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如厕的那些事(散文)
一
小时候,我有一个外号——“大小姐”。这是亲九叔给我起的,缘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有轻度的洁癖,实因尴尬的如厕之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家,村里每家每户都在房间角落放置一个大瓦缸,下面垫着砖头,小便时踩上去,完事后用木盖盖上。但大便处,家里是没地方的。全村人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大便都要到公共厕所去解决。我们村有三个公共厕所,其中露天的那个厕所,其高处是一排猪棚,猪的排泄物从上面流到下面的水泥坑里,人蹲在坑边往坑里拉屎拉尿。如厕后,完全不用冲水。但是,看到那一大池飘浮物,实在是要有很强悍的心理才能顺利地如厕完。
这露天的便池不下雨时还好,安安份份。一下雨,便池水位变高,人蹲下时屁股和便池水距离很近,当有“东西”掉下去,或有几滴便池水轻易飞溅到屁股上。如是,自当勿急为宜。
非露天厕所,一般不设计窗户,白天也黑乎乎的,那黄泥地面不知积攒了多少细菌和脏物。人体排泄污物,全掉到下面的大便池里,攒起来留着给农作物施肥用。那时候,生活相对贫穷,人均收入低,大伙不舍得买卫生纸用,用来擦屁股的一般是取材于山上的竹片。这生活习惯,延续了古人的做法,不过古人的厕筹为木或竹削成的小片,用毕后以水涤尽,以备下次再用。
我们山上竹子多得是,用不着重复使用。说到这里,我想起多年前,偶然看到李咏主持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方才得知北方有个地方的人是用瓦片的!那真是物尽其用啊!家乡人如厕用竹片,用过了就丢在角落,积得多了,自然有人带火柴来烧掉。
每每进到厕所里,看到那些遗留在角落的脏物,以及蹲坑下五颜六色的排泄物,一股排山倒海的恶心感立马涌上喉咙,加之特有的气味,实在受不了,干呕着逃开……
爸爸没办法,只能拿来柴火灰,铺在铲子上给我用。待我用完后,再把排泄物填进后面山脚下事先挖好的土坑里。时间一久,我便成了全村人的笑话,“大小姐”的帽子戴得牢牢的。
二
上学后,学校公共厕所的小便处是一间低矮阴暗的小瓦屋,地面上用砖头彻成一圈,人蹲在砖头上面小便,可同时供十人用。一下课,大家都争先恐后冲进去,尽快排完,好利用那课间十分钟做游戏。我总是最后几个才进去,羞于和大家一起。小便处没有冲水的,日长月久累积下来的气味很呛人,一进厕所,就觉得辣眼睛。厕所的水泥地上,长期残留着一层黄渍,逢星期一至五放学后,五个年级的学生轮流到河里打水拎回来简单冲洗。
大便处,则是在学校路边建造的。一排共七个,朝南,有阳光的日子,如厕时会全程沐浴在阳光下。那些用过的竹片被丢在角落里,因粘有屎,常引得无数绿头苍蝇依附在上面。人一走近,绿头苍蝇便“嗡”的一声惊起散开,时常会撞到人的脸上,由于它们飞得急且劲大,脸被撞得又痒又痛。等如厕之人刚蹲下来,它们又飞回来,落在竹片上,甚至落到人裸露的皮肤上。真是烦人啊!于是,适当动一动身子,或者干脆不时地挥舞着手驱赶……
这大便处也是学生负责打扫的。轮到我和同桌值日时,我都会和她商量。她扫蹲坑,我去斜坡下的河流打水拎来冲洗。我宁愿干重点的体力活,也不愿面对那些脏物。
初中的厕所朝西,和小学的差不多,不同的是有专人打扫,这让人大大松了口气。但是,大便处有些很可怕的存在——蛆!就算一天一打扫,它们还是每天从粪便池里爬上来报到。它们通常是一大堆聚在一起,非常壮观的一团乳白色,不停地蠕动。初次见到那壮观场面的人,能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有一次,我挑了个少蛆的蹲坑,刚蹲下来不久,就感觉到脚面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痒感,低头一看,天啊!竟然有两只蛆爬上了我的脚!我立马起身,用力甩脚,把它们甩到地面上,然后用最快的速度离开厕所,跑到水井边,死命冲洗着那只被蛆爬过的脚……
三
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小学执教。新校舍是推平了一座山头建造的小学,是村里的慈善人士捐款的。整个教学设施相对配套,厕所和教学楼遥遥对着,面前还有个人工池,挖得有点深,平日里积攒了不少雨水,有台阶直达池底。平时打扫厕所的用水,就是从池里打上来的。
学校每周都有劳动课。劳动课前,老师都提前跟学生打过招呼,准备好抹布、水桶、扁担等劳动工具。校长会安排大家拔草,或担水洗课堂、桌椅、板凳等,当然还有冲洗厕所!学生们都不太愿意去洗厕所,被点到名的,夸张地捏着鼻子,扮呕吐状。进去时,有的在门口就把半桶水倒过去,不管有没有冲干净,倒完就跑……
班里一男生经常下课后不肯去上厕所,三天两头尿裤子。问他原因,就是不开口,偏偏他的座位就在讲台对面。浓郁的尿骚味,经常弥漫着讲台,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我!我感觉张口闭口间,不知吞了多少“毒气”!
