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光】平凡的退伍军人(小说)
一
深秋的一个中午,一个穿着军装的退伍军人,两手提着行李包,在江苏宜兴官林镇某村的一条路上,缓慢的走着。江南水乡在这个季节,正是收割稻子最忙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和在农田劳作的父老乡亲打着招呼,左邻右舍的村民见他退伍回来,都非常热情的走出稻田放下手里的农活,问长问短。
当兵五年中,他只有回家探亲一次,由于那是冬天,没有看到满田野金黄的稻子。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看着熟悉的村庄和热情的父老乡亲,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心里默默的呼唤着,亲爱家乡我回来了,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有所作为!
他,一米七三左右的个头,高高的鼻梁,眼睛虽然不大,但非常帅气。几年的军营生活,丝毫没有改变农民的淳朴善良。浑身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和乡亲们一路聊着天,不到半里路,竟然走了一个多钟头。他父母此时也在在田间收割,听说儿子回来,高兴的放下手里的镰刀走出稻田快步来迎接儿子。
父亲责怪儿子说:“你也不提前给我写封信,我也好去接你啊。”
儿子微笑道:“我估计这几天已经开始收稻子,所以没和你们提起我退伍的事儿。”
他看着父母由于辛劳满是沧桑的脸,心里不禁一阵酸楚。于是接过母亲的镰刀,没有回家就在自家田里割起了稻子。
这个村庄大多数人都姓蒋,据老前辈们说,这村庄的祖先是从浙江绍兴那边逃荒而来的,这里四面都是水,于是就在这水乡定居了下来,那个年代十年九荒,还有其他地区的落难之人,也来到这里居住。慢慢的成了一个不小的村庄。这位退伍军人也姓蒋,名;锡明。
虽说天气已经是深秋,江南水乡的气候,午间阳光强的时候依然还有点热。锡明对母亲说:“妈你身子骨不好就先回家吧。”母亲心想,儿子回来今晚得给他做点好吃的菜,于是说:“好吧我回家看看去买条鱼。”说着走出稻田。爷俩继续割稻子,不大一会儿,锡明就把老父亲远远的拉在了后面,他感觉有点渴了放下镰刀,正想回头去喝水,老父亲一大杯子凉茶已经递了过来。老父亲怜惜的用毛巾擦去儿子满脸的汗水。他看着老父亲悄悄驼了的背和花白的头发,心疼的说:“爸你先回家吧,我回来了您不用再这么辛苦了,我在部队这几年你和妈苍老了许多。”
锡明他爸感觉也有些累了,年过花甲岁数不饶人啊!于是他爸走到田埂上坐下,问儿子说:“你回来有什么打算吗?跟着我种地,还是进厂上班?”
锡明一边割稻回答道:“我还没想好呢,先把这几亩责任田种好,我回来了不能再让你和妈这么辛苦了,农忙过后再外出打零工。假如上班,就顾不上家里的责任田。”
父亲听着儿子的话心想也有道理,眼见自己体力一年不如一年,每到农忙收割累的晚上时常难以入眠,儿子退伍回来了体力上可以轻松很多,只是儿子毕竟还没成家,还必须苦干几年。
半亩田站着的稻子,在他镰刀快速挥舞下整齐的躺下。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乡村的黄昏已飘出缕缕炊烟。
老父亲拿起中午带出来的水壶,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说:“我们回家吧,只要天不下雨,就不用着急,估计近期不会有雨。”
他直起有点酸痛的腰,接过父亲手里的水壶,爷俩肩披夕阳余晖迈步向村庄走去。
二
母亲早已做好晚餐,蒜苗炒了几个鸡蛋,一盘青菜,买了两条大鲫鱼,因为农忙昨天买的肉还有一些,白萝卜炖肉。这是他回到家的第一顿晚餐。爷俩也许饿了,到家坐下就吃。他边吃边说:“妈你也吃吧。”父亲不停地往儿子碗里夹菜,一轮一轮的夹,父亲停下,母亲又在夹。他笑着说:“好几年没吃妈妈做的菜了真好吃,不过在部队里,伙食也蛮好的。”虽说劳累了一天,到家的第一顿晚餐吃的非常开心,有父母在家永远充满温馨。
晚饭后洗漱完毕,坐在父母亲房间有说不完的话,二老在默默的听着。他从在部队和战友分手,聊到自己今后的打算,他越聊越激动,就是没提到自己的婚事。父母根本插不上嘴。说到和战友分手时眼睛竟然又红了起来。
父亲扯开话题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成个家了。你大姨给你提过门亲事,就离我们村三公里左右,听你大姨说姑娘长得蛮漂亮的。咱家条件不好,会过日子贤惠、善良就好,别太挑剔了。”
