有三代三个光棍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人多劳少,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技术本领养家糊口,只能在生产队里按部就班地每天下地干活,也挣不了几个劳动工分,年年超支,青黄不接,还多亏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光泽,生产队里年年照顾他们这样的困难家庭吃回销粮、储备粮,领救济款。烂烂场场的日子,一直挣扎在那个温饱线上,毛线穿针呢——一捻(年)不如一捻(年),好比在那麻袋片子上面绣花哩——底子太差了,一穷二白,就那样的条件啊!站在村子口,隔着那扇破败柴门,远远地就能瞧得见山坡根底阳面坷堎处他们家那三只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破旧窑洞。进得屋子,烟熏火燎,黑咕隆咚,家徒四壁,满目疮痍,几乎是看不到什么希望和生机的。
   包产到户前的一九七八年,还在生产队的大集体时期,好心肠的四邻八社和亲友们都想帮扶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希望他们一家人能够翻身走出困境,能够让日子过得差不多一些。但是如何个帮扶办法呢?大家的心里都是明白的,老少一大家子,连个做饭操持家务的女人都没有,那还行?要想改变朱家贫穷落后的处境,也非易事。居家过日子、创事业,人的素质最是要紧,不是吗?就连国家政府也强调必须“以人为本”吗?国与家一样的道理,一个家庭也必须首先得提升人口素质。于是在生产队队长张来福的张罗下,别出心裁地用旧社会找“替身”、做“照子”那样瞒天过海的那一套办法,为朱土改成全了一个“包办的”媳妇。谁知在那拜天地的关键时刻却出了纰漏,土改是个半斤八两的二货,秃子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可人家桃花姑娘可精敏着呢!隔着盖头布就看出了破绽端倪,坚决不从,哭闹不止,寻死觅活地险些就闹出了人命。啼笑皆非的婚姻故事前面已经讲过了,那个姑娘家就叫谢桃花!
   鬼使神差,阴差阳错,她自己却在抗婚的生死历程中居然就莫名其妙地看上了朱土改家那个老实本分、死了媳妇的哥哥朱解放。她不嫌弃朱家贫穷,不嫌弃朱解放是个“二婚”,拖儿带女的“小油瓶”一串串,也不嫌弃婆婆妈是个哑巴的残疾人,不嫌弃家中还有个患自闭症的傻子弟弟,心甘情愿地、死心塌地要为朱解放做半路夫妻的后老婆,想为他那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做后妈,因而又心甘情愿地重新嫁给了阿伯哥哥朱解放。可不,解放初期陕甘宁边区那个具有传奇色彩、轰动全国的《刘巧儿》冲破几千年以来形成既定俗成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的陋规恶习而自由恋爱的爱情婚姻故事的那一幕,又在水沟滩洼村子里重新上演了一回,这故事一时在方圆百里八乡被传为佳话。
   人们都说半路夫妻不咋的,后娘后妈没好的。这话也不见得客观全面,只是属于世俗偏见而已。谢桃花在朱家担当的就是这样的身份和角色。但是几年的光阴下来,凡在水沟滩洼村子里生活的人们,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谢桃花不但人长的漂亮,而且人品靠谱,聪明贤惠,过日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孝顺公婆,体贴兄弟,疼爱朱解放先前的媳妇所留下的那三个孩子。就连朱家那个傻不愣几的、自己先前的名誉“男人”——朱土改也被她照顾得比自己的娘家亲哥哥还要周到呢。尽管那个时候家庭还不怎么富裕,但凡有了好吃的,好穿的,丈夫朱解放能享受到的待遇,小叔子朱土改也绝对有份。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同在一个锅里吃饭,舀饭端茶,换洗衣服,她都是先土改后解放,先兄弟后哥哥。夏季为土改挂蚊帐,冬季为土改烧热炕,举案齐眉,那真可谓无微不至哪!
   谢桃花和朱解放结婚的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朱解放先前的媳妇生有二男一女,老大朱文,老二朱武,老三朱凤。再婚后的几年里,谢桃花三下五除二,接二连三的又为朱解放生育了三个清一色的长牛把子的男孩。大的叫朱龙,二的叫朱虎,三的叫朱豹。虽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对于先房的那三个孩子谢桃花依然疼爱有加,视为己出,没有丝毫浅看虐待的心思和行为,让他们一个个都穿得丝儿绺儿,干干净净,精精爽爽,而且全部供他们上了小学、中学。如果是换了别的女人的话那恐怕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恐怕她们头发长见识短,没有人家谢桃花那样的内涵素质呢!
