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婆念祖上媳孝婆(散文)
自古以来,在我们的家乡,就一直把中元节称之为“七月半”,是我们这里秋季家庭祭祖的重要节日。
昨天上午近11点,我乘儿子车子从县城赶到老家时,九旬婆母正在家里准备饭菜;我的老叔公父女、二伯子和我先生,他们已在咱家列代祖坟前,开始烧元宝、纸钱进行祭拜了。我母子俩还不算迟,一切程序都没有落下,婆母和家人无不欣慰,可惜儿媳加班,没能带着孙女一起参加。
在祖坟前祭拜后,我们回到老屋,立刻将婆母准备的饭菜端到八仙桌上,按照祖传的习俗规矩,再在家里祭拜我辈上三代的先人们……
回老家陪老人过“七月半”,包括清明等重要的祭祖节日,记得在婚后的33年里,我几乎没有缺席过。望着婆母及家人们一个个虔诚的表情,突然间,我有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感触:谁说只有外国人有信仰?我们祭祖敬祖,不忘来处,承传祖德,延续家风,不就是咱中国普通人家独特的精神信仰吗?
看着精神瞿烁的婆母,我又想起了7年前的那个春天。公爹突然仙逝,无疾而终,虽是高龄离世,虽心无挂碍,但给婆母和家人的打击,也实在是太大了。
夫家兄弟姐妹七个,我们都早已立业成家,并散居于大江南北。之前,公婆二老一直守着几亩田地,在老家老屋安度着晚年。
公爹突然走了,婆母怎么过活?或是悲恸过度,或是年事已高,当时婆母满口答应我们,一切顺从儿女安排,在七家随意住,想到哪家去,我们都会事先有专车接送。
南京、无锡、昆山、盐城,还有老家县城,一年多时间,婆母刚好家家到过住了一圈,又回到了我家。那时,婆母的神智,已基本恢复了。
一天,婆母突然向我夫妇说:“我年纪大了,现在一家也不要住了,一心就想回老家老屋!”
先生说:“妈妈,去年您可答应我们的呀!您这么大年纪,一个人住老家我们怎能放心啊?”
婆母说:“你们不放心,每天有一个人陪陪我就行了!”
看着婆母坚毅的神情,我们先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先生随即在微信群里,向其他兄弟姐妹通报,得到的回应,自然都是感到很诧异。
这可是婆母给我们出了个不大也不小的“考题”啊!让老人家一个人在老屋单过肯定不行!那又有谁能在老家常年陪伴呢?因为我们和大姑姐离老家最近的,也有30多里地,其他外地的兄弟姐妹,回来常住也更加不太现实。
那时大家普遍感到十分为难,有的还觉得难以理解,好像老人住子女家吃住都很好,这也是当今为父母养老的主要办法啊,老人家咋就这么固执呢?
正在大家纠结时,我似乎突然来了灵感,心直口快的性格,便立马对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老太的想法,是有点特别;大家一时难以理解,也确实情有可原。不过,我是这样理解老太心情的……”
“请快快说来听听!”先生明显有点迫不及待。
我说,老太一心想回老家老屋,这是农村老人故土难离的常态。只有在那里,才有老人既熟悉,又亲切的乡愁!
在老屋子里,有老人几十年最喜欢闻的味道;在老家具上,有老人几十年难以释怀的情思;在老河田旁,有老人几十年不可割舍的忆想。这些感觉与感情上的东西,无论在哪座城市,无论在哪个儿女家中,恐怕都是老人无法捕捉到的。
老太一生勤俭持家,只有在老家老屋,老人才能放开心情,伺候着家前屋后的几分菜地,是老人几十年不想改变的劳作习惯;泥土的气息,还有蔬菜瓜果的芳香,那是老人心灵安顿的最好慰籍!一天三顿饭,老人总想围着土灶转,柴火烧红了锅锅,总能蒸煮出合乎老人胃口的饭菜。
婆母喜欢经常说说笑笑,这样才能平静地过稳每一天。每当打开门窗,将日月光华照进老屋时,老人都会有更加抖擞的精神;午休后,老人恐怕都要准备一肚子话,总想与左邻右舍的大婶老奶们分享,而在儿女居住的城里,与一直忙碌的子孙,或那些匆匆过客们,是很难找到同一频道,静下心来交流的。这些苦衷,或许仅有老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我们家的老太,一直耳聪目明,头脑灵光,性子还比较急,又做了一辈子主!不管在哪个儿女家,那都是在做客,时间长了,一定是很憋屈的,只有回到了老屋,那才是老人发号施令的天堂……
我的这一番“高论”,竟得到了先生的首肯,他说我心细如丝、明察秋毫,分享到“手足情深”微信群里,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每当想起,我的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孝敬婆母的劲头就会足足的。6年多来,我婆母在老家老屋,没有一夜没有子女晚辈不在身边的,虽然我陪的次数不多,但即将退休的我,时刻都在准备着。
可能很快要到花甲年岁的缘故,这次回老家过中元节,在婆母微笑的表情中,我又突然读到了新的章节:老人家一心要住老家老屋,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婆母,一直心系祖坟,一直敬重祖宗。那里有我们家族的根,那里有我们家族的魂!
婆母让我最感动的,也是常人所不及的,就是婆母对她公婆的那颗敬心。先生祖父母去世几十年了,在世都一百二十岁左右了。民间有“过世百岁,一了百了”的说法,可我敬孝的婆母,几十年如一日,每当祖父母生日或忌日,老人家都要正正规规地敬祭,有时我也在老家参加,都会受到一种无声的教育。
祖宗是家族这棵大树的根,父母是家族这棵大树的本,子孙则是家族这棵大树的枝叶花果。根深才能叶茂盛,本壮才能硕果累。汉奸卖国,缘自背信弃义,缘自数典忘祖;忤逆了父母,何以忠党爱民?忘记了祖宗,岂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能有这些真实的感悟,也只有常回老家,在用心陪着婆母时,才能读懂这无字大书,才能领会这天地精神,这或许就是家道的传承吧!
(辛丑年七月十六)
菊韵团队真是杠杠的!人人敬业的团队!我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