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天】与病毒的几次遭遇(散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那时刚参加工作。小镇上,瓦房与楼房交错,一条石子路不太平整,一旦有车经过,尘烟四起,不辨东西。那时,打工潮刚刚兴起,记得有一部挺火的电视剧《外来妹》,当时打工是个新鲜事物,鲜活的题材加上热门的话题,在全国引起热议,收视率空前。
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甲肝大流行,先从上海开始,然后蔓延全国。我所在的小镇,人口流动性不大,尽管影响不大,也有所波及。一位比我年小的同行,在小镇一家饭馆吃饭,回家之后,身体出了状况,医院一查,甲肝!那时的治疗还不是很完善,又是中医,又是西医,打针加汤药。治疗周期长,效果慢。人每天蜡黄着脸,精神也不济了。从此落下终生的病根。那时,人们都有一个恐惧症,真是谈“肝”色变!
后来,风平浪静了一段日子。小镇上各项事业有了发展,商业气息更加浓郁。随着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许多人家开始大兴土木,兴建楼房。学校为了改善教师住宿环境,开了几次会议,摸底、民意调查,教师宿舍楼如期开工,记得当年是2000。恰逢世纪之交,举国欢腾,那时的人们,翘首以盼,国家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好日子就要到了。记得,那年的烟花最灿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发展更快了。全国各地都划地搞开发区——实际上,全国兴建开发区比这时间早几年——小镇的开发区人口陡增,早市交易活跃。经济得到释放,巨大的活力迸发出来。经济活跃了,村民的精气神一下子提起来,面色红润,走路带风。看来,国家的命运与老百姓的命运紧紧相连,此话不虚。
经济发展了,士农工商空前活跃,人口流动更为频繁。上北上广,下深圳海口的人多了起来。小镇商业气息一下子活跃了,不信,你看看,路边的电线杆子间拉上铁丝,挂着各色牛仔裤、T恤衫,旁边站着一个中年人,手擎大喇叭叫卖。店商日益多起来,什么灶具店、摩托车行都贴出海报,招揽生意。
不成想,“非典”大流行!2002年,春天,万树花开,却遭遇一股逆流!先是媒体宣传,居家隔离,后是工作队行动,阻断人口流动。学校停课,教师也下村到户,进行家访、摸排。一时间,全国人心惶惶。“非典”先是从大城市蔓延,然后,那些打工者从大城市撤离,回到村庄,将病毒传播开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果断决策,阻止人口流动,切断传播链。那时,信息没有今天传播快,政府执行力没有现在果决,一些人不明就里,带着惶恐,偷偷回到家乡。为此,有些村子派专人在村口值守,杜绝回乡人员进村。那些回乡人员就在村口的树林子安营扎寨,进行自我隔离。
关于“非典”的风声一天比一天紧,恰逢那几天,我女儿感冒了,咳嗽得厉害。怎么办?怎么办?看着她通红的脸颊,无神的眼眸,我老婆也顾不得许多,抱着几岁的孩子去了镇医院。镇里的医生都是本乡本土的,很细心地望闻问切,最后开点药回家。进入宿舍楼,我女儿咳嗽、发烧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当母女二人迈进院子的那一刻,好几个人赶紧避让。没有人问候,只有无声的回避,至今想想,仍耿耿于怀!
之后,国家的形势进一步好转,财力、执政力不断跃升。可喜的是,国家将居民健康纳入民生大事,基层医疗机构加大投入,乡镇修建了门诊楼、住院楼,购置了新的医疗器材,村医工资也纳入当地财政,留住了人才。卫生健康、国民教育关乎百姓福祉,关乎国家、民族的大事!
灾难总是威胁着人类。2019年底,人类又一次经受考验,新冠病毒大爆发。当人们沉浸在农历新年欢乐氛围的时候,正月,开始封城、封村!我所住的小区,也封门了。一时间,口罩紧俏,消毒液紧俏!我亲眼看见药房、超市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凭身份证一次性可以购买两只口罩!当时,我写了一首词,记录了下来。
春风迟迟,轩窗外,几记鸟翅。西向望,荆楚大地,共贺新春。百年历史繁华地,千万儿女英雄城。天霹雳,世人皆惊,病魔侵。
鼠年里,运不利;众心灼,堪第一。山川怒,奋袖荡尽浊气。白衣战士逆风行,武汉驱魔捷报频。凭谁问,何日灭瘟疫,自由行。
2020年正月,老婆出门买菜,从大门口值班室领回三张出门证,而且说明,这三张出门证,是每三天才能一次出门采购的通行证,三张管九天!三天出门一次采购应该是够了。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不巧的是,我老婆囊肿病犯了。本来是去岁年底做切除手术的,我咨询了当地的医生,说切除手术对人体伤害太大,可以做微创治疗的。为了做微创,选择、犹豫耽搁了时间。整个正月,她疼得经常夜里坐起来,蜷缩着身子,面露痛苦状,开始时吃止疼药勉强撑过去,后来,吃止疼药也不起作用了。我三天两头地给那位医生发微信,要求住院微创,医生说,新冠疫情严重,缓一阵子。
到了二三月份,全国的疫情好转了。我顾不得许多,赶紧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那时,街面上依然很恐慌,人们戴口罩,尽量保持“一米距离”。我每天奔走医院与家之间,小区封控也松了一些,只要有健康码、或长期出门证即可进出。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扔掉口罩,洗手,酒精消毒。一周之后,老婆平安出院,那时,真的如同解脱一般。到了四月份,学校错峰开学,一切渐渐正常起来。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得益于国家“统一指挥,科学决策”,得益于科学家、医护工作者无私奉献,“白衣执甲,逆袭一线”!
后来,全国也出现一些散发病例,但不足为惧。今年暑假,7月份,原本安宁的日子,新冠病毒又开始了新一波的流行。新冠病毒变异株德尔塔首先攻破了南京禄口机场,同时,河南郑州第六医院发生院内感染。全国人民的神经又一次绷紧了!不巧的是,老婆身体微恙,声音嘶哑,心慌气短。她只得戴上口罩,到医院做彩超、血检,结果是原有的甲状腺结节增大了。随着疫情反弹,各地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居民小区加强值守,高音喇叭不断播放防疫条例、安全提示。医院里防控升级,进出医院扫安康码、测体温,院内穿白大褂的医护不断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保安维持秩序,提醒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我又一次带着心理上的阴影,穿梭在市立医院人流中。新市立医院位于东部新城,完善的设施、良好的医护口碑,招徕许多患者,吸引了市区及周边县区的患者。看着高大轩昂的门诊大楼,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我不禁感慨,医疗是最大的民生!从医院回家,我打开电脑,随手写了几句:
有你就幸福——
花儿等待春天
枯木等待雨露
医院里
有病痛的中年人有跌倒骨折的少年
有扎着绷带的老妪有待产的孕妇
有枯黄的面孔有焦灼的双眼
天使常在抚慰病痛
游走的手术刀是疾病的致命武器
尖尖的针头闪烁着温暖的柔光
有你就幸福——
无论大地凝寒无论七月流火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
战士执甲
白色的防护服裹不住青春的灵动
挡不住火热的为民服务的心
她们熟练地采集咽拭子将疫情挡在门外
有您在民众心里踏实
有您在任何困难都会克服
阴霾终散
大地重获新生
……
今天,当我写此文的时候,窗外的秋雨打着檐角、窗户,秋雨来兮,人微凉。秋雨沐浴着小区的树木,洗净了尘埃,树叶葱郁。高楼伫立,一派祥和。
一切会好起来,待到云开见日时,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