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航】小巷里盛开的祖国花朵(散文)

精品 【柳岸•航】小巷里盛开的祖国花朵(散文)


作者:严真 秀才,137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8发表时间:2021-09-10 11:00:18

1956年我8岁,在故乡汲县上小学二年级。
   学校在桥北街东侧一条胡同最深处,是座破旧不堪的代王庙。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教育,校舍匮乏,城镇学校大都设在废弃的庙宇里。所谓的教室,课桌是两个砖墩上搭放的长条门板,一条门板,需要坐五六个学生,凳子参差不齐,是学生家里自备的。学校简陋至极。
   代王庙胡同很深很直且很窄,一米多宽,仅能容两个人侧身通过,每天放学,我们蜂拥着从学校出来,快乐地奔向巷口,奔向心中向往的广阔天地。这时,如有成年人在胡同里行走,就会背贴墙壁,让小神兽跑过。那时候小学生没有课外作业,书包几乎都是母亲缝制的,一本语文、一本算术、一根铅笔,足矣,背着轻轻如也,无忧无虑。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现我年逾古稀,怀旧与乡愁大概是老年人共有的情愫。我喜爱浏览故乡的媒体网站,日前搜索到一篇《我的第一个少先队队礼》(卫慢2021.09.04)的文章,绚丽的火花瞬间激起我花季年华的记忆。
   作者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程新枝,但是记忆的脑海里却怎么也搜索不到她的音容笑貌,不过,最终从文章里、从代王庙胡同深处,娉娉婷婷走出来一个朴素淡雅,像水仙花一样的姑娘,娓娓深情地讲述她的红领巾故事:由于在年级中品学兼优,她第一批被批准加入少先队,高兴激动极了。
   1955年拍摄的电影《祖国的花朵》热映数十年,讲述的也是红领巾的故事,优美的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脍炙人口,风靡校园,那时候电影在人们心目里十分神圣,因而,传播的“国旗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红领巾是国旗一角”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是我们那个年代,小学生时尚和进步的标志,是青少年的追求。可是,新枝同学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几角钱,与红领巾将失之交臂。看到母亲歉疚无奈的表情,女儿失落沮丧,但懂事的姑娘仍忍痛割爱了。然而入队仪式上,令她惊喜的是,辅导员庄重地为她佩戴上了红领巾,后来知道是班主任老师替她交了钱。她含着激动的泪水,向星星火炬旗帜,向敬爱的老师敬了自己第一个少先队队礼。红领巾在她的心目中无比圣洁珍贵!
   我是第3批,上到小学4年级时才入的队,《祖国的花朵》讲述的故事是班上有位调皮不羁的男生,入不了队,在同学们锲而不舍的帮助下改正了缺点,直到6年级,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大概我和他半斤8两,好点说“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第一次给我佩戴红领巾是班主任老师,姓名回忆不起来了,惭愧。以后上学,是我母亲帮我,后来能够佩戴规整了,才自力更生。记得我十分爱护红领巾,每天晚上总是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在枕边,早晨精心佩戴好才去上学。我觉的,是红领巾激励着我向好同学看齐,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2年以后,我成为了接送孙子上小学的爷爷。孙子的学校是郑州市重点小学,大门气势恢宏,教学楼别致气派,教室配套的电子黑板、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里的体育场,标准的塑胶跑道,学校建设得这么好,我们这代人当年连想都不会想到。孙子在一年级就加入少先队,全校新生是同批同年一起入的。之前,曾在电视都市频道看到一条新闻,有位家长投诉她的孩子没有被批准入队,气急败坏地称学校歧视孩子。以后学校让孩子们同时入队,也是为了防止发生发生这类麻烦。
   现在,小学生们的书包足有10多斤重,课本、书籍、作业本、文具盒以及水杯塞得满满的,书包漂亮,高档双肩,为了防止学生肩膀负重失衡变形而设计的,用心良苦。但爷爷痛爱孙子一般我替他提。有次星期一,匆忙中忘记了红领巾,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孙子被拦在校门外,眼看着上课要迟到,我慌了,孙子说:“没事”一溜烟跑向路对面的地摊,把钱一抛,拽起摊上的一条领巾,回奔进了学校。我如释重负,又颇感诧异,神圣的红领巾可以市场买卖吗?
   学校举办拔河比赛,邀请家长观看,赛场热火朝天,加油声呐喊声一片。拔河绳中间的标识是,系着的一条红领巾,拔河绳放下后,在地上的灰土里拖来拖去。比赛结束后,我想对孙子讲,红领巾不应该亵渎,如今的孩子红领巾是国旗一角,但这种抽象的道理他们理解吗?
   孙子上中学后,曾向我吐露心迹,说他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要考上名牌大学,我问哪所大学,他狡黠的一笑,莞尔不答。去年暑假,儿子、儿媳带他去北京旅游,特别游览了清华、北大,在今天的年代,孙子把清华北大当做偶像崇拜,我由衷欣慰。
   过去我们一代人的偶像,是课本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电影里的小兵张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孩子;现在学生的偶像定位,是清华北大,喜乎忧乎,还是时代变革使然?我认为,凭普通人的眼光理论水平,是评判不了解释不了的。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那个时代的口号;“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今天的宗旨。我坐在我家明亮宽敞的阳台上,天上白云悠悠地飘过,埋头手机重新点开《我的第一个少先队队礼》欣赏,时光回溯,于是沉浸在了上世纪50年代的岁月,“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的铿锵旋律,回荡耳畔。但是,小巷里盛开的祖国花朵,那个时代校园里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师生如母子的情谊,只能永远珍储在脑海记忆和演绎在文学作品中了。

共 2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叙述了“我”当年参加少先队的故事。我的小学时代,是在故乡汲县上小学二年级。那时的学校是座破旧不堪的代王庙,教室,课桌是两个砖墩上搭放的长条门板,一条门板,需要坐五六个学生,凳子参差不齐,是学生家里自备的,学校极为简陋,就是在这样极为简陋的条件下,我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如今,在家乡网站的一篇文章,引起我的关注,这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写的一篇文章,她回忆了自己参加少先队的戴上红领巾的经历,她的故事也引起了我的回忆,在那个年代,参加少先队,成了我们少年时代最崇高的目标,老师也对我们给予了无私的关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国旗是烈士鲜血染成,参加少先队,也成了我们少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可惜,现在孙子已经对红领巾的崇拜淡薄了,但他有学习目标,也让我很欣慰。如今坐在家里,回荡耳畔的《我的第一个少先队队礼》歌曲,沉浸在“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的铿锵旋律中……散文通过对少年红领巾时代的回忆,描述了在贫困的年代,少年对崇高的理想目标追求,崇尚神圣的精神世界理念,给人回忆,令人回味,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1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9-10 11:01:4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初秋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9-10 11:02:50
  读着老师的文章,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想起了那首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1-09-10 11:03:23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严真        2021-09-10 17:20:39
  感谢刘老师推荐拙作,今后努力添彩柳岸。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