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青春】朝圣路上(征文·散文) ——记流年申酉大哥
泸沽湖边,一身白套衫的修长男子,在锁定,在对焦……
取景框内,一个半蹲的背影静如处子,手中的钓竿起起落落。情人树下,四位伊人撩水而戏。水性杨花,翩跹如蝶,张合之间,点点动人。野钓之趣,像一枚印章,盖在了雨丝如雾的织锦上。
一
2018年7月,流年人在春城。
东道主山地,礼节有度,不矜不伐。一掌相击,叫他山兄,我便有了一种回家的亲近感。
一到昆明印象滇池客栈,申酉大哥也健步迎了上来。他一边笑盈盈地打招呼,一边絮叨叨地送折扇。
老妈啧啧称赞,还说要把礼物带回老家向老姐妹显摆一下。
扇,散,兆头不好嘛。大哥前脚出门,老妈就嘀咕开了。
扇是善,仁意,吉祥。一听我气哄哄的语气,老妈就识趣地住了口。
炯炯的黑眼睛会笑,诗人印象。初见大哥,我就像囫囵了一个杏,有点“消化不良”。
来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大哥“过度”热情,殷勤周到,唯独没有自己。即使被“吆五喝六”,他也整天负重而行,选景,摆姿,跟拍,不放过任何多彩的瞬间,不冷落同行的任何人,乐当御用摄影师。
大哥会聊天,一聊到兴头就刹不住车。赞花开娴雅大方,夸垚垚有多姿的肢体语言,封她是流年编外明星,和我的老妈聊健身,向我推介毛主席诗词……
流浪的风景中,自私的本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哥的照拂,自我又腹诽大哥虚礼“讨嫌”,超我则抱持“宁默毋躁,宁拙无巧”的君子论。
初遇大哥,一叶障目的我多是敷衍式回应。
二
时间是一杆秤,称出流年时光的美好和厚情蜜意。
2018年7月23日,大理古镇,流年人欢聚一堂,给大哥庆生。生日宴上,大家各施才情,场面热闹。明月哥说祝词,刘萃大姐讲机械业内小故事,圣女、天使、垚垚分别唱了一首歌,花开唱越剧,英语科班的山兄朗诵英文诗,玫瑰姐朗诵大哥的散文,伊人姐姐和我二人合诵大哥的诗歌《盒子里的月光》。
伊人姐姐嗓音清亮,读得声情并茂。我虽有些磕巴,但姐妹同心,合力演绎出了真挚的温情与崇高的敬意。
那些艰辛,那些磨砺,那一段青春岁月,同为机械业界精英的刘翠大姐最能感同身受。
曾经矗立的丰碑还在吗,有谁为过去的奉献/写下一个深深的注脚,为过去的伟大/道一个深深的祝愿。
动情处,我俩也禁不住哽咽。
据一些记忆断片,我的脑海中拼出了一条大哥的简易生命线——深入太行,当机加工,刻苦钻研,练一身手艺;大三线建设中,打过硬仗;调回桂林,忙于匠作之间,扬巧技,艰苦创业……大哥以技服人,由一线机械技工擢升为企业管理,功成身退。
窗外雨声潇潇,雅间内温情潺湲,流年一家亲。
大哥头戴彩帽,聆听节目,分享蛋糕,双目泛雾。他动情地说:“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给自己过生日,并朗读了我的诗歌和散文,其意义远超出了生日的范畴。今年的生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次,我会一直记得大家为我过的这个生日。”
一个时代的结束,可能带走了一些人的青春,却带不走大三线那些人的青春记忆和时代印记。那年回甬后,我第一时间把《盒子里的月光》备份到了我的笔记本电脑里,郑重珍藏。
我懂得,《盒子里的月光》就是大哥最美的青春名片。
三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每一次行走,都会经历一次身体的沸腾,思想的沸腾,灵魂的沸腾。
哈罗德通过一场且“逃离”且“回溯”的旅行,87天,627英里,以笃定的行走,挣脱心灵枷锁,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朝圣之路。
童年时母亲离家出走,受尽冷嘲热讽。父亲自甘堕落,无数“阿姨”来到家里,16岁被父亲赶出家门。自谋生计,职场沉浮。儿子抑郁自杀,与一见钟情的妻子形同陌路。失怙的童年、恶贯满盈的老板、失去儿子的悲怆、故友顶罪的心理歉疚、和夫妻隔膜的生活……
于悲苦半生的哈罗德来说,步履不停,成全了自己和故友奎妮的最后一面,成就了自己和妻子莫琳的修行,重新踏上爱的旅程,找回平静与幸福。
读完蕾秋·乔伊斯的《一个人的朝圣》,再重读申酉大哥诗文,分享那些行摄的美景和“记录”的花絮,我终于豁然,我曾腹诽的大哥,哪里是普通意义上的驴友?
