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啊,沙漠(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啊,沙漠(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27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3发表时间:2021-10-14 06:24:25

孩子们的“沙漠”,那是他们玩耍的地方;我眺望西北那片浩瀚的沙漠,有着太多的感慨。
  
   一
   暑假里,我带着邻居家的几个孩子到滨江公园里玩耍。
   公园一隅,有一个沙场,名曰“趣味沙滩”。趣味沙滩让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激情,一个个像脱缰的小马驹,挥动着双臂,欢快地向沙滩飞奔而去。
   孩子们像觅食的小鸟,散落其间,用事先准备好的挖掘工具,乐此不疲地这里凿凿,那里刨刨。他们来来回回地运着沙子,把个平整的沙场整得坑坑洼洼,美其名曰“开江引渠,灌溉沙漠”。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比较天马行空的,我们大人无法理解,我只好百无聊懒地远远坐着,看着。孩子们偶尔施展天性,相互追逐着、打闹着,偶尔也扬几把沙子,搞得尘土满天飞,身上、头上到处都是,我担心他们会弄到眼晴,时不时地大声喝止他们,有时候心里烦燥得要命,巴不得他们尽快完成“工程”,好把他们带回家。
   一个叫张艳的孩子仿佛觉察到了我的无聊与郁闷,停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朝我招手,并用奶甜的嗓音喊着:“老师,快过来,和我们一起玩。”我被孩子突如其来的“奶甜”唤醒了,舒展着眉头,挤出笑容,冲着孩子点了点头,并没有动身。没想到几个孩子齐唰唰地望向了我,那清澈的眸子里分明写着期盼。一个叫子涵的孩子干脆向我跑来,不容分说,一手把我拽进了沙场里。
   孩子们热情地向我介绍着他们的“工程”。指着一个刚刚挖的数十米长的坑,告诉我说是赣江。他们准备在赣江的两岸,凿出十多条水渠,准备引水入渠,浇灌土地。他们并在十米开外,凿出了几个大坑,说是储备水源之用。并且堆了几个大大小小小的沙包,告诉我说是沙漠。上面插了一些花花草草,他们要种树。
   没想到孩子们这些“幼稚”的行为,引起了我的兴致,并震撼了我的灵魂。我惊叹着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惊叹孩子们有一颗“南水北调,敢叫沙漠变绿洲”的“雄心”。
   我用最生动的微笑和点头,来给她们鼓励,他们就像得到进军的命令,干得更起劲了。
  
   二
   是呀,沙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统计,地球上的陆地,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沙漠。尽管各国人民都在同沙漠化进行抗争,但沙漠化土地,仍在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沙漠在不断地吞噬着陆地,不断地挤压着人类生存的空间。
   此时的我莫名其妙地联想起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想起了“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我们从汉代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基本都围在塔克拉玛干的周围,而当时楼兰城附近的罗布泊水量丰盈,一条塔里木河一年四季从那里蜿蜒流过。那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森林密布,据说还是恐龙的故乡。
   我想回去之后把沙漠化的情形告诉他们,开展一次主题班会。
   据考古资料显示,楼兰古城建立很早,不晚于汉,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汇的地方。那里当时被称为中国通向西域的一个窗口,也同样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门户。从考古学家挖掘出的长长的城墙,高高的佛塔和不计其数的文物上分析,当时楼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先进的地位,是当时最富庶最繁华的地方,可以说是西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可不知在某年,西域这颗璀璨明珠,陨落了,永远埋在了遮天蔽日的黄沙之下。为什么会突然埋在黄沙之下呢?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也许是河流改道,水源消失,环境因而恶化,人们不得不迁徙;也有人说是瘟疫,每天都有人死去,人们在极度恐慌中逃离;也有人说也许是因为战争的洗礼,摧毁了城池;也有人说是出于巨型沙尘暴,一夜之间全部埋没。不管是哪一种,都跟“环境”与“沙漠”有关。而土壤的沙化,跟人类活动有关,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或乱伐滥挖,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些,无不破坏着环境,加剧了水土的流失和水汽的蒸发,最终让西域三十六国成为了历史中的一缕尘埃,永远埋进了沙漠之腹。楼兰古城,只能可怜巴巴地用留下的蛛丝马迹,让后来者不断猜测他们的去向,用埋在黄沙之下的遗迹,可怜巴巴地向世人诉说他们曾经的盛景,诉说着属于它们的故事和传说。
   楼兰之城的“陨落”,该谁负责?问天,问地,问苍生!
   楼兰古城的陨落,为世人敲响了一记永远的丧钟!这个“死亡之海”的称呼,也是对世人永远的警戒!
   此时的我,也想起了茫茫的撒哈拉沙漠,那里降雨量非常稀少,甚至数十年都不会下一滴雨,无草无木,无舍无房,只有一望无尽的沙丘和层叠不穷的沙山。我也想起了在远离海洋的中国西部,有个“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那里地处黄土高原,一片荒凉。风沙、沟壑、戈壁、荒漠,这些荒凉的词语就是环境的写真。据统计,那里年均降水量仅300亳米,蒸发量却在2000亳米以上,曾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可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西海固成为我国最早试验,扶贫开发的区域。人民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合理治理。他们植树造林,改坡造地,修建梯田……用40多年的艰苦奋斗,辛勤付出,终于让西海固的生态环境有了脱胎换骨的蝶变。
   如今,西海固已成为适宜耕作的区域,是生态重建的一个缩影。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啊,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像挂在山上的彩色绸带,书写着与众不同的人间仙境。
   如今,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成为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被入选为“中国最美田园”,成为了一道举世瞩目的绝美风景。
   这些,是人民的智慧,是人民的付出,更是人民的骄傲!我想说,为之付出的人民更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他们的思想,他们风格,将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为之奋斗。
   我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心,随着夏风,越飞越远,早已飞到了美丽的西海固。
  
