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窗外(散文)
我常常很自作多情地问,是谁把最美的风景搬到了我的窗前?所有的窗子,都成了我的风景的取景框,我每一次临窗,都用心按下快门,“咔嚓”一下,摄下风景,装进我的脑海,愉悦我的心情。
一
我因照顾年迈而不能自理的母亲,住在一年前搬进的父母分给我的乡下回迁楼里。18号楼2单元804,东西向,坐北朝南,简单装修一新的90平的3室1厅。这个楼房,让我做梦都会笑醒。房间有五个对外的窗户,分别是面北的书房、母亲的卧室和厨房的窗户,面南的客厅和卧室的窗户,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分别把五个窗户依次简称为书窗、母窗、厨窗、客窗和卧窗。
照顾不能自理的母亲,除了下楼到超市买些吃用的,几乎每天与母亲厮守在房间,我每天的时间都均匀分布在这些房间里。书房,读书写字;母卧,伺候母亲吃喝拉撒睡;厨房,烧水做饭;客厅,浇花与看电视;卧室,休息睡觉。我觉得,在这不大的房间里生活是充实的,尤其当我无意间站在这五个窗户跟前对外瞭望时,我总是有一种难言的激动和感慨,因为窗外吹进的空气是清新的,窗外的风景是美丽勾人的。
我喜欢窗外这一览无余的新气象,总感觉风景这边独好,风景也钟情于我。
二
书窗面对的是6号和7号楼,在两楼的相距十几米的空间里,仿佛竖起了超大的天然屏幕,将空间的风景影印其间。
透过书窗看到的最远处,就是泰山西麓连绵起伏的群山山脉,郁郁葱葱,绿意盎然。104国道像一条灰色长龙由山前蜿蜒,陡然穿越山后,国道犹如一座分水岭,把省府济南与泰安界一分为二。映入眼帘而清晰可见的就是泰安高铁旅游新区的一幅截面图,由近及远,视线从紧邻楼栋环绕的四车道石蜡路穿过,就是一片绿荫覆盖下的石蜡观光河东南岸,沿岸看到的是健身广场,穿过横跨河两岸百米长的古色古韵的石拱桥就是石蜡河的西北岸,岸外相连的是几个足球场大的绿色草坪,里面栽满了色彩斑斓的绿化树,草坪西北的尽头就是耀眼夺目的仿宋古建筑群,这就是新建竣工的占地面积几十亩的大型霓裳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正北是三层中心建筑,中轴线两侧是对称兴建的依次由北向南的两层和一层建筑,广场中心是大型喷泉和配套设施。建筑群白墙黑瓦,飞檐微翘,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走进广场,仿佛是在穿越千古繁华。
沿河两岸和文化广场的建筑和绿化带都安装了七彩灯饰。每逢夜幕降临,文化广场、沿河两岸以及社区楼顶,各色灯光同时绽放,光彩夺目的灯光秀点亮半个夜空,灯光似潺潺流水,彼此起伏,波光粼粼,真天上人间也。
社区的乡亲们,晚饭后三三两两,结伴遛弯,游走在这灯光烂漫的世界里,健身广场里音乐响起,婶子大娘和小媳妇们开始扭动着腰身,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夜晚,透过书窗看到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仿佛九天银河落人间。
真的,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个乡下人还能够高楼住居,放眼美景。四时皆有风景,风景总是不同,风景只为我的眼,我常常多情地想,这样说给妻子和老母亲听,老母亲听不懂,只顾得去笑,笑也是一道风景,融入了窗外斑斓的风景,多么和谐!