2014年,大哥遵从本我的呼唤,加盟“走走玩玩”徒步群,也像哈罗德一样,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苍茫的夜色中,一群负重14公斤的夜行者,在之字形的山路上探索着行进,一步一步地捱,一步一步地挪,夜行14个半小时,甩出一条电光闪烁的长龙阵……淌过无人迹的峡谷,瞻望过废墟的九龙庙,饮过爽冽的山泉,穿越了坡度六七十度、直上直下的大境盘古山,一览大野神境。
迷阵的山野中,盘桓一日一夜,大哥经历了什么?静立湖畔时,与辽阔和荒寂相遇,大哥的脑海里徐徐再现的会是什么?
向上跋涉/谁留下的痕迹是那样的深刻,
让跋涉的每一步,都在思念的痛楚中坠落。
大哥走南闯北,深入山野,亲近水域,放空思念,洗沐心灵。
在资源岭南,喜遇火红的杜鹃花,登临第三高峰海拔2021米的大宝鼎;在资源隘门界,迷醉一个雪花、冰挂、花海、雾凇沆砀的冰雪世界;在摇动的禾苗中,一条银龙昂头摆尾,跃跃欲升,稻香“龙路”;在哲蚌寺,观展佛和巨幅唐卡,唱大戏,吃酸奶;在青海安多,远眺天空之境茶卡盐湖,登上纳木错的圣象天门……
拍过丝白柔韧的蜘蛛兰,喜遇有青苔的“树王”云锦杜鹃,瞅过摩天岭冰挂,远眺杉树林的金色斜阳和扎达县士林的朝霞,远足最北的北极村,探过阿里坤草原童话世界海草房,饮过坎儿井的泉……溯溪拈萃枝,五彩谷拾石趣,篁岭晒过秋,兴安“扫过黄”,阿尔山巴里坤草原打过滚,千家峒古战场踏过古……
来自自然的大哥回到了自然中,品山水情意,省生存要义,悟人生理趣,重塑自我,也让不起波澜的退休生活重绽葱茏之色。
四
是谁,用回瞥的星眸,过无痕地把诗人的心火点燃?
特殊的年代,造就了大哥特别的毛主席诗词情结。长于六十年代的大哥,唐诗宋词列入“封、资、修”,满眼所见的横幅、标语、油印册子、书报刊,满耳所灌的时髦口号,皆是毛主席的格律诗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哥拥有人民出版社精装版《毛泽东诗词选》和珠海出版社《诗人毛泽东》,全面启动了一代伟人伟绩及其诗词的精耕细读。
毛主席雄才伟略,博览群书,诗词兼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忧患意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世界格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顽强斗志(《七古·残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到底的抱负(《忆秦娥·娄山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家国自强、大家之气(《沁园春·雪》)!
各个革命时期的诗词,引经据典,诗格严谨,佳句迭出,多有神来之笔。中国传统元素无处不在,诗里词间也流溢着一代伟人的革命豪情与伟大志向。
毛泽东主席是大哥终其一生的精神偶像,毛泽东诗词是大哥诗词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参照。
2008年伊始,大哥系统学习格律诗词写作理论,于雅虎网站建博,从五言七言律诗、填词《十六字令》和220字的长调《戚氏》,先后发表格律诗词100多首。
是跳动在绿色中的火舌
星星点点
把青春烧灼
青春暗淡了
剩下一片耀眼的光
游离在青春之上
理想只是从秋到冬
却替代不了青春的永恒。
《火棘》写于2011年。新诗大观,编按说道:《心声》是一种对爱情的态度,《寻找》是生命征途中发出的心声,《火棘》是内心青春永不灭掉的火焰。
大哥借火棘之质,攫取理想的灵片,拓印那永恒的青春之光。谁曾想,大哥的心像极了白色火棘花,细腻多情,又焰焰烘烘。他知天命的心,驮着的正是一颗老骥伏枥的灵魂!