   自从有这样能干的儿媳妇,使得朱老九、朱老十两个老汉乐得成天间合不拢嘴,非常自豪、自信,逢人便沾沾自喜地自夸说:
   “太阳总算照到我们朱家的门槛上了!俺家媳妇桃花是个好样的,聪明贤惠,既孝顺又会过日子,从她嫁过来以后,不但使我们朱家的日子红火了起来,而且我们家的人丁也更加兴旺了起来。你们看,我们家五六个孙子齐蓬蓬,一伙伙,个个聪明伶俐,人人天真可爱,精灵的跟啥一样,我们朱家恐怕从今往后门势子要改变了呢!你们信不信?”
   四邻乡党们也随声附和,跟他们兄弟俩打趣开玩笑:“是啊!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呀,从今往后,你们就指望着孙子们享清福吧,你们朱家虽然穷苦了几辈子,但孙子辈可谓‘文武双全,龙凤呈祥,虎豹俱齐,儿女满堂’了!祖坟冒青烟,出人物了啊!哈哈!”
   关于朱家的“半路夫妻”、“后妈后娘”——谢桃花的贤淑美德,村子里的男人们无不眼热羡慕,谢桃花的形象在他们的心目中日渐高大美丽了起来。村子里的发小们心思着:和朱家相比,自己家的条件还算比较优越一些,但是自己家的媳妇动不动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碟大碗小的琐碎事情,常常婆媳吵架,兄弟妯娌闹矛盾,心里非常别扭憋屈。一辈子能娶上谢桃花那样的妻子该有多好?自己咋就没有人家朱解放那样的福气呢?桃花咋就不是自己家的媳妇呢?她总是给人一种含蓄、深沉、温柔、善良的感觉,给人一种亲切、安慰、怡人的愉悦和韵味。不但自己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且还能唤起家庭其他成员对生活的热情,使生命变的光彩照人。既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别人。每逢生产队集体劳动,所有年轻一点的男社员都争先恐后地要和谢桃花在一起做搭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到心里舒坦,干起活来才有劲头。即便是放工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满脑子里依然还是谢桃花的身影,难免一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的样子,烦了的时候还借故对自己的媳妇发脾气:
   “你咋是这样啊?德行!你就不能看看、学学人家谢桃花?”甚至连晚上睡觉做梦都在喃喃自语:
   “桃花……桃花……”
   因此,那些男人的婆娘们就有些不服气了:“我就不信了,谢桃花好什么好?看把你们一个个都迷得神魂颠倒、迷迷糊糊地!”
   她们一个个气愤自己的男人,嫉妒谢桃花。偶尔和桃花遇上面了,装着没有看见一样,故意不搭理她,还在她的背影后面吐上一口唾沫星子:
   “呸!嗯……”
   所有这些,谢桃花都听到了,也感觉到了,却不怎么在意,只是含蓄、深沉地笑笑而已。虽说她谈不上是那种特别有魅力的女人,但她算得上是个成熟知性的女人。想想刚刚嫁到朱家的时候,吃早无晚,要啥没有啥,大的哭,小的闹,老的病,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必须自己亲自去安排打理,无论生活多么地艰难,自己都能够勇敢面对现实,从来不怨天尤人,不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她自己认为,作为一个女人,自信、从容、镇定,必不可少!这就是她成熟、干练的标志。
   劳动休息期间,这些长头发女人们便私下里互相议论、串通:
   “娃他二妈、三婶,我的那个花心男人怕是已经被朱家那个狐狸精女人给迷住了,总说她如何如何地好,会当家理事,会过日子,连晚上睡觉做梦都念叨着‘桃花呀,桃花……’咱们啥时候去朱家参观参观,看看她究竟比我们强在了哪里了?”
   “行啊!我家的那位也总是说人家朱解放的媳妇多好、多好,反倒说我什么都赶不上她!臭男人们总是看着别人的媳妇俊,看着自己的孩子乖,一样的德行!”
   后来她们便借故蓄意结伙去朱家串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去了一看,一个个都非常惊讶:哟,变啦,全变啦!朱家前辈子倒是烧了啥高香啦?咋就积修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巧媳妇呢?
