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扶起一份暧意(散文)
小弟在南宁摆新居入伙酒,母亲依照农村的习俗从家乡带了好多吃的用的上去。这是她第一次坐动车,请不到假上去的我们一再叮嘱大弟要照顾她,没想到还是差一点出事。
到了南宁动车站,母亲肩挑两个竹箩上了负一层的电梯,从她站上去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站稳过,终于在电梯上升到一半时维持不了平衡摔下来。箩里的东西尽数散落到电梯和地上。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前头的大弟来不及伸手就被电梯送上了一楼,电梯上满满的人让他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母亲身边,眼睁睁看着母亲摔坐在运行的电梯上。所幸当时在电梯上的人们反应迅速,两位男青年一左一右扶起母亲,其他人帮忙捡起物品放进箩里,周围没有一个人是旁观看热闹的。等大弟来到母亲身边时,一切已恢复原样。母亲除了受了惊吓和手臂有一点擦伤外,并无大碍。
当我得知此事时,后怕过后是深深的感动,并由此想起来了去年发生的两件事来:正月的一个中午下班后,先生让我步行500米去和他汇合。我走至图书馆门口时,看到了一个男学生由东往西正常方向行驶,速度不快不慢。突然一位女士开着电动车由北往南快速斜着冲出来,男学生右边的花坛挡住了他和女士的视线,彼此都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他的车刚开出花坛,就被女士的车大力撞倒,只见他直接从车上弹起,整个人飞上空中,再重重摔下来。幸好他背上背着个鼓鼓的大书包,书包先落地,避免了他的头和地面的亲密接触。另一边,那闯祸的女士也连人带车倒在地上,但她似乎没什么事,连自己的车也顾不上扶就快速爬起来走向男学生扶起他的头,一个劲地问他怎么样。这时,有一位比我稍后一点看到事故的男士,停了车,快步走上前摸出手机问男学生要不要打120?女士也问男学生要不要去医院,但男学生一直说不要。就这么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从看到男学生躺倒在地上时,心里就开始难受起来,眼泪盈满了眶,走上去想帮忙,想提醒男学生问女士要电话号码,也想问清楚他身体的状况,还想问他要他家长电话让他家长来处理,但事实上我的嘴唇连蠕动都做不到,心里虽急得要命,可话怎么也说不出来。犯了大部分人面对突发事故只会发愣的反应。看到女士勇于承担错误,同时还有成熟稳重的热心人在,我离开了。
三月多雨,常在凌晨下得淋淋沥沥,把路面打得湿哒哒,滑溜溜。有一个早上我快到公司时,迎面驶来的一辆逆行电动车突然无征兆的猛刹车,瘦小的女车主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把距离她二米外的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往旁边闪开去。可又忍不住回头观望,等了好几秒,只露出半边身子的女车主还是在地上躺着,周围除了我,只有一位骑山地车穿冲锋衣的五十几岁大叔,和站在花丛旁的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我们仨静静地望着中间躺在地上的人,大叔已从山地车上下来了,可还是一副想上前又不敢的样子。半晌后,我走上前,对大叔说“我们一起把人扶起来好不好?”大叔不吭声,无奈之下,我对离得最远的大爷招招手,示意他过来,等他过来后,大叔也就自然而然地过来了。我先拧了一下钥匙,把车的电源关了。大叔在最前面,他把车头往上推,解救出车主一直被压着的左脚,大爷在后面把车子扶起来,我拿起车主的一只胳膊搭在肩上,再用另一只手搂住她的腰,用肩的力量将对方拉起来。大爷在一旁忍不住说了好几句下雨时不要开快车,不要急刹车之类的话。女车主似乎很内向,或是吓到了,只低着头说了声“谢谢”,看都不看我们仨。她准备上车时我提醒她鞋带松开了,她弯下腰系好,我们看她动作还挺利落,应该是没什么事,就目送她走后散了。
回来后,我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同时也在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上前扶人?在我们观望的那二分钟里,是在担心害怕什么?因为彭宇案吗?它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曾经,那句广为流传法官说的“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深深印在很多人脑海里,吓退了多少人的热心。可喜的是:近年来彭宇案的影响越来越淡了,(事实上第二次庭审彭宇也承认了他有撞到老太太)很多人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对陌生人施以援手。
人本善良,面对需要帮忙的陌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旁观不理会,确实是能避免有可能由此带来的麻烦和困境,但也可能会给自己留下永远的悔恨和遗憾。行善不可豫。不要让几个反面的事例成为绊脚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