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收获】生活在哪里?(散文)

精品 【晓荷.收获】生活在哪里?(散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84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8发表时间:2021-11-09 08:31:32
摘要:承认这种现状需要一份自我的勇气和刺穿的力量,这就是真实。真实看似简单,仿佛由着自我的性格,这是一种错觉的致使。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负担,一种担当,一种寻找到自我与否的感悟,能让人在各种状态的生活中,活出累并快乐的轻松。

生活,对于多数人而言,就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但是,对于少数的人来说,唯有深入灵魂绝地的淬火,才能体验到人与生活、人与生命、人与当下的关系。――作者
  
   1
   哲学,教会我们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唯一值得的事,就是让你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状况,看透你对生活这种毫无理性又不可复制的此时状态。
   在别处的生活,是当代人最基本的现实,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府,由内地到沿海,由国内到国外,这种移动后的现状,成为一种非自我情愿却又不得不去适应的生活,甚至构成一种重新被定义的安置,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别处生活,有时就是一种臆想,甚至成为被虚构后显出真实的幻想。透视这种被赋予哲学化的生活感受,在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场所里,人的所有情感往往拥挤压抑在一种被理性合理化的氛围中,感受着一份冰冷的受到制约的符号。有时,这种带着中国式、风水文化的习俗成为生命的现象。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描绘过,人在现实中的一切,如同在别处的生活,即离即终的归宿,定将成为生命之中不可承受的轻。
   米米自带着酒水推开我的家门,他又一次前来找我喝酒。他是我结识多年的朋友,有事没事时也会打个电话问候或亲自聚会。近期,已近中年的他,正深陷在家庭生活的极度苦恼中。因为如何管理和支配父母一生积存不多的存款,他和家里兄弟姐妹因为各自利益,正闹到了不可开交,甚至拉黑对方手机和微信的程度,突然间就成为永不往来、势不两立的敌人。他一个人势单力薄成为被孤立的一方,而他的血缘之亲们成为一方,不对等的力量对比和施于他身上的不道德符号,让他成为整个家庭的最大敌人。从内心深处,他根本就不想分到父母一分钱,而且,也从来没有要过,却因为多年来的私下补贴,成为改善父母疾病和父母支援其它子女的最大贡献者,这多多少少让他知道后心有不爽。本来,他工作的单位好、收入不错,却并未过上本应享受的宽裕日子,常年不断的明贴暗补,早已让父母和家人认为是他的理所当然,每遇不遂他们心愿的事,就会遭受不孝之子的罪名压迫,他在成为笨傻老大的同时,也成为自己家庭里的冤大头。我们俩人酒到正酣时,他才明白,事情有坏就会有好,这一年下来,他在承担着痛苦而的旁观角度上,看到了自己在别处生活的好处,那就是他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恶。
   生活的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感受着痛,说明你还有生活,只是在别处,不在自己的生活里。
   能在别处,有别处生活的好处;那就是他在中年以后,再次唤醒自己的本能,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冷眼看到了自己最终活在哪里,看到自己曾经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看透别人求生的不易或无知的挣扎,甚至从灵魂剧痛的创伤处,看到人性的崇高与邪恶,黑暗里被隐藏的激情和试图努力的欲望,这种倍加挣扎的最后,就是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在真实的生活里,甚至活在自己或丑或善的生活里。
   在别处生活,让我们即使有了房子,却从来不会当成温暖的家。
  
