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欣赏87版老电影《聊斋》(随笔)
一有空,就坐下来看聊斋老电影。我看了《阿宝》《阿绣》《八大王》等篇,也将“阿绣”“婴宁”等篇与原著对照看了。发现电影对原著做了很大的改动。连故事情节都有做了很大很多调整改动的。我估计改得最难的应该是语言体系的修改,几乎就是参照原著进行重写。有的篇什干脆直接写“以聊斋志异为素材”等。又是由各地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出自难以计数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对每一个故事的合作。每一个故事拍成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味道,都是独立单部电影,而非由同一班人马拍出来的连续剧那种可比的。参加的编剧导演演员巨多,还原出48个故事以有形有影,有声有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巨大享受和冲击力。故事在电影中活了。几乎没直接用一句原著的句子(也包括译出来的句子)。用得全是八十年代古装剧的创作语言和表演。见面,必打躬作揖;言,必称:“请”。女则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步不过寸。男则长袖轻拂,妙语连珠,温良恭俭让;对己则谦称,对他人则尊称。饮酒必用袖子遮拦。拂袖而去,举手投足都显斯文。公子们或泼墨挥毫,或吟诗作赋,或切磋文章,笑语喧哗;或题字作文,或一掷千金妓院赎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所想无非行善积德,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恩义大于金钱,不讲门阀,接纳异类,人鬼神可以成为朋友甚或夫妻。
这部电影的妙处,自不必多言,就说《袖中奇缘》吧。剧中有两个端盘子的半大女童,好不叫人怜惜。那两个小姑娘身上花衣单薄,天冷了,这要搁在有钱人家不知要怎么心疼呢。有钱人家的女孩儿就是大小姐,穷人家的孩子就命如草芥,如蝼蚁。神奇和惊叹两个小姑娘的表演简直乱真,我看到的分明是真实场面,那哪里是在表演嘛。但理性告诉我,是的,那确确实实是在表演。两只麻杆似的细小胳膊放平了,给王爷家宴席端菜上桌。木头似的一前一后端着菜盘走着,此情此景动了我这恻隐之心。从两个女孩的胆怯而麻木的小脸和她们胆怯地走路,我便可以看出她们的身世,她们家里的情况。家里爹妈和弟妹;何止没有鞋、没有衣服穿,吃了上顿没下顿,病了怎么样?古人可怜啊!
相比之下,那王府人家气势宏大、要富贵万万年的场面。而另一边是吃残羹剩饭。动辄得咎,轻则挨打,重则有性命之虞的蝼蚁草芥一般的丫环差役们……
而那些穷的当当响,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的公子们,文不能挣饭吃,武又不能下地干活。上不能奉养老人,下又无钱娶妻生子。家里穷得只有自己住的一点祖宅也到了不卖不行的时候了。触摸缸底,缸底无米。每靠典当维持生计。冷被青灯,漫漫长夜。喝西北风不能填饱肚子。年复一年的苦读不辍,却屡考不中。每每在公子们最需要仙人来搭救时,就有好心肠的女子前来帮忙了。帮他们洗衣烧饭,陪他们读书说话,好菜好饭摆满一桌。小姐们个个身手不凡,貌若天仙,可她们都是鬼狐异类。因为人确实是没有那么大能力的,只有鬼狐仙非人类才有超凡的本领。虽然鬼狐向来为世俗所不齿,但在公子们眼中,她们都归天庭管,都属神仙的范畴,只有人与仙鬼狐才有天壤之别。
鬼狐有超凡的能力,能做平凡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她们不但美若天仙,而且心地善良,从来不做坏事。成了那些穷文人们的绝配。仙女们为什么只爱穷人不爱富人呢?富人的情不能专一呀,容易见异思迁呀。穷人历尽人间的酸甜苦辣,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比较忠诚咯。仙女们爱穷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有实例告诉人们,一旦有仙人让公子过上不再受穷,且大富大贵的日子。门庭若市,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穿不尽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满头满身,住着宫殿似的住宅;终日忙于迎来送往,吃喝交际。慢慢的公子就真的改变了,说明人是有贪心的,贪心不足是变坏的根源,所以要让这些穷哥们富而不贵才好。
过上要什么有什么,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过长了就会发腻,日子腻味了就会寻找乐子。就进入了这样的循环,大富大贵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可是大富大贵真的好吗?所以说:人心不能贪。追求富贵,可富贵到什么程度为好呢?人类,包括神鬼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即是,让公子一心一意读书,摘取功名。这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大富大贵不愁饭吃么?
不过,对于像贾奉雉这样的书生可能考取功名的主要目的,却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为了有口饭吃。因为种地经商他都不会。除了做官能勉强为之就没有其他路可走。所以,在他从洞中回来一百多岁以后因为长期挨饿,只好出来厚着脸皮求人,有了俸禄才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是良心之人,良心之人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没有灰色收入,不搞歪门邪道。狐鬼仙和作者们目的就是让穷秀才们衣食无忧,然后能安心读书。有朝一日考试及第,也好光宗耀祖,重振门庭,扬眉吐气。至于出双入对,游园观灯,庙里进香,金银珠光,满头满身。万人瞩目。家奴佣人供使唤,住着宫殿式美宇。满桌大鱼大肉,迎来送往,这是富家子弟的日子,是一些人所向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