三
母亲的卧室正对着客厅,窗户处在书窗和厨窗中间。由于照顾母亲,每天大多时间要在母亲的房间里,除了伺候母亲吃喝拉撒睡,就是与母亲唠嗑。母亲房间的窗户格外鲜亮,窗外正对着的是栋栋楼房,在阳光照射下,窗户发出耀眼的金光,抬首俯视楼下,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楼下有一处弧形健身花园,花园中央是一棵粗大的云杉树,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把巨伞,擎着天拄着地,留在花园里的是一片荫凉,成了附近几栋楼里的老人们天天光顾的乐园。早饭和下午三点后是老人们不约而同到这里相聚唠嗑的地方,婶子大娘们,有的拿着马扎,有的拄着手杖,有的拿把蒲扇,围坐在云杉环形水泥台子周围,打着手势,有着说不尽的家长里短,看得出来,老人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和幸福的微笑。
几年前还在旧村胡同里唠嗑的老人们,突然来到新的舒适的环境,眼里除了充满了新奇,更多的是享受美好和幸福。如果说起喜欢唠嗑来,还得说母亲最擅长,婶子大娘们最喜欢与母亲唠家常。母亲住上了新楼,腿脚却不能走动了,这是母亲最大的遗憾。
母亲虽然眼花了,但耳朵却出奇得好使。每逢婶子大娘们在楼下唠嗑发出爽朗的笑声时,母亲就会问,是谁在说话,谁在笑?我就说是前邻的奶奶后邻的婶们,母亲只是默默地“哦”两声,我知道母亲想念她们,也想与她们重温过去的时光。
母亲的心愿做儿子的岂能不去满足?只要母亲身体许可,天气晴朗,让母亲吃好喝好,洗漱穿戴利索后,还是把母亲抱到轮椅上,坐电梯下楼与婶子大娘过把唠嗑瘾,但时间不宜过长,母亲需要休息,毕竟已过九十的身体羸弱的老人了。
回到房间的母亲在卧室睡着了,嘴上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我想,母亲是多么留恋窗外的与婶子大娘们唠嗑的日子啊,或者是楼下窗外的风景,还有那些熟稔4的老邻居,让母亲感到了分外的温馨和满足吧。
四
妻退休后又在城里找了份教书育人的活,除双休日妻从城里赶回乡下与我们母子俩团聚外,平时就我们母子俩在乡下生活,厨房进进出出烧菜做饭就我一人承包了。厨房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厨房的一面窗把外面的光亮透射进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来。做饭是我喜欢的行当,乐趣无穷,特别是我们中老年人,经常下厨房既能健身又可利脑,对于老年痴呆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然而,我对厨房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厨房窗外的另样风景。
在做饭或洗刷的空间,偶尔站在厨窗向外望,会看到一个个欢快而忙碌的身影。搬迁新居后,大部分乡亲没有了责任田,于是在社区有了新的工作。年轻人一早开车或坐公交去城里打工,傍晚像归巢的鸟儿纷纷回到社区;没有到退休年龄的中老年们大部分安排在社区做了保安,有的站门卫,有的骑车满院巡逻,有的三三两两一伙在社区重点区域巡视;有的去了物业,有的在社区搞绿化。搞绿化,中老年妇女最多,在家门口给绿化树浇水、打药、剪枝等,每天总能听到她们劳动中发出的欢快爽朗的笑声。
从楼上向下望,谁家的媳妇在花园里干活说着笑话,虽然都统一穿着工作制服,总能一眼便能认出,有的即使不用看,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家的婆娘。这些忙着干活的媳妇们对这项家门口的活很是知足,而且待遇不低于男人们干保安。要知道,在没来社区之前,这些女人们可都是下地干活的好手,耕耩锄割样样精通,虽然下了死力,一年四季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但到头来得到的收入却是很少。
现在都转换了角色,在家门口工作,不再临风沐雨,工作又体面,收入又可观,还不耽误家务,这些女人们能不洋溢着幸福欢快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么!这些笑声,仿佛就是我刷锅做饭时的音乐,专为我而歌,就是有一点不快,也被笑声赶走了。所以,我在厨房间,总是满脸的笑,有人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不知别人看我能不能看出我是被笑弄得有点年轻了。
五
要说活动最频繁的就属客厅了。虽然在农村养成了街坊邻居串门的习惯,但自从住上楼房,串门的乡亲几乎没有了,除了是过年过节。偶尔来个客人或是家人团聚,在客厅招待还是不失体面的。在平日里,客厅几乎属于我的空间。在客厅里最愿意待的地方就是客厅窗户下放置的那把躺椅了。宽大的窗户下是几十公分高的平台,喜欢养花的妻子把平台摆满了各样的花盆,盆里养着各色艳丽的花草,临窗坐在椅子上,斟一杯清茶,手捧一本闲书,逍遥自在品读,是最享受不过的事情了。