   三
   “老师,你看,龙泓炜那刨沙的样子,像不像狗刨式?”
   耳边,传来了张艳小姑娘戏谑的声音,收回了我的思绪。
   我循着张艳指的方向望去。龙泓炜这个小家伙,埋着头,弓着背,徒着手,正在长长的“水渠”里,非常卖命地刨着沙土。他满头大汗,衣衫早已湿透,指甲盖里塞满了沙,往上翻着。望着这孩子,我既心疼又好笑。不知为什么,此时残留在孩子们手上、身上的沙子,我感觉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散发着太阳的气息。
   对了,还有一些对于自然形成的沙漠,以目前人类的力量,是无法进行改造的。但当我看见眼前这群如精灵般的孩子时,我感觉他们的所做所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许有一天,在这群孩子当中,就有一个能掌握科学技术,利用科技手段解决沙漠问题,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永远都不要低估孩子的潜能。
   我想着想着,茫茫的大漠仿佛有了一望无垠的农田,在蓝天之下,那深深浅浅的绿,随着风的轻拂,翻滚着层层叠叠的绿浪,有了牧归的牛群,袅袅的炊烟。
   我舒展着眉头,嘴角上扬,干脆脱去了脚上的那双鞋子,跟着孩子们一起光脚踩进了沙场。满是晶莹的的沙子一下子包裹了我的双脚,感觉那么松软与舒适。当我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时候,脑海里一切的琐事都放下了,没有了杂念,没有了烦恼,有的只是沉浸在了儿时的欢乐中。是的,我已太久太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肆意的玩耍,纵情地欢笑。
   在蓝天下,在阳光里,在微风中,在趣味沙滩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的影像,我自以为,也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啊,沙漠,我更相信,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会被赶走,会失败地退却,变成绿色的家园,孩子们再来读关于沙漠的历史,会变成趣味地理。
   我记得郭小川的一段诗句: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我看着站在玩耍的孩子们,他们应该就有这样的青春,沙漠成了他们挥舞青春的战场。
  
  

