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歪瓜裂枣 (散文)
校园东路有个小园,园内有三棵树,皆为木瓜。
春夏很平庸,与众人一样,披一身秀绿。初秋,它亦不显眼,果子泛绿,隐藏于枝叶中。待到仲秋以后,赫然发现金黄的木瓜果满树垂挂,香透半个园子,黄亮得让人以为是太阳的光点变成。
我和范姐惊喜着奔向它树下。有些早已瓜熟蒂落,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犹如金黄的眼睛,看着蓝天,透着体香。
哪有什么一夜成熟,只是我们平日忽视了它的成长,习惯了它的平凡。如同我们面对的孩童。常常觉得他们今日与昨日一样,但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默然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彩个体。若只是关注成绩,那么他们仅是分数的载体,大体相似;若是走进心里世界,便见五彩斑斓,展示给你真善美与奇幻。
当我与他们展开谈话时,孩子们往往爆出惊句,且有哲理,耐人寻味,写出的儿童诗也颇有灵性,让我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我的思念化作明月,照着岚山,也照着上海的爸爸。”
“谁说我只是个孩子,我的心里站着一米八二的男子汉。”
“宇宙里定有一个巨人,是的,它掌管着一年四季,还有风霜雨雪,甚至人的生死轮回。”
“我不说话,如同一棵树的模样,但我的根系在热烈拥抱地心,我的头颅在向上拥抱蓝天、白云。”
地上有圆润的果,也不乏青涩坚硬的小果散落。它们不正如那些带着棱角的问题孩子吗?又小又硬,假装坚强,故意胡闹,逞强顽皮,其实内心孤独令人心疼。这些果子,如同那些后进的孩童,还不懂积淀阳光的暖,就要急着发散青涩的香。
我又捡拾到几颗相貌丑陋的木瓜,它们黄且香得厉害,甚于其他外观圆润周正的果子。正可谓“歪瓜裂枣”了。
其实,歪瓜裂枣最初含义是褒义的:不要看其外表丑陋,反而甜过正常的瓜枣。这也是母亲去超市挑选瓜果的诀窍。也是的,最香的木瓜相貌顽劣,却奇香无比,甚至连虫子都稀罕居住于此。
而今“歪瓜裂枣”却偏重于贬义,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亦或称为“歪瓜劣枣”。即便我们一不小心和很不幸长成“歪瓜裂枣”,若积极努力,品质担当且有真才实学,在这样多元化的时代,也定能胜出,令人刮目相看。
由此,我回想起村里的两个能人,一个是北街的六叔,无人叫他名字,因为后背如罗盖,罗锅就成了他的代称。一个是南街的“鞋把子”,脸长得像驴。在大家的审美观里,他俩就是“歪瓜裂枣”之辈,但却成了村里的致富明星。
六叔善于钻研,从未上过学,却对电器和机器很是精通。平日里喜欢给人修个电视、收音机等小家电,家中小物件的改造也令人称奇:自动窗帘,自制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皆出自他的智慧。
小孩子们最愿意往他家跑。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回家时各自手里有奇异的小玩意。甚至有的孩子玩具坏了,也是直奔六叔家,他总是喜爱地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耐心地修理各种小玩具。孩子则拿个小马扎乖乖坐在身旁,如看英雄似的仰视着六爷爷。有的孩子甚至还伸出手去摸摸六爷爷的罗锅,还问:“是不是像骆驼一样,冬天不怕冷,也不怕饿?”
六叔只是微笑着点头。孩子们便觉得他的后背很神奇了,一定储藏着超人的智慧。
渐渐,人们不再拿他的罗锅开玩笑。后来,六叔突然消失了几个星期。回来时带回了一个大家伙——上了村里第一台自动煎饼机。六叔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一开始,村里人只是来凑热闹。闲人们手插布兜,谈论着这新鲜玩意。六叔也不着急,按部就班地和面、上机操作。待金黄喷香的煎饼一张张完美呈现在传送带上时,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开始有人来买六叔的煎饼。之后饭店里争着大批的要,六叔成了村里的大忙人,自个儿忙不过来,就雇了两个做事利索清爽的妇女。煎饼销售量攀增,腰包鼓的如他的罗盖。村头巷尾都在谈论六叔的能耐,那时,连他背上的罗锅都在发光了。
南街的“鞋把子”,按辈分我要称他五哥。他是一个闷葫芦。用村里人常说的那句“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极为合适。就是这样一个闷头闷脑的人,却做出了响当当的事。他高中没毕业,就偷偷外出打工,又悄悄回来。如一阵风似的,神神秘秘。突然,村里有了第一个洗车店,装修的很有品位。旧轮胎加麻绳,吊在半空中,环绕着老式电灯,显得很有年代感,如同香港影片里的吧台。
办公桌很长,用一整条船木做成,上面摆了两台电脑。一台他用,一台他的助手用。那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据说是他打工时认识的,归家时一起跟了来。小姑娘讲普通话如泉水叮咚,伶俐热情,她把顾客宠成上帝。就冲着这机灵劲和周到的服务,有谁舍得不来修车和保养车呢?
五哥是极少干活的。跟他一起来的除了那年轻女子,还有三个伙计。年龄大约在二十。个个踏实,技术过硬,洗车、修车、护养车辆,日日忙得不亦乐乎。有时生意太好,车辆太多,五哥也会穿上工作服,撸起袖子加油干。
闷葫芦五哥成了南街的创业典范。他富了,但不傲气。凡是村里的孤寡老人,都受到他的默默资助。若他看到村里有哪个年轻人游手好闲,便会主动请他们到小饭馆喝个酒,吃个饭。不知他究竟有什么魔法,走进去的是吊儿郎当的青年,走出来的是胸怀理想的昂扬。五哥的话是能入心的,真是一字千金。老一辈人说应给五哥评个“好人奖”。是啊,关心青年人的成长,稳定了南街人的浮躁,这份心他操的对。渐渐地,“五哥”的称呼取代了“鞋把子”。
正可谓殷谦《殷谦杂文集》:“真才实学是关键,外表上的东西很浮浅,艺术这个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更需要含蓄和节制。”
靠脸如观花,季节一过,便谢了。特别是在演艺圈里,有许多光鲜亮丽的明星如昙花一现,也有些演员虽其貌不扬,却靠过硬的实力演技和阳光德行,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赏,自然跻身于艺术表演家的行列。
秋风来过,我的脚下又掉落一枚熟透的金果,灿灿地香,迎着风散开。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我应该向你致敬。你给予我一身清香,而我则还你诚挚的注目礼。
愿你来年,枝繁叶茂,挂果累累。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