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说“五”(随笔)

精品 【菊韵】说“五”(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801.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4发表时间:2021-08-18 16:28:28


   怎么突然想起说说这个“五”字的呢?源于是我那小孙子天天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个歌。小孙子读幼儿园大班,暑假里在家玩耍,我发现他每天早起都要唱几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开始没有特别注意,后来他天天起床就唱,于是就开始注意国旗上这个“五星”了。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左上角镶有五颗黄色五角星的,图案中四颗小五角星围绕在一颗大五角星右侧呈半环形。红色旗面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相互联系,象征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各民族团结。我们的国旗真好,简洁,丰厚,含义深远。但是为什么是五颗星,而不是四颗星或者六颗星呢?用“五”字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起“五”字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我又翻开《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康熙字典》等,竟然发现这个“五”真有极其不寻常的意义。盘古开天,就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尚书传》里指“燧人、伏羲、神农”;《三字经》里指伏羲、神农、黄帝;《春秋运斗枢》里又说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吕氏春秋》里说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而《资治通鉴外纪》里说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大戴礼记》里还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虽然古代记录说法不一,但是可以发现这个“五帝”的确是存在的。“五帝”离我们太远,离我们稍微近一点就有“春秋五霸”了。“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有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我无法去那个时代,无法考证,也只能尊重历史,说这个“五霸”是真的,不是虚接的编造。
   不过我发现这么一点,就是人们太爱用“五”字来总结或划分天地间的事物了。且举一些例子吧:首先就是划出天地间的“五方”:东、西、南、北、中。颜色分即“五色”“五彩”:青、黄、赤、白、黑;《史记•项羽本纪》中说,色成“五彩”就是天子气了。昆虫分“五虫”:鳞虫、羽虫、倮虫、毛虫、介虫;人中讲“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还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的准则。人间“五义”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伏羲兄妹造人给有“五官”:耳、眼、鼻、口、身。让你能说能听,能闻气能呼吸,能看物能吃食,还把五官集中设计在头部的相应位置,成为一张五官端正的漂亮脸蛋。人体内部设有“五脏六腑”,保证循环轮回,这个伏羲真是把人制造得太完美了。神农为了养育人,给出的让人吃的粮食叫“五谷”:即稻、黍、稷、麦、豆。上天已经把人活下去的食物预备好了,你吃这些就好。各样的职业为“五行八作”,你选定一种好好的干,就有出息就有生活。
   东、西、南、北、中的交叉口为“五路总口”比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叫“学富五车”;“五”又通“伍”;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所以参军叫“入伍。”古代京城里设立“五城兵马司”“五城御史”,就是把一座城分为五个部分来管辖。佛教有“五经”,毒药有“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的毒都很大。说人是“五毒俱全”,就是指此人“吃喝嫖赌抽”,各种嗜好都占全。这个社会真是“五光十色”“五花八门”查查那些词典,带有“五”字的真还很多,而且意义都不寻常。比如“五湖四海”“五讲四美”“五子登科”“五福临门”等等,都充满吉祥。就是“五花大绑”的捆那罪犯都要有技术。这个“五”字真是太精彩了。树木中“五倍子”是倍蚜科昆虫五倍子蚜和倍蛋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形成的虫瘿,是独特的中药。人群中的“五保户,低保户”都是受到国家社会保险,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个方面特殊保护的人。“五角大楼”用作美国国防部的代称;肥瘦肉相间的猪肉叫“五花肉”。山有“五岳”五指山,地球分为“五大洲”,说人有骨气叫“不为五斗米折腰”……总之,这个“五”字的含义是要超个任何一个字了。
   我发现在“五”字组成的词语中,最特别的是“五行”。什么是五行?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由五种相关的物质构成,这就是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对五行的研究始于夏朝商朝,完善于春秋,以致影响到当今社会。五行的哲学真是太玄妙,也太深奥了。《夏书•洪范》篇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为炎上,木为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蘠。”水下为咸,火上苦生;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蘠为土。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各有特点。春秋时期,思想家们进一步探索出五行之间的关系,提出“五行相克”和“五行相生”的理论。其内涵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细细想来,这个原始的道理真是论述得非常通透,细细推敲,似乎还有千古不变的哲理在其中。
  
   ◎世界由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五行物质的说法,产生于《尚书•洪范》。五行就是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汉代《尚书大传》解释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左传•襄公27年》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地之五行,所以生殖。”都是从五种物质来认识“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细细体会真是这个道理。木可以生火,火可以化金,生成灰变成土,水可以把火浇灭,火可以把水烧开。这些现象都是人说共见的。但是内涵又不仅于此,比如金生水,说遇到高温,金属便变为液体,这是需要外力才能转化成为的,因此这个“水”就不是自然的那个“水”了。因此五行之间的演变就有了更多的研究学说。
  
   ◎五行具有“五方”的观念
   “行”的甲骨文写法就是一个代表方位的象形字。因此“五行”也就代表五个方位。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和空间来划分。最早只有四方:东西南北。但是要确定好四方,必须先确定好“中央”。因此定好“中央”很重要。《诗经•商颂》里就有“古帝武汤,正域彼四方”,就是说要从中央看四方。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四方”对应“四时”。后来有了“五方”的说法后,人们又生出“长夏”来和“中央”这一方对应。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就是土了。土生出万物,因此土这一块很是极为重要。后来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属于中央把握,领土不容侵犯。
  