读书累了,站起来面窗而望,楼下又是一番景致了。
我住的楼房朝南面向社区东西大街,双向四车道的大街把整个社区一分为二。街对面临街的是社区二层楼高的设施齐全的卫生室,卫生室西邻就是老年幸福餐厅,卫生室东临是原旧村庄保留下来的搬迁至此的集市,集市对过便是现代意义上城市里才有的大型连锁超市,一现代,一传统,两相呼应,给社区居民带来自由选择购物的便利场所。
每逢五天一个集,外来乡村和本社区个别村民还有没有被征用的菜地,种的菜还有其他农作物、食品加工等小吃在集市上贸易,热闹的集市,最多可达几百口人,平时大都去对过超市购物,货物应有尽有,极大方便了这里的居民生活。
社区卫生室便民服务到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态度和蔼,服务热情,社区村民们都享有新农合医疗保障,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车接车送去附近医院。
更让社区村民感到自豪的就是与卫生室相邻的幸福食堂,这是今年社区推行的一项惠民新举措。凡社区居民年届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孤寡老人,免费在食堂用餐。来用餐的老人,社区达几十人之多,既解决了老人儿女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又为老人解决了不能下厨做饭的实际困难。一日三餐,老人们都集中在幸福食堂,那幸福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地写在了老人们的脸上。
在卫生室东墙角的一块空闲场地里,每天下午太阳偏西时,这里一片荫凉,附近社区的老人们自发组成了露天棋牌局,一二十个男女老人们自带马扎围成四五盘架子,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每天下午至傍晚都玩得开心,可谓是“废寝忘食”的忙活。这些老人们有退休教师,退休工人,拿到养老金的农村老人,生活上有了保障,就开始寻求精神上的享受,这不正是小康社会才有的幸福美好么!
总是最有内涵的风景,人们安居乐业闲适自在,反映的是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也知道,用不了几年,我也会加入到他们之中,享受退休的美妙日子,心无烦躁地溜街串巷,尽享快乐时光。我盼着加入到这个风景队伍里。
六
建党百年的庆祝日到来的几天里,楼下社区的小广场里,歌声阵阵,锣鼓喧天。第一次听到和看到这振奋人心场景的,正是在卧室的窗前,午休起床后,从窗前往楼下看,不偏不倚,窗前正对着在小广场排练节目的社区男女群众演员们,这是为庆祝党的百年大庆彩排节目。站在窗前,不用下楼就听得清,看得明,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清晰可见,历历在目。
随后知道,这里的居民自发成立了农民演唱团,社区专门设立了高规格的舞台和电子屏幕,既能上台表演,又能观看电影。
党的百年大庆这天,社区居民齐聚这里,挤满了整个广场,观看盛大的歌舞演出,有大合唱,独唱,戏曲,小品,可说是精品荟萃连连。我有幸,不用出门,在卧室的窗前就能分享到这节日的精神大餐。
更为可喜的是,自此以后,晚上,社区每隔两天,就在这里放一次电影,传统经典电影又在这里重现。几十年前,要看场电影需要跑十几里路,现在家门口,甚至不出门就可以如愿以偿了,这是怎样的时代进步和发展啊!
透过窗外,看到的是社区的新变化,新气象。可有谁知道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山野荒地,这里的居民还是散落在几处旧村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没有脱离贫穷的农民。
如果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生活在城里的人,如果你来到我们社区,同样,像我一样站在任意的窗前,向外观望,当你看到窗外的景象时,你会认为这是农村么?也许,你会说,这地方比城市还城市呢!
是的,这就是新时代的新农村,一个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一个新时代的旅游经济开发区。
瞭望窗外,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美!窗外,太多的迷人风景,换着窗户取景,成了我每日的工作,我想做一个合格的摄影师。
原创2021年7月10日
2021年9月11日首发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