   2
   你是活自己的世界吗?、
   更多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从不自由的情绪,受人支配、承人负重,甚至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空间,而是成为别人,因为别人的感受,就是你另外的世界。
   承认这种现状需要一份自我的勇气和刺穿的力量,这就是真实。真实看似简单,仿佛由着自我的性格,这是一种错觉的致使。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负担,一种担当,一种寻找到自我与否的感悟,能让人在各种状态的生活中,活出累并快乐的轻松。
   当代社会的压力,压迫着人将物质的生活当成了全部的生活,这是人类的自缚。比如房子,有为房子以外的苦恼和乐趣而生活,这是一类人;他们从不忧虑被这种物质所羁绊,却常常会不惜气力为别人制造各式束缚,让更多的人群为此劳累终身。有为房子而苦恼的生活,不过这只是他们一部分的苦恼,并不构成一生全部的生活,这是一类人;他们在压抑之外,会用一部分的努力去解决房子之类的困难,而却巧妙地用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去解决人生中追求更高意义的其它问题,比如解决人的存在与发展、人与自我的纠结,人与世界的关系等,从而放眼头顶上的上升空间,为自我的幸福与价值意义,构建半人半神的命运。更多的人却为房子而带来的苦恼而努力终生,不得而为之,并努力为之一生而终不得满足,这是大部分人的生存现实;这就是最大的生活在别人生活里的生活,在追求物质面前忘记精神的自由,直至死亡却不自知。
   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就是一种虚假成真的存在状态,甚至是矛盾百出的荒谬理论,就是一种浮于浅层的假真实。我曾有过一个亲戚,很久没有来往了。她给人极端聪明的感觉,仔细接触之后,才发现她只是一种假聪明而已,小事沾光、大事吃亏,不知否极泰来的道理,结果,终生受到自己的欺骗和别人的愚弄。谁也不会对她说破,直到现在她还生活在沾沾自喜的状态里。
   在别人的生活里活着,总会有一种肌无力的恍若被隔离的束缚感,自知还好,尚能有逃出温水煮青蛙的机会;对于不自知者就难以拯救,别人的生活再好,别人的未来再美,这些能是你的吗?静心平气,这种被生活的状态,真的无法认识或需要重新认识。充满着伪文学式的就餐,涂满金色徽章的象征,很多时候只能成为一份末代国王式的自慰,别人的生活,其实就是规则中的棋格子,从理性上讲,就是一种乞丐式生活。
   莫言曾在一篇演讲里说过,他不喜欢活在别人那里,即使为了吃饱饺子,也需要吃着自己挣来的食物,而不必享受嗟来之食的命运。大智者,往往如此,在别人的生活里生活,也应当活出自己的样子来。
   活在别人的生活里,更多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轨迹,根本就不算自我的生活,这不是生活的本质。明知如此,却不说破,而是用百倍的奔跑,挣脱这份苍白的诱惑。在别处活着,在别人那里,起码要有一份自己的生活才对得起生命。
   活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挺不值得。
  
   3
   生活在这里,充满着无奈,是人生的现状。
   在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物质与精神此消彼长的的社会中,诗与远方和水与食物同时并存,就是这里。在这里,很多流动的东西会进入规则,成为一种被固定方式消解的格子。进入格子里,置身世界中,就只能按着格子的规格一天天地成长和塑形,这是一份透明的死胡同。然而,人是一种充满自省的生命体,很多人能知道心灵这个东西,其实并未关在这种透明中,而是看透了玻璃之外的广袤,感受到了黑夜厚重下的黎明,让生命的深处始终注满反抗的意愿、潜力和意识。
   这才是对这里的强力反抗,人类的精神向往,最需要的不是金钱、权力、奴役,而是它!
   被一种命运注定,被一个环境束缚,终究不是人生想要的东西,而是一种急欲摆脱却无力实现的欲求。处绝境而无力,欲求生而不得,这是人类的情感陷入痛苦世界的共同根源所在。然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往往在现实的面前,早早地成为一种注定,注定着根本不能被选择的结局。
   奋斗数十年,依然如故地生活在这里,我并不悲观自我的今天,因为过上了无意义的生活,我学会了选择和赋予,早早地将无意义的生活被赋予了自我的意义,从而成就着一份生命的质量和自我觉醒。知道了让人不去悲观的价值,就是在清醒地看透结局之后,还有一线的希望和强烈的信心,鞭策着自己在被注定的囿圈中获得自由;面对苦难与生命的终老,在看透之后紧抓不放,依然在鼎力奋争、破风前行,能走一步就快走一步,尽快地离开这里。
   生活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自救的力量。
   尽管,你无法选择的东西很多,比如自己的国家、民族、家庭,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区域、自己选择的职业。可是,你能够选择也同样多,精神空间里任你远飞的自由,艺术创造中发现真谛的重获新生,内心之眼看到的辽阔和远方,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它们以高傲的宇宙精力,成为你与死亡终生对抗的伴侣。
   虽然,这里没有理想中的生活,起码还有一些自我的生活,这种自我的构成,并不是别人的生活,也不是在别处的生活,它们是你的。有时,不理想、不愿意承担的生活之外,会多出一分充满理想的生活承担。
   人,往往第一念头,就是逃出自己的当下,比如,逃出房子车子票子的窘迫,逃出结婚离婚的苦恼,逃出为生存而四处奔波的压迫,去旅行或去旅游,住在一个外人的世界里,这就是旅行为什么如此流行,甚至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的原因。
   在这里生活,最大限度地摆脱物质的外壳,那么剩下的东西,就是灵魂重新找到的归宿。
  