大哥是诗人、摄影师、资深驴友,也是流年元老。
作为流年社团元老之一,大哥从最初的“紫荆轩”、到天涯,到新浪“流年”,再到江山流年……
几度迁变,风雨同舟,申酉大哥像一棵岿然的松,屹立于逝水流年。
隔屏相守,作文留情,情意相通,心灵对晤,是网海中流年家人相处新模式。
那些难啃的现代诗、古韵,谁在流年群里呼一声,大哥都欣然领命。其实,作为名誉社长,大哥本不必亲力亲为。犹记得,一篇古诗晾在后台好几天,“蹄印”不少,却无人“按倒”。我小窗Q他,请他出手。刚野足归来的大哥满口应承,还叮嘱我,小事一桩,不要声张。他连夜编审,一直折腾到凌晨,终把囚禁的诗给放了出来。
在流年,像大哥这样,劳心劳力、不求回报、钟情流年的给予性人格,不是个位数。
诗歌编辑银杏树,勤勤恳恳,过劳而倒在了荧屏前。明月哥,爱读书,是一位捃摭文史、留备温馨、以情化人的谦谦君子。从诗歌主编转任评论部长,留情点穴,提纲挈领,深得流年人首肯。风姐姐钟爱文学,犀利温情,啄木鸟一样在流年憩园中捉虫留评,祝贺精品,追讨红包。体验生活、化悟文墨的真性女子平淡是真,以大树的成长为轴心,书写教育心得,书写亲情,雁子的引路人伊人姐姐,浪漫大方,睿智包容,在我作文为人的朝圣路上,姐妹俩总有生命的共鸣。落雪的留评,清真,有见地,一若她的文字。花儿的随笔,洒脱自然,却又深邃启人,有着思想的向度;阿彪的小说,于江南温润的地脉上,煨出一锅笋味“煲”,内容丰沛,特有嚼劲……还有无话不机锋的鸟儿,吃尽了生活之苦,酿出了精神“归处”,还有儒雅可喜的墨梅,写精品写得手抽筋的轻舟大哥……
水性杨花,天生冰清玉洁,有一种“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傲骨。她选择了人间仙境泸沽湖,泸沽湖也选择了她。一若社长纷飞的雪,“只是女子侍奉文字”的她,创生了流年,流年也因她而绮丽。那份纯粹和高洁,不正是水性扬花?在流年最艰难的关头,笃定而富有担当的玫瑰姐,韧如劲竹的伊人姐姐,高瞻远瞩的二哥,良师益友的山兄,若擎天大柱,环护于目下无尘的圣女两翼,撑起了一个清朗的流年世界。流年社团,就是精神的泸沽湖。
2016年,凭着10年的青春感悟和生命洞见,大哥写就纪实大三线建设的诗章。《盒子里的月光》,一在“海燕精品”公众号推出,就赢得原850厂同事的一致好评。
2017年红色之旅(井冈山),大哥心有触动,即兴唱和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新韵)一阙。
几番梦中约赴,如愿至峰前。
革命摇篮美景,一片祥和富裕,不见旧时颜。
感触万千涌,欣喜舞翩跹。
先烈志,化春雨,润泽园。
英名与世长存,豪气撼人间。
历史难容诋毁,实事多于雄辩,国盛兴民圆。
红色帜鲜亮,领袖志擎天。
革命摇篮的“春暖”,先烈志的“萌动”,“润无声”的英名与豪气,志擎天的“领袖”与生机勃勃的“红色帜”,谱出一首气吞山河的深挚诵歌。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大哥写诗填词,访古问今,记录行摄岁月,抒发诗者悲心,重温革命光辉历程,圆了一场可遇可及的青春之梦。
五
2014年8月,流年史上第一次文友会晤桂林。
东道主大哥,不但安排吃住玩游,还全程导游兼摄影师,以尽地主之谊。
资深驴友大哥,带着一行流年人,逛阳朔,走漓江,戏清流,坐游船,听《印象刘三姐》,看九马画山,尝地道的桂林美味……
2018年7月,彩云之南,大理花语牧场,不厌其烦的大哥,抓摄个性“写真”;宁蒗自治乡村印象,半老顽童的大哥,和圣女疯抢手抓饭;丽江编织阳光客栈,诗情爆棚的大哥,畅谈诗歌写作体会;泸沽湖畔,一人独钓……每一个温馨的场景,无不活跃着大哥的身影。
桂林之约,流年家人收到大哥精心装裱的漓江摄影照;春城之会,流年家人收到了大哥亲自设计的折扇;西安之旅,流年家人吃到了大哥亲钓自制的野生炸鲫鱼……共享一片风景,同窗一个流年,给予爱,传递爱,复制爱,享受爱,大哥就是一个深挚情谊与快乐情境的爱之信使。
话说当年情事,大哥也不避嫌,笑聊家长里短。
侍弄黄皮树,喜等挂果,一等就是十五年。一棵树情笃意深如此,更何况人乎?
