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神舟】舅舅外甥儿情未了(情感小说)

  【神舟】舅舅外甥儿情未了(情感小说)


作者:军旅作家18 探花,12411.4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36发表时间:2021-08-16 11:00:51
摘要:宝岛台湾,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三十年时间两岸不同信息,以为是死去的亲人,突然间有了好消息,邮寄了照片,邮寄了几万元钱,外甥拿着台湾舅舅寄来的钱,转眼就成了“万元户”……

【神舟】舅舅外甥儿情未了(情感小说)  一
   她要寻找失散多年的大哥,为儿子寻找一个好大舅。有一句老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人从他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他长大了以后是什么样的人,三五岁就可以看出来他到老了是什么情况了。
   承承小时候聪明伶俐,承承母亲常夸自己的儿子承承长大了有好命,是享福的人。
   承承在本村上小学时,还是很努力学习的。虽然学习不太好,但是他每一次测试,老师都会说他是中等以上的学习成绩,还想靠努力学习去上一个初中的,甚至推荐去上高中,将来推荐上大学,一毕业就可以有一个工作,拿上一份工资,就可以跳农门了。
   母亲经常教育他,一定要努力学习。母亲内心深处有一个秘密,就是想寻找那一个20多年没有任何消息的大哥哥,那是一个曾经在北平上大学的哥哥,比她大8岁。有人说,她的那一个哥哥多年不见了,有文化却没有写信回家,也没有叫哪一个人捎回口信,什么信息也没有,说不定在打仗的时候早就不在人世了。
   有熟人说:可能去了海外,说不定到了台湾当了什么大官呢。承承的母亲爱听这样的话,承承母亲说:父母亲快要去世的时候,都在挂念着失散20年的大哥,她自己也梦见过几次大哥,大哥一定还活着,一定还能回来为父母亲上坟烧纸的。有人听了她这样的话,就说她想她的大哥,走火入魔快要神经病了。
   有一次承承在河边为自己的兔子拔草时看到了一张台湾的传单。老师在教室里曾经叫同学们看过这样的台湾传单,老师说那是反动派的胡说八道,那上边说了蒋家王朝在台湾召开的什么会议,如果哪一个同学看到了这样的传单,一定要交给老师。
   承承拾到了这样的传单,想先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上“初小”三年,后来就没有再去上“高小”,真不认识多少字的,但是母亲想看看传单上的照片。承承把台湾的传单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就说:那传单上边的人,不是他舅舅。
   承承完成了母亲想看传单的愿望,就高兴地拿着传单上学去,高年级的师哥看了看说:上边的人是蒋介石。承承来到学校就把这一张传单交给了老师,老师说:宝岛台湾是我们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老师还表扬了承承。承承没有说自己有一个舅舅可能在台湾的。他真不知道,他的舅舅是不是在台湾,他的母亲也不知道她大哥到底在什么地方的。
   承承如愿上了初中,中学离家三里多地,五个同学一起上中学,他们每一天都是跑着去学校,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自行车的,虽然辛苦,但是还是很开心的。
   初中老师告诉同学们说:“现在政策好了,今后的初中毕业生每一年都可以考小中专、考高中、考大学了。初中毕业就可以直接考小中专了,一个小中专毕业了,就可以当老师,领工资了。有了工资,就不需要去农田地里出力流汗了。你们要有志气,今年考不上,就复读,明年继续考试,我就不相信,复读几年还考不上一个小中专!现在的政策25岁还叫考大学,现在你们十几岁,考七八次,总应该考上中专吧?有的同学决心大了,考三五次,就考上了。今后是一辈子光宗耀祖的事情,也是自己一辈子的铁饭碗。”
   有的老师说:“同学们从小一定要树立远大目标,将来一定要当科学家。初中毕业了考一个小中专,没有什么意思,一定要考上高中,高中毕业后将来坚决考大学,长大后一定要当科学家。”
   这一天承承回到家,就看见母亲很高兴,母亲说:“承承,我想去问一下你舅舅的同学,他们是一块在北平上大学的,你舅的同学从台湾回来了,给家里的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带来了好多的好东西,人家在台湾有很多的钱。我想去问一问情况,看看他知道不知道你舅舅的什么情况。”
   承承当然开心,如果找到了这一个舅舅,说不定舅舅也是大款,或者是大官,一定会有很多的钱,将来一定会有惊喜呢。承承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就叫承承到邻居家借一辆自行车,带着母亲去寻找舅舅的同学。
   承承先后到五家邻居家里借自行车,人家都是借口有事,不借给他。承承母亲一看这情况,就亲自出马去借自行车,邻居说:
   “好吧,你的哥哥说不定在台湾当大官了,到时候别忘了是我家的自行车载着你找到他大舅的呀。”
   “那怎么能忘了呢?我去问一下,就放心了。人家的哥哥从台湾回来了,我的哥哥说不定也会回来的。”
