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修身为本(随笔)——细品《大学》经文心得之四

精品 【菊韵】修身为本(随笔)——细品《大学》经文心得之四


作者:茆屋闲客 秀才,1063.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41发表时间:2021-11-04 05:17:38

在品《大学》说“修身”之前,我还是给看官先讲一个小故事吧: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一繁华大街的转弯处,正上演奇葩吸睛一幕:一个时尚的摩登女郎,手里牵着一只宠物狗,仰着头直往前走。突然,小狗碰到了正坐在地上乞讨的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大爷。
   女郎猛一回头,双目圆瞪,恶狠狠地尖叫道:“哎呦哇!吓坏我家宝贝了!你这是人还是鬼啊?!”
   老大爷傻傻地望着女郎,平和且抱歉地说:“对不起啊,吓着你的小狗了。我是个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你就帮帮忙可怜可怜我吧!”
   捂着鼻子的女郎,不屑一顾地说:“哎呦喂!真臭啊!……你还要我可怜可怜你是吧?……那这样吧,我家宝贝呢,是个男狗,你如果能叫它一声大哥,那我就可怜你,给你100块钱!”
   老大爷满脸悲怆,低声回道:“我是个残疾人,可你也不能这样糟践我啊!”此时,路旁一群围观的人,已开始义愤填膺:“这个女人好像是官太太!”“不,像是个富婆!”“可能是大老板包的小三吧。”“这女人怎么能这样?也太过分了吧!”
   女郎又很得意地嚷嚷:“你不叫它大哥是吧!那就不要说我不可怜你哟,我是想赏你钱,可你还不敢要啊!我们走了,宝贝!”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个档口,人群中突然冒出一个青年,扬手拦了拦,笑问道:“哎!美女,你说叫它一声大哥,就给100块钱是吧?要是我叫一声呢?”
   女郎有点诧异:“你……只要你叫一声,我也给你100块钱!”
   “要是我叫它10声大哥呢?”
   “嘿!你要是叫它10声大哥,那我就给你1000块钱!姐不差钱!”
   随着一声“好”,小伙立刻蹲下身子,对小狗连叫了10声“大哥!大哥!……大哥!”随后青年站起来,两手一摊,女郎无奈,从身上拿了1000块:“给你!从来没见过钱是吧?!”青年立马又蹲下身子,将钱悉数放到了老大爷乞讨的面盆里,还轻轻地拍了拍老大爷的手说:“大爷您收好!”
   青年立马转身又对小狗大声说:“谢谢大哥啦!”随即站起来,直面女郎,诡秘一笑:“谢谢大嫂喽!”
   只见青年,轻蔑一笑,在一片掌声中,迈着四方步,扬长而去,完美收官!
   又一阵笑声过后,一位大妈直摇头:“大家看看,长得人模人样的,怎么就没有一点教养呢?”一位老伯板着脸说:“可怜可叹啊!没有教养,是她小时候家里没有家教;长这么大了,没有一点人味,那是她根本就不知道啥叫修身啊!”
   这位老伯,寥寥数语,直叩心魂、直击灵魂。不得不让我想起经典《大学》中的两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一辈子最重要的事,都要以修身为本,以修养做人的品性为根本。若把“修身”这一根本搞乱搞没了,要想个人幸福、家庭安康、事业发达、国家祥和、天下太平,那都是不可能的啊!
   为什么呢?因为《大学》还告诫我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只有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序与规矩,我们才能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啊!
   反观开头小故事中讲的那个女郎,如果她小时候有好的家教家风,有做人的教养素养,她怎么会有如此丧尽天良的言行;如果此时此刻,在“谢谢大哥”“谢谢大嫂”的羞辱中,她能知道修身反思;在机灵小伙对她的教训中,还能懂得为善去恶,还能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或许她还能有救!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所说的“修身”,在道家被称为“修道”,在佛家被称为“修行”,其实表达的是同一涵义。简直地说,修身就是要不断给自己去恶存善、除恶救善,不断提升做人的境界,不断提高一生的德行,不断拓展我们的心量,不断增长我们的智慧,不断增加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并作为我们终身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们要在学悟经典智慧中修身。《大学》中有这样的告诫:“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意思是说: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要身修就得心正,就得意诚,就得有智慧,就得敢与自己的私欲作斗争。
   《大学》中还有这样的训导:“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其大意是说: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一个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可见古圣先贤对修身的洞察是何等的细微精致啊!
   我们要在反躬自省改错中修身。古圣先贤教诲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是我们做人做事,如遇到不顺畅或发生矛盾问题时,首先不要从外面找借口,而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在处理人事物时,要反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态度是否端正,做法是否恰当?如果把所有问题、所有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爱人、推给领导、推给同事,推给他人,好像一推了之,才觉得爽,就与自己无关了。其实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稍后还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我们自身原因造成的,我们的想法、判断和言行,可能都存在问题,而我们却并不知晓。
   比如发生骂人打架的情况,都不可能是一个人造成的,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从自身找原因。要做到这一点,现在似乎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但如能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能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改变别人,首先要改变自己,这就是“修身为本”。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他年轻的时候,目标是改变全世界,后来年龄大了,觉得世界改变不了了,那就改变自己的国家吧,又过了几年,发现国家也改变不了,那就改变自己的家庭吧,在家里他一心想改变妻子,结果发现妻子也改变不了,后来到了老年,才悟出一个道理,连妻子孩子都改变不了。
   其实,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孩子都很难,因为孩子不是在听我们言语,而是在看我们行动。做父母的,平时怎么说、怎么做,孩子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发脾气、说脏话,如果我们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孩子都能慢慢学会。孩子之所以不听话、不上进、不好教育,许多都是从父母那学来的。反之,如果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仔细一想,不少也是从父母那学会的。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这就是“修身为本”。
   我们要在经常参加劳动中修身。关于“参加劳动”“劳动光荣”的这样的词语,已经有多年不提了,上了年纪的人,我们都能耳熟能详的教导,今天却成了陌生的话题,不少人已经根本不能接受劳动这样的理念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小学课文中就学过《朱德的肩担》,后来还听到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歌名叫《想起周总理纺线线》。想当年,参加体力劳动,不仅仅是我们老百姓的分内事,而且是对广大干部的严格要求;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要求,就是县委书记焦裕禄,就是更高级的干部,也都要参加体力劳动。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带头劳动的典范。
   为什么那时连高级干部都要参加劳动呢?我党领袖可谓是高瞻远瞩、充满了智慧。我们的共产党与腐败的国民党,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劳动的态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态度。我党干部通过与人民群众经常性地同吃同住同劳动,所以那时的干群一条心,干群关系那才是真正的鱼水关系。
   有句俗话叫“好吃懒做”。参加劳动,是治理懒、馋、占、贪的一剂良药,是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兴业治国的必修课。三四十年来,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前腐后继”的贪官污吏,应该与我们放弃了真正意义的劳动教育、劳动修身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要说,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一样不能少!以“德”为先,以“劳”保底,有了这两条,智、体、美都不会是问题!“懒、馋、占、贪”等人之恶行,也能防患于未然。具体怎么做?可先从带领孩子做家务开始,如果家长、老师能经常带着孩子,到田头、到厂矿、到社区去参加义务劳动,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少了许多现在难以克服的毛病,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经常参加劳动,不仅可以治懒馋,还可治肥胖、治体弱、治巨婴、治抑郁、治怕苦、治畏难,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或当干部,或者创业,或当老板,就不愁不是一个好领导,至少能成为一个好人,也不会出现开头小故事中那个女郎的羞人窘境了。
   (辛丑年九月二十九)