大哥秉承老母德行,信守诺言,用心生活,花样餐饭,伺候一家老小的胃,一个低到尘埃的家庭煮夫。
炸鲫鱼、水煮花生、麻辣鲫鱼……复繁、琐碎、郑重的秘方,煎烹出的不单是超常的耐心,还是平实细腻的爱。由大哥独创的秘术,分享给平淡是真,再传递给流年家人。于我这个不肯支付超常的时间和缺少生活仪式感的囫囵厨娘,无疑是真正的考验。
婚姻生活几十年,大嫂子非必要不下厨,享受饭来张口的日子,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主人。
亲人亲友,痴心换放心。达理敏慧的大嫂子也还给大哥最大的自由。
野足,垂钓,摄影,作诗填词,玩彩视音乐,微信读现代神话《圣域》……傍水湾,垂竿弄清风;登山越野,扛着长枪短炮,观光琉璃世界;栖守流年,写诗煮文,呵护流年家人,一个和蓝天比翼、喜山乐水的的精神“浪子”。
六
2021年元宵节日凌晨,大哥偷偷坐上了开往“昨天”的高铁。
2021年正月十七上午九时,流年群内肃穆,悲泣声声。
平淡是真写悼记,山地舒泪文,风逝用滚汤的文字烹出一碗长寿面,江凤鸣以泣血的诗句为你送行……哀思以清明的方式流淌,通往那温情却又无限热爱的天堂。
你走了。申酉文集在流年,创意折扇在我手中。
扇面图是大哥拍摄的桂林风光,背面题诗是大哥自拟的五绝。
彩云迎墨客,流年相聚欢。盛夏观美景,江山话月圆。
谁在无语凝噎?缟衣飞花,中元节的月圆了。
以诗招魂,申酉大哥和银杏树啊!
为爱而爱,化羽成仙,是归者,也是来客。
煮酒烹茶,吟诗作对,一对诗友小憩天堂,是为了我们和流年更远的族迹。
雁子引入哈罗德的朝圣之路,与大哥的徒步之旅两相参照,顿有升华之感。还有大哥对毛主席诗词的研究以及流年家人的欢聚、值守,大哥对家人的爱护等,都凸显了大哥的人格魅力。这篇文有厚度,有温度,有美感,真好。

谢谢落雪。
朝圣的路上,那些苦难,那些风景,那些与大哥有过的瞬间,那些别后再逢的心灵感应,若不是用心解读大哥,如何能面面俱到。情感细腻的雁子姐姐,一如那棵黄皮树,情埋于土,只为陪伴在朝圣的路上。
听雪没见过大哥,但记得“小听雪”这个称呼,是大哥给的,当时看到,有暖流过心田,当时只觉来日方长是个可期的词语,经过了树哥,大哥,忽然觉得,且行且珍惜才是最可信的。
来日方长,不如且行且珍惜。听说大哥病了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暑假去桂林探望他,不曾想,好人多磨难,愿他天堂安好、
谢谢山兄。我们都要好好的。
素心如是,我们都如是。宝贝素心,有你在,流年就最美。

大哥辛酉永远活在我们流年人心中。
谢谢姐姐来读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