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细节中的风景(散文)
一
在通向长白山的公路上,有人在笑着指点着路面的白色路线。“看看,都是弯曲的,这些划线的人,可真够粗心的。”
我忙看去,可不是吗,一条条弯曲的路线像一个个问号,划在明晃晃的公路上。这么大的错误,怎么发生的?我细细品味,方知其中端倪。不是划线工人的疏忽大意,这是因为车轮的碾压,导致油漆路的变形。超负荷的运营,让这条路不堪重负,无数次的重蹈覆辙,其实也是在证明着一点,那就是前方的风景足够迷人啊!
二
二道白河镇是长白山的必经之地,十几年前,我便来过。那时候,街道狭窄,一路的灰尘被经过的车辆搅起来,半天都不能落下,如同黄色的雾障。房屋逼仄,几个人一间的大通铺,很是脏乱,夜晚,还有老鼠窸窸窣窣地跑来跑去的声音。
而今,再次来到这里,让人吃惊的是,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街路宽敞,楼房林立,旧貌换新颜。刚下车,在平坦的草坪上,一块巨大的石头,活脱脱像一只牛,石痕嶙峋,牛头下抵,一股苍劲的力量之美,还是让人震撼的。难得的是,这块石头是纯天然的,绝非人工所为。
山里的石头是有正反面的。这是因为山里的石头大多有一部分深埋在地下,露在外面的部分,被风雨侵蚀,石体深黑并布满青苔。而另一面则没有风吹日晒,还是石头的原色。把它挖出来,清洗干净,石头的两个面还是清晰可见的。
天然之美是上天所赐予的,不易得到。我看见过许许多多粗制滥造而来的石头,里面是用钢筋做架子,披上一层帆布,便开始在上面涂抹。人工的东西是随着人的思维而动的,失去了天然的轻巧与灵动。这只天然的石牛,正是从泥地里挣脱而起的,带着一股冲劲,更带着一股气势,不正是崛起的白河人的真实写照吗?
站在这里,可以听到一阵阵湍急的流水声。一条碧水闯入眼界,又穿林而去。我还没有临近河边,便已经感到了习习的凉风。一条河隔开了两个世界,河岸那边,林木深深,藤萝倒挂。啾啾的鸟鸣穿破河水的纷扰,抵达耳中。有一棵水冬瓜树歪斜在水面上,几乎匍匐到水波上,整个树体快连接到这边,俨然成为一座桥。一棵树无拘无束地生长着,以自然姿态生长,那是树的快乐,那是一棵树的真心。
我身边不远,也有树,却是从别处移植而来,树体上捆绑着几根支棍,它们如同一群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拄着棍,架着拐,其惨状可见一斑。
这些树和石,还需要时间的磨砺与洗刷,才有可能成为风景,成为不了风景,也是因为它们不够自然,没有了自然之美,便会是一块死气沉沉的树和石头,堆在那里相互嘲弄着,泪面自干。
风景,是经过历练而成的,我们感受着风景的美妙,其实还有一种历经岁月的沉厚,我们常常读不出,或者被忽略了。
三
搭乘出租车去景区,有幸与司机聊了一路。我们都以为他们守着金饭碗一样的绝世风景,一定会衣食无忧的。然而,听到他的一番话,我方才明白他们的苦衷。
他们的收入很一般,也就是养家糊口。长白山地处高寒地区,夏天上山都觉得冷,就别提冬天了。学生的假期是旅游旺季,却只有三个月左右。这里没有大型工厂,镇上所有的人都围绕着风景生活,不免有些僧多粥少。就单单出租车而言,有限的车数还是可以维持生计的,如果无谓的增加,就是在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的赚钱的路给堵死了。
感慨之余,不免有些害怕。这里如果添加了大型工厂,清澈的河水还存在吗?蔚蓝的天空还存在吗?那一池碧蓝的圣水呢?
路过美人松林,那一棵棵美人一样的松树,婀娜多姿,顾盼多情。可是,松林之中不时地闪过一株株枯死的树体,干硬的枝丫裸露出的丑恶神态,让人吃惊,那是一只只干枯的手臂,张开手指像苍天呼吁着。欲哭无泪的眼睛已经成为一个个黑洞,无神而无奈。
人与自然始终就是一个矛盾体,如何理顺与大自然的关系,能够和谐共处,真的是迫在眉睫的命题。这里的风景既要承担人们的生活,还要担起一脉江山的青春永驻。重任在身,这一端,那一端,孰轻孰重,孰是孰非?
怀着异样的心情去眺望天池,一片湛蓝的通透,洗清了心中的忧患。环顾四周,我被一片鲜红的颜色所吸引。那是一群头戴红帽的志愿者们,在山坡上收取垃圾呢。不由地,我的心里升起一股暖流,他们吸引着我的脚步,向那里走去。
这片红色真的像傲霜斗雪的金达莱啊!但愿风景这边一直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