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说说“蛇”(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说说“蛇”(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8801.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71发表时间:2021-08-22 12:27:39

进入夏秋之际,雨水多起来,温度相当热,湿度也相当高,隐藏在洞穴里的蛇便出来活动。因此我们农村人遇到蛇是很经常的事儿。这不,昨天中午一点零三分,一条长约二米的菜花蛇就钻进了我的堂屋,我去赶它,它竟然灵巧地钻进石墙里去了,我守望近一小时,这条蛇也没有出来,于是还是只好让它和我一起住在一个房子里了。
   我是经常遇到蛇的。下地拔草,种菜、收菜、进山打柴、到沟边挑水洗物,随时都可能遇到蛇。因此出门时总是扎紧鞋袜和裤腿,以免被蛇伤害。
   遇到蛇,只要它不与我相对,只要它见到我就顺着其它方向溜走,我都是不打它的。倘若蛇与我相对不让,那我也毫不客气。
  
   ◎蛇头
   蛇是脊索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有鳞,无四肢,爬行时作蜿蜒运动。蛇的头部形状各异。
   有俗话告诉打蛇的诀窍,就是“打蛇打七寸。”蛇头的七寸处被打断,蛇头和蛇身的联系就断开了,蛇也就不能再爬行,只能死去。
   爷爷传授给我打蛇的秘密武器是一根金竹棒,蛇最拍这种竹子,打到它的身上就全身酥软。我有这个祖传的“尖端”武器,所以我不怕蛇。当地还有传说,打蛇的七寸只能用棍子打,用石块砸,绝对不能用刀砍,更不能用那种“一刀两断”的办法。因为蛇头没有长长蛇身的拖累,蛇头就会飞起来,在空中盘旋,专门寻找打它的人下口,而且一旦咬上就不会松口,那打蛇的人就惨了……
   但是用科学的头脑冷静一想,这蛇头会飞倒不可信。没有蛇身的拖累,蛇头即使飞起来,也只能向前冲,哪里会左右盘旋呢?只是用来吓唬小孩的一句话罢了。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专门进城去到一个宰蛇的餐馆,看那些师傅宰蛇。那个宰蛇的人拿起一把大剪刀,对准蛇头的七寸处,“唰”的一剪刀就把蛇头剪断了。蛇头落到地上,只是一阵抽缩,没有一个飞起来的。
   在我们这一带的山林里还有一种独特的蛇。人们叫它“棒棒蛇”,它有两个头,也叫“两头蛇”。这种蛇一头大,一头小,还会做短距离的飞行,要是它飞起来打倒人身上,那人肯定是不死就伤。因此我每次进山林都是小心翼翼地观察一番。我38岁那年,到山林砍柴,真的遇到一条两头蛇,这条蛇像一条干树枝,卧在树干上,被我砍柴惊动,它就一下飞起来,用那木棒似的身子横顺扫着打人,吓得我连忙趴在草丛里。“啪”的一声响亮,这条蛇还真的把一条酒杯粗的树丫枝打断了。我吓得直打牙壳……
   但是我也看清楚了,这条“棒棒蛇”不是飞,而是靠弹跳运动,它先用一个头触地做支撑,把身体弹出去,就像棒子被人扔出一般,落地后再用另一个头做支撑,再扔出身体,这样接连的运动,两个头交替触地,向前弹跳……
   我还发现,这种两头蛇在靠弹跳运行的时候,身体与空气发生摩擦,还会发出“呜呜”地响声。
   传说战国时楚国有个叫孙叔敖的小孩。一天外出玩耍,遇到了一条两头蛇。他想起奶奶讲的故事,说遇到两头蛇的人不能活了。孙叔敖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搬起一块石头砸死了这条两头蛇,还挖了个坑,把蛇埋了,免得它再去害别人。回到家里,孙叔敖扑到妈妈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今天遇到了两头蛇,我活不成了。”妈妈问他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怕别人也遇到它,所以,我把它打死埋了。”妈妈笑着夸他是个为人着想的好孩子。妈妈又告诉他,两头蛇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蛇,遇到它人是不会死的。后来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我这次遇到两头蛇,也没有出事。只是提防被蛇打着。我想起《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有个叫“两头蛇”外号的解珍,还有“双尾蝎”解宝,这对猎户出身的兄弟,可以从外号里看出他们的身手和性格,也证明这种“两头蛇”真的很厉害。敢于捕捉和与两头蛇对抗的人,真的算得是一条好汉。
   “蛇咬一口,入骨三分。”要特别防止蛇头上的口伤人。
  
   ◎蛇足
   首先想到成语“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蛇本是没有脚的,何必硬要给他添上脚呢?
   蛇还是有脚的,只是在进化中变得极为短小柔弱,加上被鳞片包住,不能伸出,所以大多数时间是看不到蛇足的。
   刚解放时期,我们村的大地主冉德卿家里就出现过有足的蛇。
   那天夜里,冉德卿家里爬进了一条大蛇。他的二姨太春梅穿着厚底皮鞋去蹲厕所。一脚踩下去,发出“噗”的一声脆响,她用灯笼一照,脚正踩在蛇头上,蛇头被踩得粉碎。她顿时吓得大叫一声,一泡屎尿全流到裤裆里了……
   冉德卿听见叫声,跑去一看,发现被踩死的大蛇,发了一个感慨:“幸得那皮鞋的底板厚实,有威力,不然那就坏事了!”冉德卿蹲在地上,用竹棍拨弄着死蛇,左看一下,右看一下。突然大叫一声:“哎呀!这条蛇有脚。”
   听冉德卿这样一喊,他的管家和几个帮闲也就围过去看。冉德卿用竹棍挑起蛇说:“你们看嘛,这条蛇有四条脚。”众人一看,果然是真的。大蛇的鳞片下露出四条短短的细足……
   看见蛇有细足,大地主冉德卿一家人人的心理防线,顿时垮了。冉德卿预计自己家里要出大事。果然不到一年,冉德卿就遭到人民的清算,贫农协会将他打倒,分了他的家产,把他交给人民正法了……
   也许真如这个故事传说的那样,蛇是有脚的。只是在两栖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四只脚慢慢地退化,最终被身上的鳞片包住,变成了爬行的蛇。蛇在遭到突然踩死后被鳞片松弛下来,不再如生前紧凑,那个被鳞片紧紧包住的且早已退化得差不多接近消失了的四只脚也便露出体外,这也许是真有的事。
  
