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红藤情结(散文)

精品 【东篱】红藤情结(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666.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78发表时间:2021-11-18 02:51:46
摘要:深秋红藤,也是赤山的一道风景,遇到一组很有品位的游客告诉我,他们是特意再访赤山看红藤的,于是我和熟悉的导游小周就去单看红藤。

【东篱】红藤情结(散文) 缠缠绵绵的红藤,把个秋色里的赤山风景系住,也系住了我情思。
  
   一
   暮秋时节,胶东半岛赤山法华院上演着“缇绣大观”,不能说天下仅存,也可以说是方圆千里难寻此景了。
   大自然捧出的这件绣品,其绣线是一种叫做“红藤”的蔓生植物,并非人们看到的苏绣所用的蚕丝质地的“劈丝”,而是年生年枯的红藤。这种红藤生长在沿海一带海拔不足千米的大山中,据说是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得以滋生,藤茎体内的色素和海洋气候中的盐分发生变化而成深红之色。夏季,这种藤还是绿色,并不入眼,逢秋始红,蔚然大观,成一道红色的风景,尽管还是匍匐的状态,一点也不影响她的美感。用赤山人的话说,赤山色赤,自然孕育出来的藤也是红的。还有人发挥得更让人觉得诗意盎然,认为赤山人心红,用心培育的藤自然红脉相连,骨子里流淌的是赤山人的血液。有道理,因为我们不能否定他们用爱来诠释身边一切事物的情感逻辑。
   这红藤还有一个俗名,叫“抓石虎”,名字很形象,牢牢地抓住石头不放,那种坚韧令人生敬。胶东半岛人对其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灾荒年份,老百姓曾经用它的叶子充饥,真的是缘分不浅,情感颇深。
   色彩,历来是我评价风景的一个不能或缺的标准。我以为,读懂色彩,就可以读读风物的诗意,一片丹红一页诗。
   那年我游玩周庄之后,江苏的朋友拉着我去看苏绣之乡,我见识了“吴门烟雨走飞针”的美妙图景,在一面精致的绸缎上,撩针走线,不必眼观,全凭心来驱动针线,上下左右任意驱遣,那个场面至今还在记忆里,鲜活而唯美。今年到赤山“赏绣”,遇到了导游小周,她和我一样,对赤山“缇绣功夫”(这是小周导游的专业语)也是情有独钟,介绍起来门道不浅。同时,我以曾经观绣场的经验来解读赤山的“缇绣风光”,真的是很满足。她说,只是找不到用红藤爬墙绕石是谁。我说,有一双看不见的巧手,大自然的女红了得!
   红藤的本事在于用深情和红色装饰峭壁。在“赤山明神”的北下方,是一堵天然峭壁,于其下仰视,则有扑面的压抑感,好在红藤攀壁,将偌大的一面石壁装饰成一幅巨画。秋霜点彩,泼洒峭壁,红彤彤一面,赤山之石本就是红色,看不出分明,但相融和勾兑的感觉也很美妙,真想举起一把勺子,舀取一勺红,身边陪我看的小周,也按捺不住情绪,嘴唇翕动了几下,给了我调侃的机会,我说,以后不要用什么“阿玛尼”“卡姿兰”了,名字怪拗口的,她频频点头,笑得前仰后合。原来赤山人造就给这面石壁有个名字——“秋墙”,哦,的确,这是藏意的好名字,秋是红色的,不言红,红自在,颇有诗意的。小周说,即使到了秋末冬初,这面秋墙还显韵味,红色斑驳,仿若红色的浮雕镶嵌其上,因着色的深浅不一,石壁上可以幻出印象派的画作。我去时,小周提醒我,果然看到一幅龙腾图,龙首上扬,龙身舞动,那些还没有掉落的藤叶似乎成了龙鳞。即使到了深冬,那些原本如血管的藤条,还攀在峭壁上,哦,一旦倾情,曾经有过以身相许,即使遇到严霜酷寒也不肯撒手而去。很多自然的杰作,往往是不仅给我们鲜明的审美体验,更引导着我们做哲理的凝思。所以,太多的游客赶在深秋来,一定要看看这面“秋墙”。
   据说,有人看秋墙,是一幅层林尽染的画,是一张写满音符的五线谱,是哪个巧手绣工绘制的一面苏绣,是最高处山巅的红色赤石弄破了肌肤,淌下一墙的丹红,是要为谁做一幅秋色图?或者就是为这座山,一座热情澎湃的山。
   秋墙之上是一个朝拜明神巨像的平台,那红藤差不多从秋墙的上沿卷进来,哦,红藤有情有意啊,这是为朝圣者镶一道红色的花边,再大胆点想,如果稍加呵护,一定会为朝圣者铺一面红毯了。
  