闻着这恶心的气味一个月后,我忍无可忍找到教他语文的班主任,问她可不可以把这个尿裤子的学生调到后排坐?她说那个学生人矮,坐到后面看不到黑板,学习本来就差,调到后面就更没希望了。我只好建议去家访。我们到了他家,他妈妈竟然说儿子讲厕所里面有鬼,害怕,不敢去。得知这个“真相”,我们哑口无言。
回到学校后,万般无奈的我们,买了个尿壶,一下课就拉住这位大白天都“怕鬼”的学生到外面墙角下,让他尿在壶里,再让他端着倒在旁边的花生地里。这样做之后,教室终于再也没有了尿骚味。那位男学生,也不再是人见人厌了。后来,他慢慢消除了大白天怕如厕的恐惧感。
四
任教第二年,班里有个长得像女孩子的小男生,名思清。他长得白皙清秀,是家里的老幺,平日里受宠过度,性子非常调皮,经常捉弄人。有堂语文课,我快要讲完课时,他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要拉屎。”我看到他歪着头嘻笑,一脸的轻松,完全不像有便意的样子,便冷着脸对他说:“不要闹了,坐下!一会儿就下课了。”然后,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字。仅仅过了不到一分钟,下面有人大喊:“老师,思清拉屎了!”
我头脑顿时一炸,急忙从讲台走下去,果然看到那个男学生裤子后面鼓囊鼓囊的,正源源不断地发出热气和恶臭,裤子里面的液体透过布料溢到凳子上,正滴答滴答地落在地上。周围的学生全部嫌弃地捂上了鼻子,有的已经受不了这视觉和味觉的冲击,已经离开座位站到墙根那去了。
我死命压下呕吐的冲动,叫他马上回家换裤子。正在这时,校长敲响了下课的钟声,全校学生像开了闸的洪水,一窝蜂似的全涌了出来,跑到教室面前的草地排队,准备做课间操。可以想象出,思清一往外走动,裤档里的屎就一坨坨的从裤管里掉到地上,他成功地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同学们先是呆愣了好一会儿,然后醒悟过来,指着思清哄堂大笑。
这一幕看得我几欲晕倒,脸皮热得可以摊鸡蛋了。我赶紧跑进工具室,拿个簸箕,到校门口田地上装了满满一簸箕泥土,弓着腰跟在男学生身后,一路撒在他掉落地上的屎上……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害怕了好多天,怕这小男生的凶悍妈妈来骂我,怕校长指责我。事实上,这些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从此,我再也不敢以主观思想去揣测任何人了。
时光飞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大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农村的很多家庭都拥有了卫生间,精致的吊顶,雪白的贴砖,新式的马桶,防臭带冲水的蹲坑,配套的洗手盆、镜子、浴霸等,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至于公共的卫生间,更是种类多多,有泡沫公厕、免水冲厕所、微生物厕所以及智能生态厕所等等,卫生间内配置着手纸架、挂钩、擦手纸、烘干机,还有绿意盎然的盆栽、掩盖异味的熏香。更有无数的星级厕所,设计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厕,终于不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