他应和着父亲说:“外貌能看的过去就行,必须善良,知书达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接着说:“等农忙过后必须去看看。”毕竟是劳累了一天,母亲坐着已在打盹。
他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妈爸都早点休息吧!明天你就别下地了,身体又不太好。”说完回到自己的房间。
他回到房间头脑乱哄哄的,眼见八十年代末的农民依然没有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想用自己的退伍费,再借一部分贷款,买一台插秧机和农用拖拉机。看着窗外的月色和满天繁星,战友们那一张张熟悉可亲的面容,再次浮现在眼前。心想我们一定还会见面的。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经过几天的辛劳,田间已经看不见金黄的稻穗,今年秋收天气晴好稻谷晒干,已颗粒归仓。种下的小麦和油菜已开始青绿。村庄的树叶开始变黄,初冬的太阳洒在门前的大河波光粼粼。整个村子笼罩在晨曦的朝阳里。
孩子没成家是父母的一块心病,锡明他爹昨天已经和他大姨联系好了,今天要儿子去谭家村相亲。刚吃过早饭,他大姨早早的来到妹妹家,别看她年过花甲,走起路来不比年轻人差。一大早走了三公里路也不感觉累,也许是农家人经常劳动锻炼的结果。
那时的婚事大多数都是媒人牵线搭桥,这位姑娘就在他大姨同一个村的,大姨早就有心想给自己外甥提亲,再说妹妹经常嘱托她给外甥留心点。不过,她心里也没底儿,心想像外甥这样好男孩儿,必须有个好姑娘才配得上。
三
“他大姨这么早啊!早饭吃了没?”锡明他爸热情招呼道。
“心里有事儿睡不着。五点钟不到就起床,做好就吃,吃完就赶路。”他大姨笑着回应道。
他爸泡了杯热茶放在大姨面前说“真是让姐姐操心劳神了。”
“妹夫不用客气,咱不是自家人嘛!”大姨喝了口茶说。
锡明的爸,昨天从镇上买回一条红塔山香烟,递给他大姨说:“这事儿你多操心吧!让你来回得跑不能再让你往里贴钱。”
母亲拿出早就准备好相亲的衣服让儿子穿上,上身蓝色夹克衫,下身一条灰色涤卡裤子,这身衣服倒也很合身,只要是新的合身就好。
打扮妥当开始上路,处于尊重长辈,他始终放慢脚步,走在大姨后面。田野一片青绿,油菜已经长出四张叶片,小麦不服输的也举起三四只小手。看着几年不见的农田作物,他像是欣赏可爱孩子的笑脸似得一路走,一路看着。大姨走在前面不停的教导外甥怎样讨姑娘喜欢,怎样讨好未来的岳母等,他总是回答:“嗯!嗯!”心里不禁有点好笑。不过,被大姨对晚辈的用心良苦深深感动。
不大会儿,二人来到谭家村。正是上午九点左右时分。见门前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坐在门口择菜。
他大姨见这位大妈热情的招呼道:“沈妈忙着呢!美娟呢?”
于是,他也上前招呼道:“阿姨您好。”
沈大妈见小伙子面善帅气,甚是喜欢。放下手里的活说:“好、好都好。你们先坐着我去倒水,美娟今儿没去上班去他哥家玩了,我这就去叫她回来。”
沈妈说着泡了两杯茶,放在大姨和他面前,于是就去找女儿小娟。
几分钟后沈妈和女儿一起回来了,她害羞的低着头走进了家门。锡明朝进来姑娘仔细打量着,忍不住心里一阵高兴,好美的女孩儿。由于太过激动,心似乎像是跳到了嗓子眼儿。女孩儿叫沈美娟一米六七的身高,身材苗条亭亭玉立。那张鸭蛋脸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睫毛很长,鼻梁虽然不算太高和小嘴巴放在一起都恰到好处。
由于害羞,漂亮的脸蛋飞上了红霞,使得那张原本就很美的脸蛋更加美丽。随即害羞的进了自己房间,于是他也跟了进去。房间外的他大姨,随即帮他们关上了房门。
是他先开口:“今天没去上班吗?你在镇上哪家厂上班?辛苦吗?”
这会儿美娟姑娘才抬起头,乌黑的刘海盖着大半个前额,像是一朵美丽的芙蓉花。
微笑着说:“我在耐火厂上班,他们都说辛苦,我到没感觉到累。”
听了这话,他更加喜欢她了,证明这是个很能吃苦的好姑娘。
他看着眼前的这位美丽少女,实在忍不住的说:“你真美,能嫁给我吗?”
姑娘心想,真够坦率的。才第一次见面,就如此大胆的说出心中的真爱。这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竟然如此果断。
于是说:“那得争取一下哥哥们和我母亲的意见再给你答复!”
