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柳岸】贾探春的智慧(赏析)
我认为《红楼梦》里最聪明,思想最超前,甚至可以说是具有高瞻远瞩能力的人,只有贾探春一人。和她比起来,连机关算尽的王熙凤也要逊色的多了。
王熙凤的能干,只是精明,奸诈,是得了势之后的狂悖。贾府里除了贾母的高贵之外,第二个便是王夫人了。她不但是正妻,况且又有宝玉做底子。宝玉就不用问,未来贾府的必定继承人。贾珠已人命归西,儿子贾兰也算是孙子辈了,只要有宝玉在,就轮不到他。贾府上下,甚至连那些丫鬟也以接近宝玉为荣,更不要说王夫人了。自古以来就是“母以子为贵”,贾母显贵,不正是因为贾政,贾赦吗?所以在贾府里,王夫人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一不二的人。那么在贾府里跟王夫人关系最为亲近的就只有王熙凤了。这可是她的亲侄女,从这一点上来说,更是雷打不动死也分不开的关系。
因此,贾府事宜全权交给王熙凤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可以推断,王熙凤没有过门之前,贾府里做主的人就是王夫人,在王夫人之前就是贾母。所以当有了王熙凤不能做主的事情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请示贾母或者王夫人。可见她们对这些事情的处理是再熟悉不过了。因而王熙凤就是仗着这样的关系才显得咄咄逼人,甚至仗势欺人。有时即使做错了,后面还有王夫人替她撑腰,所以,她的泼辣也是大有来头的。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也只是头脑清晰而已。什么人的月钱,脂粉钱,下人的工钱,院子里的栽花种草,修修缮缮等事,可以说,只要不是傻子都可以胜任。又或者把王夫人的势力随便给一个人,做起来也并不见得会比王熙凤差,即使李纨那样的善人儿管理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王夫人没有把管理大观园的事交给自己的儿媳妇而是交给了王熙凤,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不相信李纨,要么心疼李纨。顾念她孤儿寡母,没有心思来打理,或许这个理由多一些,在此不论此事。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贾探春,她是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当时也就十四五岁,比起王熙凤肯定是小的多了。《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王熙凤因为小产,身下见红,修养将息半年有余。王夫人就把贾府里的大小事宜交给李纨和贾探春来打理,后来又让宝钗一起帮忙协助,让宝钗参与管理还有一层意思,关于这个等会再说。李纨厚道多恩无罚,不必说她,我们只说贾探春是如何来处理府里的事。
开始人们都以为贾探春不过是一个未出阁的青春小姐,未料到只消三四日之后便已觉得她的精细之处完全不让王熙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处理几件事情之后就有人在暗地里抱怨:“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闲顽的工夫都没了。”这三个“镇山太岁”里为首的便是贾探春了。
尤其是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府里需要打点赏银的时候,那吴新登家的先来唬她,想多得点赏银,结果被贾探春识破,骚红了脸,灰溜溜地去了,众媳妇见此也都惊得伸了舌头。等到赏银从四十两改到二十两,气的赵姨娘赶来兴师问罪,贾探春面对自己的母亲,可以说是大义灭亲,公事公办。平儿请示了王熙凤,也说见机行事,可以多给一点,贾探春还是坚决反对,始终没有再添一两银子。即使来人申请贾环和贾兰一年上学的公费,买纸笔,买点心的钱也一并驳回。连秋纹想替宝玉申领月钱的事也吓得不敢进去说了。
等到了平儿把这一切原原本本的告诉王熙凤,连凤姐也叹息:“可惜她命薄,没有托生在太太的肚里,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甚至还感慨地说出贾探春和贾环:“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来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接着她又把贾探春所做的事大大地赞赏了一番。可见,连王熙凤也为贾探春的本事折服了。
紧接着又有一件事那更是绝了。贾探春建议把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承包出去,交给能知园圃事宜的人,派准她们打理,不用交租纳税,只要她们孝敬一点收成就行,剩下的全归自己。这真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一样。并且她还分析了四个好处,简直是有理有据,透彻分明。一,花木有专人修理,肯定一年好似一年。二,东西也不至于作践,白费了一年的光景。三,管理的人还可以得此小补,不枉了成年累月在园中辛苦。四,还可以省了花匠的人工的工钱,将此有余,以补不足,多好的事。宝钗听了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也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她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等园里众婆子听到了此事,皆大欢喜,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要做,没有不愿意的,从那些婆子们的回话里就能听出她们已经争的面红耳赤了。
我是佩服贾探春的,这前卫的意识真有点跨越时代了。改革也是大刀阔斧,就像西汉末期的王莽一样,简直就是现代人的穿越了。另外金陵十二钗里,贾探春也是没有受过牢狱之灾的人。最后虽然远嫁藩国,一去不返,但以她的聪明和智慧定能委曲求全,得以善终。也或者受宠获恩,得到真爱,从而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即使不能这样,但也比苦命的贾迎春强过百倍了。
所以,我认为十二钗里,甚至整个大观园里最最聪明最有远见最有智慧的一个人,就是贾探春了。而她的聪明不是小聪明,是完全的大智慧,高瞻远瞩。
再来说一点额外话,就是王夫人指派薛宝钗一起打理大观园的事,其实有没有宝钗是完全可以的。王熙凤只是身体欠安,有什么事还可以拿主意,李纨虽然好说话,但也是聪明之人。贾探春的厉害已经显示出来了,这时非得求着让宝钗参与进来,王夫人可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历练宝钗。在她的心目中,儿媳的人选已经很明显了,非宝钗莫属。因为如果宝钗和宝玉结婚,那大观园就属于薛宝钗了,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事,让宝钗来做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趁着王熙凤生病调养的机会,跟着李纨,贾探春一起先熟悉一下大观园的环境,让所有的下人都知道她,以便给将来说话树立威信,做事也能轻车熟路。这一点在此不必啰嗦,因为后面的结果就是这样,薛宝钗也的确胜了林黛玉,挤掉了王熙凤,做了大观园实实在在的主人。
读完《红楼梦》觉得它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好像是在故事里,又好像是在现实中。每次想起这些人,觉得诧异。几百年前古人的心思,竟然如此慎密,细致入微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这是我最为感慨的事。然而这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出自一个人的手笔,他就是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厉害,而是曹雪芹厉害,他一颗脑袋就装下了大千世界里的我们,纷纷扰扰,爱恨情仇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千人千性,读起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四大名著之首,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