共 34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圣先贤经典,若真能慢读细品,我想就会有更多人生感悟。茆屋闲客老师读《大学》谈心得已是第四期了,看来真是收获满满啊!本文开头给我们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并以此引出《大学》中很著名的两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修身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一刻都不能放松的事。修身如此重要,那如何修身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看法:一在学悟经典智慧中修身,二在反躬自省改错中修身,三在经常参加劳动中修身。《大学》经传部,都有强调修身的必要性和重点方面,对今人仍有极大的警示效用;在反躬自省、认错改错中修身,观点十分鲜明,可当下做到的自然不易,但若要获得幸福和谐又事业有成,人人又必须亲自常服这“苦口良药”;在劳动中的确能够修身,我也很赞同这一观点,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者,似乎早已成了新常态,这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看来我们好的传统,真的不能随意丢掉,一旦丢了想捡回来,那可就没那么容易喽!感悟人生好文,推荐大家一起分享!【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1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4 07:50:49
  社长起大早为拙文作精准编按,实属不易难得。谢谢社长,远握问安!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04 09:10:42
  细品《大学》经文心得之四修身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一刻都不能放松的事。!以“德”为先,以“劳”保底,有了这两条,智、体、美都不会是问题!“懒、馋、占、贪”等人之恶行,也能防患于未然。可惜如今的孩子只是会玩手机和游戏!好文值得深思!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4 10:17:53
  感恩黄先生精心培根铸魂,吾辈更当尽心弘扬传统美德!
3 楼        文友:叶雨        2021-11-04 11:57:40
  编辑文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我只要有空就编辑。乐此不疲!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4 12:40:42
  社长辛劳人缘好,菊韵兴隆超热闹!
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1-11-04 12:53:38
  读茆屋闲客老师随笔美文,体会叶社的精准编按,受益匪浅!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4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5 04:55:21
  感恩静虚散人老师的一直支持,在写作不少领域我都是在探索,期待老师多多指点!
5 楼        文友:袁野        2021-11-05 20:40:18
  好文!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回复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56:45
  《大学》中还有这样的训导:“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说: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一个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6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2-08 20:44:48
  此文读后,受益匪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修好身,才能立得住,做好人。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回复6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59:52
  让孩子参加劳动,是治理他们懒、馋、占、贪的一剂良药,也是每一个人修身齐家、兴业治国的必修课。三四十年来,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前腐后继”的贪官污吏,应该与我们放弃了真正意义的劳动教育、劳动修身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德智体美劳,一样不能少!以“德”为先,以“劳”保底,有了这两条,智、体、美都不会是问题!“懒、馋、占、贪”等人之恶行,也能防患于未然。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43:11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意思是说: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一辈子最重要的事,都要以修身为本,以修养做人的品性为根本。若把“修身”这一根本搞乱搞没了,要想个人幸福、家庭安康、事业发达、国家祥和、天下太平,那都是不可能的啊!
回复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44:33
  《大学》还告诫我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叶;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只有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顺序与规矩,我们才能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啊!
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46:2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所说的“修身”,在道家被称为“修道”,在佛家被称为“修行”,其实表达的是同一涵义。简直地说,修身就是要不断给自己去恶存善、除恶救善,不断提升做人的境界,不断提高一生的德行,不断拓展我们的心量,不断增长我们的智慧,不断增加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并作为我们终身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回复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6-06 04:47:56
  《大学》中有这样的告诫:“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意思是说: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要身修就得心正,就得意诚,就得有智慧,就得敢与自己的私欲作斗争。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