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沁园夏日(散文)
“绿树荫浓夏日长”,或早或晚,在沁园散步时,便会想起这句诗,用它来形容夏日的沁园,委实贴切。
偶尔早起,穿过沁园,此时世俗的热闹还未起,只有几声鸟鸣伴着清新的晨风在耳畔,身侧徘徊,其中的睡莲也还在沉睡,圆的可爱,绿的浓郁的叶子,相依相偎。一朵朵似绿似黄的花苞含着羞,拢着颜,顶端露出些微的粉色与黄色,悄悄地告诉着你她衣裙的颜色。一池的清水也是沉默的,他无声地邀请着四周的树啊,花儿,草啊,以它为镜,临镜而妆。池边一角的长廊,迂回曲折,爬满紫藤的回廊,绿意正浓。此时此处,小坐片刻,可会心一笑而。
傍晚无目的地于沁园内闲散慢步,又别有一番趣味。此时尘嚣渐远,灯火渐起,蛙鸣虫啾于耳畔萦怀,一景一物也渐次朦胧起来。沁园内,另有一处荷花池。说它另为一处,似乎也不十分恰当,因园内之水是通过迂回的溪流相通,汇成此处是小荷花池,汇成那处即为大池。此处一池原皆是白荷,今次看来白荷边还有睡莲相伴,只是只见叶不见花。荷花历来出淤泥而不染,而白荷尤盛,洁净雅致,亭亭玉立于碧叶间,纤尘不染。华盖挨挨挤挤,高低错落,细细看来却全是微倾着的,谦恭礼让的姿态也不输那一低头的温柔嘛!池角,还有一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绿色的叶子像芭蕉叶,但又比芭蕉叶宽些,短些,厚重些,顶端抽出的是紫色的花,虽寥落了,但依稀可见当时的颜色。不知名就不知名罢,沁园对于我有太多的“不知名”,我从未深究,它们有它们的颜色,何故要执着于人类赋予他们的名字?
小池与溪流相通。于是便循着溪流前行。溪水不多,两岸草树,却十分繁茂。高高低低,形形色色。这一处是一棵高大的乔木,羽状的叶片告诉我他是合欢,那一处是几棵枝干粗矮,叶片伸展的棕榈,颇有几分亚热带的风情。另一处,又是些不知名的灌木。他们似乎都是随意缘溪而种,但却又处处独具匠心。与随意处见自然之意,更多一分别样景致。这一带溪流并不宽,每隔十几米,便有几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横卧其上,将两岸相连。小心翼翼地走过,颇有穿行于山路沟涧之感。岸边还有圆滑清凉的大石头,可以坐其上,赏风,赏景,赏夜色。
循着溪流,在两岸信步,一会儿在左岸,一会儿又在右岸。暮色渐浓,忽闻莫名花香。雅淡清新。似是身旁大树发出,却不知何名,再往前,此岸却不能通行了,尽头处是一处花园洋房,门前唯有栅栏,小院内并无景致,但门前溪流,屋旁绿树,已让我惊叹万分,真是好一佳处,想傍晚、清晨,或月上柳梢,或晨露渐收之时,与溪前小坐,或听风冥想,或捧书轻诵,如此,岂不甚妙。
此岸不通折回彼岸,溪流仍自顾而去。与灯火微明处伫立,发觉早前芬芳的大树原是合欢。这棵合欢,花还未全谢去,固仍有香气溢出。在微熏的花香里四望。小楼静处,灯火微明,微风起处,树影婆娑。这是烟火人家该有的模样,此刻此心,时光静好,更可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