共 31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相信,作者是一个有情趣也梦想的好老师。一个“趣味沙滩”引发出孩子们的玩耍兴趣,也让老师看到了驾驭孩子们的机会,那个主题班会,是否准备好了,主题词是什么,组织形式怎样?作者由趣味沙滩想到了土地沙漠化的问题,想到了“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作者根据史料得知,楼兰地域,曾经是水草丰茂,人居甚多的宝地,不知何年,成了草木不生的地方,作者推测其原因,每一条都让我们触目惊心。历史到了今天,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在一代代勤劳的中国人手中变成了绿洲,成了最美田园,创造了人间奇迹。作者的思路被孩子们唤醒了,生出一段深沉的思绪和思虑,让人了解了沙漠化的可怕,感知改造沙漠的艰难和成果。作者最后一笔非常精彩,她认为,在孩子们中,将来会有改造沙漠化的人才出现,因为今天的引导,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不能磨灭的印象,甚至可以唤起他们改造生态环境的雄心。这篇散文架构特别,非常精巧,始引自然,回顾有序,议论深沉,穿插史料,精当有用,尤其是文章有对未来的希望之笔,给人以信心。文笔畅达,情感充沛自然,是难得的佳作,推介赏读,感受精彩。【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0-14 06:25:57
  沙漠,在孩子们的眼中是趣味。湘莉老师的这篇散文,特别有趣,也很深沉,是难得一见的题材。非常精彩!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09:15:48
  深谢怀才老为小文精心编辑,费心润色,辛苦了!今天是九九重阳节,真想为老师唱一首祝福歌。遥握,谨祝一切都好!
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10-14 07:16:22
  散文的形,在于能散,即大开。想象丰富,穿越古今。而聚焦孩子们的灵动与创造及美好未来、沙漠变绿洲是真正的大合。作为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启智则显得更为可贵,尊重孩子,从不抹飞孩子们内心的思想火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回复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09:20:10
  深谢鸿雁老师到访留墨鼓励,你的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遥握,谨祝一切都好!
3 楼        文友:岚亮        2021-10-14 07:55:11
  孩子们的“沙漠”是趣味横生的,而我心中的沙漠则是让人心痛沉重的。十年前,我去新疆,曾坐车横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的景色是壮观的,那无际的黄沙,千年胡杨,几簇红柳,一缕孤烟,让人遐想。然而,它是残酷的,沙漠化这个问题至今仍然难以遏制,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死亡地带继续在扩张。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联想丰富,寓意深长的文字,写得好,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09:27:00
  深谢老哥百忙到访留墨鼓励!你的精彩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一直很佩服你的精力和才华,一直以来老哥都是高质高产,不知你是怎样做到的,辛苦了!大赞!遥握问好,谨祝一切都好!
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1-10-14 09:08:35
  沙漠的话题引伸的很自然,同时,给人的想象空间非常的深远。沙漠的问题,是世界最大的问题,不加以遏制,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祝创作愉快,文丰笔健!
回复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09:28:46
  深谢孤独老师到访留墨鼓励,你的精致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遥握问好,谨祝一切安好!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10-14 10:37:05
  本文情趣盎然,引发思考。孩子们玩“趣味沙滩”,像模像样地“开江引渠,灌溉沙漠”,其玩乐活动引发了“我”的遐思,“我”想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想到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当年水丰草茂,人杰地灵,由于环境的恶化,这么强盛的王国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令人感慨悲叹,不胜唏嘘。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叙述了西海固的前世今生,已从荒凉变成了人间桃源,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可创造奇迹。作者笔力老道,娓娓道来有欢快的描写,也有深沉的担忧与思索,更有对孩子们寄予的满腹希望和期待。好文,思绪纵横,挥洒自如,启人深思。拜读受益,问好莉莉创作愉快,秋祺!
回复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12:04:16
  深谢香香老师精彩唯美的点评!湘莉知道,那是香香老师对湘莉给予了深情的鼓励!再谢!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感恩遇见,期待你的佳作点缀东篱!遥握问好,谨祝一切安好!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1-10-14 10:54:10
  读着湘莉老师这篇优美的文章,让我感慨万千。首先惊叹于新一代孩子们的思维和创意,在“趣味沙滩”上,开渠引水,在沙漠上种花植树,比我们那一代强多了,相信他们会创造更美好的未开。其次就是湘莉老师文中提到的沙漠化问题,这是世界面临的难题。每年世界沙漠面积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治理沙漠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喜欢湘莉老师那段楼兰古国的历史,曾经那么辉煌的古城却被沙漠掩埋,只能从挖掘出的城墙、佛塔和文物中看出曾经的璀璨,令人无限惋惜。但中国政府对“西海固”沙漠地区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让我们未来对沙漠的治理有了一份信心,而且这一代的孩子们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湘莉老师这篇文,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过渡自然,蕴意深厚,给人深邃的哲思和启迪。美文佳作,大赞!问好湘莉老师,遥祝秋琪!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13:01:37
  深谢如菊老师百忙抽空为小文点评,你的点评唯美精彩,充满了鼓励之情!湘莉感动、感激!感恩遇见!遥握问好,谨祝远在他国的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明月梅花        2021-10-14 11:24:06
  初看题目,以为是一篇游记。由孩子玩沙联想到沙漠化问题,赞叹老师文思驰骋,我却做不到。一群可爱的孩子,可爱而优秀的老师。如今地球的沙漠化问题令人忧心,奇怪我却喜欢沙漠的苍凉之美。湘莉老师的文章越写越精彩了。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13:05:23
  深谢明月老师百忙抽空留评鼓励!你的文章总是那样细腻唯美,令人百读不厌,是我学习的范本。遥握问好,谨祝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8 楼        文友:白玄        2021-10-14 16:40:24
  文章以小见大,从带孩子们玩沙,联想到土地沙漠化的严峻问题,想象西域当时的繁华景象,再从孩子们玩沙“开江引渠,灌溉沙漠”的行动中看到治沙的希望,于是自己也加入此行动,玩得不亦乐乎。回去以后准备开一次主题班会,宣传治沙,保护环境。叙议结合,材料详实,以小见大,主题鲜明。好文章,点个赞!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10-14 19:42:34
  深谢白玄老师到访留墨鼓励!你的点评是我前进的动力!再谢!遥握问好,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