   二
   赤山以红石而得名,也许那些红石喜欢红藤,红藤捆扎着红石,红石缠绵着红藤,那种和谐生趣的场面真是难得一见。粗细不一的红藤,有一个习性,喜欢依偎石根而生,然后钟情地抱住看着它生长的石头,用红色温暖着石头,是啊,摸一摸石头,仿佛带着温度。粗壮的藤条就像男人的手臂,“红筋”裸露,似乎要一把抓起那一块块巨石。那些纤细的红藤条,顺着石头的纹理,缠绕着,攀援着,包扎着,使尽各种姿势,如此多情,唯赤山可见啊。站远一点去看,好像是绣工穿针引线绘成的精品,枚枚红叶如莓,条条红茎似彩线,这座山处处在绣一幅莓生石上的园艺图。《广雅》解“缇”字,是丹帛文缯的意思,用现代语言说,就是绣织着花纹的绸缎,一块块赤山石,被绣工看上,巧走针线,缇绣各异,文采斐然。真想抱一块回家,慢慢观赏,可这是怎样的妄想。想想也好,自己笑自己多情。离开那些“绣石”,回望不去,突然又有了意象的发现,仿佛是用彩线捆扎的礼物,莫非是要给观赏红石的游人一个礼物,送一个回报。
   红藤,有时候故意和我们的眼睛开玩笑。凡名山都不乏个性迥异的石刻,缘石径而上,一路巨石似成欢迎状,躬身向人,石上早有刻字,顾不得脚放稳,我看游人也是个个贪读一面面石上书。一石刻字——回头人远境,这是在赤山南峰下的“诵碑石”附近的刻字,其下是浩瀚的黄海,向前一步则踏空,这五个字,是境义合一,互为解释,但那些红藤就是故意不让人看透那字一样,遮遮掩掩,似乎是在和我们的眼睛捉迷藏,只能透过红藤遮掩的缝隙去猜读,莫非这也是一种渴望赏读的意境?我并不觉得烦恼,似乎对红藤跟我玩起意趣有了好感。回家后,我想想红藤“绣字”的景观,反而觉得理解更深了些,是否有着“看不透”才是世间真相?导游小周和我开玩笑说,那字也害羞,不给人看,就像打上了玻璃马赛克,欲盖弥彰啊。这也是一种情趣解读,解读反而使人多了一份阅读探究的美感,就像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顿悟,有恍然之趣。
   赤山山大,方圆20里,除山涧处做了人工布局修整,其他处皆是原始森林。苍苍茫茫,遮天蔽日,穿行其间的石径仄道,和树木若即若离地游玩着,想寻找一个出口却不能,“幽丛自落溪岩外”,贪得此境也不去想怎么走出,顾不得去寻一个出口了,没有目的地穿行,与嘉木游戏,不亦乐乎!况且几乎每株树木也不寂寞,都有红藤缠绕而上,红藤红叶未落,远观嘉木,就像一根根扎着美翎的马鞭子,只是想握住鞭子的一端有些费事。面对一株树,因红藤生出一些感慨。若红藤只是匍匐于地面,谁还会理解红藤深爱嘉木的情怀啊!嘉木若无红藤缠绕装扮,哪有每秋如过节的欢天喜地的色彩啊!小周吓我一回,大声道,着火了!我摸摸衣兜,慌忙说,我未吸烟。小周大笑,我被她耍了一顿,不过我们俩都很开心。缠绕在树木上的红藤,到了秋天,变成了一株株红树,不,是一柄一柄的火炬。是啊,我享受着深度的美感的体验,红藤绕树,树是风景的风骨,红藤则是风景的装饰,相得益彰,天然巧成!我在思索,到底是藤攀附了树,还是装点了树,到底是树成全了红藤,还是藤美化了树?就像没有高山,哪会有跌泉瀑布。世上的事物,本就是相牵相连,一旦分开,就少了很多意趣。
  
   三
   站在藤绕树前,我想到泰戈尔的诗——春天吹得纷飞的花瓣,并非为了将来的果实而生,只是为了一时的兴会。红藤抱住树木,是一种兴会吧,并非为了什么,也许我们解读很多东西,总是带着功利性,所以诗意便丧失殆尽,情趣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红藤用她的红色去包装一棵树,这就是意义。红藤啊,爱上一棵树,那就陪它一起去成长。同理,爱上一个人,那就陪伴她一起生活;爱上一座山,那就深情地踏遍山中每一寸肌肤吧。
   大自然总是给我们太多的情感和人生的启迪,只是我们没有真正意识到而已。
   想到在镇湖看绣工刺绣苏绣的场面了,绣工的巧手,是在一面蚕丝绸缎上翻飞,如蝶舞蜂巡,可毕竟是在一个平面上,我觉得局促了,看了赤山红藤攀石绕树后,我突然觉得那个场景太婉约,少了一股荡胸醒目的气势。而观赏赤山的红藤美景,让我感到什么是巧夺天工,什么是浑然天成。这样的词尽管不能尽意摩形,但还有合适的词语可以表达贴切了么?
   看似平常物,一旦和与之相干的东西结合,就会生出一番新意。赤山,岂止是一处佛道圣地,还是一处洋溢着唯美的人间仙境。值得我们去品读的,还有很多,秋游赤山,我的思绪总被红藤缠绕,似乎无法冲突出红藤缠绕的包围圈了,也好,我在其中,红藤绕我。
   我摘下一片红藤小叶,叶子绯红若羞,似乎见不得我去端详她,我便装进背囊。我明白,收集这样的东西,我不是想拥有它,也不想记住它,只是不自觉地表达我想占有一抹红色的心愿。我喜欢做的,就是去欣赏,去表达,去审美,去涂染我的心情。
  
