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一曲琴音醉心间(散文)
一
从年轻时就爱听古琴、古筝、二胡等古典乐器奏出的乐曲,但这些年因被琐事缠身,听得并不频繁。有时会在烦闷之时聆听一曲,听完之后积郁顿消,心情舒畅。对古琴曲最为钟爱,光是古琴的名字就吸引人。同带“琴”字,钢琴读起来如小石子从高空掉落大地,利落,干脆,响亮。古琴聆听在耳,则如雨滴梧桐,雪落梅间,意趣横生,韵味无限。如果说钢琴像一个挥舞大刀、驰骋沙场的英雄,那古琴便是一个打着油纸伞、漫步在小巷的江南女子。从中可见中国汉字的魅力,一字之差,就是天上人间的差距。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每一个名字都诗意盎然,令人心动。记得一句诗:“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据说这是卓文君写给远在京城为官的丈夫司马相如的,也有人质疑非她所写。因为此诗,司马相如打消休妻再娶之念,派人来接卓文君进京,从此恩爱两不疑。由此看来,女人的才华也能成为最尖锐的利器,披荆斩棘。当然前提是对方懂得欣赏你的才华,否则就是对牛弹琴。七弦琴,入了诗真是美,美得超凡脱俗,于是对古琴更是爱到了骨子里。
除了爱古琴之名,更迷恋它的音色,深沉,空灵,余音悠远,音域宽广,可温柔婉转,也可磅礴大气,实为一种神奇的乐器,魅力无限。有几年间,曾一度想去学古琴,终因种种原因放弃,但对古琴曲的喜爱却始终未变,就如远方的故人,虽不时常与她相见,心里却深深记挂着。记挂是一种幸福。
二
一日浏览QQ音乐,偶然发现古琴曲《古琴禅修》。以乐器之名做曲名,甚为鲜见。因好奇,便点击进去聆听,一听倾心。
这是一首非常美妙无比的古琴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柔和、平缓,似春燕在柳枝间呢喃,能感觉到柳枝的轻颤;又仿佛丝丝春雨洒落花间、草丛,有青草和花的气息萦绕鼻翼。一幅江南乡村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三月的江南乡村,晨光初透,烟雨轻柔,远山笼罩在薄雾中。人家的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炊烟;鸡在栅栏边懒懒地啄食;乡间的小路上偶有戴着斗笠的农人走过;小巷的青石板散发着明亮的光泽;墙壁上的青苔茂密而温柔。晨雨中的乡村一片寂静,只有牧童的笛声在田野的上空清脆的嘹亮着……
此段虽短,却让人心神俱畅,感觉自己变成了江南的一缕春风,柔美轻盈,飘逸自在,在斜阳下恣意地飘,与淡淡的霞光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乐曲是高潮,如清泉溅入空谷,清亮悠扬,再变得柔情婉转,缠绵悱恻,如此循环往复,妙不可言。眼前似有千万棵梨花在灿然绽放,一个穿着青衣的年轻女子在梨花下翩翩起舞。她有着梨花般清丽的容颜,更有颠倒众生的舞姿。旁边伫立着一个器宇轩昂的男子,边吹箫边深情地凝望着她,瓣瓣梨花如雪般洒落在他们身上,美的让人不能呼吸。
这段乐曲听得让人柔肠百转,心痛神痴。眉眼间分明是喜悦,可心思儿却被撩拨得酸酸楚楚,眼角似有泪渗出,很容易回忆起曾经美好的过往,回忆起某些人。回忆里有无尽的甜蜜,也有绵绵不绝的怅惘。
乐曲收尾让人心神一宁,心情重归平静,似回到宁静的夏夜:虫儿在墙角边啁啾,一群萤火虫在远处明明灭灭,月牙儿娴静地挂于天边,星星在黑暗的天空中闪闪发亮。
听完此曲,通体舒坦,心灵如被山泉濯洗一般,一片澄澈。灵魂似脱离身体,站于高山之巅,抬头可见白云如雪,低头只见绿意无边,流水潺潺,俗世里的烦恼与纠缠统统消失不见,周围只有无尽的美、清幽与安宁。
那是一次妙到巅毫的听觉享受,更是一场销魂荡魄的听觉之旅,从未有过的感觉。这首琴曲很奇妙,达到了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境界,不仅听觉感到欢悦,就连嗅觉、视觉也深深感受到了乐曲的美妙。让我想起了王维的山水诗,他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禅意,有意境。尤喜那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种幽远清寂之美,如盛夏的冰水,令人饮之浑身冰爽。我想说,这曲《古琴禅修》和王维的山水诗如出一辙,让人的精神抵达到一种旷古的宁静中。
三
人与人的相遇是缘,人与音乐也是。在中年的路口,遇见古琴曲《古琴禅修》,是一场怦然心动的邂逅,从此灵魂为之沦陷,每日必要听上二遍,百听不厌,如痴如醉。
聆听之时,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独自倾听。琴音高雅,不适合尘世的纷扰和喧嚣,若与各种噪音相伴,似要君子与小人为伍,彻底孤独,如坐针毡。有一个女作家认为:聆听古琴曲,须焚香,沐浴更衣,穿汉服最佳,旗袍也可,最不济也得一袭长裙,颜色素雅最好。如此方不辜负琴音之美。这是一个活得精致的女人,对古琴曲如此尊崇,令人叹服。
我乃俗人,不会刻意去沐浴更衣完毕去倾听。兴致来时,随时会聆听一曲,我喜欢把生活尽量简单化,并无对古琴曲存轻慢之心。当然对《古琴禅修》格外厚爱,偶尔也会讲究一下环境。见明月当空之时,会伫立于窗前,聆听此曲,感觉特有情调。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写道:“松下听琴,月下听箫。”张潮先生是个古今少有的妙人,其审美情趣令我辈望尘莫及。不过我觉得在月下听琴也挺好的,月和琴音有着相似的气韵和格调。尤其是这曲《古琴禅修》,最衬清朗月色。
闲暇之时也会痴想,若能寻得一处空旷山野,有鸟鸣不绝,花香袭人,蝴蝶翩跹,草木葱茏,还有一知音相伴,坐于溪水边聆听《古琴禅修》,那该是一种怎么的绝美。那时,放肆的沉默吧,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多余,只需把时光和心尽情交付给琴音,让灵魂去纵横驰骋。如此情境,算是对此曲最高的礼遇吧,也可以说是一种敬畏。在我眼里,美的东西值得敬畏,你敬畏了它,它回馈了美。当然目前只能是一种唯美的幻想,但我会痴痴地追寻。
熙熙攘攘的世间,人活得越发的匆促、繁忙,易错过许多美好的风景。有时放慢自己的脚步,活得从容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我遇见《古琴禅修》。很多夜晚,一个人,一曲《古琴禅修》,就足以抵御世间所有的寒凉。那一刻,人生的失意和忧伤仿佛都被琴音抹去。音乐有时就是一剂良药,可以治愈最深的伤口。余生,必与《古琴禅修》不离不弃,缠绵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