“好吧!我耐心等待三天,等你答复。不过,不管你哥母亲对我是什么看法,我娶你娶定了,假如娶不到你,我宁愿终身不娶。”他坚定的说。
这话说的真够玄乎的,为了这姑娘他竟然终身不娶,真是一见钟情啊。
她对他调皮的一笑说:“那可不好,假如这事儿成不了,不是把你给害了?”
锡明已经看得出她对自己第一次印象不错,心里也有点把握。她处于礼貌,不能总是沉默着,于是问他在部队的一些事情。这下他可来劲了,两人越聊越投机。接触时间虽然很短,她开始对他有好感。爱情之花在她心中慢慢绽放。
和喜欢的人聊天不会觉得时间漫长。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他大姨和她家为了让这对年轻人多聊聊在推迟吃饭时间。
刚进屋时姑娘自己的一个人坐在床上,见有张小方凳子于是随即坐下。后来聊着聊着,他干脆坐在她的床上,她没反对的意思,两人说话也不再拘束,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他开始上前拉住她的手说:“女人的手就是和男人的手就是不一样软软的,人美手都美。”
她没有抽回自己的手,任他爱惜的抚摸着,此时两人的眼神相撞,碰出了爱情的火花。
时针已经指向下午一点,外面的人实在是饿的不行。
沈妈了敲房门说:“吃饭了,都饿了吧。”
他们哪里还知道饿呀,她听到母亲叫吃饭,把被他紧紧握着的手抽回,微笑着说:“走吧,吃饭去!”
他很不情愿的抽回手,两人来到客厅家人们似乎从他俩的表情里能看出这门亲事的成功与否。
四
自从看了这门亲事,锡明心里总是忘不下姑娘那秀丽的模样。相亲回来他激动的整夜没睡着。一晃几天过去了。
这天他实在忍不住问母亲说:“妈,要不你去趟我大姨家看看,那女孩儿咋没回信儿了呢?”
“臭小子你终于关心自己的婚事了,看上人家姑娘啦?”
母亲一边收拾碗筷边半开玩笑道。他红着脸朝母亲笑着做了个鬼脸表示认可。
儿子的嘱托为母亲的,怎可能不管呢。老母亲吃过午饭去了他大姨家谭家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谭家村村口。说来也巧,原本他大姨也想今天去妹妹家给个准信儿,这会儿已经走到村口,抬眼望去看见了妹妹熟悉的身影。
他大姨高兴的说:“可真巧我正想着去找你来着!你竟然来了。”
“我们家那臭小子熬不住让我来看看,大姐,这门亲事咋样了?”
锡明母亲笑着没等他大姨回话就急着问道:“这不,我正准备去通知你们,选个黄道吉日把这门亲事订下来,他们家人都同意,而且说咱家锡明一看就是个能干朴实的人,姑娘她妈和她哥哥们都说挺好。”
锡明母亲被这突如其来的大喜,给蒙的一时反映不过来,不知说啥是好。
他大姨看着妹妹说:“妹子你的咋了?不同意这门婚事还是钱成问题?”
“怎么会呢,我都高兴的不知说啥好了,我家那臭小子可真有艳福啊!能娶那么好的姑娘为妻,真是托老祖宗积德的福了。”
他大姨又说:“这订婚日子你得回家和妹夫外甥商量一下,我得给个准信儿沈家,人家也好有所准备。”
锡明母亲满脸堆笑的说:“那是当然,这样吧大姐,你就别跑来跑去了,就这也已经让妹妹够过意不去了,我回家商量后叫锡明跑一趟。”
姊妹俩就站在村边路口,只顾说话也不感觉得冷,不知不觉已聊了一个多时辰。
这会儿,他大姨夫刚想出去串门儿,正好看到他小姨和妻子站着在村口聊天。
于是说:“我说他妈你也真是的,咋不叫妹妹进家坐坐喝杯茶,有话回家说多好。”
锡明母亲见姐夫在数落大姐于是说:“大姐叫我进家坐坐是我不想去了,心里有喜事儿站着也不累。大姐,姐夫我就不进去了,冬天昼短到家也不早了。我得赶紧把这特大喜讯带回家让他爷俩也高兴欢喜。”说着,锡明母亲两腿已经往回返迈进。
五
人逢喜事精神爽,锡明母亲感觉两腿出奇的轻,快步如飞。太阳还没偏西就已经到了家。刚进门儿就高喊着儿子的名字。
锡明送走母亲后心里很乱,一直在想,假如姑娘母亲哥哥们不同意该怎么办,想着自身条件不太好,那团乱麻硬是理不出个头绪。地里稻谷已经收完,地里没啥活可干。于是就去了村东自小在一起玩大的哥们儿那里串门子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