   ◎蛇鳞
   蛇看起来无足,但是却有鳞。
   蛇钻洞的时候,它的鳞片就全部倒扎进洞壁的土壤里。促进它只能向前钻,而不能往后退。
   那年在部队当兵,在台儿庄野营时,我和班长见到一条麻麻的大蛇。我两一追,大麻蛇就钻洞,它的头部钻进一个鼠洞,尾部留在洞外。班长是山东人,胆大。他伸手抓着麻蛇的尾部向后用力拽。蛇被班长拽为两段,后半段留在班长手中,而蛇的前半截却继续在向洞中爬行。蛇的鳞片真是很有定身力度的。
   我的幺叔黄国富告诉我说:“蛇只能爬上比它自己身长1.3倍的高度。譬如蛇长1米,它就只能爬上1.3米高的地方。”我开始很相信。可是后来发现,这种说法一点没有根据。十年前的夏天,我到玉米地巡逻,发现一天二米长的乌梢蛇在的往一棵大杨树上爬。大蛇利用它身上的鳞片与树干之间的摩擦的力,灵敏地爬上大杨树,伸着头去掏鸟窠里的鸟蛋吃……
   生物课上,老师讲解说:蛇类鳞片的形状、数目、排列和起棱情况,不同的种类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根据鳞片可以鉴定出蛇的种类。蛇类的鳞片就其所在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看来鳞片就是蛇类的标志。
   看电视剧《白蛇传》盗仙草一段,我知道凡是有贵重药材的地方,都有大蛇守护。一个老中医也曾告诉我:蛇爬上那高大的树,并不全是为了捕食雏鸟或者掏鸟蛋。它们在树顶上盘成一团,像一个大饼静静地等候。蛇的目的是为了采摘一种珍贵的寄生草。这种寄生草是跌打药,有接骨活血之奇效,是主治跌打损伤的好药。蛇想得到这种寄生草来供自己的不时之需。
   读初中时。我的伯伯曽给我吃过这种蛇盘过的寄生草。这草是伯伯从悬崖上冒险采回来的。伯伯说:“你吃了这个仙草,能增强记忆力,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路也像飞一样的快……”
   当时,我听得很入耳,马上就吃了这“仙草”,可是直到今天,我既没有得到期待中的那种身轻如燕,行动似飞的效能,但是也没有出现什么胀气、胃痛等不良反应。看来,伯伯给我吃的那种蛇盘寄生草,既不是还魂草,也不是灵芝草。伯伯给我吃过的那种蛇盘寄生草,叫什么名儿,有什么作用,蛇守在它旁边做什么?时至今日我年逾古稀,也仍然是解不开的一个谜。不过,我决定不会再去吃那所谓的蛇盘仙草了。

共 30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蛇的小品,其主要特点是知识性和趣味性、考据性。知识性:蛇头、蛇足、蛇鳞的特点和功用。趣味性:文章根据自己的的经历和书上讲的,还有听到的故事,将、灵活地用于说明介绍。如孙叔敖见两头蛇的故事、本村大地主冉德卿家里就出现过有足的蛇的故事,等。考据性,如,作者对蛇到底有没有足、能不能飞,都用了详实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说明蛇有足,慢慢地退化,被鳞片包起来;蛇不会飞,是作者亲自观察到的,“而是靠弹跳运动,它先用一个头触地做支撑,把身体弹出去,就像棒子被人扔出一般,落地后再用另一个头做支撑,再扔出身体,这样接连的运动,两个头交替触地,向前弹跳…”这表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性格特点。 总之,这时一篇不可多得的小品佳作,可作为科普读物,让青少年来读。现推荐大家先睹为快。(编辑 鲁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08-22 12:28:25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小品佳作,可作为科普读物,让青少年来读。现推荐大家先睹为快。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2 12:59:04
  谢谢鲁老编按推出!秋麒!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2 12:58:30
  我的伯伯曽给我吃过这种蛇盘过的寄生草。这草是伯伯从悬崖上冒险采回来的。伯伯说:“你吃了这个仙草,能增强记忆力,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路也像飞一样的快……”
   当时,我听得很入耳,马上就吃了这“仙草”,可是直到今天,我既没有得到期待中的那种身轻如燕,行动似飞的效能,但是也没有出现什么胀气、胃痛等不良反应。看来,伯伯给我吃的那种蛇盘寄生草,既不是还魂草,也不是灵芝草。伯伯给我吃过的那种蛇盘寄生草,叫什么名儿,有什么作用,蛇守在它旁边做什么?时至今日我年逾古稀,也仍然是解不开的一个谜。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1-08-22 14:54:49
  故事通俗易懂,内含知识丰富,品读受益!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22 15:54:21
  谢谢光临支持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8-22 16:42:28
  涨知识了!我们农村也是经常看到蛇的,我看到后只能慌忙逃离。老师对蛇的特性很是了解,蛇头蛇足蛇鳞的作用与特点很有研究。好文章,向老师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