   ◎五行与“五星”
   天空神秘,自古以来引起人们关注。星象的变化关系着“五行”和“人事”。星象变化与大地气象,农作物生长关联,因此农民也就必须“靠天吃饭”。本来天空里有九大行星,但是肉眼只可观测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人们称为“五星”。劳动人民根据天象来定季节、定历法,用“占星术”探讨节令气候的变化,为生活和生产服务。天上“金木水火土”五星,地上金木水火土五物,形成共同的天地“五行”。
  
   ◎“五行”与“五指”的计数
   郭沫若认为:五行的“五”还与人体手脚的“五指”相关,数目相同。郭沫若“五行”首先是源于古人对人体的观察。人有“五官”,有手脚。而手脚上都有“五指”。郭沫若在他的《甲骨文研究》中指出:“数生于手,古文中的一二三四五字形,是手的形象。”伸出右掌,拇指为一,次指为二,中指为三,无名指为四,一拳为五,六则伸出拇指,依次轮流,以一掌为十。郭沫若这个说法是符合汉民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客观认知世界方法的。
  
   ◎“五时”气候与物候特点
   古学者研究认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就是说气候的变动伴随着季节规律的发生。古人发现春季气候温暖,万物随着生发;夏天热度高万物繁茂;秋季气候干燥,万物凋零。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根据这一特点,古人以木火土金水这五种概念来取像比类。以木的开发代表春,以炎热如火代表夏,以金的沉降清素代言秋的凉爽,以水流于地下来代言冬的寒冷。这里的金木水火土又变为春夏长夏秋冬的“五时”。春温生夏热;夏热生夏湿。夏湿生秋凉,秋凉生冬寒。“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也就相应成了季节气候的转换。五行相克,也就出现季节的互相制约,比:土克水,是湿对冬寒的制约,水克火,是寒冷对夏热的制约;火克金,则是热气对秋凉的制约……“五时”通过相生完成气候转化,又通过相克实现对气候的制约。这个“五行”与“五时”真是太妙了。苍天真是大有玄密的学问,把这个世界打理安排得丝丝入扣。
  
   ◎古代文化对“五”的注重
   自“五行”出现后,人们就非常注重这个“五”,主要表现在用“五”来规范认识万物和人事制度。“五”成了一种模式。
   《尚书》中的典章大多以“五”为律。如五典,五品、五服、五礼、五刑等。《孙子兵法》中多处有五计数的条目;古人习惯把事物分成五个等级,五个方面等。《尚书》中多处有“五品不逊”“五辞简浮”“正于五刑”“正于五过”等说法。“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等五刑。可见古代执法也是很严格的。
   其他方面还有:占卜有“五行”,方为有“五方”,历史有“五代”,逞强有“五霸”,山有“五岳”,地有“五湖”,人伦有“五常”;人体有“五脏”。粮食有“五谷”,音乐有“五音”,毒药有“五毒”,尤其是黄帝内经,把人体各部与自然方位都一一对应,用“五行”来给人治病,比如:中药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气候分为“风热湿燥寒”等等,“五行”成为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基本构建。“五行”对中国古老文化真是贡献太大了。
   “五”是“天人合一”的象征。我们国家如今分为“五大战区”,就是为了抵抗霸权,发展国力,实现民族复兴。我们全国人民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阔步前进。

共 38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老师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略加总结,就把“五”字说了这么多概念和意义。就从一个“五”字,反应出这么多学问,人的衣食住行,哪一样都离不开“五”字,这就是中国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不学不知道,这一学啊,还真是莫名其妙。黄老师把“五”字解得清楚,解的详细,解的透彻,让人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发现了“五”字的奥妙。一篇深度好文,推荐大家阅读【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82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1-08-18 16:31:12
  五行八卦,五色彩石,五体投地,五花八门,五谷丰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8-18 18:38:30
  老师的这个《说“五”》随笔,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叶雨        2021-08-18 19:54:54
  黄老师这“五”字解得好,解得深,学习受教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18 20:33:58
  五字玄妙深奥,深含天人合一大道,五行,五方,五常三纲,人之五伦,五星红旗,五大战区、、细细悟来,我民族复兴就在今朝,谢叶社编按,辛苦了。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8-18 21:16:16
  先生将“五”字真的研究到了极致,几成“五”字百科全书,厉害了,我的哥!
回复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19 09:56:36
  谢谢鼓励!我就是学习,没得文凭的乡村人艰难!
6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19 09:55:54
  一个中国字就是一篇文化常识。“三”“五”“九”这些数字都有丰富的含量,值得细细研究!我是初步学习,随便写点感想。今后还要继续研究。学习文化,不怕人家打击!坚持自己的学习就好!
活到老学到老
7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8-19 16:25:27
  感叹老师随便一个字,既浅议深琢,找出其各种根源,含意且升发开去,索古通今,不是大家必是教授,知识渊博也!敬茶!
回复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19 16:43:29
  谢谢鼓励!我就是学习,哪里比得上老先生渊博!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