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我的家在大西北(散文)
哪里是我的家?如果没有家,如何装得下我的思乡之情?
一
听爷爷说,我们的老家在宁夏的南边儿,被称为宁夏的南部山区,一个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方,我是这样去怀想我的家乡的。
我听人说,这里一切都处于原生态,连路边的野草,都只有风去抚摸,甚至没有路人去看一眼。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环境的恶劣难以想象,山大沟深,交通闭塞,黄土裸露,最主要的是常年干旱,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方。
是我们的土地,不适合别人居住,但我们不能嫌弃,因为我们出生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就像儿不能嫌母丑一样,我对联合国的这一认定有些不满,因为这样的认定有什么意义呢?只有伤害,给与的同情,都是廉价的,无法催下我的眼泪。
20年前我们举家搬迁到贺兰山下的华西村。几经改名儿,现在叫镇北堡镇,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爷爷说,刚来到这儿,看到的是茫茫的戈壁,房无之间,树无几棵。走一天有时也碰不上一个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南部山区相差无几。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这是人们形容这里的天气的顺口溜,当然是最真实的写照。庆幸的是这里有水。用铁管打十几米就能出水,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就有了希望。有了水就有了奔头。有奔头就不算苦,没奔头那才叫真的苦。老乡们用自己亲手打出来的水,洗去了一路的风尘,开始了新的征程。老乡们从来不怕吃苦,怕的就是没有希望,在这儿他们看到的希望,只因为这里有水,水,就是希望,你觉得希望的产生会是因为什么!因为有水了。
常言说人最怕的就是懒惰,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有激情,这就是好事情!再加上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亲民政策,这里得到改观也是早晚的事了。地下那点水,总是不能解渴,于是他们下大气力把黄河水引到了这里。因此有了二级站三级站,四泵站这些地名。实际就是二三四级扬水工程。从这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工程的艰难和浩大,加强基础建设,改造环境,植树造林,努力改变生态,建设美丽新家园,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人们才走到了一起。穷则思变,就这样,我的家乡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了。
二
有了贺兰山的庇护,黄河水的灌溉和党和政府的保驾护航再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达到了高度统一。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今天美丽富饶的镇北堡镇。
2012年12月24日,环境保护部授予镇北堡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4年7月21日,镇北堡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015年7月13日,镇北堡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2016年10月11日,镇北堡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我的家乡现在是西夏区的后花园,是全国旅游重镇。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贺兰山。贺兰山雄奇俊逸,势若奔马,傲然挺立在银川平原的西部。宁夏和内蒙古人民世世代代在贺兰山的庇护下繁衍生息,银川人称之为父亲山,宝山,内蒙古左旗人称之为圣山。的确,贺兰山是“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它宽阔雄健的身躯阻挡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割断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侵扰,使银川平原千百年来无灾无难,鱼米飘香。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奔腾不息的黄河。黄河对于我们宁夏尤为偏爱。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黄河养育了宁夏人民,孕育了宁夏文明,培育了宁夏特有的黄河文化,也成就了宁夏“塞上江南”的美誉。啊,黄河!您赐我大爱,我还您清流。开源、节水、防污、保护,实现“人水和谐”,这是我们宁夏儿女对“母亲河”奉献的拳拳赤子之心。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的祖国,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地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才是我们家乡美丽富饶,才是我们生活美满幸福!
我的家在祖国的大西北,可能过去这样说,是一种无奈的哭诉,如今,天翻地覆了,我还是要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家在大西北,塞上江南,距离美丽的星辰最近的地方。一张白纸,画最美的蓝图,大概说的就是我的家乡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