   星期天,承承穿上了新衣服,母亲也穿上了新衣服,承承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载着他的母亲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三十多里地,承承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累得满头流汗,母亲在后边坐着也是不轻松的,也是提心吊胆满脸流汗,中午时分他们母子俩就见到了承承舅舅的同学,他们一说话,就有了一个好消息。
   “老妹子,你放心吧。我前几个月还见到你大哥了,他现在正在日本的大学里给日本的大学生讲学。几个月很快就要回台湾的,老妹子你把你们四个姐妹兄弟的全家照片,准备好给我,我坐飞机走的时候带回台湾给他老婆孩子看看,家里还有这么多亲人,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承承也高兴了,母亲也高兴了,他们母子两人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时已是晚上,这消息把几个兄弟姐妹高兴了好几天,这几天时间他们家家都到照相馆来照相,个个眉开眼笑,承承拿回二十多张照片,就自己骑着自行车送去了。
   承承母亲开心多了,逢人就说:“我说要去找我大哥哥,大家都不同意,嫌我多找余事。啥是余事?多说这一句话算是余事?这一句话一问,就真是找到我的大哥哥了。大哥哥真是在台湾,真是一个大学教授,前十几年说是要回来,就没有心事在台湾找对象,想回来咱们家再找一个对象的,没有想到等了十多年,三十大几了还是不能回到咱们老家来,台湾的领导也不让大哥写信告诉家里有什么情况,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了,就在台湾找了一个小对象,比我大哥哥小十六岁的,他们的小孩也很小,比我们承承还小十岁呢。”
   承承在学校,非常高兴的告诉同学这一个好消息,他的大舅舅就在宝岛台湾,还是一个大学的教授,工资是很高的,大舅舅很快就会回来的,一定会拿回来不少钱的。
   老师也知道了这一个情况,也是很开心的。有的同学说:“你承承就不用考中专了,将来去台湾,你的舅舅就可以教你了,或者给你找一个好工作。”
   三个月之后,承承的舅舅就来信了。信中说:在日本讲学,几个月就会回到台湾。同学带来的照片,虽然看不到,但是知道家里有二十多口人,父母虽然不在了,兄弟姊妹都成了家,先给家里邮寄6万元吧。两个弟弟3万元,两个妹妹3万元。等几个月回到台湾后,再邮寄一点钱。
   承承开心了,母亲更是高兴。六万元,就是六个万元户,那时候“万元户”在一个公社几十个大队,也是没有几个的。承承自己的村里,二舅三舅的村里,姨家的村里,这三个村里都是没有一个万元户的。承承高兴了,说:“自己的大舅舅一下就邮寄给家里6万元,在家的二舅三舅分三万元,就都是万元户了,自己母亲和姨两姐妹也分三万元,自己家就是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了。”
   承承母亲一高兴,就说给了好几个邻居,邻居也是四处宣传。马上就有好几个媒婆登门提亲了。
   第一次登门提亲的媒婆说了女方比承承大六岁,就被承承母亲拒绝了。
   “大6岁?我不同意。”
   “大六岁,你说什么不同意?你看看人家老财主的小儿子,六岁就找了一个大八岁的媳妇。你去看看人家姑娘,长得好看,你要是不同意,人家姑娘也不是嫁不出去,现在登门提亲的人多着呢。现在你不同意,我恐怕你将来是会后悔吧。”
   “后悔什么?我就是不同意。承承今年才15岁,姑娘就21岁了,过几年承承要是去台湾上大学了……”
   “你就这一个儿子,他去台湾上大学,将来再找一个台湾媳妇?将来你老了,谁照顾你呀。家里这两个女孩,女婿才顶半个儿,你不要犯糊涂呀。”
   “这一个姑娘年龄太大了,不行。”承承母亲回绝了。
   几天之后,这一个媒婆又来了,介绍了一个比承承大三岁的姑娘。正在说情况的时候,又来了三个媒婆。
   承承说的是15岁,实际年龄才13周岁。他是冬季11月出生的,一出生就说一岁了,春节一过,大家就说承承两岁了。现在承承才过了13岁的生日。就赶上了春节介绍对象的高峰期,春节农闲,走亲访友小青年结婚,家庭条件好的中学生就有人登门来介绍对象了。
   承承在这一个春节,就被介绍对象12次。承承母亲盼着大哥邮寄的6万元早一点来到家,兄弟姊妹分钱,都成了“万元户”,叫大家看看自己过得怎么样?
   承承大舅说到做到,邮寄的钱已经到了,承承母亲并不开心。因为6万元换成咱们的“人民币”,才几百元,买四辆自行车就花完了。承承的两个舅,一看大哥邮寄来的钱这么少,就说:“承承都花了吧。”
   承承的姨夫、姨也说:“承承,都是你母亲在操心,都是你跑腿送的照片,你马上就应该找对象了,这几百元都给你吧,你先买一辆自行车,今后就不用借谁家的自行车了,剩余的钱,买砖买瓦,准备盖房子吧。”
   这样的情况,让大家吃惊不小。登门的媒婆,马上就知道了。媒婆是奔着“万元户”来介绍对象的,现在承承家不是万元户了,就是要按照现在他的真实身份来给他介绍对象的。
   承承母亲叫有文化的人帮助写信,告诉大哥:邮寄来的钱,能买四辆自行车,在家的兄弟姊妹一家一辆自行车,承承已经15岁了,还没有钱盖房子,娶媳妇就麻烦了。人家在台湾的大哥回家来了,给兄弟姊妹的钱不少的,谁家的钱都能盖新房子了,侄儿、外甥都是“万元户”了,登门提亲的媒婆接二连三的,看看你外甥承承,开始媒婆来了不少,一听说大舅邮寄来的钱,才能买四辆自行车,就不给承承提亲了。家里知道你在外边也不容易,这一次邮寄的钱不多,下一次能多邮寄一点,就多邮寄一点吧。
      