   谢桃花确实是个“能当家的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缝缝补补,浆浆洗洗,使一家人一个个都干干净净,精精爽爽的,而且和和气气,日子虽然清苦简单,却温馨美满。她为朱家挑起了那片明净湛蓝的“半边天”。她确实具备持家过日子的能力和才干,无论在生产队或是在自己的家庭里,她都能提得起放得下,表现出了那种在山区农村少有的成熟女人的风姿,能文能武,英姿飒爽,有主见,有魄力,干脆利落,里里外外一把手,有口皆碑,有目共睹。
   在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包产到户责任制以后,她把自己家里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一套一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对自己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经营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
   根据党的富民政策,结合自家的实际条件,谢桃花采取了多业并举,多种经营的新理念,借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她张罗着新修了三间草棚牛舍,种了十亩地的苜蓿饲草,让老公公朱老九和朱老十两位老人饲养肉牛,发展家庭畜牧、养殖业。
   俗话说,“乳牛下乳牛,三年五头牛。”这不,他们家年年存栏八十头以上的良种“早胜牛”,每年都向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牛肉加工厂出售商品肉牛五十头。安排让婆婆养鸡、养猪,除了用以调剂改善家人生活外,多余的禽肉、禽蛋都卖给市场或者县城的超市,也能增加可观收入。她独自一个人特意去了趟新疆,购回了二十只良种细毛羊,安排让低智商的二弟朱土改放牧羊群,一年下来,仅出售羊毛、羊绒、商品肉羊的收入就可以达到五六万元,还能为承包地的庄稼增加不少高效、优质的有机肥料。自己和丈夫朱解放则精心耕种着五十亩承包责任田,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制种杂交玉米、烤烟、中药材。种植着反季节蔬菜塑料大棚十二座。
   只有两年的光景,朱家就成了全县为数不多的、顶呱呱的、远近闻名的人均生产万斤粮的“产粮专业大户”,成为给国家贡献“爱国粮”五万斤以上的“光荣户”,成为收入过万的“万元户”、“富裕户”!
   因此,朱家朱解放的媳妇谢桃花代表全乡、全县的农民兄弟到地区参加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劳动致富表彰大会”。会议上,她被评选为全区“三八妇女劳动致富红旗手”、劳动致富的“女能人”。因此,县精神文明办授予了朱老九家为“五好家庭”,授予了谢桃花为“模范媳妇”,还当上了水沟滩洼村委会的妇女联合会主任。
   一九八三年底,水沟滩洼村民委员会的班子换届中,谢桃花又以全额选票当选为水沟滩洼村民委员会主任,同时乡党委任命她兼任水沟滩洼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
   (未完待续)
   2021.08.10
  
  
  
  
  

共 53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上一章节说到桃花被骗婚,寻死觅活险些闹出人命,竟然鬼使神差阴差阳错在抗婚的生死历程中莫名其妙看上了朱土改家那个老实本分、死了媳妇的哥哥朱解放。她不嫌弃朱家贫穷,不嫌弃朱解放是个拖儿带女的“二婚”, 心甘情愿死心塌地要做朱解放的后老婆。嫁了自己喜欢的男人,当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能干,桃花的善良,桃花的吃苦耐劳,一一放出光华来。她不但把朱家烂烂场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还成了远近闻名的 “产粮专业大户”,成为给国家贡献“爱国粮”五万斤以上的“光荣户”,成为收入过万的“万元户”、“富裕户”!能干的桃花不但被评选为全区“三八妇女劳动致富红旗手”、劳动致富的“女能人”, 又以全票当选为水沟滩洼村民委员会主任,并兼任水沟滩洼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是金子,扔在水沟里、滩洼处都能发光呢。可谓“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敏思编辑 绿袖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1-08-10 21:26:54
  弱弱地问一句,《茹河涛声》里的男女主角是哪个啊?
我爱,故您在!
2 楼        文友:介非        2021-08-10 21:54:38
  感谢编辑绿袖子老师!?按照构思提纲,长篇历史小说《茹河涛声》连载已近尾声!衷心感谢绿袖子的田园老师的神速跟编,也衷心感谢老师以热情洋溢的编者按语的温馨鼓励!还有情满珠江老师、彭楠老师!感谢各位编辑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学习老师们的爱岗敬业精神!介非不胜感激!茉莉花香茶敬上!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