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关东古巷(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关东古巷(散文)


作者:赖辉 白丁,1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68发表时间:2021-08-31 16:33:48
摘要:关东古巷是一条不一样的古巷,墙上的壁画、巴洛克的装饰风格都为古巷增加了味道。

今天是周末,天气晴朗,夏天的哈尔滨跟南方深圳一样炎热,早早起床,便搭乘公交直达关东古巷,约乘公交半小时才到过关东古巷。关东古巷左边是哈尔滨新华书店,右边是王府井购物中心,九点开门,我八点半便到了关东古港,等到九点便扫码进入。
   一进便是关东古巷的大舞台,天天表演节日,属于关东特色演艺区,表达老关东的热烈、火辣、粗犷、古朴的风格。浓郁中式风格的传统戏楼为主景观。大秧歌、二人转等平民文化互动体验,听说还有交响乐队,时不时露面。青砖黛瓦,白灰勾缝,雕花围檐,回廊连环,这是关东古巷的特色建筑,将哈尔滨人的关东情结凝聚在这条古巷中,走进关东古巷,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时空,从古到今,尽览哈尔滨文化。
   在进入便是关东特色小吃和俄罗斯食品,全部都是哈尔滨的地产美食一手店,老鼎丰、秋林里道斯、秋林食品、南极冷饮、五常大米,黑龙江地方特色鹿茸、猴头、榛子、木耳、鱼皮画等,还有一些来自不同地区的特色产品,游人只要走进关东古巷,就会在这里寻找到关东的记忆,找到那些代表民族特色的小吃、手工艺品。我迫不及达的要了15元一分的糯米糍,原汁原味的,不错,三下二除二便解决了,然后在旁边点了份骨架和牛肉面吃起来,一边品尝特色小吃,一边观看喧嚣的人流,穿越在古巷中。
   吃完继续进入,便看到闯关东的长廊和雕像。东北一带被称为“关东”和“白山黑水”。关东古巷以黑龙江文化圈为主体。在地域文化中汲取精华,改变设计师的观念。观念变化了,也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技巧。注重对“随时”的体验,使传统的统一与中心遭到彻底的消解,形成互动的参与性,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关东古巷的平面成半月形,是相临两栋建筑的中间地带,立面造型转折复杂室内设计中的原始架构。空间组合特征、营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从东北民居的建筑元素中提取。
   闯关东文化:清末民国以来背井离乡的中原人大量的进入东北地区,闯关东文化以汉族中原文化为主体。关东古巷内,热闹不断,每一处都讲述着“闯关东”的历史故事,代表东北民俗特色的东北舞在关东古巷内自然少不了。关东古巷街尾,就是个大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关东舞蹈。游人不用买票,就可以免费看一场场的东北传统戏目。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关东古巷开放后,每到周末,游人都可以在这里看到皮影戏表演,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靡全国的电视剧《闯关东》中,常常见穿着棉袄,彪形体壮的关东大汉,赶路累了就坐在街边的茶馆里,喝上一碗大碗茶。在古巷内,茶馆也是必不可少的。三浠堂茶馆正对着关东大戏台,游人可以坐在茶馆里,看着各式各样的茶艺表演,坐在热闹的巷子内,看着台上浓浓关东气息的舞蹈,着实地过一过戏瘾。
   关东古巷的立面造型占整体空间的2/3体量,立面特征遵循满族居民的建筑立面划分:台基、墙身及屋面,整体感觉很敦实厚重。
   其次便是关东古巷中华巴洛克院落风情区中,用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体块和“圈楼”形式分别设计出两个独立的空间。中华巴洛克的建筑结构是西方的,装饰是中国传统图案,如石榴、牡丹、梅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使用象征福、禄、寿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仙鹤等。“圈楼”内使用木质楼梯、阳台,即增加了建筑的垂直交通空间,又丰富了建筑形式,檐口单面坡的建筑形式,传达着中国民俗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用意。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元素,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建筑是在比较原始的地域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们都是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本身或相互叠合形成的互不相连的独立形体,呈现出单纯的几何形状特性。“斜仁柱”和“撮罗安口”为圆锥体。木刻楞、马架子、“奥伦”等都是由水平向的三棱柱与长方体上下叠合而成。建筑高度一般在2~5m,边长或直径在1.5~7m的范围内。开窗很少,使用自然环境的材料建造,主要是桦树、圆木等,外表皮用驯鹿皮、白桦树皮和草泥等,关东古巷少数民族风情区充分提取这些建筑特色。
   然后便是关东物质民俗:剪纸、东北三宝、酸菜、粉条、冰雪文化等;社会民俗:东北三大怪、亚布力烟、乌日贡、哈日等;精神民俗:闯关东、冰雪画、二人转、东北民歌、东北大秧歌等。景观节点、互动体验区、主题文化展区、购物休息区互相穿插布置,全方位展现关东文化。
   穿过厚重的戏台映入眼帘的是灰色砖墙上挂着一串串辣椒,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股东北农家院的淳朴气息。二层的支摘窗透出微弱的灯光,空气中弥散着农家特有的炊烟味,这一切都让你回到乡间。关东民俗在此区域中得到最多的展现,如三大怪、玉米篓子、暖暖的火炕等。在清王朝的龙脉大地上,东北乡野间保留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民俗。三层的冰雪画展现了东北丛林叠嶂、冰雪弥天、白山黑水、寒烟锁地的寒冬印象。再向前望一座大型实木玉米篓子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草顶和木栅栏还原了乡间实物,上部是二层的连廊,下部是通向下一个院落风情区的通道。