   二
   台湾的教授舅舅寄钱来,承承母亲终于找到了在海外的哥哥,那是一位已经当教授的成功人士。二十多年前就没有音讯了,兵荒马乱不知道是死是活,现在两岸可以通信了,承承母亲就找到了大哥的同学家,于是就联系到了大哥。邮寄了全家的照片,大哥就邮寄来6万日元。承承母亲很高兴,大哥在外多年,终于有消息了,而且还邮寄来这么多钱,家里的姊妹四个,一人分一万五千元,大家就都是“万元户”了。
   但是邮寄来的钱,等拿到手才发现只能换咱们的人民币几百元,姊妹四人每家只能买一辆自行车的。于是就有一些失望了。
   有的人还不知道承承的大舅邮寄回来的钱根本就不够当“万元户”的,于是上门来借钱的人,就登场了。这是承承的小学同学大成。说的是小学同学,大成是从二年级开始和承承同班同学的,这时候大成已经是班里的年龄最大的学生了,他留级三次,学习仍然不太好,老师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
   大成比承承大四岁,这一次登门找承承的目的是借钱,为自己找对象做准备的。
   “承承,你有一个在台湾当大学教授的大舅舅,真是有福气呀。你记得在学校我帮助你打架的事情吗?那一次还被老师批评了一次。”
   “当然记得。那一次,有一个人欺负我,打我了,我打不过他,我生气了就哭了。你真够朋友,听说我被欺负了,你问了几句,一拳就把那家伙打翻在地了。好几个同学说我交了一个好朋友,今后谁也不敢欺负我了。”承承很开心的说。
   “老师批评我了,还告诉我父亲说了,坚决不想让我在学校上学了,想开除我这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我的父亲、我的爷爷都给老师说好话,赔不是,最后还同意老师打我,才让我继续上学的。”
   “你这个人真够朋友,你今后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吧。我一定帮助你的。”承承来了仗义脾气。
   “好的。我比你大四岁,家里穷,找对象需要盖起来一座好房子,盖好房子没有钱不行呀。你在台湾的大舅,就是我的大舅。现在你先借给我一千元钱吧。我盖房子急着用钱,找对象今后结婚了,夫妻两个努力干活挣钱一定会还你钱的。你是咱们村的第一个万元户,我借你一千元不多吧?”大成认为借一千元是小事。
   “你大成是来看我的笑话的吧?好几个媒婆都知道了,我家不是万元户呀。他大舅邮寄来说的是六万元,不是中国的钱,是日本的钱。换成咱们的钱人民币,才拿回来400多元钱,我们姊妹四个,买四辆自行车还不够呀。你张口借一千元,这四百元全给你还不够的,谁再借六百元给我,才能凑够一千元呀。”承承母亲十分生气的说了情况。
   大成还不相信,看着承承的眼睛继续问道:“是真的吗?六万元换四百元人民币?”
   “我的母亲说的是真的。我借给你一千日元吧。一千日元,才能换几块钱咱们的人民币。”承承无奈的看着大成,加重了语气说:
   “我借给你10块钱的人民币吧!”
   “10块钱人民币?那能干什么呀,我就不借了。”大成半信半疑的摇了摇头走了。

共 17670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华夏儿女聊到宝岛台湾,心里总会浮现一句话,那就是: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将这句话加上一个期限,那便是“自古以来”。若以情感的角度讨论,大家有个共同的心态“两岸一家亲。”套用一句古话说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这篇传奇小说给我们讲述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承承的舅舅去了宝岛台湾,三十年时间两岸不同信息,以为是死去的亲人,突然间有了好消息,邮寄了照片,邮寄了几万元钱,外甥拿着台湾舅舅寄来的钱,转眼就成了“万元户”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小说语言流畅,对普通人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小说在书写中“钱”味太浓了些,情味淡了些,若能适当增强些兄弟姐妹们亲情味更佳了。问好作者,推荐大家共赏。【神舟编辑:天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1-08-16 11:23:25
  感谢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文学,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佳作发表,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8-16 17:51:33
  感谢军旅作家18老师投稿支持神舟征文!小说文笔精湛,语言流畅,故事情节精彩感人,向老师学习了!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创作愉快!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军旅作家18        2021-08-16 19:05:19
  谢谢峥嵘岁月老师的阅读留言高评。我们继续努力创作,共勉。
3 楼        文友:军旅作家18        2021-08-16 19:03:45
  感谢天山老师的编辑,谢谢敬茶。
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律师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军队报等发表三百多篇稿件,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转业后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