   2021年11月1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4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深秋的红藤,是怀才老师家乡赤山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怀才老师以深情的笔触、独特的审美以及深邃的解读,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红藤美景,也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和对人生的感悟。文章的开篇,作者用“缇绣大观”来描绘红藤的秀美风光,在作者的眼里,赤山法华院的红藤风景,是大自然用“红藤”编织的一件精美的绣品,可见作者对美有着超凡卓绝的感受力。红藤把一面石壁装饰成了一幅巨画,赤山人称之为“秋墙”,作者在这面秋墙上看到了一幅动态的龙腾图,这幅画面非常振奋人心,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即使到了冬天,红藤依然紧紧地攀着石壁,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畏,作者由此发出感慨,一旦倾情,不管遇到怎样的严霜酷寒,始终坚贞不渝不离不弃。红藤捆扎着红石,红石缠绵着红藤,这幅缠绵温馨的画面让人为之感动。红藤顺着石头的纹理,缠绕攀援的姿势,就像是绣工穿针引线在绘制精美的绣品,大自然的妙手,用红藤绣出了一幅莓生石上的园艺图,不得不赞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块刻字的石头,在红藤的遮掩下,字迹朦胧迷离,若隐若现,作者猜想,也许“看不透”才是世间真相,令人思索。赤山上每一株树都被红藤缠绕着,在作者的眼里,那是一柄又一柄燃烧的火炬,红藤与树,相得益彰,由此景致,作者感悟到,世上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红藤用红色去包装一棵树,这就是爱的意义,红藤爱上了树,就陪着树一起成长,同理,爱上一个人,就陪着这个人一起生活,深刻的人生感悟,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这篇文章语言唯美清丽,构思精妙,别出心裁,文采斐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挥洒自如,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对家乡的山水无比热爱,以深情的笔触和诗意的情怀,谱写了一首最美的红藤赞歌!美文佳作,倾情推荐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11-18 21:54:01
  用“缇绣大观”这个词形容赤山红藤的形态、色彩与气势,实在是曼妙绝伦,佩服怀才老师用词的独到精准,思维的睿智通透,表达的鲜活灵动,一个词如此充满画面感,似电影的特写镜头定格在眼前,让读者目不转睛,神迷意醉!赤山的赤与红藤的红之间有剪不断的血脉渊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座青山滋养一片风物。说不清藤缠石,还是石抱藤;道不明藤绕树,还是树拥藤。所有景语皆情语,怀才老师深爱着赤山,满腔情丝缠绵于山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藤……落笔生韵,小字燃情,真是诗情画意,香满衣襟。跟导游小周的对话有趣极了,话里话外皆是趣味盎然,引领着读者尽情想象赤山以红色渲染的如火炬似霞光的一派旖旎秋景,让人遐思漫漫,深深沦陷在那座山的意境之中。情景交融,还有写意、工笔画等画质画韵的渗透,我觉得作者把红藤写活了,把红藤情结写得柔美而深沉,爱藤、爱山、爱家乡的情怀滚烫炽烈,动人心弦,启人共鸣。美文,盛赞文思笔力,问候怀才老师冬安!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1-18 22:06:16
  罗老师的点评,总是别致,美妙无比,精彩得很。小文因你的点评而增色了。谢谢。正如你所言,因为爱,所以物象成意象,景语亦情语了,在风景上用情,总不会失望,所以我们走进风景就忘我一般。遥握,问候罗老师冬暖。
12 楼        文友:海涛天鹰        2021-11-20 08:15:18
  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红藤,在怀才老师的笔下变成了养眼夺目的“缇绣大观”,这种独特的审美观令人叫绝!拜读佳作,如沐甘霖。问候怀才老师,遥祝冬安!
把最好的作品献给亲爱的读者。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1-20 19:20:16
  感谢海涛大哥美评。用美来温暖情感,感觉是最得意的事,所以就去寻寻觅觅美了。遥握,谨祝快乐,期待大哥的佳作。
13 楼        文友:最美的诗意        2021-11-20 18:33:12
  著名作家 杜鸿 收我为徒了,今天真是太高兴了!得到了大腕的欣赏
最美的诗意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11-20 19:20:47
  好啊,希望你用心学习,成为优秀者。问安。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