   4
   艺术追求的和政治追求的理想,从根本上截然不同的地方,就是你要最大的自由,还是要个人的自由。生活在哪里,它们都会成为追随你身后的影子,不由分说地让你进行痛苦的选择。
   在别处、别人和在这里生活,其实,就是一种让心灵得以安放的地域之别。只有经历过时间的历练,经过心灵之痛的打磨,你才会明白这篇文字告诉你的道理。
   生活在哪里,其实并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哪里。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八日于乌鲁木齐市
  

共 35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活着就有自己的生命,既然有生命,就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生命只有以生活的形式,才能赋予每个人具体的感知和认知。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很多时候生活却不以我们的愿望和要求来运行。人人都渴望生活的理想,可是理想的生活仿佛都在别处,不在自己的生活里。真的就是这样,生活的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人类,总不会恣意被放纵,我们都受制于各种束缚,充满着无奈,这就是多数人生的现状。小编觉得作者这句话说得好“被一种命运注定,被一个环境束缚,终究不是人生想要的东西,而是一种急欲摆脱却无力实现的欲求。处绝境而无力,欲求生而不得,这是人类的情感陷入痛苦世界的共同根源所在。然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命运,往往在现实的面前,早早地成为一种注定,注定着根本不能被选择的结局。”然而,即使我们很多东西无法去选择去决定,但是我们都应该有负责任的态度和自救的态度来面对。作品内涵厚重,哲理性强,需要慢慢细读咀嚼,或许才能领略一二作者传递出来的深刻寓意。精彩作品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11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1-11-09 08:34:54
  小编要说一句汗颜的话,老师的文章的确太深奥,读得小编云里雾里。可能理解和解读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了,水平有限,只能这样了。关于作品的其它,让读者去品味吧。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21-11-13 14:58:09
  恭喜大路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对社团的付出,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顾之痕        2022-03-01 14:06:47
  今天和朋友聊天,谈起精神和肉体,朋友说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的肉身,身体健康才能完成很多现实的东西,但精神部分也很重要。房子和车子,大概就是肉体在现实中索需的东西,要说重要,似乎也很重要,但如果重要到只有这些,而让精神世界一片荒芜,似乎又丢失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所以生活在哪里呢,物质的世界好像无所不在,因为作为生物体的我们随时都被物质需求包裹着,没有物质,没有一日三餐,肉体就毁灭了,精神更是不复存在。
   再仔细想想,物质围绕在身边,构成物质生活,它是有形的,并且范围很窄。精神的部分是无形的,是广阔的,它能提供自由。
   这样一来,生活好像就在心里,在每一个赋予它意义的瞬间。
   这样说似乎有点抽象,因为阅读的过程中,感觉作者站在了一个临在的高度,在审视自己,审视周围人的生活,同时试图通过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所感悟的生活哲学,我觉得这大概就一种物我相融的状态,就好比说,我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我,我坦然地面对生活给我的一切,无论痛苦还是喜乐,我也真诚地回馈给生活一些我的所思所感所想,希望对别人有帮助,倘若最终没有帮助到别人,我也坦然接受。
   所以吸引我的并非文章具体写了什么,而是文章透出的这种感觉和生活状态。很棒的文章。
天地有情悲白发,红尘无意了沧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