   进入此区域感觉来到了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有典型“圈楼”结构。“常家大院”、滨江道尹李鸿漠故居、冰城最早的西药房等经典建筑在此风情区里再现。
   “圈楼”的记忆还没有散去,一座木制的悬索桥横架在一座山洞的旁边。远望去还有座白桦树“撮罗子”高高的矗立在桥边,它是此风情区的中心。原生态的景观资源是大小兴安岭地区渔猎文化的“活化石”。木刻楞小屋对着岩体山洞,浓密的白桦树下有一群梅花鹿。
   关东特色小吃区由演艺区两侧进去,满族民居的典型特征围合形成多间“档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惯。广被的森林、丰富的水域、广袤的平原湿地给黑土大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料,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形成了风格特异性极强的东北特色饮食文化。在满族菜肴基础上加鲁菜、京菜的长处,粗线条的炖、酱、烤充满塞外的味道。
   走进关东特色艺术品街,一种古朴、凝重的氛围扑面而来。穿行其中令人仿佛置身北方古老民族的文化隧道:萨满神鼓、鱼皮服饰、桦树皮制品、黑陶、根雕、剪纸……一件件民间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为观者拼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北方民族的文明世界。
   关东古巷内,戏有特色,吃也有特色。主巷街道边,一处十米高的“撮罗子”不得不看,这个巨大的“撮罗子”是赫哲族在游猎时搭建的临时居所,在关东古巷里原汁原味的展现出来,仔细观察,撮罗子上还开了小窗户,里面是明泉特东北特色酱骨,游人可以吃着酱骨,从小窗口内往外看,将古巷内的热闹尽收眼内。
   在古巷内还有龙江特色展示区,在这里一个豆腐主推着石磨,一圈一圈地磨豆子做豆腐,游人可以看到豆腐、豆浆制作的全过程,也可以现场买上一块,品尝一下老式的手工豆腐,喝上一杯带着浓浓豆香的热豆浆,一定别有一番味道。在三江源赫哲小鱼馆内,游人可以感受到地道的赫哲风情,鱼皮画、拌生鱼、让人们真正了解了赫哲文化。
   在巷子内,游人还可以到马克西姆俄式西餐、沸沸洋洋火锅、东方饺子王、金鼎老北京炸酱面、田记小铺、于府香辣蟹、彭记春饼、龙江名小吃街等餐饮内品尝关东美食。
   饱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关东特色艺术品街上,游人可以边走边看黑龙江省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北传统膏药制作、方正剪纸、角雕工艺、麦秸画、女真火匏、青牛葫芦、绥棱黑陶、满绣工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艺人们也将古巷内现场献艺,表演绝活。
   角雕画原料是黄牛角,有暗红、黄、暗绿、黑、灰、白等多种颜色,是哈尔滨市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产生于1964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已名扬海内外,迄今为止,哈尔滨市的角雕画生产在全国仍是独一家。黑龙江地方工艺品麦秸画用普通的麦秸作原料,借鉴国画、民间剪纸等表现手法,经过多道工艺制作而成。题材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田园山水、古今人物等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东古巷还原了闯关东时期集市的热闹场景,巷子一侧的是一排小木亭,木的窗棂、木的顶。小木亭内都是从全国各地搜罗而来的特色纪念品,游人可以在这里一个一个小木亭走下来,“淘”到自己喜欢的特色东西。软陶、牛肉干、胖子炒货、东北煎饼……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会让每一位游人都目不暇接,享受着“黑龙江的东北土特产丰富,许多特色产品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滋补功能,初到黑龙江的游客,在游历山川湖泊、感受龙江美丽精致的同时,也会选择一些土特产品馈赠亲友.
   捏面人、吹糖人、做糖画、皮影戏、方正剪纸、绥棱黑陶、青牛葫芦、麦秸画、满绣、角雕。位于哈尔滨群力第五大道上的关东古巷,是体验着“老关东”民俗风情的最佳地,那里有些摊位的传统艺术值得你一看。如今,关东这片希望大地已崛起,波澜壮阔的“闯关东”历史,也渐渐地被时光冲淡;“闯关东”的印记,在哈尔滨也支离破碎。但“闯关东”先辈们筚路蓝缕,不屈不饶的“闯劲”仍根植在关东人的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身处关东地界的哈尔滨,多数人向上数4代,也是“闯关东”人。但随着时光的流转,“闯关东”后代很难见到闯关东时期的市井风貌,他们曾经只能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忆闯关东的故事。游人走进关东古巷,就会如同回到关东时期的老哈尔滨,木窗棂、青砖地,挂着大红灯笼,坐在东北大院里,品着正宗的东北味,让你如同穿越时空,回到了关东时期的老哈尔滨。释放着与这座城市的关东情结。
   关东古巷是一条不一样的古巷,墙上的壁画、巴洛克的装饰风格都为古巷增加了味道。这里还有很多风景等着游人自己来寻找。闭游半日,带了点俄罗斯特色食品,便返回住的如家酒店,结束了关东古巷之行。

共 38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东古巷,中式传统风格的大戏台、大秧歌、二人转等等,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得到了市民的喜爱。这里有各种特色小吃、传统风味装饰、建筑独具特色,且多以传统风格为主体,凸显地域特征。其它民间传统技艺如:捏面人、吹糖人、皮影戏、方正剪纸等等融入其中,更贯穿西式风味餐厅,两者相互结合,既体现关东民俗风情与文化,更显现出外域文化引入的作用。欣赏美文,感谢赐稿东北,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